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杰;崔春霞;刘鈡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血脂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西药组62例和联合组55例,两组基础治疗(强心治疗等)相同,西药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4 w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等炎症细胞因子、血脂和心肌酶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 CRP、白细胞介素(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治疗前,两组心肌酶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和肌钙蛋白( CTn) 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结论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RP、血脂及心肌酶水平。
作者:鲁玉明;金燕;唐艳;涂琳;沈祥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 NAC)200 mg,每日3次,疗程共6个月,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C-IM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血清Hcy、hs-CRP、LDL-C水平及C-IMT厚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cy、LDL-C及Hcy是C-IM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AC能够降低MHD患者C-IMT水平,减轻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对动脉硬化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高寿艳;陈秋月;刘娜娜;岳英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 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例患者以中老年为主,50岁以上患者占72%。病程短,病情进展快,颅内压增高、肢体运动障碍症状多见。单发病灶常见,97%的病灶位于幕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主要的病理类型(84.0%)。25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灶。单纯手术切除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为4.5个月,手术切除病灶后联合全脑放疗患者的MST为22个月,术后接受基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方案的患者MST为25个月,术后联合化疗和放疗患者的MST为30个月。结论 PCNS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难以诊断。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佳治疗方案为包括肿瘤切除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
作者:杨世强;李蕴潜;张忠华;熊文激;赵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临床指标和心脏彩超相关参数与患者早期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70例,根据术后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死亡与年龄、性别、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实验室检查指标( cTnT,proBNP)、发病到行PCI时间(开通时间≤2 h,开通时间>2 h)等参数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参数有cTnT、proBNP、PCI开通时间、EDV、EF,其中预测准确性高的是 proBNP、EF、cTNT及 EDV,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8.79%(截断值>3145 pg/ml,AUC=0.943,P<0.0001),100%和87.88%(截断值≤49%,AUC=0.936,P<0.0001),100%和80.30%(截断值>4.5 ng/ml,AUC=0.894,P<0.0002),100%和78.79%(截断值>148 ml,AUC=0.871,P<0.0014)。结论超声心动图左心收缩功能及构型变化与PCI术后死亡密切相关,提示超声心动图能客观、准确地预测梗死后心功能,提示临床积极干预避免 PCI术后早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发生,有望成为有效便捷的检查手段。
作者:王迎春;尹小花;徐荣;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体感游戏Kinect在中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8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Kinect体感游戏辅助训练,于干预前后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MA)、简易平衡评定系统mini-BESTest进行运动和平衡功能评定。结果4 w后两组FMA评分、mini-BESTest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组在下肢粗大分离运动、下肢精细分离运动、下肢总分及mini-BESTest步态稳定维度得分、总分5项比对照组评分提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加入体感游戏Kinect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的康复进程。
作者:成杰;朱祥;陈长香;李淑杏;张敏;窦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60例(直接组),行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60例(延迟组),未行任何冠脉治疗40例(对照组)。急性心梗后1 w和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血流动力学的平均二尖瓣压力差(mMPG)、肺动脉平均压(mPAP),心脏彩超检测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收缩末径( LVSEd)、左房内径( LAd)等心功能指标,记录半年内的心衰再住院率。结果三组患者急性心梗后1 w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经皮冠脉介入患者的 mMPG、mPAP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直接组低于延迟组(P<0.05)。经皮冠脉介入患者的LVDEd、LVSEd、LAd均低于对照组,且直接组优于延迟组( P<0.05)。三组患者半年内的心衰再住院率分别为1.67%、5.00%和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冠脉介入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减少心衰再住院率,不同手术时机可以影响患者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刘丹;徐敏;李杰;颜彦;覃智芳;李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老年睑缘色素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老年睑缘色素痣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行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对照组49例行连续脉冲CO2激光治疗,比较两种疗效的差异。结果睑缘色素痣患者男性少于女性,多为单个皮损,皮损部位多位于睑缘皮肤侧。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结痂时间〔(2.16±1.02)d〕明显低于对照组〔(5.87±1.14)d〕,观察组脱痂时间〔(6.05±1.83)d〕明显低于对照组〔(10.28±2.47)d〕(P<0.05)。观察组瘢痕形成〔5例(5.32%)〕明显低于对照组〔13例(18.31%),观察组色素沉着〔4例(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1例(15.49%)〕(P<0.05)。结论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老年脸缘色素痣具有结痂、脱痂时间短,瘢痕形成和色素沉着低的优点。
