陈晓彤;甘小玲;王培;陈庆瑜
目的:分析老年夫妻婚姻自传体记忆的内容特征。方法对247对老年夫妻进行限时5 min的婚姻自传体记忆快速提取访谈,从事件性质、事件涉及的领域及事件的具体内容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①事件性质中,共享和支持的性质较多,分别占28.5%和31.3%;事件领域中,不涉及第三方的事情多,占70.1%,其次是牵涉到子女和父辈的事情,分别占13.9%和8.7%;事件具体内容中,关于生命安全、精神生活、休闲娱乐和个人发展的事较多,分别占22.3%、17.5%、15.9%和14.3%。②事件性质和事件具体内容两个维度上,丈夫和妻子回忆的事件数量具有显著差异。③随婚龄增加,不同性质的事件、不涉及第三方的事件、涉及同辈的事件及关于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事件都基本呈U形分布,其他方面的事件不具备这种特征。结论老年夫妻婚姻自传体记忆的内容特征基本符合现实状况,也基本符合相关理论的观点。
作者:李逢战;王大华;贾孟华;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降低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对70例心脏介入术的患者应用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0例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平均有创压力测压时间(0.49±0.25)h,术中4例出现测压管路中出现气泡,影响血压图形改变;3例导管深入,出现压力图形心室化;1例导管扭曲,术中停止测压更换导管;2例桡动脉穿刺点有少许渗血、皮下瘀血;2例股动脉皮下渗血;1例患者紧张致压力升高。其余均测压顺利,无出血及血管堵塞等并发症。结论心脏介入术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有创血压监测质量,降低术中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疗效。
作者:楚广玉;张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 PCT)的变化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择脓毒血症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清PCT的水平、不同程度患者的血清PCT的水平以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的相关性,观察不同PCT水平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在脓毒血症不同程度的比较中,脓毒血症患者PCT值要优于合并器官衰竭组,合并器官衰竭组优于感染休克组;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比较中,脓毒血症合并器官组及感染性休克组要显著高于单纯性脓毒血症(P<0.05)。在患者病情转归的比较中,好转组PCT值逐渐降低,无效组PCT值无明显变化,死亡组PCT值逐渐升高。结论血清PCT值与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呈正比,对于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周凯;胡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胶质瘤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核磁共振成像( 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等。 CT曾经是胶质瘤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是其灵敏度低于MRI,使用这种方法无法对肿瘤边界及治疗相关变化进行检测。随着MRI技术进步及功能磁共振( fMRI)广泛应用,其已经成为脑肿瘤成像的金标准,不仅能够提供清晰的解剖结构,还可以通过肿瘤的代谢( MRS)、灌注( PWI)及微观结构( DWI)显示其治疗后变化,可靠的区分辐射坏死和治疗后复发。 PET对肿瘤治疗反应的敏感性强于CT与MRI,但是假阳性率高。 b值,即弥散敏感因子,主要反映组织内水分子弥散敏感程度,是DWI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的生理环境不同,其病变在b值的取值上也有所不同,而同一个疾病,不同b值DWI所显示出来的图像质量及应用价值也有所不同。本文就不同b值的DWI在诊断胶质瘤上的应用及对胶质瘤分级的价值作一个综述。
作者:刘沁茹;李香营;韩向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丹溪痛风方( DGP)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小鼠海马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吡拉西坦0.42 g/kg),DGP 高、中、低剂量组(DGP 52,26,13 g/kg)。采用小鼠双侧海马微量注射(10μg)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2 g/L)和腹腔注射D-半乳糖(180 mg/kg)诱导AD小鼠。给予小鼠连续治疗35 d后处死取材。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小鼠海马结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海马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Aβ1~42、白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增加(P<0.05),海马目标停留时间和跨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 APP、Aβ1~42、IL-1β和 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DGP高、中剂量组AD小鼠海马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海马神经元结构明显改善,海马APP、Aβ1~42、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DGP改善AD小鼠海马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形态结构,通过抑制海马APP、Aβ1~42、IL-1β和TNF-α在AD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杰;费洪新;刘得水;张英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不良情绪的表达及矫正方法。方法在深度访谈,文献分析,专家论证基础上编制神经症患者不良情绪的表达及矫正方法干预方案。选取200例中老年神经症患者,经过筛查选出其中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50)及对照组(n=50),干预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健康宣教外,每周在团体中进行2~3次不良情绪的表达及矫正,时间8w。对照组在相应的时间进行常规健康宣教。通过情感平衡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社会支持量表( SSR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组8 w后,情感平衡量表得分高于基线分(P<0.05),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基线分( P<0.05),SSRS 评分高于基线分(P<0.05)。对照组8 w 后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神经症患者不良情绪的表达及矫正方法对患者的情感、抑郁、焦虑情绪,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高景娜;韩笑;贾琼;齐巧玲;刘京乔;田梅;文素荣;王立红;崔利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晨练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实验、问卷调查以及身体状况评价法对参与晨练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参与晨练的目的是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晨练地点主要有广场、公园;练习项目依性别的不同而略有差别,女性老年人参与项目较多;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参加晨练人数比例不同。试验后对照组与试验组受试者心理能力各项指标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精神状态、人际关系、心理自控能力、睡眠等4项指标差异显著(P<0.01)。结论晨练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玉娥;张健;张建华;王厚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QOL)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糖尿病患者 QOL特异性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9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QOL总得分(55.56±14.56)分,生活质量相对较低,抑郁得分高于中国常模(t=21.48,P=0.001),抑郁发生率为91.8%。居住状态、病程、腰围身高比(WHTR)、身体健康自评、精神健康自评是QOL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住环境及提高其认知功能是提高QOL水平的关键。
