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KT-mTOR 信号通路在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自然退变中的意义

张丽勇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软骨细胞, AKT /mTOR
摘要:目的:探讨 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自然退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清洁级 SD 大鼠12只,分离并培养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建立体外自然传代退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传代第2代细胞),自然退变组(自然传代第5代细胞)、AKT-mTOR 信号通路抑制组(含 LY294002抑制剂培养基传代至第5代),AKT-mTOR 信号通路激动组(含 IGF-1激动剂培养基传代至第5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细胞蛋白聚糖变化;RT-PCR 检测细胞中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以及 AKT-mTOR 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 mTOR 的表达情况;Western 印迹检测 AKT、p-AKT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大鼠软骨终板细胞的表现逐渐减少。自然退变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mTOR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AKT-mTOR 信号通路抑制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自然退变组(P<0.05);AKT-mTOR 信号通路激动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自然退变组(P<0.05)。四组的 AKT 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抑制组p-AKT 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另外3组,而激动组 p-AKT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抑制组和自然退变组(P<0.05)。结论 AKT-mTOR 信号通路在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自然退变中具有重要作用,添加 AKT-mTOR 信号通路抑制剂、激动剂能够加速、抑制细胞体外退变的发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灯盏花素改善应激性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异常的机制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改善应激性心肌病心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48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组和 JAK 通路抑制剂 AT9283组(n =12)。采用束缚加点击符合应激法制备应激性大鼠模型,并进行灯盏花素干预治疗,分析各组大鼠心脏功能变化及 JAK 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应激性大鼠左心室收缩压明显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压、心脏指数和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同时,细胞凋亡蛋白 Bax、Caspase3和 Caspase6及 JAK1、JAK2、JAK3、TIMP1、TIMP2、TIMP4、GRP78和 CHOP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1),TGFβ、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经灯盏花素干预后上述异常得到明显的恢复(P<0.01)。结论灯盏花素改善应激性大鼠心肌病心功能异常可能与其调控 JAK 通路异常激活和细胞凋亡过程有关。

    作者:石建;曾安宁;熊德高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老年2型糖尿病入院患者150例,按总胆固醇(TC)值分为 A 组(TC<5.2 mmol /L)、B 组( TC 5.2 mmol /L ~5.7 mmol /L)、C 组( TC>5.7 mmol /L)各50例,入院时均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试其认知功能。结果 A 组 MoCA 因子分数及总分高于 B、C 组( P<0.05,P<0.01);B 组的命名、抽象思维及记忆延迟因子的分数及总分明显高于 C 组(P<0.01);B 组的视空间、注意、语言、定向力因子分数高于 C 组(P<0.05)。 A 组 MMSE 因子分数及总分与 B 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 C 组(P<0.01);B 组的记忆力、回忆因子分数及总分明显高于 C 组(P<0.01),而定向力、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因子分数及总分分数高于 C 组(P<0.05)。结论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载脂蛋白( Apo) A-I 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好;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100及脂蛋白 a(Lpa)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差;极 LDL-C(VLDL-C)值与认知功能无关。

    作者:曹喆;陈曼华;石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miR-206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 miR-206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 RT-PCR 检测胶质瘤组织、正常成人脑组织、胶质瘤细胞系 U87和 U251以及正常人脑胶质细胞( HEB)中 miR-206的表达情况。通过脂质体转染构建 miR-206稳定过表达细胞系U87和 U251,体外实验研究 miR-206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 miRNA 靶基因预测数据库预测 miR-206的靶基因,并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 miR-206对14-3-3ζ的靶向作用。结果 miR-206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体外实验显示,miR-206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靶基因预测分析14-3-3ζ为 miR-206潜在的靶基因,荧光素酶实验进一步证实14-3-3ζ是 miR-206的直接靶点。结论miR-206可能通过靶向14-3-3ζ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可能是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周静;张保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与微量白蛋白/肌酐、胱抑素C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与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胱抑素 C( CysC)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4例,根据血压睡-谷晨峰值分为晨峰组69例,非晨峰组85例。收集两组受试者24 h 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计算晨峰血压(MBPS)值。比较两组受试者血糖、血脂、血清 CysC 及尿 ACR 水平,并将 MBPS 与各生化指标进行 Pearson 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晨峰组24 h、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MBPS 变异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晨峰组 ACR、CysC 值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1)。 MBPS 与 ACR、CysC 呈正相关( r =0.342,0.194,P<0.05)。结论高血压晨峰患者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 C 水平能够早期发现肾脏损伤,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韦艳红;雷蕾;李艳;康晓新;赵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伤害住院患者损伤部位及预后特征

