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闯振蕾;王玉君;余红波;曲昌发;崔亚利

关键词:未分化甲状腺癌, 基因, 突变
摘要: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已经成为增长快的癌症,在北美,每年被诊断甲状腺癌新发病例约37000例,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1〕。按照其恶性程度可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低分化型甲状腺癌( PDTC ),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TC)。 DTC根据其组织病理学又分为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状癌( FTC)通过手术切除和131 I的辅助治疗,预后良好,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ATC由于迅速扩展到颈部,会引起呼吸窘迫和食管梗阻〔2〕,极易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其中位生存期少于6个月,甚至1年内的生存率只有10%〔3〕。然而,目前人们对ATC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有限,因此,迫切的需要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已被发现的基因改变主要包括 BRAF、RAS、ALK、PIK3CA、TP53、CT-NMB1、PTEN等,本文根据其遗传特性、作用、致癌机制以及其近期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促炎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低分子肝素( LMWH)对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LMWH 组( A 组)和常规治疗组( B 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A 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 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7 d,同时给予LMWH 0.3~0.6 ml皮下注射,1次/d,连续使用7 d。 B组则在相同的时间给予同等量的0.9% NaCl作为对照。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一氧化氮(NO)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后 A 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B 组FIB、DD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A组APTT、FIB、DD凝血指标均较B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A组 ICAM-1和 NO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B组VCAM-1和ICAM-1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 A 组 VCAM-1、ICAM-1和 NO均较 B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LMWH能够明显改善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凝血功能,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减轻严重炎性反应。

    作者:巢娟芬;陆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Treg/Th17细胞失衡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因子及血管钙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调节性T细胞(Treg)与辅助性T 细胞17(Th17)水平失衡对相关炎症因子及血管钙化因子的影响。方法105例尿毒症患者为受试对象,其中35例尿毒症合并心血管病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观察1组,33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无心血管病的患者为观察2组,37例尿毒症无心血管病未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对照1组,另选取同期的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以流式细胞技术对单个核细胞中Treg、Th17细胞水平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IL)-10、IL-6、IL-17等炎症因子及血管钙化因子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进行监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叉头蛋白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γt信使RNA(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观察1组与对照2组相比,存在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BMP-2异常分泌,主要表现为IL-6、IL-17水平和 Foxp3、ROR-γt相对表达量升高,而IL-10水平、Foxp3/ROR-γt相对表达量降低( P<0.01);同时,这一失衡在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1组中均存在( P<0.01)。结论 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将引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导致血管钙化加剧。

    作者:王莉华;侯晶晶;高永宁;王丽丽;申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紫杉醇联合地西他滨对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72-4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地西他滨对老年胃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72-4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胃癌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地西他滨化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肾功能、肝功能以及血清 CEA、CA12-5、CA72-4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卡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2-5及CA72-4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肾功、肝功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地西他滨可有效降低老年胃癌患者血清CEA、CA12-5及CA72-4的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会损伤肝脏及肾脏功能。

    作者:袁明;王琼;吴丹;顾菊凤;陈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放松疗法和高压电位治疗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高压电位治疗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高压电位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各组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相同。治疗前后各组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P>0.05);高压电位治疗组治疗前后PSQI、SAS 评分有明显差异( P<0.05),但 SD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高压电位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 SDS、SAS、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联合治疗组SDS、SAS、PSQI评分较高压电位治疗组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高压电位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有明显疗效。

    作者:蔡俊燕;沈光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祛风清热通络法对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痛觉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三叉神经节痛觉信号传递机制及以祛风清热通络法为核心治疗本病的作用途径。方法采用祛风清热通络法,运用慢性缩窄环法制作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动物模型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采用实时定量 PCR法检测三叉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肱(CGRP)mRNA,探讨该法对动物模型三叉神经痛觉信号传递机制的干预作用。结果各组三叉神经节CGRP mRNA 表达量依次为空白组<高剂量组<卡马西平组<中剂量组<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高、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CGRP mRNA 表达下调明显( P<0.05);高剂量苗药对三叉神经节CGRP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较卡马西平强,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剂量苗药能下调CGRP mRNA表达,可能是通过影响CGRP的合成和释放使CGRP含量减少,从而使三叉神经节痛觉信号传导途径受阻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作者:吴远华;司凯隆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上消化道症状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及药敏试验指导个体化治疗

    目的:通过对10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及药敏试验,探讨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患者54例作为试验组,碳呼气实验及快速尿素酶实验均阳性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两种敏感抗生素加兰索拉唑和胶体果胶铋治疗,疗程10 d,停药1个月后通过13 C呼气实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根除前后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及炎症程度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根除率分别是86.8%和61.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治疗后根除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炎症程度较未根除患者改善明显。结论幽门螺杆菌检测及细菌培养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意义,个体化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并减轻炎症程度。

