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研究进展

代福恒;王明杰;陈垚志;苏琦;李树岩

关键词: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抗凝治疗
摘要: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达24.8%,其中超过80岁的老年患者脑卒中发生率高达32.86%〔1〕。随着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的临床推广,接受这种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房颤消融术后的抗凝治疗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Pilon骨折患者术后踝穴形态改变与踝关节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患者术后踝穴形态改变与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该院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依据Mazur评分法对患者患侧的踝关节功能实施评分分组。优组(93~100分)29例,良组(87~92分)12例,可、差组(<87分)9例。35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9例患者行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6例患者行分步延期性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术后3、6、12个月时分别拍摄踝关节踝穴位及侧位X线片,对比踝穴高度、宽度、深度、踝穴的冠状位及矢状位的角度,并进一步比较各组踝穴指标在患侧和健侧的差值情况。结果患者患侧的踝穴宽度和深度、冠状位角度及矢状位角度均显著大于健侧值(均 P<0.05);但对比踝穴高度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在宽度差、深度差、冠状位角度差、矢状位角度差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在高度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可、差组中,踝穴宽度术后和健侧之间的差值均>2 mm,而良、优组大差值均在2 mm以下(均 P<0.05)。结论 Pilon骨折术后踝穴形态变化可能影响患者踝关节的屈伸功能恢复,应值得重视。

    作者:肖可明;许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髌骨内侧入路结合空心钉加张力带固定治疗老年性髌骨粉碎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髌骨内侧入路结合空心钉加张力带治疗老年性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纵向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方式,采用髌骨内侧入路,显露髌骨骨折,直视下复位髌骨关节面,并保护髌骨背侧的软组织。对术后患者进行定期观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并发症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确老年性髌骨粉碎性骨折的内侧入路临床治愈效果。结果髌骨内侧入路与正中入路治疗老年性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对比,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康复时间相对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优势(P<0.05);此外在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前者也优势显著(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髌骨内侧入路结合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理想,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

    作者:刘长城;邢文钊;张亚兴;潘振华;冯文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脑钠肽处于灰色区域的诊断

    老年心力衰竭( HF)多表现为射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 HF-PEF)〔1〕,由于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通过病史及查体较难确诊。 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可快速、简便地反映心室壁张力,临床已被作为HF诊断常规指标。 HFPEF引起的呼吸困难主要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但是HFPEF患者和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水平多处于NT-proBNP灰色区域,从而造成临床鉴别困难。本文旨在探讨NT-proBNP处于灰色区域的老年HFPEF的诊断技巧。

    作者:别自东;林晓静;王玉凤;耿传良;高巧燕;于海燕;陈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SLC30 A8基因rs13266634多态性与甘肃汉族、回族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SLC30A8基因rs1326663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甘肃汉族、回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汉族和回族T2DM组和对照组 SLC30A8基因的基因型,同时进行人体测量学及临床指标的检测,分别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b)评估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 SLC30A8基因的基因型CC、CT和TT频率在汉族、回族T2DM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均<0.05);等位基因C、T频率在汉族、回族T2DM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亦有差异(P均<0.05)。汉族C等位基因患T2DM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54倍(OR=1.54,95%CI 1.09~2.16);回族C等位基因患T2DM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56倍(OR=1.56,95%CI 1.09~2.22)。结论 SLC30A8基因 rs13266634多态性与甘肃汉族、回族T2DM的发病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发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张淑兰;刘静;郭陆晋;郭茜;马晓琴;刘菊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冠脉内注射法舒地尔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原发经皮介入治疗中慢血流及无复流的效果

    目的:观察冠脉内注射法舒地尔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 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首发STEMI且具备无复流高危因素患者82例,其中PCI术中予以冠脉内注射法舒地尔联合替罗非班29例(法舒地尔组),单独应用替罗非班27例(替罗非班组),术中不应用上述药物26例(非给药组)。分析各组术后即刻造影 TIMI血流、矫正TIMI帧数计数(CTFC)及心肌呈色分级( MBG),测定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MB)峰值浓度,1 w时检测N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分数指数( WMSI)。结果法舒地尔组TIMI血流、CTFC 及 MBG 与非给药组比较差异显著, CKMB 峰值、NTproBNP、WMSI 与非给药组比较均下降( P<0.01);术中收缩压与替罗非班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法舒地尔与替罗非班组比较仅MBG改善有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与非给药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术中冠脉内联合给予法舒地尔及替罗非班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无诱发或恶化低血压现象。

    作者:隋春兴;王超;孙世泽;郑晓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比剂肾病的诊治进展

    随着影像学应用的普及、影像学成像方式的发展及血管造影和经皮冠脉介入( PCI)的开展,患者接触碘对比剂的概率增高,出现对比剂肾病( CIN)或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CIA-KI)的风险亦升高。

