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惠双
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1、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 S-100B蛋白(S100B)的影响。方法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应用常规方法治疗措施,观察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于治疗前、后14 d对血清MCP-1、HCY和S100B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梗死灶体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但是观察组变化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中MCP-1、HCY 和 S100B 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理想,且能有效地降低血清中MCP-1和HCY和S100B的含量,优化内环境。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比索洛尔组(43例)和常规治疗组(67例);常规治疗组采用硝酸酯类、长效钙拮抗剂、拜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比索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比较两组治疗后第6周心绞痛、心电图变化治疗前与治疗后第6周的C反应蛋白(CRP)、左心室功能、缺血修饰性蛋白(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变化。结果治疗后比索洛尔组 CRP、BNP 较常规治疗组更低(P<0.05);比索洛尔组心电图疗效显效(62.79%)高于常规治疗组(31.34%),比索洛尔组无效和加重比例均低于常规治疗组;比索洛尔组心绞痛显效(62.79%)高于常规治疗组(31.34%),比索洛尔组无效和加重比例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心绞痛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的临床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作者:孙国强;李玉波;曹鸿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自我效能主要通过调节和控制行为来影响个体的健康结果〔1〕。老年性痴呆(AD)目前尚无治愈方法〔2〕。90%以上AD患者接受家庭照顾〔3〕,50%以上的家庭照顾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4〕,而家庭照顾者的健康、生活状况直接决定着A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5〕。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于减轻照顾者负担、焦虑等消极感受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照顾者积极感受的促进。 AD患者家庭照顾者自我效能的高低对其在适应照顾角色时的掌控有着重要作用,它能提高照顾者在处理挑战性事件时减轻压力的能力,对消除焦虑等不良情绪和促进照顾者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6〕。本文现将国内外有关AD患者照顾者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谢文静;白松;梁桂仙;田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拉乌尔菌属被认为是克雷伯菌属的成员,由于16SrRNA基因和rpoB基因分析与克雷伯菌属不一致,在2001年Danccourt等学者成立了拉乌尔菌属〔1〕,将解鸟氨酸克雷伯菌、植生克雷伯菌和土生克雷伯菌三个种属从克雷伯菌属转移到了拉乌尔菌属,分别命名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植生拉乌尔菌和土生拉乌尔菌,拉乌尔菌属可从水、土壤、植物中分离,可存在于动物黏膜,在人类标本中也可分离到,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且由于侵入性操作提供感染途径后可发生感染〔2〕。
作者:张海宁;刘晓秋;曲丹华;张晴;杨俊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胸外科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对照组使用七氟烷+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的简易智力状态评测表(MMSE)评分情况以及两组手术前后心率(HR)、血压及血清S100β蛋白等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和单肺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3 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对照组术后1、3、6 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低于观察组(均P<0.05),而两组术前和术后24、72 h的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的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前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术后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的复合全麻对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具有一过性的影响,但与七氟烷相比,认知功能的恢复速度较快,且手术后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的含量水平较低。
作者:谢峥嵘;孟宪慧;刘晓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在高血压及其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21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102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1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107例。比较3组的RDW水平,分析RDW与体重指数的关系。再将所有患者按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各组的RDW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RDW明显高于高血压组,且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所有患者RDW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176,P=0.002);肥胖组RDW水平明显高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P<0.05)。结论 RDW在高血压及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升高,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程进展的预测因子。