    作者:崔岩;段金雨;苏健坤;曲智威;关晓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MicroRNA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 CRC)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约50%的患者死于转移相关并发症〔1〕。在我国,CRC是75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7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人数约为7.82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8.08%;75岁以上老年人的CRC病例占每年新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例的28.86%,占每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44.68%;与其他年龄段相比,75岁以上老年人CRC发病率的上升速度要明显高于胃癌等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后5年生存率较低〔2〕。因此,探索新型生物标记物以利于CRC的筛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将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雷;杨馥宁;邰建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已经成为增长快的癌症,在北美,每年被诊断甲状腺癌新发病例约37000例,而且发病率越来越高〔1〕。按照其恶性程度可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低分化型甲状腺癌( PDTC ),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TC)。 DTC根据其组织病理学又分为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状癌( FTC)通过手术切除和131 I的辅助治疗,预后良好,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ATC由于迅速扩展到颈部,会引起呼吸窘迫和食管梗阻〔2〕,极易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其中位生存期少于6个月,甚至1年内的生存率只有10%〔3〕。然而,目前人们对ATC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有限,因此,迫切的需要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已被发现的基因改变主要包括 BRAF、RAS、ALK、PIK3CA、TP53、CT-NMB1、PTEN等,本文根据其遗传特性、作用、致癌机制以及其近期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闯振蕾;王玉君;余红波;曲昌发;崔亚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mRS评分与NIHSS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mRS评分和NIHSS评分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 ACI)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93例拟行溶栓治疗的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 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 mRS 评分、NIHS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比较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8 d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7 d、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显著性(χ2=8.437,P<0.05)。结论按照溶栓指南进行规范化操作和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发病4.5 h内给ACI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mRS评分和NIHSS评分。

    作者:周进;王霞;王静娥;高卓;李莉;徐冰;蒋颖;王素艳;罗雪丹;赵丹阳;王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老年患者开展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其日常活动能力、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老年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研究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日常活动能力水平、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及FEV1%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6 min步行试验(6MWT)和呼吸困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6MWT值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困难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口干1例,心悸2例,排尿困难1例,声音嘶哑1例,发生率为12.5%(5/40),对照组出现心悸2例,胃肠道反应3例,发生率为13.2%(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应用于稳定期中重度COPD老年患者,相较于布地奈德吸入剂,能有效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成效。

    作者:阚晓美;许红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包于 L3、L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针内针法行鞘内注射,D 组注射右美托咪定12μg,C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头向硬膜外腔置管3.5 ml,平卧后先注入2%利多卡因3 ml,5 min后无全脊麻症状后再注入0.75%罗哌卡因12 ml,记录麻醉前(T0)、注入罗哌卡因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血氧脉搏饱和度( SpO2)、脑电双频指数( BIS);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高阻滞平面、达到高阻滞平面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D0)、术后1 d(D1)、3 d(D2)、7 d(D3)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D组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延长;D组达到高阻滞平面高且所需时间短(P<0.05)。与 T0及C 组相比,D组HR、BIS在 T1~T5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与D0时及D组比较,C组在D1,D2时MMSE评分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能缩短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并能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作者:姜景卫;鲁华荣;毛桂琴;何利方;毛晨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英国Hospital to Home项目及其对中国养老照护服务的启示

    Hospital to Home(H2H)项目〔1~3〕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多机构合作政策,该项目旨在通过对老年出院患者居住环境进行针对性评估、合理修整及给予信息支持等措施,使其符合老年出院患者的康复和照护需求,确保患者出院后居住环境安全,从而避免出院延迟,保证出院后康复和减少再入院,终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作者:周萍;陈三妹;陈小萍;徐凤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核因子 E2相关因子2( Nrf2)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索2014年7月以前收录在Pubmed、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国内外8篇文献进行后续研究分析。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Nrf2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量〔OR=0.50,95% CI(0.26,0.95),P=0.04〕;同时TNMⅠ+Ⅱ组患者的Nrf2表达量与Ⅲ+Ⅳ组患者的Nrf2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OR=0.45,95% CI(0.25,0.80),P=0.006〕;此外还发现Nrf2表达与肺癌患者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Nrf2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贾小婷;彭聪;贺智敏;郑国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对乳腺癌大鼠乳房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对乳腺癌大鼠乳房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形成满意肿瘤结节的乳腺癌大鼠随机分为乳腺癌组、紫杉醇组、小剂量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组(小剂量联合组)和大剂量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组(大剂量联合组),将同期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给予紫杉醇组尾静脉注射紫杉醇(剂量25μg/g),小剂量联合组在紫杉醇组基础上给予10 ml/kg疏肝化痰祛瘀方汤剂灌胃,大剂量联合组在紫杉醇组基础上给予(20 ml/kg)疏肝化痰祛瘀方汤剂灌胃,对照组尾静脉及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所有组别连续给药4 w。检测体重、微循环灌注量、血液黏稠度和乳房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组的体重与微循环灌注量明显降低(P<0.05),血液黏稠度、VEGF和bFGF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乳腺癌组比较,紫杉醇组、小剂量和大剂量联合组的体重与微循环灌注量显著增高( P<0.05),血液黏稠度、VEGF和bFGF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与紫杉醇组比较,大剂量联合组的体重与微循环灌注量显著增高(P<0.05),血液黏稠度、VEGF和bFGF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疏肝化痰祛瘀方联用紫杉醇对乳腺癌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与改善乳房微循环、血流黏稠度和乳腺组织的VEGF和bFGF表达有关。

