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穆雪峰;高普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再生, 肝细胞癌
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具有强大的增殖分化潜能,可产生许多不同类型的基质细胞,后分化成不同功能的肝细胞,分泌一系列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能够抑制肝细胞炎性反应,减少肝细胞凋亡,甚至达到逆转肝纤维化,增强肝细胞功能的效果。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BMSCs 与肿瘤的转化、血管生成、细胞迁移、多种肿瘤增殖及侵袭等相关〔1〕。本文综述了目前BMSCs的研究情况,探讨BMSCs用于治疗HCC的机制;并对BMSCs用于治疗HCC的利弊与前景作出具体分析,为利用BMSCs治疗HCC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龈沟液中TNF-α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牙周病患者龈沟液(GC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52例T2DM合并牙周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该院52例单纯牙周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TNF-α、GCF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析糖尿病并发牙周病患者的HbA1c及GCF与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 TNF-α、GC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HbAlc≥8%者TNF-α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 HbA1c<8%者(均 P<0.05);HbA1c及 GCF与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 r=0.768,0.821,均P<0.05)。结论 T2DM 并发牙周病者 GCF 内的 TNF-α水平较高,且其与 GCF 和 HbA1c 呈相关性,对 TNF-α水平监测有助于T2DM并发牙周病者的治疗。

