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蜕皮甾酮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症状及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

马珅

关键词:β-蜕皮甾酮, 牙周炎, 症状, 氧化应激
摘要:目的:探讨β-蜕皮甾酮(EDS)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症状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 SD大鼠(260~280 g)采用物理机械刺激法制备实验性牙周炎大鼠模型。将45只成功诱导的牙周炎大鼠模型随机分组(n=15):高剂量 EDS(EDS-H)组、低剂量 EDS ( EDS-L)组及生理盐水( NS)组。 EDS-H组与EDS-L组分别腹腔注射20 mg? kg-1? d-1或40 mg? kg-1? d-1 EDS;同时选取15只同周龄正常大鼠作对照( C),NS组和C组均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EDS腹腔注射前后分析各组的牙龈指数( GI)和附着水平( AL)来评价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试剂盒检测牙龈组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脂质(LPO)水平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牙龈组织中前列腺素(PG)E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龈沟液中白介素(IL)-6水平;荧光探针 DHE 染色法及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牙龈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和基金金属蛋白(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NS组的GI和AL、牙龈组织MDA、LPO、PGE2、TNF-α、ROS和 MMP2的 IOD水平及龈沟液中 IL-6水平均升高,CAT活性降低(均P<0.05);给予腹腔注射EDS可改善牙周炎大鼠的以上异常指标(P<0.05),EDS-H组、EDS-L组与 C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DS-H组的以上指标均优于EDS-L组(P<0.05)。结论 EDS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的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牙龈氧化应激、MMP2表达及炎症反应均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纵隔淋巴结CT阳性的肺癌患者中穿刺针数比较

    支气管针吸活检( TBNA)作为一项已问世65年的技术〔1〕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作用已得到认可,但关于使用TBNA检查对肺癌患者纵隔肿大淋巴结进行性质判定时,对不同部位淋巴结穿刺多少针数即可达到高诊断率,以尽可能减少患者花费及操作时间,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探讨纵隔淋巴结CT阳性患者行TBNA检查时对目标淋巴结穿刺的佳针数。

    作者:陈晔;张泽明;李峥;赵学琴;杨卫;陈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γ干扰素及其诱导蛋白10在不同临床阶段慢性HBV感染老年患者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γ干扰素及其诱导蛋白(IP)-10在不同临床阶段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老年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160例该院诊断为慢性HBV感染的老年患者,根据疾病不同时期分为耐受组(免疫耐受期)、活动组(免疫活动期)及重型组(重型HBV)。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及γ干扰素、IP-10水平。结果耐受组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HBV-DNA均低于活动组与重型组( P<0.05);活动组均低于重型组( P<0.05)。耐受组γ干扰素及 IP-10水平均低于活动组与重型组( P<0.05);活动组均低于重型组( P<0.05)。γ干扰素及IP-10与ALT、AST、TBil、HBV-DNA存在正相关关系( P<0.05)。结论γ干扰素及 IP-10通过免疫反应参与了慢性 HBV感染的病理损伤过程,且与肝组织的损伤存在密切相关性,在探索性研究中可进一步深入以期寻找到更理想的治疗靶点。

    作者:张清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蓝莓花色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蓝莓花色苷对血管紧张素( 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UVEC常规复苏传代,建立HUVEC凋亡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ngⅡ组、蓝莓花色苷组、AngⅡ+蓝莓花色苷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Annexin V-FITC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ngⅡ组Bax 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AngⅡ组相比,蓝莓花色苷组、AngⅡ+蓝莓花色苷组Bax 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蓝莓花色苷对HUVEC凋亡有一定抑制作用。

    作者:林欢;冷吉燕;于静;孟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胰腺癌相关蛋白质的筛选及信号通路

