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芬;周志红
目的:探讨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抑制小鼠毛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实验分为A组:正常对照培养液;B组:庆大霉素(GM)(0.5 mmol/L);C 组:GM(0.5 mmol/L)+IGF-1(1 ng/ml);D组:GM(0.5 mmol/L)+IGF-1(10 ng/ml);E组GM(0.5 mmol/L)+IGF-1(50 ng/ml);F组:GM(0.5 mmol/L)+IGF-1(100 ng/ml)。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及固定。应用TUNEL法观察各组耳蜗毛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 Western 印迹及 RT-PCR 法观察 P-CREB 的表达情况。结果 A 组无凋亡细胞。B组检测到凋亡细胞。 C组细胞凋亡较B组明显减少。 D组凋亡细胞减少明显(与 B组相比,P<0.05)。 E组及 F组凋亡细胞较 D组有所增加。P-CREB:Western印迹结果及RT-PCR结果表明:A组及B组P-CREB蛋白及mRNA表达较低。与B组相比,C、D、E及F组P-CREB蛋白及mRNA明显增加,以D组增加明显。结论 IGF可能通过激活CREB磷酸化抑制毛细胞凋亡。
作者:宫亮;陈冬;李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桃核承气汤对其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AP模型组、桃核承气汤组、奥曲肽组、桃核承气汤+奥曲肽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20% L-精氨酸腹腔注射制备大鼠SAP模型,每组于12、24、48 h三个时间点各处死6只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IL-10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AMY)、Ca2+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三个治疗组与SAP模型组各检测标本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胰腺出血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P<0.05);桃核承气汤、奥曲肽对减轻SAP大鼠炎症因子及胰腺病理变化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药合用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能明显减少SAP大鼠TNF-α、IL-6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提高IL-10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并对胰腺及机体起到保护作用,抑制SAP病情的发展。
作者:钟健;刘丽;刘大晟;徐云生;吴先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工娱治疗对早期脑卒中所致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矫正治疗及工娱治疗6个月,追踪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6个月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 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工娱治疗能够改善早期脑卒中所致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患者的抑郁及焦虑评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作者:褚鸷;李玉玲;坑蓉;张辉;毛玉英;张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老化不仅是身体衰老过程,更是心理的衰退过程,其中认知功能的老化表现明显且影响大,它不仅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干扰其日常生活。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身体活动促进老年人认知功能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当前,身体活动减缓认知下降、提高执行功能、促进老年人脑的神经生长和降低老年痴呆风险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焦点。
作者:蒋长好;陈婷婷;石长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异常状态下糖、脂代谢特征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择在该院确诊的老年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104例,甲亢组54例,甲减组50例,健康组(对照组)50例;青年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98例,甲亢组51例,甲减组47例,均行糖耐量试验( OGTT)并测定血脂,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S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空腹血浆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甲亢组1 h血糖(PG)、2 h P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 h PG明显高于青年甲亢组(P<0.01)。老年甲亢血脂各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除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poA)1外,其余指标均高于青年组(P<0.05或P<0.01)。老年甲减患者甲减组HDL-C低于老年对照组(P<0.05),除ApoA1外,其余血脂指标均高于老年对照组(P<0.05或P<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明显高于青年甲减组(P<0.05或 P<0.01)。老年甲亢组MDA、SOD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和青年甲亢组(P<0.01),MDA与 FT4独立相关。老年甲减组 MDA、SOD、OX-LDL显著高于老年对照组, MDA、OX-LDL明显高于青年甲减组(P<0.01),MDA与LDL-CFT4独立相关。老年和非老年甲亢组、甲减组SOD/MD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老年组低于青年组。结论老年甲亢患者氧化应激发生于氧化损伤程度与糖脂代谢紊乱有关,甲减患者主要与脂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高惠娟;杜媛媛;刘燚;刁迎斌;袁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老年终末期肾病行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85例。老年组(≥60岁)38例,中青年组(﹤60岁)47例。记录基线各项临床指标,对所有腹膜透析患者随访24个月,记录生存和转归情况,以及退出透析和死亡的原因及相关理化指标,主要包括体重,血生化指标:〔血浆白蛋白、超敏 C 反应蛋白、血脂、血色素、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及残胃功能( KT/V)等〕,各项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状况、分析各项临床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24个月的随访,老年组有1例患者在随访19个月时因脑出血死亡,1例因胸腹瘘退出,中青年组有5例患者因行肾移植而退出,1例因腹股沟疝退出了腹膜透析。两组相关理化指标比较,在血浆白蛋白、空腹血糖、舒张压、血磷、超敏 C 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甲状旁腺激素、KT/V 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5)。老年组在脑血管意外(13.9%vs 4.9%)、肺部感染(47.2%vs 24.4%)、腹腔感染(61.1%vs 31.7%)上发生率显著多于中青年组(P均<0.05)。结论老年终末期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效果不如中青年,但并不表明老年患者不适于腹膜透析,而应该探索适合老年终末期患者的腹膜透析模式。
