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血小板药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Meta分析

苟学蕊;李忠东;孙健;史尔兰;王建昌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 银杏叶提取物, 血小板聚集率, 出血时间, Meta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抗血小板西药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与单用抗血小板药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在 PubMed、Spring Ling、Biosis Previews、Cochrane和CNKI、VIP、CBM数据库中检索截止2013年3月收录的抗血小板西药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与抗血小板西药单独应用对血小板聚集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文献,7项随机对照实验( RCT),抗血小板西药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应用作为实验组,抗血小板西药单独应用作为对照组)。 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二磷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影响有显著差异〔MD=-6.41,95%CI(-0.95,-3.78),P<0.00001〕;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影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MD=-0.56,95%CI(-3.91,2.80),P=0.74〕。对出血时间的延长无统计学意义〔MD=0.39,95%CI(-0.09,0.86),P=0.11〕。结论抗血小板药与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应用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作用是否有协同作用尚不确定,对出血时间的作用不显著。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miR-21在食管癌中预后作用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综合评价miR-21与食管癌(E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miR-21与EC预后的文献,按照已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提取miR-21与EC预后相关的相应数据,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风险比( HR)、95%可信区间( CI)及P值定量评价miR-21与EC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初步检索数据库得到273篇文献,其中其中7项可用于 meta分析,中位样本量为98例,四分位数间距( IQR)=70~164。中位 HR 值1.4,IQR=0.89~2.23。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IQR=29.4~39个月。高表达miR-21的EC患者的预后生存率HR=1.367,95%CI=1.15~1.62,P=0.000;食管鳞癌(ESCC)亚组生存率 HR=1.44,95%CI=1.2~1.72,P=0.000。高表达 miR-21的食管腺癌(AD)患者亚组预后生存率 HR=0.82,95%CI=0.47~1.44,P=0.489,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21作为EC患者的预后标记具有地域性和组织特异性。 miR-21对于 ESCC高发的中国和日本具有预测不良预后的潜力,有望成为新型的EC生物学标志物,但对AD高发的加拿大和美国则不具有相应的预测能力。

    作者:付文博;宋亚芹;杨兰;朱建波;魏育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长春市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知信行调查

    目的:探讨长春市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知信行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4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2.1%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正常成人血压,33.0%不知道高血压诊断标准,87.9%不知道老年高血压血压控制目标,35.6%不知道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措施,86.9%愿意学习高血压知识;确诊高血压后,81.8%调查对象采取控制血压的行为,59.1%定期监测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高血压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参加社区活动,病友、家人和朋友之间的交流(28.1%),报纸、杂志、宣传册子。老年高血压患者定期血压监测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和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有关;其中,是否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定期血压监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掌握欠佳;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需要不断改善;加强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

    作者:袁华;李文涛;彭歆;张萍;徐秀丰;尹惠茹;安力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分布与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在患者中发病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比较。方法收集2010~2013年由该科治疗的188例70岁以上 NSCLC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性别及年龄分布的统计以及与同时期70岁以下肺癌患者在治疗方法上进行比较。结果老龄NSCLC患者发病情况上,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患者比例缩小,而接受手术治疗却逐渐减少;而当患者年龄超过80岁后,患者采取抗肿瘤治疗的配合状况大大减低。结论老龄NSCLC患者人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相应女性患者比例却不断增高;老龄患者在治疗方式上倾向非手术方式的其他治疗手段;结合患者的个人体质,采用合理的多元综合治疗(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是老龄NSCLC患者的治疗特点。

    作者:张丽萍;孙宏斌;李文宇;翟旭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关节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与半月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切除术组患者32例,给予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治疗;成形术组患者30例,给予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优良率优于半月板切除术,膝关节功能改善优于半月板切除术( P<0.05)。结论老年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在近期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半月板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良好提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姚晓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脾多肽注射液对脑卒中合并肺感染患者疗效及对血清中IL-18和IL-35的影响

    目的:观察注射用脾多肽注射液对脑卒中合并肺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18和IL-35水平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合并肺感染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脑卒中的同时依据药敏培养结果加用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IL-18和IL-35的表达。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IL-18的表达下降值、IL-35的表达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脾多肽注射液对脑卒中合并肺感染的治疗效果理想,同时能有效地下调血清中IL-18的表达,上调血清中IL-35的表达,优化内环境。

    作者:李万春;赖学章;孟晏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海南“候鸟”老年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治疗疗效及相关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

    目的:了解中国南(时段Ⅰ)北(时段Ⅱ)方人群的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其相关性。方法黑龙江省在儋州过秋冬季节、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规律治疗,比较南北方生活时段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时段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 P<0.05),时段Ⅰ变化更明显;两时段经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颅内压(IC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时段Ⅰ下降幅度>时段Ⅱ(P<0.05);收缩压、舒张压值与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ICP等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候鸟”高血压人群南北方生活期间,规律降压均有效,但南方更有利于血压控制。