作者:郑玉荣;魏保建;薛雅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长期饮酒对老年脑萎缩发生的影响并分析头颅CT特征。方法接受检查或治疗的长期饮酒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无长期饮酒史的受试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脑萎缩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63/75 vs 45.0%,36/80;χ2=25.510,P<0.001)。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饮酒次数、每日饮酒量及饮酒年限均为老年长期饮酒人群发生脑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第三脑室宽度及哈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及前角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饮酒是导致老年脑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劝导老年酗酒者戒酒。
作者:翟茂雄;曾宪春;唐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食道癌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配体( hGITRL)表达差异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其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112例食道癌临床组织样本和101例配对癌旁食道hGITRL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38例食道癌患者、12例食道异常增生患者和20例健康自愿者的血清 hGITRL蛋白水平,分层分析与食道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进一步生存分析hGITRL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食道癌组织中hGITRL蛋白条带灰度值较癌旁食道组织显著增高( P<0.001),且血清 hGITRL阳性率为食道癌>食道异常增生>正常食道(P<0.05);食道癌hGITRL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01);进一步生存分析发现hGITRL阳性表达者的3年、5年无瘤生存率和生存期,均较阴性者明显降低(P<0.05),Cox生存风险模型示 hGITRL可能是食道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9,<0.05)。结论 hGITRL可能成为食道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且可能具有预测食道癌患者3年无瘤生存预后的重要临床价值,但尚待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作者:李志祥;钱军;张立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不同科室医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时选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上海地区有老年痴呆或认知障碍门诊的临床医师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内科、神经内科医师在年龄、性别、学历、每月诊断 AD 例数及诊断轻中重 AD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内科、神经内科医师在职称、医院等级、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选抗精神病药物中,92.6%的精神科医师、96.6%的内科医师、91.5%的神经内科医师在首选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氯氮平)上,三科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利培酮、喹硫平、奋乃静、奥氮平、氯氮平等药物的选用上,三科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上海地区医师治疗AD患者时,合并处方抗精神病药物较为普遍。精神科、内科、神经内科医师在首选药物中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种类无显著差异。
作者:班春霞;肖世富;林翔;雷荣土;王涛;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周围血管缺血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治疗比较困难,截肢率和病死率较高〔1,2〕。祖国医学认为该类病因虽然可分为寒、湿、热或气血虚弱、阴阳不足,但总病机都要转换到气滞血瘀这一点上,因此活血化瘀是周围血管缺血性疾病主要治疗法则〔3〕。传统针灸疗法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作用,对改善肢体缺血症状有一定疗效,一般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应用于临床。本专科在临床上针灸颈部夹脊穴及腰部夹脊穴,治疗周围血管缺血性疾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4,5〕。电针夹脊穴治疗法是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科研积累的经验,将脊髓刺激治疗周围血管缺血性疾病研究与中医针灸理论相结合的技术--以微弱电流直接刺激脊髓脊柱技术,通过针刺棘突两侧肌肉丰厚处,刺激兴奋传入神经粗纤维。
作者:高杰;夏联恒;张雅;付晨菲;李晓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 LBP)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s)增殖、迁移能力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在 HUVECs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LBP后,应用噻唑蓝( MTT)和划痕实验方法检测对HUVECS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利用基质胶实验检测实验浓度LBP对血管形成作用的影响。结果①MTT 实验结果表明:随LBP浓度增加,抑制HUVECs增殖能力增强,同时应用甩片实验可推断LBP通过促进HUVECs凋亡而达到抑制细胞增长的作用;②划痕实验显示实验浓度LBP作用下HUVECs迁移距离较空白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③实验浓度LBP可明显抑制血管形成。结论 LBP对HUVECs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尹逊天;王巍;朱玉峰;白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律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为冠脉) CT血管造影( CTA)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冠脉疾病患者610例,均经256层螺旋CT行冠脉CTA诊断,其中580例患者心律整齐,有76例患者同意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诊断,根据心率由低到高将580例心律整齐者分成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另将心率≤80次/min的537例患者根据采集周期中心律变化幅度由低到高划分成A组、B组、C组。对比不同心率组的冠脉图像质量,分析采集周期中患者心率及心律变化的幅度与图像质量的联系,比较不同心率及心律变化幅度的CAG及CTA诊断结果。结果患者心率越低,则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也越高,但其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与心率变化幅度无明显相关性(r=-0.145,P=0.128;r=-0.128,P=0.220);心律变化的幅度越低,则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也越高,但其诊断敏感度、准确度与心率变化幅度也无明显相关性(r=-0.241,P=0.097;r=-0.208,P=0.142)。结论冠脉疾病患者的心率及心律越低,则CTA图像质量也越高,但其变化对于256层螺旋CT冠脉CTA诊断并无明显的影响,因此CTA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柳青;张智琴;宗会迁;程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北京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入住养老机构的390名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调查。结果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良好262名(67.18%);受损128名(32.82%),总体健康状况尚可。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居住情况、疾病指数和认知功能是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一般,尤其是与他人共同居住、疾病指数高、认知功能偏差的老年人,在保持和提高其整体健康状况的过程中,要重视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