作者:孙洁静;李华;王国宏;杨青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狭窄,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是老年症状性颈动脉内膜狭窄治疗的金标准〔1〕,是目前防治缺血性脑卒中较为重要的治疗措施。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 CE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及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术后可导致以术侧头痛、局灶性神经系统障碍、高血压、癫痫、认知障碍,甚至颅内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CHS )〔2〕。本研究拟分析老年患者在CEA后出现CHS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作者:孙勇;张佳栋;梁庆华;史锡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对中老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4例中老年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结果化疗后,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白细胞( WBC)和血小板( PLT)指标高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 IgG、IgA及IgM指标低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的 CD4+、CD8+及 CD4+/CD8+比值指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辅助化疗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力,对于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勤祥;刘清涛;陶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手术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临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的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与手术相关的8项指标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该研究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总发生率为23.53%。弓下吻合为抑制因素;喉返神经损伤、淋巴结三野清扫、手术时间为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手术影响因素包括弓下吻合、淋巴结三野清扫、喉返神经损伤、手术时间,手术中行针对性预防对降低术后肺部感染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启文;曲明江;赵晖;王宝;孙少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 SDHVD)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在SDH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86例老年人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观察心脏瓣膜的形态、回声、厚度、活动度、心腔大小、室壁厚度及左心功能。选择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SDHVD的261例患者为瓣膜钙化组,无瓣膜钙化的27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检出SDHVD患者261例,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上升,各年龄段检出率差异显著。瓣膜钙化及功能障碍以主动脉瓣发病率高,其次为二尖瓣。 SDHVD 组中左室增大、左室壁肥厚、射血分数(EF)值<50%和心律失常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SPHVD呈递增趋势,有左心功能减退和左心室重构倾向。超声心动图可及早发现SDHVD,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吴静;龚亚驰;龚念梅;方祖伦;张巳声;彭美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长期团体性康复活动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失能或失智老年人身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适合老年人的健康运动处方。方法长春市某日间照料中心36名老年人在专业物理治疗师的监护下进行每周1次、每次60 min,总计6个月的团体康复活动,对仅持续3个月活动组、持续6个月活动组的肌力、关节活动度(主动、被动)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共5项身体机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持续参与六个月组在肌力、主动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功能与平衡能力有显著的进步,仅参与三个月组在活动介入中止后平衡能力有显著下降情形。结论长期团体康复活动能有效改善老年人肌力、主动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功能与平衡能力,且活动效果具有持续性。
作者:刘巍;孟泰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承德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健康知识、健康相关行为情况。方法对220名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的方式调查高危人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知识、健康相关行为了解情况。结果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健康知识、健康相关行为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有关。缺乏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指导。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
作者:赵洁;霍明艳;刘坤杰;王天星;赵玲;单伟超;丁振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 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 CPB 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组(强化组,n=15)和对照组(n=15)。强化组术中血糖控制在3.9~10.0 mmol/L,术后控制在4.4~8.3 mmol/L;对照组血糖>11.1 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CPB开始(T1)、CPB结束即刻(T2)、6 h(T3)、24 h(T4)和48 h(T5)时点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浓度,并记录术后临床情况。结果两组 TNF-α、IL-6浓度在 T2、T3、T4时点均明显高于 T0时点(P<0.05);在T2、T3、T4时点,强化组TNF-α、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降低TNF-α、IL-6浓度表达,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弱CPB引起的炎性反应。
作者:刘琪琳;陈斌;杨小霖;向太;魏蜀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 cyclin) D1蛋白和Rb蛋白表达状况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120例乳腺癌和58例良性乳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S-P法)检测cyclinD1蛋白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乳腺组织(P<0.05);而R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良性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中cyclinD1蛋白和Rb蛋白阳性表达与其组织学分级、病理分级有关( 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越高,而 Rb蛋白阳性表达越低;病理分级越高,cyclinD1蛋白和Rb蛋白阳性表达均越低;Rb蛋白表达阳性组的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Rb蛋白表达阴性组( P<0.05)。