    作者:杜贝贝;杨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Fas途径调控芬太尼与5-氟尿嘧啶联合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人乳头癌细胞株(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Fas途径的调控机制。方法作用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 FCM)检测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碘化丙啶( Annexin V-EGFP/PI)染色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 Western 印迹检测Fas、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8表达情况。结果1μmol/L 及10μmol/L 浓度的芬太尼单独应用均引起凋亡率增加, Fas、Caspase-8表达增强( P<0.05,P<0.01);5-FU单独应用后凋亡率亦明显增加,Fas、Caspase-8表达增强( P<0.01);三种浓度芬太尼与5-FU联合应用均具有协同作用( P<0.01)。 Caspase-8与Fas表达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r=0.877,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芬太尼、5-FU及联合应用48 h对MCF-7乳腺癌细胞有促进凋亡作用,并显著上调Fas表达和Caspase-8活性,两药联合应用启动外源性凋亡途径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志学;张晓侠;雷燕;李艳;苏天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胆汁酸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胆碱酯酶(ChE)和胆汁酸(BA)的检测对老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价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93例老年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B、PAB、ChE、BA 等水平对比分析,以36例老年肝损害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组ALB、PAB、ChE水平明显下降(P<0.01),BA水平明显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联合检测血清ALB、PAB、ChE 和 BA有助于老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与预后判断。

    作者:臧晓珍;黄迪;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浓度与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1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患者302例,DTC 患者139例,TSH浓度<0.28 mIU/L者17例,0.28~1.45 mIU/L者113例,1.46~2.28 mIU/L 者125例,2.29~4.19 mIU/L者137例,≥4.2 mIU/L者49例,分析TSH与DTC间的相关性。结果良性肿瘤组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TSH浓度与 DTC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浓度<0.28 mIU/L时DTC发病率低,≥4.2 mIU/L时高,随着 TSH 浓度升高 DTC发病率随之升高(P<0.05);TSH浓度在TNM分期Ⅲ~Ⅳ期患者中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肿瘤直径<2 cm、2~3.9 cm、≥4 cm时 TSH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泡状癌、乳头状癌TSH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TSH在参考值范围内对,其浓度升高与DTC发病率呈正相关(P<0.05),DTC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与TSH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血清TSH浓度升高,TDC患病风险增高,TSH浓度与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作者:翁端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围术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对照组围术期接受常规处理方案,观察组围术期接受快速康复外科( FTS)处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显著缩短( 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其中观察组恶心呕吐和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或P<0.01)。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FTS理念可改善患者术后恢复,并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月仙;马秀梅;刘丽萍;孙晶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VEGF-C及其受体VEGFR-3和D2-40在老年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VEGFR-3)和D2-40在老年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手术切除的老年患者喉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68例以及同期30份正常喉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标本中 VEGF-C、VEGFR-3以及D2-40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VEGF-C、VEGFR-3及D2-40的表达差异,分析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喉癌组织标本中VEGF-C、VEGFR-3及D2-40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黏膜组织,表达强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均P<0.01);喉癌组织中,VEGF-C、VEGFR-3和D2-40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及临床分型均相关(均P<0.05),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吸烟史和性别无关(均P>0.05);在喉癌组织中 VEGF-C 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VEGF-C、VEGFR-3及D2-40在老年喉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可能与喉癌的发生程度有关。

    作者:叶成刚;李伟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诊断相关基因的文献计量学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对结直肠癌诊断相关基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寻找结直肠癌诊断相关关键基因提供参考。方法以 Embase、Pubmed为文献检索数据库(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纳入的255篇文献分别对其出版年、国家、期刊、研究机构、作者及所研究基因进行计量学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诊断相关基因文章在2006年高;发文量多的国家、期刊、机构分别为 China、Anticancer Res、Zhejiang University, Dimberg,Yang,Zhang 3个人发文量多;其中KRAS是为热点的基因(58篇);255篇文献共涉及193个结直肠癌诊断相关基因,其蛋白主要涉及细胞生理过程调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周期调控、细胞程序调节等。 Cytoscape分析Hub基因共有15个,bottleneck基因有12个。结论结直肠癌诊断相关基因成为研究热点,TP53、CTNNB1、CDH1、AKT1、EGFR、MYC、CCND1、ESR1等基因在结直肠癌诊断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作者:郑燕芳;李纪强;姜茂竹;曾融;麦仲伦;张积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和胱抑素C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Lp(a)〕与胱抑素C(Cys C)的表达水平及其与 T2DM 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45例,T2DM非老年对照组60例,T2DM无肾病组68例,T2DM肾病组82例。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Lp(a)和Cys C水平,评估老年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糖尿病肾病(DN)、视网膜病变及神经性病变。其中,DN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结果老年 T2DM无肾病组和肾病组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老年T2DM组Lp(a)(含无肾病组和肾病组)高于T2DM非老年组(P<0.05)。 Lp(a)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性病变患者血清中未高于无上述并发症的患者(P>0.05);在SDM、EDN及CDN组中,Lp(a)水平随着UAER的升高而增加(P<0.05)。 Cys C水平在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较无并发症患者高(P<0.05);在 EDN和 CDN组中,Cys C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Lp(a)和Cys C可反映DN对机体损害的严重程度及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血清Lp(a)水平与DN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Cys C是监测和诊断视网膜病变及神经性病变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作者:林红军;吴风;王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雷米普利不同给药时间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对患者血压水平及异常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的作用,探讨患者佳服药方式。方法选择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组,晨起服药组7∶00,睡前服药组晚8∶00早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分别于6个月、12个月复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情况及晨峰血压。结果两组用药后24 h平均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均低于用药前(P<0.05),但睡前服药组较晨起服药组晨峰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均能达到降压效果,但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药有利于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控制血压晨峰现象。