作者:范鹏举;李珍;左琛琛;肖泽宁;肖荧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持续热灌注化疗对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灌注组和常规灌注组各42例。热灌注组接受持续热灌注化疗,常规灌注组接受常规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胸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热灌注组有效率(85.71%)明显高于常规灌注组(66.67%,χ2=4.200,P<0.05)。热灌注组患者胸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的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灌注组(t=7.183~8.912,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 的含量明显高于常规灌注组(t=6.658~7.383,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76.19% vs 64.29%)(χ2=1.424,P<0.05)。结论持续热灌注化疗有助于抑制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VEGF的生成,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作者:刘扬帆;万里新;屈中玉;张永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老年收缩性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方法选择70岁以上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及健康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组研究对象血UA、CRP和NT-proB-NP水平。结果收缩性心力衰竭组患者三种指标水平均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左室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舒张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CRP和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收缩性心力衰竭组:心功能Ⅳ级患者三种指标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心功能Ⅲ级(P<0.05),LVEF 低于心功能Ⅱ级和心功能Ⅲ级(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三种指标均高于心功能Ⅱ级(P<0.05),LVEF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P<0.05)。在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心功能Ⅳ级患者CRP和NT-proBNP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CRP和NT-proBNP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P<0.05)。在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UA与CRP和 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LVEF与CRP和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CRP和NT-proBNP水平与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相关,血UA和收缩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血UA可以协助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作者:徐燕;刘遵勇;邵海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绝经后期是指女性终一次月经之后的全部时期〔1〕。绝经后期女性由于卵巢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由此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血脂异常、骨质疏松、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中血脂异常常见,发病也为隐匿。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体征,多在体检或常规检查时发现。血脂异常是绝经后期女性罹患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同时也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3〕。本文对绝经后期女性血脂异常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柳威;付姝菲;樊官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依据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IMT<0.9 mm)和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IMT≥0.9 mm)。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及血清Vaspin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 IMT。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Vaspin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Vaspin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Vaspin低于A组(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清Vaspin与吸烟、甘油三酯( TG)、体质指数( BMI)、空腹血糖( FBG)密切相关( 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 Vaspin、降脂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吸烟、年龄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血清 Vaspin 降低而减弱了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因子级联转导网络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作者:肖瑶;沈伟;张静;李刚;俞小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江川、颛桥、马桥社区的258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疾病知识:22.6%的老年 COPD 患者需要了解疾病预后及对健康的影响;②用药知识:59.6%的老年COPD患者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自身用药方面的知识;③自我管理:40.8%的老年COPD患者需要了解何时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④体育锻炼:57%的老年COPD患者需要了解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⑤饮食:56.6%的老年 COPD患者需要了解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⑥戒烟:极少数老年COPD患者对戒烟的方法有需求;⑦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老年COPD患者在健康教育需求方面有差异。结论老年COPD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有差异,为未来开展老年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璐;乔建歌;解薇;童亚慧;赵振华;杨青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骨关节炎( OA)常累及的是膝关节〔1〕,它是影响台湾老年人的第二大慢性疾病,是引起欧美女性第四位和男性第八位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影响着5000万的美国人(约占总人口的10%)和1400万的澳大利亚人(约占总人口的7.3%),在我国约3%的人患有OA,而膝骨关节炎( KOA)占大部分比例〔2〕。 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病理性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其病因是生物力学、遗传因素、环境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3〕报告中国人膝关节疼痛的患病率高于西方人群,也是国内骨关节病患病率高的,台湾及香港的研究也提出中国人膝关节疼痛常见而髋关节疼痛却相对少见。 KOA患病率较高,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疼痛、功能障碍,还导致社会心理层面的焦虑、无助、抑郁、社交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医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压力。2009年,仅仅在美国几乎有100万人因为OA住院,OA也是引起关节置换的根本原因,为此花费达到423亿美元〔4〕。本文总结国内KOA的流行病调查。
