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老年学杂志》郑重声明

关键词:中国, 老年学
摘要: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60%左右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常规护理无法满足这部分患者的需求〔1〕。本文拟评价心理干预护理在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建红;李璐;程妍;刘思玮;刘庆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大剂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患者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1〕。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为改善因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的损害,进而减少缺血的半暗带区域凋亡的细胞数,促进血液循环的重建。本文观察大剂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作者:褚雪菲;刘道龙;周军怀;姜德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白果总黄酮超声波提取及抗衰老作用

    目的:探讨确立白果总黄酮佳提取方法并研究其抗衰老活性。方法选取4个品种的白果:佛手、佛指、金坠、圆铃,采用正交法确立总黄酮佳超声波提取工艺,并通过芦丁标准曲线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采用光度计比色法测定4个品种白果总黄酮提取物的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能力以及还原能力。结果白果总黄酮超声波提取佳工艺为:时间50 min、温度80℃、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5;4种白果总黄酮含量均较高,其中由高到低依次为:佛指>金坠>佛手>圆铃。抗衰老作用研究显示,佛指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还原能力强,其次为圆铃,两者均优于佛手、金坠;且4种白果总黄酮均在质量浓度400μg/ml时达到较高水平,之后进入平台期。结论白果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其中以佛指总黄酮效果佳。

    作者:李树立;郝秋娟;赵士豪;张瑞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社区空巢老人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社区空巢老人尿酸(UA)、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的影响因素及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脉压( PP)、PP指数( PPI)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12名社区空巢老人BMI、血压、UA、GLU、HbA1 c、血脂。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影响社区空巢老人UA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体育活动频率、BMI;影响GLU、HbA1c的主要因素有体育活动频率;影响胆固醇(TC)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影响甘油三酯(TG)的主要因素有BMI;影响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因素有性别、BMI(P<0.05)。经相关性分析,BMI与 UA、GLu、TC、TG、LDL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WHR与UA、GLU、HbA1c、TG 呈正相关,与 HDL呈负相关;PP、PPI与年龄、GLu、HbA1c呈正相关(P<0.05)。结论影响社区空巢老人UA、GLU、HbA1c、血脂的因素较多,社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肥胖发生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周建红;董红歌;王鸿燕;马修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腹透患者的血清维生素水平

    目的:了解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维生素水平变化。方法对2014年6~12月该院收治的56例老年腹透患者的血清维生素水平进行横断面调查,与年龄配对的非慢性肾脏病人进行比较。结果腹透组血红蛋白( Hb)和血浆白蛋白( Salb)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b:分别为(98.5±10.0)g/L和(132±16.8)g/L〕,P<0.01;Salb:分别为(31.1±5.4)g/L和(36.3±3.4)g/L,P<0.01〕。腹透组的血清维生素 B1〔(77.0±20.7)nmol/L〕和维生素C〔(41.1±9.3)u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3±25.5)nmol/L和(45.6±12.3)μmol/L,P<0.05〕。其他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B9)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原发病分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CGN组)维生素B1水平〔(74.5±22.5)nmol/L〕低于对照组〔(86.3±25.5)〕nmol/L(P<0.05)。腹透组患者的Hb和血清维生素C水平呈正相关(r=0.2863,P<0.05);腹透总KT/V与血清维生素B1呈负相关(r=-0.2828,P<0.05)。 Salb、24 h腹透液量、残肾KT/V与各种维生素浓度均无相关性。结论老年腹透患者虽无维生素B1和C缺乏,但其血清维生素B1和C水平低于正常人。腹透总KT/V与血清维生素B1水平呈负相关,血浆维生素C水平和Hb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陆轶君;陈伟军;张晓丽;叶志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香烟作用于肺部原代细胞影响慢阻肺气道重构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主要病理改变发生在呼吸道、肺实质以及肺部血管〔1〕。在细胞水平下研究COPD的病理机制既可以采用永生化的细胞株,也可以采用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但原代细胞直接来源于机体组织,生物性状尚未发生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反映体内的状态和功能。因此,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模型逐渐称为研究包括COPD在内的疾病的病理机制的重要实验对象。本文拟分析和总结香烟刺激对COPD气道重构的影响。

    作者:陈玲;蒋雪梅;邓林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上报的122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122例不良反应中,84例(68.85%)在患者不合理用药时出现,38例(31.15%)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过程中,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2.40,P<0.05)。122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中男85例(69.67%);多于女37例(30.33%)。不同年龄段都有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60岁的老年患者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而<10岁的儿童发生率低。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高,占18.85%(23/122),其次为痰热清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分别占13.93%(17/122)和12.30%(15/122);参麦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66%。本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心悸、胸闷、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众多,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控工作,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用药原则。