    作者:吴文怡;张京慧;周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热疗联合组织因子靶向治疗对人大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热疗联合组织因子( TF)靶向治疗对人大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SW620细胞株,分为对照组、TF敲低组、热疗组和联合处理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blot方法检测 CDC25 A、Cyclin E 的蛋白含量。结果热疗组、TF敲低组、联合处理组的MTT值、G0/G1期比例、S期比例以及CDC25A、Cyclin 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联合处理组的 MTT值、G0/G1期比例、S期比例以及CDC25A、Cyclin E低于热疗组、TF敲低组;热疗组、TF敲低组、联合处理组的G2/M期比例高于对照组,且联合处理组的G2/M期比例高于热疗组、TF敲低组。结论热疗联合组织因子靶向治疗有助于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停滞于 G2期,是处理人大肠癌的理想方法。

    作者:余昆;蔡昕怡;杨之斌;刘萍;程先硕;李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下颌下腺磷酸化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下颌下腺磷酸化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9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何首乌饮干预预防组和治疗组两大部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下颌下腺磷酸化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观察何首乌饮对其影响。结果磷酸化cyclinD1阳性产物散在分布于细胞质内,呈黄色或棕黄色,在各组大鼠下颌下腺的腺泡细胞、颗粒曲管及导管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 P<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以正常组高,模型组低,各预防组中以预防中剂量组效果好。治疗各组间比较,以阴性对照组高,自然恢复组低,各治疗组中以治疗中剂量组( Tm)高。结论何首乌饮延缓下颌下腺细胞衰老的作用可能与提高磷酸化cyclinD1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葛志华;崔宙开;杨宁;李俊玫;王春艳;于海忠;杨佳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骨形成蛋白-9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是一种细胞外基质分泌蛋白,生理状态下,在心、脑、肝、肾等组织器官中呈基础量表达,病理状态下,如在某些增生性或纤维性疾病中,CTGF过度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 CTGF调节细胞功能多样化,参与体内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胚胎发育、雌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纤维化疾病等。 CTGF是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s)信号通路的靶基因,可作用于BMPs信号通路〔1〕,而BMP-9是已知BMPs中成骨活性强的成员之一〔2〕。本文重点就CTGF与BMP-9在骨代谢疾病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彩云;郭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与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固定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 PFAN 组应用 PFAN内固定,DHS组应用DHS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1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A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小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 PFAN组Harris髋关节评分略高于DHS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A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P<0.05)。结论 PFNA相比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栾和旭;杨帆;王剑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社区脑卒中照顾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照顾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市社区105对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照顾者的负担得分为11~77〔平均(38.43±14.22)〕岁;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焦虑、外出工作时间及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照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担,焦虑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应了解其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其负担,缓解其焦虑,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梅永霞;张振香;林蓓蕾;张亚奇;李星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Aβ1~42海马注射致大鼠海马细胞凋亡作用及黄精多糖干预的作用

    目的:探讨Aβ1~42海马直接注射对阿尔茨海默病( AD)大鼠海马细胞的影响及黄精多糖干预的作用。方法用 SD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β1~42海马直接注射,用16%黄精多糖溶液连续灌胃45 d干预。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观察Aβ及黄精多糖干预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注射组海马组织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黄精多糖干预组(PP组)海马TUNEL阳性神经细胞数目(74.20±1.58)个比模型组(Aβ组)(107.87±1.25)个明显减少。结论 Aβ海马注射可以引起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黄精多糖可显著改善 AD大鼠海马的细胞凋亡。

    作者:易玉新;吴石星;叶茂盛;曾艺;张萍;谢逸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