    作者:李艳莉;邓金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3在染料木黄酮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目的:旨在探讨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PC)通道(TRPC)3在染料木黄酮(Gen)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活力,用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RPC通道表达水平,用1-油酰基-2-乙酰基-sn-丙三醇( OAG)诱导的钙内流实验检测TRPC3功能。结果在所有Gen给药浓度,H1299细胞增殖率均低于A549细胞(P<0.01)。 H1299细胞的TRPC3 mRNA和蛋白表达都显著高于A549细胞(P<0.01)。用shNC和shC3i质粒转染H1299细胞,在Gen处理24、48、72 h三个时间点,shC3i及Gen处理两个转染细胞的增殖率都低于shNC细胞(P<0.01)。在24、48 h,shC3i,shNC+Gen 和 shC3i+Gen三组间无差异,在72 h,shC3i+Gen 组低于 shC3i 和 shNC+Gen 组(P<0.05)。 Gen对shC3i细胞的增殖抑制率(9.9%)低于其对 shNC 细胞的增殖抑制率(56%)。 Gen 处理不影响 H1299细胞 TRPC3蛋白表达,但在OAG诱导的钙内流检测,shC3i细胞,Gen处理的shNC 及 shC3i 细胞的瞬时钙内流均低于 shNC 细胞,Gen 对 shC3i 细胞钙内流抑制作用低于其对shNC细胞钙内流抑制作用。结论 Gen抑制TRPC3通道功能可能是其抑制H1299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作者:凌艺辉;王斌;吴建军;蒋义国;杨巧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本刊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颈内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经弓上CTA证实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Willis环完整性、MRI、DWI资料及临床表现。结果颈内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 TIA发生率分别为10.94%、21.6%、41.77%,3组间差别显著( P<0.01)。颈内动脉中度狭窄患者中4型Willis环中TIA发生率分别为11.11%、21.21%、33.33%、25.71%,Ⅰ型Willis环组与其他组间差别显著( P<0.01),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4型Willis环中TIA发生率分别为53.85%、57.14%、57.89%、20.59%,Ⅳ型Willis环组与其他组间差别显著(P<0.01)。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程度、Willis环完整性与患者TIA发生率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陈忠军;于晓玲;孙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硒预防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重要的含硒蛋白质的必要组成部分,硒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促进免疫调节等作用〔1〕,硒缺乏与癌症、病毒感染及多种心血管疾病等〔2〕相关。饮食补充硒等营养物质常用于保持健康和疾病预防,特别是各种慢性疾病患者。硒发挥心血管疾病保护作用的实验证据充分。本文就硒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易春峰;李元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测定帕金森病脑铁沉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脑内铁沉积含量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入院帕金森患者35例( PD组),PD患者均符合英国帕金森病脑库诊断标准,年龄48~72岁,平均(65.80±6.80)岁。按 Hoehn-Yahr分级,其中Ⅰ级9例、Ⅱ级10例、Ⅲ级7例、Ⅳ级5例、Ⅴ级4例,早期(Ⅰ级、Ⅱ级)为PD1组,中晚期(Ⅲ级、Ⅳ级和Ⅴ级)为PD2组;另选取健康自愿者30例作为对照研究(NC组),年龄50~77〔平均(63.80±4.20)〕岁,均无内外科系统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常规头颅磁共振平扫后行磁敏感加权成像,经处理得到相位图,再分别测量黑质(SN)、红核(RN)、苍白球(GP)、壳核(PU)和尾状核(CN)的相位位移值,计算出相位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NC组的相位值和脑对应部位的铁含量做直线回归分析,分析相位值与脑铁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SWI重建图上观察到双侧黑质、红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呈较均匀的低信号,形态左右对称,边界清晰。 PD患者灰质核团的低信号比对照组明显,且边界更清晰,提示有较多的铁沉积;将NC组的相位值与脑相对应部位的含铁量做直线回归分析,相位值与脑铁含量呈负线性相关( r=-0.832,P=0.001);PD组脑各部位的相位值相对于NC组均有所增加,PD组于NC组SN、GP和RN相位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U、CN的相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1组和PD2组相位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可反映脑内铁沉积,PD患者黑质、苍白球、红核铁沉积明显,对PD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江胜;朱祖福;高志强;张慧萍;陆强彬;方琪;郑永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β-连环蛋白和E-钙依赖黏附素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钙依赖黏附素(E-cad)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3例大肠腺癌组织(大肠癌组)及1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中β-cat、E-cad的表达。结果β-cat、E-cad的异常表达率大肠癌组(58.06%、70.97%)显著高于癌旁组(0%,0%,P<0.01)。β-cat、E-cad的异常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70.00%、82.50%)高于无转移组(49.06%、62.26%,P<0.05);低分化组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β-cat与E-cad呈正相关(r=0.561,P<0.01)。β-cat与 E-cad同时异常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56.00%)高于两者同时正常组(21.74%,P<0.05)。结论大肠腺癌中E-cad、β-ca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监测这两项指标,对大肠腺癌的预后评估和临床指导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颖;郝青;刘玉利;赵增喜;张林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火麻仁食用开发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火麻仁系一年生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种子,又名汉麻子、大麻仁、火麻等,早在《周礼》中“麻”即为五谷之一,《本草纲目》则言火麻仁补中益气,久服康健不老。现代研究表明火麻仁营养丰富,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含量很高,且较为符合人体的营养物质吸收,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之一,在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作为当地居民主要食物,与长寿密切相关〔1〕。火麻仁性平、味甘,既善于润燥,又兼补虚,临床用于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月经不调、疥疮、癫痫等征〔2〕。本文对火麻仁食用开发和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韦凤;涂冬萍;王柳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比较治疗前后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HCTZ)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收集60岁以上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左室肥厚54例,予以替米沙坦40 mg 联合氢氯噻嗪12.5 mg口服,1次/d,降压不达标替米沙坦增加至80 mg,1次/d,疗程24 w。观察治疗前后降压效果及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结果降压疗效54例中显效40例(74.0%),有效13例(24%),无效1例(1.8%),总有效率为99%。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咳嗽发生率仅1.8%;与治疗前相比较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下降(P<0.05),血钾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及治疗24 w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E/A 比值明显增加(P<0.01)。结论替米沙坦+HCTZ降压效果显著、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并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作者:邹文淑;王慧玲;王剑峰;罗雪;卿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大鼠糖负荷时激素的应激性调节变化

    目的:探讨老年和成年大鼠、雌性和雄性大鼠葡萄糖耐量实验过程中,血糖、胰岛素、皮质酮激素水平的应激性调节变化。方法将大鼠分为成年雄性、成年雄性、老年雄性、老年雌性组,在葡萄糖耐量实验过程中,分别于0、30、60、120 min 采血,测定血糖值、胰岛素、皮质酮水平。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和△I30/△G30。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测定脏器指数、胰岛素、皮质酮水平。结果相比较成年雄性大鼠,老年雌性大鼠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升高,30 min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 P<0.01),0、30 min皮质酮水平降低( P<0.01),60、120 min胰岛素减少、皮质酮水平升高、脏器指数下降。相比较成年雌性大鼠,老年雌性大鼠的30、60、120 min血糖水平升高(P<0.05)、胰岛素减少,各时间点皮质酮均显著升高( P<0.05),脏器指数均下降( P<0.05)。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强弱顺序:成年雌性大鼠>老年雌性大鼠>成年雌性大鼠>老年雄性大鼠。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强弱顺序:成年雄性大鼠>成年雌性大鼠>老年雄性大鼠>老年雌性大鼠。结论老年大鼠胰岛素发挥作用具有延时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特点,尤其是老年雌性大鼠。不同性别老年大鼠皮质酮反应性不同,机体脏器均有萎缩,基础和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均较差。