作者:吕苏梅;张瑞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高血压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预计从2000年到2025年间,高血压全球发病率将增加10%,增加约5.6亿患者〔1〕。在我国,估计目前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经超过2亿,且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2〕。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持续高压会导致严重的心、脑、肾及其他器官损伤或疾病,如心肌梗死( MI)、心衰( HF)、肾功能衰竭和中风,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存质量〔3〕。
作者:王辉波;杨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老年肿瘤患者143例,CIK细胞治疗4个疗程,随访观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为62.24%。患者KPS评分在治疗前为(37.8±10.2)分,治疗后为(53.4±9.9)分。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亚群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CD3+CD4+细胞亚群变化无显著差异。143例患者中有10例(6.99%)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结论 CIK细胞治疗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并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他疗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作者:王嵘;易敏;杨世荣;柴丽霞;肖菊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特应性皮炎( AD)瘙痒模型小鼠搔抓行为、脊髓强啡肽( DYN)及血清P物质( SP)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内关组和曲池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 AD动物模型,共刺激7次。内关组和曲池组在实验第5天开始分别给予电针内关、曲池穴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小鼠搔抓次数、腹部皮损改变,运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脊髓DYN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SP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搔抓次数显著升高,腹部皮肤产生AD样湿疹皮损改变,脊髓内DYN及血清SP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和曲池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显著降低,腹部皮损炎症略有减轻,脊髓DYN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血清SP水平显著降低( P<0.05);内关组和曲池组间比较,各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对DNCB诱发的AD样瘙痒模型小鼠的止痒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脊髓中DYN的含量、抑制SP水平而介导的。
作者:蒋丽;谢长才;黄键澎;符文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00例老年 CHD 患者根据血红蛋白( Hb)水平分为IDA组46例和非IDA组54例,比较两组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差异。结果 ID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非ID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前蛋白(PA)值显著低于非IDA组(P<0.05);IDA组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IDA组(P<0.05);IDA组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比例高于非IDA组(P<0.05);IDA组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冠脉三支病变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IDA组( 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合并IDA可能会加重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加重CHD病情。
作者:冀晓红;李健成;杨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动脉粥样硬化( AS )斑块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即易损斑块),AS斑块的稳定性与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关系,大部分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是由AS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所致〔1,2〕。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减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对临床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颈AS ( CAS )斑块的超声无创性检查方法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金琳;王迎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效果。方法90例住院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及肺功能指标1 s 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3、10 d PaO2、PaCO2、SaO2及 FEV1、FEV1/FVC 均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 d明显改善,且组间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气促、胸闷、咳嗽、哮鸣音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 P<0.05)。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噻托溴铵对老年支气管哮喘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有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体征。
作者:吕昊泽;刘仲祥;侯松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土壤因子与血小板分布宽度之间的关系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了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4752例45~80岁中老年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土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模型,分析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土壤因素的关系。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与表土砂砾百分率(X1)、表土粉粒百分率(X2)、表土黏粒百分率(X3)有很显著的相关性,得出中老年人血小板分布宽度回归预测方程:Y^=-3.275-0.253 X1+0.335 X2-0.145 X3+8.147 X4-0.024 X5+0.235 X6-0.144 X8-0.054X9±2.146。结论综合10项土壤因子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 ArcGIS软件可绘制出我国45~80岁中老年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分布图,更加科学准确地确定血小板分布宽度参考值。
作者:谷琳琳;葛淼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