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化苦参碱诱导人结肠癌 SW480细胞凋亡的机制

张新星;张璐;顾清;代小松;陈和平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 结肠癌,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诱导人结肠癌 SW48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的氧化苦参碱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测定 B 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 X蛋白(Bax)的表达,荧光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结果氧化苦参碱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Western印迹方法显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抗凋亡蛋白 Bcl-2的表达,提高促凋亡蛋白 Bax 的表达,同时激活凋亡效应分子 caspase-3。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抑制结肠癌 SW480细胞的增殖,通过提高 Bax 的表达、抑制 Bcl-2的表达、激活 caspase-3发挥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慢性病贫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水平测定及意义

    目的: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慢性病贫血(AC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sTRAIL)水平,明确其与患者 hepcidin 水平是否相关,探讨血清 sTRAIL 与 ACD 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37例 ACD 患者按照病因分为慢性炎症组19例及肿瘤组18例,测定其血清 sTRAIL 水平、hepcidin 水平,后予 EPO 治疗〔(3~6)万 U /w〕,血红蛋白升至120 g /L 停止治疗,治疗有效后再次测定患者血清sTRAIL 水平、hepcidin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并行血清 sTRAIL 与 hepcidin 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炎症组及肿瘤组治疗前后血清 sTRAIL 差异显著。 ACD 患者治疗前后 hepcidin 比较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 sTRAIL 与 hepcidin 相关性分析为正相关;两组治疗前血清 sTRAIL、hepci-din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 sTRAIL 可能与 ACD 发病机制相关。

    作者:韩曦瑶;刘立根;李纲;孙丽华;詹其林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窦镰旁脑膜瘤的术前影像评估和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窦镰旁脑膜瘤术前影像评估的价值和手术策略要点。方法对 CT、MRI 扫描诊断为窦镰旁脑膜瘤的23例老年患者充分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的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情况,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23例肿瘤患者术前影像评估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按 Simpson 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6例,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窦镰旁脑膜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

    作者:杨升吉;徐广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鸡尾酒疗法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探究鸡尾酒疗法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男女比例1∶1。实验组患者膝关节置换完成缝合前在关节腔周围组织注射镇痛药物,对照组不进行相关处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4、8、12、24、48 h 各时间点静止及运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首次按压与术毕时间差,PCIA 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8、12、24 h 时间点静息及运动 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 PCIA 首次自控追加药物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与 PCIA 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VAS 疼痛评分,降低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和功能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金洁;王云芸;赵英;潘振祥;李仁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根据 Brunnstrom 不同分期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偏瘫下肢的临床观察

    本研究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男51例,女45例),均符合脑血管诊断标准〔1〕,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CT 确诊为首次发病,无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正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神经系统体征48 h无进展,病程2 w 以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两组病变部位、发病年龄、患病侧、性别无显著差异( P >0.05)。见表1。

    作者:窦娜;李丹;马素慧;赵雅宁;陈长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疗效

    目的:研究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 模型组、白藜芦醇组、康体训练组、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 VD 模型,各组大鼠按照分组原则进行处理。8 w 后对大鼠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同时对大鼠大脑神经元进行光镜、电镜检测以及钙离子检测。结果通过大鼠跳台试验、避暗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可观察到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跳台、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通过水迷宫平台次数增加明显(P<0.05)。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大鼠大脑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钙离子荧光明显减弱。结论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对 VD 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药物治疗。

    作者:牛文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灯盏花素改善应激性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异常的机制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改善应激性心肌病心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48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组和 JAK 通路抑制剂 AT9283组(n =12)。采用束缚加点击符合应激法制备应激性大鼠模型,并进行灯盏花素干预治疗,分析各组大鼠心脏功能变化及 JAK 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应激性大鼠左心室收缩压明显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压、心脏指数和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同时,细胞凋亡蛋白 Bax、Caspase3和 Caspase6及 JAK1、JAK2、JAK3、TIMP1、TIMP2、TIMP4、GRP78和 CHOP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1),TGFβ、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经灯盏花素干预后上述异常得到明显的恢复(P<0.01)。结论灯盏花素改善应激性大鼠心肌病心功能异常可能与其调控 JAK 通路异常激活和细胞凋亡过程有关。