    作者:蒲宏伟;陈漠水;刘文举;许云;李文霞;陈世雄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造模方法的胃肠动力障碍动物模型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建立的胃肠动力障碍动物模型,为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与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8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8组,每组10只。 A组空白对照组;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C组生理盐水灌胃组;D组甘草煎剂造模组;E组肢体缺血-再灌注造模组;F组冰水刺激造模组;G组阿托品造模组;H精氨酸造模组。造模结束后,测定实验小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比较各组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程度。结果各组模型小鼠胃内残留率分别为:A组43.5%,B组42.6%,C 组42.1%,D组70.7%,E 组57.2%,F组56.4%,G组59.5%,H组66.2%;各组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率分别为A组90.7%,B组89.1%,C组89.3%,D组62.2%,E组75.9%,F组71.5%,G组68.1%, H组72.1%。结论甘草煎剂造模组出现胃肠动力障碍明显,造模可靠。

    作者:李敏;陈洪;张程;邢德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叶酸、VB12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使用叶酸、VitB12治疗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 oxLDL-Ab)的变化。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cy、oxLDL-Ab、叶酸和VitB12水平变化;再取接受维生素干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5例( Hcy>15μmol/L),同时口服叶酸5 mg,VitB1225μg,每日3次,治疗4 w后复查血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血清Hcy、oxLDL-Ab水平明显升高;血清VitB12水平明显降低( P<0.05)。口服叶酸、VitB12干预治疗4 w后血清Hcy水平明显下降,但 oxLDL-Ab的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叶酸、VB12干预尚未显示可以预防脑卒中。

    作者:戎秀格;卢玉娟;才淑芳;徐彪;王金权;李茜;彭桂平;田卫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入住该院确诊为STEMI死并行急诊 PCI 的3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再灌注时间<2 h患者即刻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患者比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比例、ST回落≥50%患者比例高于2~6 h 的患者,出血或血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2~6 h患者( 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即刻血流 TIMI 3级患者比例、LVEF≥50%患者比例、ST回落≥50%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采用急诊PCI治疗时,采用早期灌注及应用替罗非班均可改善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发现,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史、TIMI血流分级、吸烟史、再灌注时间、并发心源性休克及并发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周志宏;邢波;林德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毫针针刺对腧穴筋膜结缔组织细胞整合素β1、β3亚基和PC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毫针针刺对SD大鼠腧穴穴区筋膜结缔组织细胞2种整合素β亚基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细针刺激组、中针刺激组(中等粗细毫针刺激组)和粗针刺激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针刺各组在大鼠中脘穴沿任脉循行方向平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刺激,治疗1次/d,治疗3 d后,切取穴区筋膜结缔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镜下观察腧穴穴区筋膜结缔组织整合素β1亚基(integrinβ1)、integrinβ3及PCNA蛋白表达。结果毫针针刺作用后,腧穴筋膜结缔组织 integrinβ亚基的表达变化情况不同:细针刺激组和中针刺激组筋膜结缔组织中integrinβ1的表达比空白对照组均有增强,其中细针刺激组integrinβ1的表达统计无显著差异( P=0.314),中针刺激组integrinβ1的表达有极显著差异( P=0.000),然而,粗针刺激组 integrinβ1的表达较空白组明显下降,呈翻转趋势,差异显著( P=0.001);integrinβ3除部分大小血管可见少量表达外,在腧穴筋膜结缔组织中始终为阴性表达;筋膜结缔组织中 PCNA 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强( P=0.002,0.005,0.039),其中细针刺激组强。结论毫针针刺能够激发受治腧穴穴区细胞活性变化,其中β1类integrin是腧穴筋膜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力学信号蛋白,β3类integrin不是腧穴筋膜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力学信号蛋白,这可能进一步揭示了腧穴感受针刺治疗信号的非神经生物学细胞力学基本原理之一。

    作者:李程;陈波;胡铁汉;陈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s)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治疗的OVCFs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 BMI)、术前腰椎骨密度、术前视觉模拟评分(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骨代谢指标、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入路、麻醉方式、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情况。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因素纳入 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得出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7例老年OVCFs患者中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与吸烟史、术中骨水泥使用剂量、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术后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显著相关( P<0.05),而与年龄、性别、病程、手术入路、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 P>0.05)。结论老年OCVFs患者PV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骨水泥使用量,骨水泥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史。

    作者:张鹭;吴军;路锟;谢应飞;胡仕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脂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脂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乳腺癌患者115例为观察组,根据癌细胞转移情况分为两组,78例患者未发生癌细胞远处转移为A组,37例患者发生癌细胞远处转移为B 组。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15例为对照组。均行血脂相检测。分析血脂与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患者 TC、TG、LDL-C 均明显高于原位组,转移组患者HDL-C明显低于A组(P<0.05)。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均是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有效监测患者血脂有助于预测乳腺癌远处转移。