结论cyclinD1蛋白和Rb蛋白的异常表达均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Rb蛋白的表达有关,二者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周春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抑癌基因 PAQR3、PDCD4甲基化水平,以及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4年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54例,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MSP)法检测结直肠标本中 PAQR3、PDCD4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1) PAQR3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甲基化率分别为33.3%(18/54)和5.6%(3/54),差异显著(P<0.05);PDCD4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发生甲基化率为分别为53.7%(29/54)和7.4%(7/54),差异显著(P<0.001)。二者同时检测的甲基化阳性率为87%,PAQR3和PDCD4没有相关性(R=0.155,P=0.408)。(2)结直肠癌组织中PAQR3基因甲基化与性别、肿瘤部位无关,年龄越大、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浸润越深者,PAQR3甲基化发生率越高。结直肠癌组织中PDCD4基因甲基化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浸润越深者,PDCD4甲基化发生率越高。结论结直肠癌中PAQR3、PDCD4发生了甲基化,PAQR3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年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DCD4甲基化水平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李日恒;杨瑞红;宋艳敏;张涛;李青;吕志刚;张爱民;安宇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前脑啡肽/前强啡肽在慢性应激大鼠前额叶皮层﹑海马﹑下丘脑和纹状体内表达的差异。方法选取2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20~250 g),随机分为模型组(n=12)和对照组(n=10)。首先制备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模型,并于造模前1 d 及造模后的第6周进行体重、糖水偏爱实验及高架十字迷宫的检测。之后,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脑区内前脑啡肽/前强啡肽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的第6周,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水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在暗臂内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 Real-time PCR实验结果显示,慢性应激大鼠前额叶皮层及下丘脑内前脑啡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与之相反,前强啡肽表达则明显增加(P<0.05);但海马和纹状体内前脑啡肽和前强啡肽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前脑啡肽和前强啡肽在慢性应激大鼠的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存在异常表达,提示阿片肽通过额叶皮层和下丘脑参与了慢性应激的调节过程。
作者:赵心宇;陈曦;王佳琪;刘思禹;闫宇;郑思涵;刘纯青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脑组织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4)和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 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正常饮食,一组在正常饮食同时给予阿伐他汀灌胃。实验结束后称重测血脂,取脑组织固定,石蜡切片后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阿伐他汀治疗组小鼠海马和大脑皮质HDAC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pCREB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提示HDAC4和转录因子pCREB在阿伐他汀改善高脂血症引起的脑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报;黄大可;桂丽;汪渊;芦宝静;贾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 DHF)的左心形态及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的临床评价。方法 DHF组60例,健康体检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 CI)、舒张早期流速峰值( E)、血流速度( Ar、Vp)、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晚期速度比( Ea/Aa)、E/Ea及心室收缩期与舒张期正向波峰速比( S/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HF组LAD、IVST、PWT、E/Ea及Ar均增加,Ea/Aa、Vp及S/D均减小(均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判断左室舒张功能是否正常,是目前诊断左室DHE的佳办法。
作者:高人杰;刘金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约50%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ALS)患者在3年内因呼吸衰竭死亡〔1〕。绝大多数的ALS病例为散发性ALS(SALS),无明确家族遗传史;只有少数约5%~10%的ALS病例为家族性ALS( FALS)〔2〕。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 FALS大多数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外显率的不完全性,家族成员在发病年龄和疾病进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3〕。目前FALS主要分为ALS1~20、ALS-额颞痴呆综合征及TAU病等亚型,不同亚型各有相应的致病基因。另外还存在一些“易感基因”,和环境的易感因素一起导致神经元的退变和疾病的发生〔4〕。
作者:历淑娟;徐仁伵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泪溢患者( FE)下睑松弛矫正术后眼表症状及泪膜和泪液蛋白的特点。方法筛选下眼睑松弛导致的老年FE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 A组行外侧睑板条悬吊术;B组行Kuhnt睑板三角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 w、1个月及3个月对患者行眼表症状评分、泪膜四项检查和泪液各蛋白测定。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0%,B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干眼各亚症状评分、眼表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两组患者ST、泪河高度、F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眼表各症状、OSDI、BUT、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sIgA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OSDI、BUT、ST、泪河高度、FL有统计学差异( P<0.05),但两组眼表各症状、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s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下眼睑松弛导致的老年FE患者,外侧睑板条悬吊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表症状、泪膜情况,同时可升高泪液蛋白,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作者:邵毅;裴重刚;余瑶;高桂平;杨继玲;黄歆;胡佩宏;涂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