    目的:探讨筛选与胰腺癌相关的蛋白质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蛋白质 pathway array技术检测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内143种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找出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一步采用信号传导网络分析( IPA)方法确定这些差异蛋白所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结果检测到1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确定了10条与胰腺癌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及其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寻找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作者:于威;柳长明;张凯叶飞;张泳;王瑛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奥马哈干预系统对housebound老年人抑郁和ADL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干预的方法对housebound老年人抑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河北省唐山市钓鱼台社区和保定市中华小区,将两个社区中213名housebound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107和对照组106人。干预组按照奥马哈干预系统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于干预的0、6个月用老年抑郁评价量表、ADL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抑郁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得15~21分的老年人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干预可以减轻老年人的抑郁状态,改善其ADL情况,将为老年人社区保健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景丽伟;张田;邢凤梅;汪凤兰;张小丽;庒雅娟;张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T2DM 患者按照年龄、性别、不同肥胖程度分组,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CRP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RP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血浆CRP水平随着年龄、肥胖程度增加而升高,且与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水平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浆CRP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政晓果;肖峰;吕敏;李瑞莉;崔明明;陈显达;王利红;陈博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肝理气方剂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大鼠海马 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个月鼠龄,体重(250±20) g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采用D-gal腹腔注射和 Aβ1~42双侧海马注射联合造模;生理组采用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按上述方法象征性造模。造模完成后,生理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和中药组分别采用奥拉西坦溶液和逍遥散煎剂灌胃。四组均每日1次,连续灌胃28 d,用药体积0.5 ml/100 g。结果经灌胃干预后,中药组水迷宫成绩较模型组提高明显(P<0.01);大鼠海马中蛋白磷酸酶-2A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1),细胞依赖性蛋白激酶-5、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的基因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逍遥散通过上调蛋白磷酸酶-2A基因表达和下调细胞依赖性蛋白激酶-5、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基因表达,对凝聚态Aβ1~42 peptide诱导的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大鼠AD模型记忆能力的改善起到了一定影响。

    作者:李高申;郭梅珍;赵唯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及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动脉及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方法老年 E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心血管重塑指标、血压指标和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IMT)、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室间隔厚度( IVST)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对照组 IMT和IVS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②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15.79%),但差异不明显(χ2=0.56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EH患者,能够较好地降低血压,改善动脉及心室重塑,不良反应较低。

    作者:黄奕君;郑茵;冯光球;许晋川;李伟;吴智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关节镜下清理加去神经化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清理加射频去神经化方法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111例重度膝骨关节病患者,关节镜组56例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同时射频去神经化治疗,人工关节组55例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方法,进行3年随访,记录所有病人的视觉模糊疼痛评分(VAS)及膝关节活动度,并进行比较。结果11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1±1.07)年。两组术后2 w的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的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度膝骨关节病采用关节镜下射频去神经化治疗效果肯定,方法简单,微创实用,住院时间短,病人药销少,围术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亮;张兆琦;门宏亮;李树里;张利恒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老年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疾病分析

    目的:对1667例老年内科住院患者主要疾病进行分析,为老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667例老年患者,根据年龄段分65~79岁680例,≥80岁987例,比较两年龄段间常见疾病的差别。结果常见疾病按疾病类型所占比例排名前5位的是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65~79岁与≥80岁相比,排名一致。疾病患病率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上肺炎、冠心病、消化道肿瘤、高血压、糖尿病;65~79岁排名前5位的疾病是肺炎、冠心病、消化道肿瘤、高血压、糖尿病;≥80岁排名前5位的疾病是肺炎、冠心病、高血压、消化道肿瘤、泌尿系肿瘤。肺部感染在≥80岁患者中患病率显著高于65~79岁( P<0.01),而胆道感染的患病率65~79岁则高于≥80岁患者(P<0.01);消化道肿瘤及糖尿病患病率65~79岁则高于≥80岁患者(P<0.01)。结论老年患者应重视肺部感染、冠心病及消化道肿瘤的预防,对高龄患者,更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救治。

    作者:李圣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彩色多普勒成像评价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球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 CDI)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患者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DR 49例( NDR组),非增殖DR 26例( NPDR组),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组成对照组( HC组)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查,分别测量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静脉(CRV)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平均流速(MV),然后计算每个血管的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与HC组比较,NPDR组OA的EDV和MV显著降低(P<0.05),RI值和 PI值显著增加(P<0.05);与HC组比较,SPCA的PI值NDR组和NPDR组均显著增加(P<0.05);与HC组比较,NDR组、NPDR组CRA的RI和PI值均显著增加(P<0.05);与HC组比较,NPDR组CRV的V min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眼部血管循环功能异常存在于早期或者前期DR患者中,这些变化可以通过CDI测定。

    作者:张晓云;徐力;张小杉;李春艳;段莎莎;苑欣;刘敏;王娟;王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糖尿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肺脏是糖尿病攻击的靶器官之一,糖尿病引起的肺损害主要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本文研究糖尿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尚晓静;宋春青;邵海琳;徐东红;刘跃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胸腺肽α1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胸腺肽α1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54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两组均予降血糖基础治疗和抗结核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1.6 mg,2次/w皮下注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 Ig) A、IgG和 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30% vs.81.48%,P<0.05),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 vs.51.85%,P<0.05),且空洞吸收、发热和咳嗽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外周血中 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和 IgA、IgG、IgM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3+、CD4+T淋巴细胞和 NK细胞比例均增高,CD4+/CD8+比值增加(P<0.05),且血清 IgG 水平亦增高(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且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董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苗药组方二岩虎果汤的止咳平喘作用