    作者:石建;曾安宁;熊德高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白细胞介素-17在卵清蛋白诱导的大鼠过敏性结膜炎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在鸡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大鼠过敏性结膜炎(A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30只 Brown Nor-way 大鼠随机分对照组(NC 组)和 AC 组。应用 OVA 诱导大鼠 AC 模型。观察两组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情况并做评分。对两组眼球和上下眼睑进行病理学分析,计数穹隆部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 IL-17、IL-4、IL-6、IL-10、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AC 组体征评分明显高于 NC 组( P<0.01)。 AC 组眼结膜穹隆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 NC 组明显升高( P <0.01)。 AC 组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 IL-17、IL-4、IL-6、IL-10水平较 NC 组明显升高(均 P<0.01),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IL-17增高、Th1/Th2失衡是大鼠 AC 发病的重要原因,降低 IL-17、恢复 Th1/Th2失衡可能成为 AC 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张剑;王玉清;宿星杰;刘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帕金森病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与癌症是常见老年性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特别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PD 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手段,因此对 PD 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热点研究课题;同时对癌症的研究也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PD 与癌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具体关系尚不明确〔1〕。多数研究表明,与一般人群相比,PD 患者的癌症发病风险降低,主要包括直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恶性血液病、肺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等〔1,2〕。也有少数癌症在 PD 患者中发生风险高于普通人。

    作者:樊开阳;张瑜;张文利;马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

    目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探讨血清脂蛋白 a〔Lp(a)〕与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GFR)、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3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 eGFR 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22例、肾功能轻度减低组164例、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82例,按照冠脉受累数量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79例、双支病变组134例、三支病变组155例,比较不同肾功能患者 Lp( a)、LVEF 水平,以及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 Lp( a)、eGFR 及 LVEF 水平。结果肾功能正常组患者 Lp(a)水平显著低于肾功能轻度减低组以及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P<0.05)。肾功能轻度减低组患者 Lp(a)水平显著低于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P<0.05);肾功能正常组患者 LVEF 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轻度减低组以及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 P<0.05),而肾功能轻度减低组患者 LVEF 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Lp(a)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 eGFR 及 LVEF 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Lp(a)与 eGFR 呈显著负相关(P<0.05),Lp(a)与 LVEF 呈显著负相关( P<0.05),eGFR 与 LVEF 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 LP(a)、eGFR 及 LVEF 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可反映患者心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作者:邓娟娟;陈新忠;朱慧铭;朱正庭;张丹;卜凌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反应及和肽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症反应及和肽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 COPD 急性期患者200例,依据是否吸烟分为 COPD 组和 COPD 吸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同龄人为对照组。于纳入研究次日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和痰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液中的白介素(IL)-17、和肽素水平和痰液中的 IL-32,并检测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COPD 吸烟患者与 COPD 不吸烟患者的肺功能分布差异显著,COPD 吸烟组患者中度和重度比例更高(P =0.008);COPD 患者除非吸烟者痰中 IL-32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外,IL-17、IL-32、和肽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COPD 吸烟组与 COPD 组比较,炎症因子、和肽素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 IL-17、和肽素水平、痰 IL-32和吸烟是导致 COPD 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是影响 COPD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和肽素水平的重要因素,引起肺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 COPD 患者肺功能。

    作者:阎萍;张纳新;曾金洁;王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海南省社会办“医养融合”服务体系的思考

    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一直都是困扰政府、社会、家庭的焦点问题。海南省利用其低纬度亚热带温湿气候、优质的空气质量、零工业污染等优势资源,形成了“候鸟”养老模式,并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在面临巨大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的背景下,如何在建立互联网+旅游养老经济圈是各级政府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黄志萍;吕晖;王峥;张翔;龚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原络通经针法配合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亏虚型)的疗效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原络通经针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 CAG 患者采用双盲按就诊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药物配合原络通经针法30例)和对照组(单纯口服维酶素30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体征、症状积分数值以及镜下胃黏膜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0%,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临床体征与症状积分总数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胃镜下治疗组 CAG 胃黏膜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络通经针法配合药物治疗 CAG 脾胃虚弱证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 CAG 的胃黏膜情况。