作者:朱声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钙依赖黏附素(E-cad)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3例大肠腺癌组织(大肠癌组)及15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中β-cat、E-cad的表达。结果β-cat、E-cad的异常表达率大肠癌组(58.06%、70.97%)显著高于癌旁组(0%,0%,P<0.01)。β-cat、E-cad的异常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70.00%、82.50%)高于无转移组(49.06%、62.26%,P<0.05);低分化组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β-cat与E-cad呈正相关(r=0.561,P<0.01)。β-cat与 E-cad同时异常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56.00%)高于两者同时正常组(21.74%,P<0.05)。结论大肠腺癌中E-cad、β-ca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监测这两项指标,对大肠腺癌的预后评估和临床指导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颖;郝青;刘玉利;赵增喜;张林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在手术当天至术后第6天,每次给予UTI 1×105 U静脉滴注,3次/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术前1 d及术后1、3、5、7 d空腹抽血检测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CRP、SIRS评分在术后1、3、5、7 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在术后1、3、5 d血清 IL-6、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在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存在炎症反应, UTI丁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血清 IL-6、TNF-α、CRP的浓度,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徐信玉;王大广;陈羽佳;徐越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术后谵妄( POD)是老年患者术后比较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意识、注意力、认识力和感知力短暂性障碍,其可使患者康复延迟、住院时间延长〔1〕,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脊柱手术由于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增加了老年患者POD发生的危险性。本研究筛选老年患者脊柱外科手术术后早期POD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小兵;吴论;刘志群;彭学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98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49例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 h PG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FPG和2 h P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A1c保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维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安全性高。
作者:邵淑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sCD163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浆及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临床诊断与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例病毒性脑膜炎和6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及脑脊液,ELISA法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sCD163的表达,并对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检查。结果与病毒性脑膜炎和正常人相比,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sCD16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与头痛患者sCD163水平无明显差异( P>0.05)。脑脊液 sCD163浓度为89.1 ng/L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切点( cut-off)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6%和93.9%。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sCD163表达与脑脊液压力和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脑脊液细胞数无相关性。结论 sCD163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表达上调,并且脑脊液sCD163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戴英增;白晓雪;刘晗;李丹;华树成;宋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要素分析髋关节的应力情况。方法通过骶骨上方设定垂直向下700N的力量为荷重条件,采用增分法分10步逐渐增加载荷量。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CE角、VCA角同为15°、10°、0°的骨盆模型的髋关节面的应力进行计算。结果髋关节CE与VCA角逐渐减小时,关节软骨的有效负重面积也减小,在荷重条件相同条件下,软骨承重部分的接触压应力逐渐增大。结论对于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作者:赵宇;王金成;赵昕;曲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及其对心肌间质和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SC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和缺血后处理组(IPTC组,n=8),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心室内插管、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心肌组织中胶原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TNF-α和IL-6浓度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情况。结果与SC组比较I/R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升高,同时心肌MMP-2蛋白明显升高,而心肌胶原含量下降并伴随左室心功能下降;IPTC组在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的同时,心肌MMP-2蛋白也明显降低,而心肌胶原含量、左室舒缩功能明显高于I/R组。结论 IPTC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炎性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以抑制MMP-2的表达,从而减轻心肌间质的损伤有关。