    目的:观察二岩虎果汤的止咳、祛痰、平喘、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浓氨水引咳法观察其止咳作用,采用酚红排泌法观察其祛痰作用,采用豚鼠0.1%磷酸组胺和2%氯化乙酰胆碱等量混合液(1∶1)引喘法观察其平喘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二岩虎果汤能明显延长氨水喷雾致咳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增加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量,延长磷酸组胺和氯化乙酰胆碱混合液引发豚鼠抽搐的潜伏期,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肿胀率。结论二岩虎果汤具有显著的止咳、祛痰、平喘、抗炎作用。

    作者:饶海;桂珊珊;周镁;黄秀平;覃容贵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HMGB-1/RAGE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体外高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用于PMC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经鉴定第三代细胞用于实验并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葡萄糖组(1.5%、2.5%、4.25%);不同时间组:2.5% LPS作用于PMC 24、36、48 h。用RT-PCR法检测 RAGE mRNA 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 RAGE 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GB-1和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①高浓度葡萄糖能显著上调PMC RAGE mRNA和蛋白的表达( P<0.05),且呈时间浓度依赖, RAGE 表达增加;②高浓度葡萄糖刺激 PMC HMGB-1、TGF-β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且随刺激时间延长,均表达增加,与RAGE表达趋势一致;③HMGB-1及其配体 RAGE 可能参与诱导 PMC TGF-β1的表达。结论 HMGB-1/RAGE信号通路参与了高糖所致腹膜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通过上调TGF-β1参与腹膜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陈硕;王二敏;周红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老年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目的:观察中老年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事件相关电位( ERP)的特征。方法采用正性、中性、负性三种表情面孔的简笔画图片作为刺激物,13名中老年受试者(男8名,女5名,年龄40~65岁)和13名青年受试者(男9名,女4名,年龄21~30岁),执行表情面孔隐含识别的ERP,比较两年龄组表情面孔识别的平均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及N17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结果中老年组面孔识别平均反应时间、正确率较对照组延长,N170潜伏期和波幅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对不同表情面孔的简笔画图片识别,中老年人呈现出衰退特征,但中老年人在早期面孔脑加工的结构编码阶段与青年人相比尚无明显的差别。

    作者:陆雪松;王海贤;周曙;陆兵勋;夏扬;马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蛋白激酶在脊髓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 SCI )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1〕。炎性因子、活性氧、兴奋性毒性和代谢异常是导致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正常或病理条件下,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 )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两条通路的激活均能够诱导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本文就PTEN/PI3K和MAPK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进行综述。

    作者:郭垠利;白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富硒板党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模型的影响

    目的:研究富硒板党(BCPA)注射液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7.2 g/kg BCPA组、3.6 g/kg BCPA组及1.8 g/kg BCPA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D-半乳糖造模,Morris水迷宫测量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心脑组织丙二醛(MDA)、脂褐质(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2及IL-6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BCPA各组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小鼠穿越平台的次数比其他各组小鼠少(P<0.05)。心、脑组织匀浆氧化性指标(SOD、MAD、LP及 GSH-Px)检测,对照组及BCPA各组MDA与LP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及BCPA各组SOD与GSH-Px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注射过D-半乳糖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BCPA组小鼠皮肤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 P<0.05)。 BCPA组小鼠血清中IL-2、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IL-2、IL-6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 BCPA的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发挥抗衰老作用,在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詹光杰;杨年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丹参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1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2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内皮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1组和对照2组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内皮素(ET)和 C 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O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ET和CRP显著降低, NO明显升高( 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流流变学及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红娟;殷泉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南通市某社区中老年脑血管病人群发病危险因素

    目的:调查社区中老年脑血管病人群发病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的分布,并建立脑血管病信息化专项模块,为社区长期集中管理建立基础。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南通市学田社区266例中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病情况及脑血管病类型、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等;对其中114例进行脑血管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并比较随访结果。结果脑血管病发病情况:脑梗死55.6%,脑卒中复发20.7%,脑卒中后遗症30.8%,其中肢体残障占81.8%。危险因素分布:高血压207例,51.2%经常监测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81例,有39.5%规律监测血糖;心脏病85例,其中心绞痛占61.2%,高脂血症71例,吸烟史78例,饮酒史61例,颈动脉狭窄40例,家族史107例。平均收缩压和每周锻炼平均时间随访前后差异显著( P<0.05)。结论社区中老年脑血管病人群脑梗死发病率高,高血压为首要危险因素,社区脑血管病防治中应加强对高血压的监控;在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立脑血管病专项模块,可以进一步完善社区慢性病管理。

    作者:王军;张艺;朱晓晖;崔世维;黄新中;董建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