    作者:周孟强;张潇月;吴军召;毛书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弹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在冠脉介入术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主动脉弹性与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脉介入术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200例,检测所有入选者的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 CFPWV),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CFPWV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0~13 m/s,n=109)和B组(>13 m/s,n=91),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其中169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随访患者2年,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冠脉支数、C型病变以及三支病变均显著多于A组;A型、B型病变,单支、双支病变显著少于A组(P<0.05);B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血运重建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 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弹性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OR=2.033,P<0.05);主动脉弹性和介入术治疗患者住院期、随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正相关关系(OR=2.504,2.432;P=

    作者:张慧玲;金鑫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 EH)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EH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直接的原因〔1〕。老年人常因EH并发各种心血管事件,增加了死亡率和住院率〔2〕。因此,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3〕。目前人群中EH的发病率高而控制率低仍是医学界面临的难题,其中社区EH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是导致血压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4〕。本文将近年来有关社区老年EH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雪娇;曹长翠;黄卫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sFas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 AMI)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坏死并不是细胞死亡的唯一形式,凋亡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血清可溶性自杀相关因子( sFas)浓度可反映凋亡水平。阿托伐他汀已广泛用于AMI的治疗,动物实验〔1,2〕表明其具有抗凋亡作用,但其对AMI患者凋亡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术后患者血清sFas的影响。

    作者:刘胜辉;霍玉娥;王艳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远离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对比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内径扩张、内膜增厚毛糙、血管压缩性差、管腔回声不清、静脉瓣功能异常,血流速度减低及侧支循环建立的超声检测结果。结果120例患者中显示138条患肢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单侧85.00%,双侧15.00%。左侧71.74%,右侧28.26%。股静脉血栓比率高,达到31.88%,骼静脉比率低,为5.07%。治疗后,患者在内径扩张、内膜增厚毛糙、血管压缩性差、管腔回声不清、静脉瓣功能异常,血流速度减低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均有所改善( 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在综合治疗中具有评估价值,且诊断价值显著。

    作者:张宇明;房勤茂;常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温度对人类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蛋白及突变体交联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人类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 hPPI)体外交联反应的影响。方法以人总 RNA为模板设计正反引物进行hPPI基因克隆,以获取的正常型表达载体为模板,利用PCR定点突变的方法将hPPI基因中两个半胱氨酸( Cys)突变为丝氨酸( Ser),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正常型和突变型蛋白,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蛋白交联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鉴定交联现象。结论与溶菌酶表现相似,正常型hPPI蛋白交联反应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加快,在达到蛋白变性温度时交联反应明显,出现大量二聚体和多聚体条带;将突变型hPPI蛋白置于与正常型hPPI蛋白完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观察不到任何交联条带。结论热变性可显著改变蛋白高级结构,蛋白对热变性无明显特异性,在变性温度临界条件下表现出相同的聚合作用;二硫键可导致蛋白结构改变,从而影响交联结果。

    作者:徐燕;邵世滨;董立;闫晓华;高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发病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将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的疑诊老年ACS患者分为ACS组64例,非ACS组27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47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终点法测定三组的cTnI 、H-FABP、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并比较四项指标针对老年ACS患者发病6 h内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组的cTnI, H-FABP,IMA的水平分别与非 ACS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水平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FABP、IMA诊断的灵敏度均明显优于 cTnI和 CK-MB (P<0.01)。联合检测cTnI, H-FABP,IMA的灵敏度为90.2%优于单独检测cTnI 或H-FABP 或 IMA(P<0.05)。联合检测cTnI, H-FABP和 IMA 的特异度为100%,与单独检测IMA或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单独检测cTnI或H-F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TnI 、H-FABP、IMA对老年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有效降低老年ACS患者的误诊率。

    作者:高岚;郭爱叶;张培荣;孙长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肉桂醛对癫痫大鼠皮质小窝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窝蛋白( Cav)-1、Survivin和EphrinA2在红藻氨酸( KA)诱导的急性癫痫大鼠皮质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癫痫发作机制及肉桂醛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aCl 对照组、癫痫组、肉桂醛小剂量组(25 mg/ml )、肉桂醛中剂量组(37.5 mg/ml)及肉桂醛大剂量组(50 mg/ml)。 KA制备癫痫模型,Western 印迹检测大鼠皮质Cav-1、Survivin和 EphrinA2的表达。结果 NaCl对照组和正常组Cav-1、Survivin和EphrinA2蛋白的表达无差异(P>0.05),癫痫组大鼠皮质Cav-1、Survivin和EphrinA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 NaCl对照组(P<0.01);与癫痫组比较,肉桂醛组Cav-1、Survivin和EphrinA2的表达降低,且与肉桂醛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肉桂醛降低癫痫的发作与调节Cav-1、Survivin、EphrinA2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金玉玲;王国辉;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长春市中老年人群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长春市中老年人群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取长春市4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1637人,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和血液生化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该人群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长春市中老年人群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35.25%,高血压检出率为56.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超重、高脂血症是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男性、饮酒、高脂血症、腹型肥胖、超重/肥胖、年龄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春市中老年人群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和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应提高对正常高值血压的预防意识,加强对高血压的防范,改善生活方式。

    作者:刘婷;王云;刘莹圆;孙平辉;张秀敏;刘红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