作者:宋娟;李宝红;卢彦珍;宋晓亮;王佳;冀菁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老年人腹泻病因的临床评价。方法随机收集2011年1~6月在南京某医院腹泻门诊就诊并临床诊断病毒性腹泻的60岁以上老年人的粪便20份,对诺如病毒、札幌病毒、轮状病毒、肠腺病毒和星状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比对,用于指导用药和治疗。结果20份随机样中共检测到13份阳性,其中有5份诺如病毒,4份轮状病毒,2份肠腺病毒,1份星状病毒,1份札幌病毒,病毒感染阳性率高达65%,加上由于技术原因不能检测到的病毒,该结果说明临床判断的准确性很高。结论确定病原后采取支持疗法,病人康复,避免了抗生素的使用。另外,札幌病毒感染老年人致腹泻在南京是首次报道。
作者:李伟;祁贤;吴培;付建光;谢国祥;张洪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尿路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居第2位〔1〕,而60岁以上女性尿感的发病率高达10%~20%〔2〕。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短期效果明显,但病情易反复,迁延难愈;而长期应用抗生素又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很多不良反应。中药治疗常着眼于“炎症”,多用清热利湿之法,即使补肾也多滋补肾阴,忽略了肾阳的重要性,日久损伤肾阳〔3〕。而老年女性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多为虚实错杂,市场上的中成药要么针对其实,要么针对其虚,往往不能虚实兼顾。李莹老师在临床治疗老年女性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方面,从整体出发,温肾阳兼以祛湿邪,以“温肾利湿”为治疗大法,不仅减少了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而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其复发,取得很好疗效。
作者:张广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呼吸情况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该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抗心衰药物、硝酸酯类以及利尿剂和镇静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鼻导管行高流量吸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指标、血气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 PaO2)、血氧饱和度( SaO2)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而动脉血CO2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每搏量(SV)和射血分数(E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中心静脉压(CVP)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冠心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疗效较好,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召伍;陈泽江;钟江华;陈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地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糖尿病(DM)小鼠血糖、血脂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制备DM小鼠模型,治疗组分别按地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高、中、低(60、40、20 g/kg)剂量每天灌胃1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则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0 d,观察小鼠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计算肝脏、肾脏脏器指数。结果与DM模型组小鼠比较,地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给药组小鼠血糖、TC、TG显著降低( P<0.01或P<0.05),血清 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或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肾脏指数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地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能明显降低 DM小鼠 FPG,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李丽;罗泽萍;周焕第;杨秀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养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奉养老人、养老送终,第二指年老闲居休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才能充满幸福感、尊严感〔1〕。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自身问题,与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如对医疗护理、生活保健需求增大,劳动力下降,家庭、社会负担加重,生产力下降等,处理好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到家庭和睦、国家繁荣、社会和谐。本文基于此对有关老龄化现状、不同养老模式进行分析。
作者:尹孔阳;刘艳辉;郭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1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90例食管鳞癌组织、1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MP-1、MMP-13蛋白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食管鳞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M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1%(73/90)、81.25%(3/16)和17.86%(5/28),MMP-1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2%(74/90)、25%(4/16)、21.43%(6/28),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MP-1、MMP-1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 MMP-1和MMP-13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537,P<0.05)。结论 MMP-1和 MMP-13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食管癌判断预后的重要标记。
作者:马莉;李红伟;柴大敏;汪红梅;张琼;陶仪声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