作者:王黎;郭红艳;谢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玉液消肿散对老年鼻咽鳞癌放疗患者唾液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70岁以上老年鼻咽鳞癌并进行放疗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玉液消肿散组和对照组。观察玉液消肿散组和对照组鼻咽鳞癌放疗患者玉液消肿散治疗前后唾液腺损伤 LENT/SO-MA评分、静态唾液流量变化、体力状况、血液CD3+、CD4+和CD8+表达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唾液腺损伤LENT/SOMA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5个月时的唾液腺损伤 LENT/SO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静态唾液流量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5个月时的静态唾液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时的体力状况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后5个月时的体力状况高于对照组(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后 CD3+和 CD4+表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8+的表达情况低于治疗前(P<0.05);玉液消肿散组治疗后CD3+和CD4+表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CD8+的表达情况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玉液消肿散组和对照组鼻咽鳞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贫血、肝肾心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两组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比较没有差异( P>0.05)。结论玉液消肿散能够改善老年鼻咽鳞癌放疗患者唾液腺损伤评分,增加静态唾液流量,改善鼻咽鳞癌放疗后患者的体力状况,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龚添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应用R-TPA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闭塞的临床特点及机制。方法收集在该院住院的急性期进行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2例,对其中血管再通后发生再闭塞者1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急性期再闭塞率较高,本组资料显示为37.5%,患者多数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长期大量吸烟史等危险因素。头颅TCD及颈部彩超提示,多发脑动脉狭窄、闭塞。结论针对血管再闭塞的原因,积极治疗,防止溶栓后血管再闭塞。
作者:张建;付慧霄;孙艳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估社区老年人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承担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照顾者的家庭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得分为(5.46±3.08)分。影响照顾者家庭功能的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能否提供好照顾,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来源及对照顾是否满意。结论照顾老人这一角色对照顾者家庭功能有不同程度影响,应关注和重视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并为之提供相关支持,以维持和促进照顾者家庭功能的良性发展。
作者:刘腊梅;周兰姝;路丽娜;李秋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冠脉搭桥术( CABG )一直以来是冠脉再血管化的金标准途径,CABG与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相比大优势在于其左乳内动脉( LIMA)与左前降支( LAD)的远期通畅率并终能给病人带来更好的远期效果〔1〕,然而CABG对于非左主干病变血管的效果不确切,可能与大隐静脉具有较低的远期通畅率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恰好对于这些病变血管有着独特的益处并得到了许多研究的证实。从病人角度来看,PCI术后与CABG术后的患者较少会感到不适感,其他优势还有以下几个方面:更短的住院时间,较快的康复时间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和中风以及出血的风险〔2〕。杂交技术正是整合了CABG与PCI两者的优势,1996年出现了杂交技术这个概念, Angelini等〔3〕首次证实了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的可靠性。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 ACC)/美国心脏协会( AHA)发布的CABG的指南上指出,冠状动脉杂交技术的定义即指外科行LIMA-LOA移植术和非LDA冠脉行PCI,指南还指出,冠状动脉杂交技术在下列病人应用的证据水平为B级:(1)存在常规CABG手术限制的条件,比如升主动脉近端严重的钙化、靶血管条件较差,这些患者均不适于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但适于进行PCI;(2)缺乏合适的桥血管;(3) LDA血管病变解剖不适于PCI。后指南上认为冠状动脉杂交技术在多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中可以作为CABG或者PCI的替换治疗,它可以提高总体风险收益比,该证据级别为B3。
作者:马建赢;李金;唐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B7-H1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B7-H1的表达情况。采用 Lonza电转染的方法转染 si-B7-H1-1和 si-B7-H1-2进入肝癌 HepG2细胞,并通过 RT-PCR和Weatern印迹方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中B7-H1的表达情况。敲低肝癌HepG2细胞中B7-H1的表达后,采用MTT方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采用Annexin V/7-AAD双染的方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采用Lonza电转染的方法转染si-B7-H1-1和si-B7-H1-2进入肝癌HepG2细胞后,肝癌HepG2细胞中-B7-H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转染si-B7-H1-1和si-B7-H1-2敲低肝癌HepG2细胞中B7-H1表达后,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1)。转染si-B7-H1-1和si-B7-H1-2敲低肝癌HepG2细胞中B7-H1表达后,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B7-H1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水平,提示肝癌组织中高表达的B7-H1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黎靖;陈红;雷正明;付文广;淦宇;蒋禹;温剑;李秋;李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