    目的:了解某职工医院老年伤害住院患者的损伤部位分布及预后特征。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某医院老年伤害住院患者病历,对不同损伤类型分布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伤害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43∶1。跌倒/坠落、交通事故、机械性损伤为主要伤害类型。老年人伤害损伤部位主要是下肢、头部、腰腹、脊椎和盆骨。机械性损伤主要损伤部位为腰腹、脊柱、盆骨;交通事故主要损伤部位为头部;跌倒/坠落主要损伤部位为下肢。头部病死率高,为6.79%。结论老年伤害人群在伤害类型、损伤部位较其他年龄组人群具有特殊性,应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丁娜;白亚娜;李海燕;苏辉;赵辉;王梓江;李军;陈日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厦门市老年人文化程度对养老意愿的影响

    目的:探讨文化程度对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建立多因素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文化程度对养老意愿的影响。结果1259名老年人中,文化程度为“不识字/识字很少”者占43.1%,“大学及以上”者仅占7.5%;选择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者分别占70.1%、21.0%和8.9%;与“不识字/识字很少”的老年人相比,“高中”、“大学及以上”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 OR(95%CI)分别为2.06(1.13,3.75)和2.46(1.20,5.05),选择机构养老的 OR(95%CI)分别为3.36(1.34,8.46)和4.52(1.58,12.92)。结论厦门市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占多数,养老意愿以家庭养老为主,文化程度对养老意愿有影响,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蔡婷;韩耀风;陈炜;韦兴良;滕伯刚;方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尿毒清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各种慢性肾脏病(CKD)可进展为慢性肾衰竭(CRF),终导致尿毒症。肾小球高灌注、高压力、高滤过状态、蛋白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高血压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均是促进不同病因 CKD 进展的重要机制。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我国已有超过2亿的老年人,而 CKD 作为一类不断进展的慢性疾病,增龄也是导致其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祖国医学的复方制剂--尿毒清颗粒(UCG),由大黄、黄芪、白术、茯苓、何首乌、川芎、丹参等十六味中药组成,含多种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如异黄酮、大黄素、黄芪甲苷、芍药苷、丹酚酸 A 等〔1〕。这些成分的协同作用可以多靶点、多途径地改善肾功能、有效延缓 CKD 进展,因此 UCG 颗粒被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庄振起;周广宇;尹敏;王雪婷;王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慢性病贫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水平测定及意义

    目的: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慢性病贫血(AC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sTRAIL)水平,明确其与患者 hepcidin 水平是否相关,探讨血清 sTRAIL 与 ACD 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37例 ACD 患者按照病因分为慢性炎症组19例及肿瘤组18例,测定其血清 sTRAIL 水平、hepcidin 水平,后予 EPO 治疗〔(3~6)万 U /w〕,血红蛋白升至120 g /L 停止治疗,治疗有效后再次测定患者血清sTRAIL 水平、hepcidin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并行血清 sTRAIL 与 hepcidin 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炎症组及肿瘤组治疗前后血清 sTRAIL 差异显著。 ACD 患者治疗前后 hepcidin 比较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 sTRAIL 与 hepcidin 相关性分析为正相关;两组治疗前血清 sTRAIL、hepci-din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 sTRAIL 可能与 ACD 发病机制相关。

    作者:韩曦瑶;刘立根;李纲;孙丽华;詹其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三腔两囊管的应用现状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也愈来愈多样化,主要包括新型药物治疗、急诊外科手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组织胶注射、球囊血管成形术〔1~5〕,其病死率明显降低〔6,7〕。但绝大多数医院不具备内镜下治疗或 X 线下介入治疗相应条件,即便具备以上提及条件,治疗失败后有时可能仍然需要采取三腔两囊管压迫治疗。尤其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性期,对于出血量大、不能维持有效血容量的患者,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效果显著,是首选的应急措施,能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8~11〕。同时出血时食管胃腔内充满血液使视野模糊不清致使急诊内镜止血成功率不高;而急诊外科手术又受肝功能分级及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影响〔12〕,此时应用简单、安全、有效的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多数病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能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并且有文献报道患者带三腔两囊管行内镜下套扎、硬化治疗更有效、安全〔13,14〕。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作者:薛变变;马坦坦;王智昊;徐龙;王英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变化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对外周血 Treg 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 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 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的差异;对 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与患者外周血 Ox-LDL 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凋亡染色确定 Ox-LDL 对 Treg 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0.01);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百分比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百分比与患者外周血 Ox-LDL 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2=0.5005;P<0.01);Ox-LDL 可诱导 Treg 细胞出现凋亡,且随着 Ox-LDL 浓度的升高,凋亡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结论 Ox-LDL 可通过诱导 Treg 细胞凋亡进而导致 ACI 患者外周血 Treg 细胞比例降低。