    作者:周珺;李茂星;王晓丽;刘文洁;贾正平;邱建国;张泉龙;张汝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脑出血发病中的意义。方法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48例按发病距手术取材时间分为≤6 h组、6~24 h组、24~72 h组和>72 h组,每组12例。另选取远离血肿的脑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IM-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TIM-3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 h组血肿周围组织中TIM-3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实验组血肿周围组织中TIM-3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4~72 h组血肿周围组织中TIM-3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 RT-PCR 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TIM-3的表达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TIM-3的表达在发病6 h后增高,24~72 h达高,72 h后降低。 TIM-3参与脑出血后的病理过程,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毕胜刘群;范佳;李冬;王李鸣;赵岩岩;关雪莲;侯丽淳;田嘉莹;王增冕;李晓涛;李培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炎症因子对心肌间质的影响及缺血后处理对其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及其对心肌间质和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SC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和缺血后处理组(IPTC组,n=8),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心室内插管、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心肌组织中胶原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TNF-α和IL-6浓度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情况。结果与SC组比较I/R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升高,同时心肌MMP-2蛋白明显升高,而心肌胶原含量下降并伴随左室心功能下降;IPTC组在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的同时,心肌MMP-2蛋白也明显降低,而心肌胶原含量、左室舒缩功能明显高于I/R组。结论 IPTC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炎性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以抑制MMP-2的表达,从而减轻心肌间质的损伤有关。

    作者:宋娟;李宝红;卢彦珍;宋晓亮;王佳;冀菁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广州市老人院安全文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广州市老人院安全文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运用修订版HSOPSC问卷对广州市8家老人院260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广州市老人院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安全文化优势领域分别为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91.2%),园区内团队合作(89.8%),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79.9%)和老人院管理者对老人安全的支持(79.4%);安全文化待改进领域分别为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47.2%),事件报告频率(42.1%)和人员配置(37.7%)。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人员配置、护士所在园区、老人院性质、本院工作年限、在今后一年中是否会继续在老人院工作对预测安全文化总分具有统计学意义(F=14.422,R2=0.293,P<0.05)。结论广州市老人院安全文化有待提高,老人院管理者应合理进行人员配置,建立自愿、非惩罚性报告体系,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楚婷;刘可;张利峰;马一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老年高脂血症病人凝血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凝血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降血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内皮素(ET)、血栓素(TXB)2、6-keto-PGF1α、D-二聚体( D-D)、FIB、PLg及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5.00%(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对照组治疗后TC、LDL-C、ApoB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LDL-C降低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TXB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TXB2/6-keto-PGF1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D、FI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D-D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系统和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罗丹峰;汪锦飘;林晓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腺癌术后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14表达特征及对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目的:检测胃腺癌术后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CEACAM)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内皮标志物白细胞分化抗原(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以胃腺癌术后组织8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77例距肿物边缘>3 cm的切端为正常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CEACAM6、MMP-14和 CD34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 CEACAM6、MMP-14的阳性率、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EACAM6、MMP-14的阳性率、MVD值与大径线、坏死、脉管浸润相关,MMP-14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EACAM6和MVD 、MMP-14和MVD呈正相关。结论胃腺癌中CEACAM6、MMP-14阳性率及MVD值均增高,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CEACAM6、MMP-14可能与胃腺癌的血管生成有一定作用。

    作者:马金华;王丽娟;马金兰;马金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在手术当天至术后第6天,每次给予UTI 1×105 U静脉滴注,3次/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术前1 d及术后1、3、5、7 d空腹抽血检测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CRP、SIRS评分在术后1、3、5、7 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在术后1、3、5 d血清 IL-6、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在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存在炎症反应, UTI丁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血清 IL-6、TNF-α、CRP的浓度,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徐信玉;王大广;陈羽佳;徐越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自拟温肾利湿方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的疗效