    作者:王玉祥;杨洁;杨超;王少青;张辛;宋玉芝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两种颈前路术式治疗老年患者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 ACCF)及颈前路双节段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 ACDF)治疗老年连续双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 ACCF治疗19例( ACCF 组)和 ACDF 治疗23例( ACDF组),根据颈椎侧位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的变化,记录植入物下沉、移位等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融合率,根据随访MRI评估手术减压效果以及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两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都获得100%植骨融合率,MRI检查显示手术减压效果相当,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ACCF组Cobb角为(19.95±1.35)°,ACDF组Cobb角为(22.78±2.02)°,两组差异显著(P<0.05),ACCF组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明显高于ACDF组(0%,P<0.05)。结论老年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两种颈前路减压手术都可以获得满意的脊髓减压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终都能够获得骨性融合,而ACDF更趋合理,优势在于更利于维持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植骨融合提供稳定的局部力学环境。

    作者:王华仁;陈少文;杨焱鑫;曾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

    目的:探究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因脑卒中昏迷入院接受治疗的6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分析病原菌种类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61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86例,感染率为14.09%,共培养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56.67%)、革兰阳性菌23株(25.56%)及真菌16株(17.7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抗菌药物、卧床时间、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因素是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气管切开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以及低白蛋白血症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孔庆芳;李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CS行PCI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 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水平分别为(53.16±4.29)ng/L、(93.41±8.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28±5.22)ng/L、(112.52±9.76)%;一氧化氮(NO)、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分别为(68.36±5.35)μmol/L、(6.16±1.08)%,高于对照组的(59.41±4.68)μmol/L、(5.06±0.95)%(P<0.05);血清白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61.42±5.19)ng/L、(359.32±65.06)μg/L、(7.05±3.3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83±6.82)ng/L、(467.25±86.09)μg/L、(11.54±3.65)mg/L(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 ACS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张薇薇;董宏伟;张文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孤独感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主观幸福感(SWB)的影响及孤独感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孤独感量表及费城老年中心总体SWB量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69例平均年龄73.2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SWB总体上偏低,但是孤独感水平偏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对SWB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老年人的孤独感在心理健康与SWB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减少个体的孤独感可以增加前二者的正性关系。

    作者:赵娜;周明洁;张建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经支气管镜穿刺针吸活检在鉴别诊断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穿刺针吸活检技术(TBNA)在鉴别诊断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胸部 CT或增强检查显示肺部肿块或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出现病变为研究对象,均行TBNA和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EBUS-TBNA),以病理诊断结果或临床诊断为标准,比较TBNA、EBUS-TBNA的诊断价值。结果68例患者中,病理及临床诊断恶性肿瘤50例,良性患者18例。 TBNA诊断阳性51例(75%),其中恶性肿瘤38例,良性病变13例。 EBUS-TBNA诊断阳性57例(83.82%),其中恶性肿瘤41例,良性病变16例;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TBNA诊断阳性39例(78%),EBUS-TBNA诊断阳性45例(90%)。 EBUS-TBNA诊断纵隔淋巴结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BNA;EBUS-TBNA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 TBNA。结论 TBNA能够明确肿瘤手术分期,在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定位的方法下,配合经纤维EBUS-TBNA,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碧翠;余新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早期与延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与延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代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 SP)的疗效及费用。方法69例 SP患者按照行代胸腔镜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n=35)与延迟组(n=34),分别于发病第3天与第8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费用。结果(1)早期组术后相关指标水平及住院费用均小于延迟组(P<0.05);(2)延迟组手术前后肺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早期组术后肺功能大于术前及延迟组术后(P<0.05);(3)两组患者术后动脉血气指标PaO2、SaO2、pH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 PaCO2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PaO2、PaCO2、SaO2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延迟组(26.47%)(P<0.05)。结论早期代胸腔镜治疗老年SP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王林梅;冯青青;刘剑波;邵润霞;齐景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