    作者:朱春丽;汪平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

    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表现有肺炎常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衰竭及全身脏器受损等,其发病急、病程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老年患者免疫力低,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下降,更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另外老年患者对于抗菌药的耐药率较高〔1,2〕,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重症肺炎的治疗主要为抗感染,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合理安全有效的抗菌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研究探讨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曦;王绍安;彭进;王涛;苗晶晶;冯立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早期应用左卡尼汀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早期应用左卡尼汀治疗以探讨其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0例具有PCI手术适应证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左卡尼汀组和早期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且均行PCI。三组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降脂药。左卡尼汀组于术后1 h内予左卡尼汀3.0 g加入0.9%生理盐水20 ml中静脉推注,此后每日用药1次,连用7 d;早期治疗组PCI术前10 min予左卡尼汀静脉推注,此后每日用药1次,连用7 d。比较3组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术前及术后24、72 h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MB)、肌钙蛋白I( cTn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及术后30 d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左卡尼汀组和早期治疗组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明显缩短,以早期治疗组更明显(P<0.05或P<0.01)。术前3组血清CK-MB、cTnI、SOD和MDA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左卡尼汀组和早期治疗组术后24、72 h血清CK-MB、cTnI、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早期治疗组改变更为明显(P<0.01)。左卡尼汀组和早期治疗组术后30 d病死率无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左卡尼汀能够保护心肌细胞,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心电图变化和改善PCI患者预后,尤以术前早期应用效果更显著。

    作者:毛毳颖;郑雪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相关性。方法分析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PIS组及非PIS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以及 PIS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血清 hs-CRP水平。结果 PIS 组血清hs-CRP水平于第1、3、7天均高于非PIS组(P<0.01),PIS组血清hs-CR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P<0.01)。结论 PIS的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hs-CRP水平相关,可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IS提供新方法。

    作者:周英;林忠如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和肠组织Toll样受体(TLR)4及核因子(NF)-кB激活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葡聚糖钠加乙酸复合方法制作UC大鼠模型,抽取40只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组和 B组,每组20只大鼠,A组单纯接受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B组大鼠接受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结果 B组大鼠肠组织中TLR4与 NF-κB p65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且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美沙拉嗪可有效调节UC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并抑制肠组织 TLR4、NF-κB p65的激活。

    作者:王烨;司立洲;崔佳宾;张楠;贺天遥;孙理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在手术当天至术后第6天,每次给予UTI 1×105 U静脉滴注,3次/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术前1 d及术后1、3、5、7 d空腹抽血检测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CRP、SIRS评分在术后1、3、5、7 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在术后1、3、5 d血清 IL-6、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在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存在炎症反应, UTI丁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血清 IL-6、TNF-α、CRP的浓度,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徐信玉;王大广;陈羽佳;徐越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自拟温肾利湿方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的疗效

    尿路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居第2位〔1〕,而60岁以上女性尿感的发病率高达10%~20%〔2〕。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短期效果明显,但病情易反复,迁延难愈;而长期应用抗生素又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很多不良反应。中药治疗常着眼于“炎症”,多用清热利湿之法,即使补肾也多滋补肾阴,忽略了肾阳的重要性,日久损伤肾阳〔3〕。而老年女性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多为虚实错杂,市场上的中成药要么针对其实,要么针对其虚,往往不能虚实兼顾。李莹老师在临床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方面,从整体出发,温肾阳兼以祛湿邪,以“温肾利湿”为治疗大法,不仅减少了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而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其复发,取得很好疗效。