    尿路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居第2位〔1〕,而60岁以上女性尿感的发病率高达10%~20%〔2〕。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短期效果明显,但病情易反复,迁延难愈;而长期应用抗生素又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很多不良反应。中药治疗常着眼于“炎症”,多用清热利湿之法,即使补肾也多滋补肾阴,忽略了肾阳的重要性,日久损伤肾阳〔3〕。而老年女性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多为虚实错杂,市场上的中成药要么针对其实,要么针对其虚,往往不能虚实兼顾。李莹老师在临床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方面,从整体出发,温肾阳兼以祛湿邪,以“温肾利湿”为治疗大法,不仅减少了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而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其复发,取得很好疗效。

    作者:张广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偏硅酸钠对高脂血症家兔外周血白细胞活性氧生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偏硅酸钠(Na2SiO3)对高脂血症家兔外周血白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提供进一步支持。方法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喂硅组,每组4只。分离各组家兔外周血白细胞后检测加或不加脂多糖(LPS)和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条件下的ROS。以RT-PCR的方法检测CD36,TLR4,TLR2及 gp91phox 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血症组和喂硅组血浆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高脂血症组白细胞 ROS的生成量比正常对照组增加(P<0.01),喂硅组比高脂血症组ROS生成量减少(P<0.01),高脂血症组单个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D36、TLR4、TLR2和gp91phox 的mRNA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喂硅组这四种基因的mRNA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 Na2SiO3对LPS和 fMLP刺激的高脂血症家兔外周血白细胞产生ROS有抑制作用;饮用Na2SiO3可以下调高脂血症家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36、TLR4、TLR2及gp91phox mRNA水平,Na2SiO3的这种作用不通过降低血脂而实现。

    作者:谷丽娟;马海涛;侯建明;甄艳军;李爱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腹透患者的血清维生素水平

    目的:了解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维生素水平变化。方法对2014年6~12月该院收治的56例老年腹透患者的血清维生素水平进行横断面调查,与年龄配对的非慢性肾脏病人进行比较。结果腹透组血红蛋白( Hb)和血浆白蛋白( Salb)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b:分别为(98.5±10.0)g/L和(132±16.8)g/L〕,P<0.01;Salb:分别为(31.1±5.4)g/L和(36.3±3.4)g/L,P<0.01〕。腹透组的血清维生素 B1〔(77.0±20.7)nmol/L〕和维生素C〔(41.1±9.3)u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3±25.5)nmol/L和(45.6±12.3)μmol/L,P<0.05〕。其他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B9)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原发病分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CGN组)维生素B1水平〔(74.5±22.5)nmol/L〕低于对照组〔(86.3±25.5)〕nmol/L(P<0.05)。腹透组患者的Hb和血清维生素C水平呈正相关(r=0.2863,P<0.05);腹透总KT/V与血清维生素B1呈负相关(r=-0.2828,P<0.05)。 Salb、24 h腹透液量、残肾KT/V与各种维生素浓度均无相关性。结论老年腹透患者虽无维生素B1和C缺乏,但其血清维生素B1和C水平低于正常人。腹透总KT/V与血清维生素B1水平呈负相关,血浆维生素C水平和Hb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陆轶君;陈伟军;张晓丽;叶志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ALDH1作为卵巢癌干细胞标志物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含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基(SFM)培养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悬浮球对CD133与乙醛脱氢酶1(ALDH1)表达的影响以及ALDH1是否可作为卵巢癌干细胞( CSC)的标志物。方法用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对卵巢癌 SKOV3细胞进行培养作为实验组,以含血清培养基( SSM)组作为对照,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MTT)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自我增殖、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卵巢癌 SKOV3细胞和悬浮球中 ALDH1、CD133表达情况;体外化疗实验富集 ALDH1 high细胞初步探索 ALDH1在卵巢癌细胞中的作用。结果实验组自我增殖、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ALDH1 high、CD13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化疗实验表明顺铂连续作用于卵巢癌 SKOV3细胞72 h后,实验组ALDH1high、 CD133+细胞比例明显增加,ALDH1high细胞比例增加了3.23倍,CD133+细胞比例增加了2.34倍,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卵巢癌 SKOV3细胞能够形成肿瘤干细胞球及高表达ALDH1,ALDH1可能是卵巢癌干细胞的标志物之一。

    作者:范秀丽;卞翠翠;董怡;杨雷;姜艳;岳清;陈涛利;刘子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