    作者:胡晓雁;魏建宏;任旭;刘晗睿;琚小红;段圣杰;肖志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鸡尾酒疗法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探究鸡尾酒疗法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男女比例1∶1。实验组患者膝关节置换完成缝合前在关节腔周围组织注射镇痛药物,对照组不进行相关处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4、8、12、24、48 h 各时间点静止及运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首次按压与术毕时间差,PCIA 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8、12、24 h 时间点静息及运动 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 PCIA 首次自控追加药物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与 PCIA 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VAS 疼痛评分,降低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和功能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金洁;王云芸;赵英;潘振祥;李仁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与 N-末端 B 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 CHF 患者120例为实验组,同期随机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及入院体检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分析实验组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NT-proBNP 和 NGAL 水平差异。结果实验组 BMI、收缩压、NT-proBNP 和 NGAL 高于对照组,而 LVEF 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 LVEF、NT-proBNP 和 NGAL 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VEF 水平随着 NYHA 级别升高而降低,而血浆 NT-proBNP、NGAL 水平依次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 NT-proBNP、NGAL水平与 LVEF 负相关(P<0.05),NT-proBNP 与 NGAL 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 NT-proBNP、NGAL 水平与 CHF 患者密切相关,可以反映患者心功能水平,血清 NT-proBNP 与 NGAL 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上诊断 CHF 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焦红见;张永海;陶玲;赵亚杰;宋兴丽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行运动康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衰行运动康复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衰患者108例。按照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药物与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护理后的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护理后的6 min 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大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衰行运动康复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左玉姣;刘厂辉;王春兰;唐振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 p53,bcl-2,caspase-3表达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

    目的:分析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 p53,bcl-2,caspase-3表达变化及和预后关系。方法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鳞癌、中央型、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肿瘤组织中 p53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周围型、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高分化患者肿瘤组织中 bcl-2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 P<0.05),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患者肿瘤组织中 caspase-3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P<0.05);p53,bcl-2表达阳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P<0.05);肿瘤组织中 bcl-2和 caspase-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受到 p53,bcl-2,caspase-3的调控,能够为临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姜爱英;孙迎燕;王松;陈培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脑卒中肥胖患者发病后血脂、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探讨脑卒中肥胖患者发病后血脂、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00例脑卒中患者按体质指数分为五组,各40例。检测各组患者发病后血脂、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液动力学等指标变化。结果体重正常的脑卒中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之外的各项指标水平在各组里面低,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其余各组(P<0.05)。随着脑卒中患者 BMI 值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之外的各项指标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逐渐降低(P<0.05)。五组脑卒中患者中,正常 BMI 组血液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均低(P<0.05);随着 BMI 值升高,血液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逐步升高(P<0.05)。脑卒中发病患者中肥胖程度高的人数占主要比例(P<0.05)。结论脑卒中肥胖患者发病后血脂、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流黏稠度增加,且随 BMI 值增高而呈正相关关系。检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生化指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庆友;张艳蕉;于广娜;蒋丽艳;孙兴元;任占军;黄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窦镰旁脑膜瘤的术前影像评估和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窦镰旁脑膜瘤术前影像评估的价值和手术策略要点。方法对 CT、MRI 扫描诊断为窦镰旁脑膜瘤的23例老年患者充分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的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情况,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23例肿瘤患者术前影像评估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按 Simpson 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6例,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窦镰旁脑膜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

    作者:杨升吉;徐广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黄芪颗粒联合化疗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联合化疗治疗在改善老年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黄芪颗粒联合化疗治疗其胃癌,对照组单纯行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状况以及 T 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及 T 细胞亚群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 T 细胞亚群 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颗粒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其受到抑制的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刘华蓉;刘尚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丹参川芎嗪对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结缔组织病(CTD)间质性肺病(ILD)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 CTD 合并 ILD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 /d 静滴,连续静滴2 w,每4周重复1次,共治疗观察24 w,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 TNF-α、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24 w 时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0%,对照组为78.0%,两组差异显著(P<0.05)。24 w 时观察组血清 TNF-α〔(4.16±0.35) pg /ml〕较对照组〔(4.43±0.40) pg /ml〕下降( P <0.05)。24 w 时观察组血清〔 TGF-β1(18.39±9.81) mg /ml〕较对照组〔(20.35±9.69)mg /ml〕降低(P<0.05)。结论 CTD-ILD 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参川芎嗪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宋远圆;殷松楼;马华;曹丽娜;张婷;蒋培培;李朝虹;刘春梅;殷寒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生存质量量表简表对研究对象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测评。结果 DR 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DM)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医疗费负担方式是生理领域的影响因素(P<0.01)。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是心理领域的影响因素(P<0.01)。文化程度、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是社会领域的影响因素(P<0.01)。年龄、职业、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DM 病程对 DR 患者生存质量有影响( P<0.01)。结论 DR 患者生存质量差,医护人员应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志英;王国宁;曹洪亮;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疗效

    目的:研究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 模型组、白藜芦醇组、康体训练组、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 VD 模型,各组大鼠按照分组原则进行处理。8 w 后对大鼠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同时对大鼠大脑神经元进行光镜、电镜检测以及钙离子检测。结果通过大鼠跳台试验、避暗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可观察到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跳台、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通过水迷宫平台次数增加明显(P<0.05)。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大鼠大脑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钙离子荧光明显减弱。结论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对 VD 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药物治疗。

    作者:牛文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