    作者:张广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神经营养因子( NTF)在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细胞的增殖、存活、死亡方面起重要作用。 NTF作为信号分子可能介导大脑的高级活动,例如学习、记忆、行为等。 NTF还在神经系统中起调节突触连接、突触结构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增强等作用。 NTF水平的改变可能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AD)或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还会导致抑郁症、滥用药物等精神障碍〔1~3〕。本文就NTF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薛小燕;郭小华;李敏;罗焕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β-连环蛋白和E-钙依赖黏附素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钙依赖黏附素(E-cad)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3例大肠腺癌组织(大肠癌组)及1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中β-cat、E-cad的表达。结果β-cat、E-cad的异常表达率大肠癌组(58.06%、70.97%)显著高于癌旁组(0%,0%,P<0.01)。β-cat、E-cad的异常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70.00%、82.50%)高于无转移组(49.06%、62.26%,P<0.05);低分化组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β-cat与E-cad呈正相关(r=0.561,P<0.01)。β-cat与 E-cad同时异常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56.00%)高于两者同时正常组(21.74%,P<0.05)。结论大肠腺癌中E-cad、β-ca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监测这两项指标,对大肠腺癌的预后评估和临床指导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颖;郝青;刘玉利;赵增喜;张林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偏硅酸钠对高脂血症家兔外周血白细胞活性氧生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偏硅酸钠(Na2SiO3)对高脂血症家兔外周血白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提供进一步支持。方法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喂硅组,每组4只。分离各组家兔外周血白细胞后检测加或不加脂多糖(LPS)和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条件下的ROS。以RT-PCR的方法检测CD36,TLR4,TLR2及 gp91phox 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血症组和喂硅组血浆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高脂血症组白细胞 ROS的生成量比正常对照组增加(P<0.01),喂硅组比高脂血症组ROS生成量减少(P<0.01),高脂血症组单个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D36、TLR4、TLR2和gp91phox 的mRNA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喂硅组这四种基因的mRNA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 Na2SiO3对LPS和 fMLP刺激的高脂血症家兔外周血白细胞产生ROS有抑制作用;饮用Na2SiO3可以下调高脂血症家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36、TLR4、TLR2及gp91phox mRNA水平,Na2SiO3的这种作用不通过降低血脂而实现。

    作者:谷丽娟;马海涛;侯建明;甄艳军;李爱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宫颈癌的多普勒超声学特征及与病灶内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学特征及其与病灶内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以2012年6至2014年6该院收治的113例宫颈癌患者,观察不同分期颈癌多普勒超声学的特征,并分析其与MVD的相关性。结果Ⅰ期病变患者宫颈形态正常或轻度增厚,内部回声稍增高,多普勒显示点状血流信号;Ⅱ期患者宫颈不均匀增厚,体积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多普勒显示出现条状、点状或网状血流信号。Ⅲ期患者出现宫颈外浸润,多普勒技术显示丰富的血流;不同组织类型间血管阻力指数(RI)值和MV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转移组患者的RI值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组患者,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患者(P<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间 RI值和MVD值间存在差异,两两比较显示,仅Ⅲ期患者RI值均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MVD值均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其他组间无差异(P>0.05);宫颈癌患者 RI值与MVD值存在负相关(r=-0.521,P=0.013)。结论超声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出宫颈癌的特点,可用于宫颈癌的诊断、监测及评价,宫颈癌患者 RI值与 MVD值存在负相关关系。

    作者:杨蓉;杨青;杨映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磷酸化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抑制耳蜗毛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抑制小鼠毛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实验分为A组:正常对照培养液;B组:庆大霉素(GM)(0.5 mmol/L);C 组:GM(0.5 mmol/L)+IGF-1(1 ng/ml);D组:GM(0.5 mmol/L)+IGF-1(10 ng/ml);E组GM(0.5 mmol/L)+IGF-1(50 ng/ml);F组:GM(0.5 mmol/L)+IGF-1(100 ng/ml)。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及固定。应用TUNEL法观察各组耳蜗毛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 Western 印迹及 RT-PCR 法观察 P-CREB 的表达情况。结果 A 组无凋亡细胞。B组检测到凋亡细胞。 C组细胞凋亡较B组明显减少。 D组凋亡细胞减少明显(与 B组相比,P<0.05)。 E组及 F组凋亡细胞较 D组有所增加。P-CREB:Western印迹结果及RT-PCR结果表明:A组及B组P-CREB蛋白及mRNA表达较低。与B组相比,C、D、E及F组P-CREB蛋白及mRNA明显增加,以D组增加明显。结论 IGF可能通过激活CREB磷酸化抑制毛细胞凋亡。

    作者:宫亮;陈冬;李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胃肠道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EEN+PN)与肠外营养支持(PN)对老年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n=53)和PN组(n=53),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测定其相关营养、生化、免疫及炎症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恢复、住院时间、营养相关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EEN+PN组血清白蛋白(ALB)与前白蛋白(PA)水平均明显高于PN组(均P<0.05);术后第7天EEN+PN组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PN组,而淋巴细胞计数(LYM)明显低于PN组(均P<0.05);EEN+PN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均明显低于PN组(均P<0.05),EEN+PN组中有5例发生腹泻、腹胀及恶心等并术后发症,PN组3例。结论早期EEN+PN较PN可更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保护机体免疫能力及胃肠道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营养支持费用。

    作者:孙晓林;宋展;杨玉兵;和青森;钱国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