    作者:李崖雪;李晓陵;张帆;刘潇;吴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黏着连接分子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黏着连接分子(JAM)-A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livision法检测 JAM-A 蛋白在82例 NSCLC 及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JAM-A 主要定位于细胞膜,82例 NSCLC 组织中,30例(37%)为高表达,在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为低表达。 JAM-A 膜高表达同肺癌 pTNM 分期(P =0.012),局部淋巴结转移(P =0.007),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P =0.02)。结论 JAM-A 的高表达与 NSCLC 的进展密切相关,检测 JAM-A 可为监测 NSCLC 预后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珉;黄波;邱雪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感音神经性聋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感音神经性聋(SNHL)是常见的内耳疾病,由多种发病因素引起,包括外界因素和遗传因素。外界因素,如噪声环境、全身性疾病、化学物质、不良饮食、吸烟嗜酒和耳毒性药物等导致噪音性、耳毒性及老年性聋。近年来,遗传因素所致的综合征性和非综合征性 SNHL 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发现许多与 SNHL 有关的基因,并通过各种模式生物实验揭示这些基因导致 SNHL 病理生理学机制。基因治疗和反义寡核苷酸是基于致聋基因,干预遗传性和获得性 SNHL 的重要治疗手段。在过去20余年中,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载体和非载体系统,通过不同的给予途径及不同的基因启动子强度将外源性遗传物质送到哺乳动物内耳,调节内耳细胞对应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持续时间,恢复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本文重点对 SNHL 基因治疗进展,包括载体研究、外源基因给予途径和时机、候选基因及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马骋;阮清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结肠腺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酶1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酶(TAK)1和 Ki67表达,观察 TAK1和 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的关系。方法62例结肠腺癌术后存留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15例距结肠肿物边缘>5 cm 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两组中 TAK1和 Ki67的表达。结果两组中 TAK1和 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 TAK1和 Ki67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大径密切相关,TAK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TAK1和 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结肠腺癌中 TAK1和 Ki67高表达对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 TAK1对 Ki67标记的增殖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戈锐;周为;燕速;刘宁;安文静;于鹏杰;张成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黄芪颗粒联合化疗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联合化疗治疗在改善老年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黄芪颗粒联合化疗治疗其胃癌,对照组单纯行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状况以及 T 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及 T 细胞亚群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 T 细胞亚群 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颗粒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其受到抑制的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可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刘华蓉;刘尚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7例 T2DM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瑞格列奈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 w。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 血糖(FPG 和2 h P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空腹及餐后 C 肽水平、胰岛素( FINS)分泌水平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并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治疗后 FPG 和2 h PG 水平和 HbA1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C 肽水平、INS 分泌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胰岛β细胞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以上指标水平在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 T2DM 能够平稳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军儒;丁菊香;刘靖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三腔两囊管的应用现状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也愈来愈多样化,主要包括新型药物治疗、急诊外科手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组织胶注射、球囊血管成形术〔1~5〕,其病死率明显降低〔6,7〕。但绝大多数医院不具备内镜下治疗或 X 线下介入治疗相应条件,即便具备以上提及条件,治疗失败后有时可能仍然需要采取三腔两囊管压迫治疗。尤其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性期,对于出血量大、不能维持有效血容量的患者,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效果显著,是首选的应急措施,能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8~11〕。同时出血时食管胃腔内充满血液使视野模糊不清致使急诊内镜止血成功率不高;而急诊外科手术又受肝功能分级及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影响〔12〕,此时应用简单、安全、有效的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多数病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能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并且有文献报道患者带三腔两囊管行内镜下套扎、硬化治疗更有效、安全〔13,14〕。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作者:薛变变;马坦坦;王智昊;徐龙;王英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氧化苦参碱诱导人结肠癌 SW480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诱导人结肠癌 SW48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的氧化苦参碱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测定 B 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 X蛋白(Bax)的表达,荧光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结果氧化苦参碱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Western印迹方法显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抗凋亡蛋白 Bcl-2的表达,提高促凋亡蛋白 Bax 的表达,同时激活凋亡效应分子 caspase-3。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抑制结肠癌 SW480细胞的增殖,通过提高 Bax 的表达、抑制 Bcl-2的表达、激活 caspase-3发挥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张新星;张璐;顾清;代小松;陈和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动机性访谈及跨理论模型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及跨理论模型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动机性访谈结合跨理论模型干预的观察组以及常规干预措施的对照组,观察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变化、运动阶段改变情况、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运动阶段、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1、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处于运动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的患者百分比均降低明显,处于运动阶段、维持阶段的患者百分比、行为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均升高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动机性访谈及跨理论模型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提高运动积极性、行为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明月;贾囡;程淑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