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秀格;卢玉娟;才淑芳;徐彪;王金权;李茜;彭桂平;田卫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综合评价miR-21与食管癌(E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miR-21与EC预后的文献,按照已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提取miR-21与EC预后相关的相应数据,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风险比( HR)、95%可信区间( CI)及P值定量评价miR-21与EC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初步检索数据库得到273篇文献,其中其中7项可用于 meta分析,中位样本量为98例,四分位数间距( IQR)=70~164。中位 HR 值1.4,IQR=0.89~2.23。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IQR=29.4~39个月。高表达miR-21的EC患者的预后生存率HR=1.367,95%CI=1.15~1.62,P=0.000;食管鳞癌(ESCC)亚组生存率 HR=1.44,95%CI=1.2~1.72,P=0.000。高表达 miR-21的食管腺癌(AD)患者亚组预后生存率 HR=0.82,95%CI=0.47~1.44,P=0.489,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21作为EC患者的预后标记具有地域性和组织特异性。 miR-21对于 ESCC高发的中国和日本具有预测不良预后的潜力,有望成为新型的EC生物学标志物,但对AD高发的加拿大和美国则不具有相应的预测能力。
作者:付文博;宋亚芹;杨兰;朱建波;魏育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脂代谢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以往脂代谢研究都是基于空腹状态下的测定结果,而忽略了人类大部分时间处在餐后状态,空腹状态下测得的参数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生理条件下的脂代谢情况。餐后代谢改变常发生在常规空腹检查异常之前,许多研究认为餐后脂代谢紊乱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餐后代谢研究已受到关注,甚至提出“餐后阶段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关键时期”〔1,2〕。研究表明餐后血脂反应异常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餐后甘油三酯(TG)丰富脂蛋白〔TRL,包括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及其脂解产物〕的平均水平、峰值水平(餐后4 h )及晚期水平(餐后6 h )升高,即 TRL的清除延迟〔3〕。餐后代谢的研究目的通常不外乎以下两方面,即获得特定食物、药物或营养补充剂对正常人或患者餐后脂代谢的影响或获得长期膳食中食物、药物或营养补充剂干预对正常人或患者餐后脂代谢的影响。本文就餐后代谢研究的实验方法及不同人群餐后代谢状况两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宋志秀;杨立刚;孙桂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急性心肌梗死( AMI)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坏死并不是细胞死亡的唯一形式,凋亡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血清可溶性自杀相关因子( sFas)浓度可反映凋亡水平。阿托伐他汀已广泛用于AMI的治疗,动物实验〔1,2〕表明其具有抗凋亡作用,但其对AMI患者凋亡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术后患者血清sFas的影响。
作者:刘胜辉;霍玉娥;王艳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构建CDK2 shRNA慢病毒载体,并在黑色素瘤细胞B16-F1中鉴定其基因沉默效应。方法体外构建3个慢病毒重组目的质粒pUL-CDK2-shRNAs和1个阴性对照慢病毒重组质粒pUL-NC-shRNA,转化感受态细胞,PCR鉴定后进一步测序验证;293T细胞中测定病毒滴度;用重组慢病毒感染B16-F1细胞测定其感染效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其对 B16-F1细胞中CDK2的基因沉默效应。结果 PCR鉴定后进一步测序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质粒;病毒滴度为4.5×107~5.5×107 TU/ml;用重组慢病毒感染 B16-F1细胞,当感染复数(MOI)为10时,感染效率可达90%;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与未感染组和NC-shRNA感染组细胞相比,CDK2-shRNA1、CDK2-shRNA2、CDK2-shRNA3感染的细胞中CDK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P<0.05),以 CDK2-shRNA3感染组的抑制率高,RT-PCR和 Western Blot 检测其抑制率分别为78.5%±4.23%和70.5%±3.54%。结论利用RNAi技术成功构建了3种CDK2-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均可有效感染B16-F1细胞并具有一定的基因沉默效应,其中以针对靶位点1012-1020的pUL-CDK2-shRNA3基因沉默效应强,为进一步研究CDK2基因沉默对黑色素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作者:晋佳路;朱仁书;谢育媛;刘红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完成抗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 DM的人源化设计,为进一步构建人源化抗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IgBlast搜索基因数据库获取鼠源抗体序列模板,从蛋白质晶体结构数据库获得结构模板;在 SGI图形工作站上,通过 InsightlⅡ软件包进行抗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 DM的三维结构模建,分析抗体氨基酸序列和分子结构,确定影响抗原结合部位的框架区关键残基。结果成功模建抗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 DM的三维结构,确定AAW67378、BAB18257分别为单链抗体scFv DM的重链和轻链框架区佳人源化模板,确定了人源化残基、回复突变的残基,将可能影响抗原结合位点结构的残基的鼠源和人源副本编入到人源化抗体库序列中。结论计算机辅助下的同源模建技术可为抗体人源化设计提供方案,为抗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 DM同步实现人源化和优化提供可能性。
作者:叶刚;刘丽;杨冬华;汤绍辉;周旻;丁世华;韦宏成;钟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 DN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40只。造模组大鼠接受单侧肾切除手术2 w后,给予高糖高脂饮食4 w,再加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腹腔注射,造模组在DN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药组给予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煎剂,西药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8 w 后处死大鼠。测定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及肌酐的变化,同时检测肾组织 TGF-β1、p-Smad2/3、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血糖、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及肌酐均显著降低(P<0.01),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下调, Smad7蛋白表达增强(P<0.05,P<0.01)。结论在DN大鼠模型中,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能够改善肾功能,保护肾组织,调节 TGF-β1/Smad 信号通路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卞华;吕芹;胡久略;毛秉豫;叶松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测评。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间水平到高度孤独者占81.32%,不同程度孤独感的老年人积极、消极应对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消极应对与孤独感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结论通过改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可减少其孤独感的产生。
作者:周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小鼠早期脑损伤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9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SAH组48只和假手术组30只;SAH组与假手术组再随机分为6、12、24、48 h和3、7 d 6个亚组。应用枕大池内的自体动脉血二次注入法构建起大鼠SAH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海马区神经元内的caspase-3及bcl-2的表达。结果 SAH组凋亡分子caspase-3和抗凋亡分子bcl-2的mRNA 都不同程度地升高,caspase-3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而随之增多,在24 h后这种增多更明显,48 h后达高峰,24 h至7 d各时间段和假手术组、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在海马区内的表达量各时间点差异不明显( P>0.05)。 Bcl-2在 SAH后12 h变化明显,Bcl-2表达量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正常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SAH 后早期脑损伤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凋亡及抗凋亡途径均在下丘脑内起作用。
作者:赵峰;赵彦芬;毛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M 型磷脂酶A2受体(M型PLA2R)抗体在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HBV-MN)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行肾活检的43例老年MN患者当日肾活检血清,其中IMN组20例,HBV-MN组23例,并选择同期1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微小病变(MCD)肾病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均未经过任何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治疗。采取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结果 HBV-MN组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10.2+4.6)μg/ml〕明显低于IMN组〔(14.3+6.1)μg/ml〕(P<0.05),MCD组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则均小于0.1μg/ml。结论血清M型PL A2R抗体浓度检测有利于老年IMN诊断及与HBV-MN鉴别诊断。
作者:唐小波;吴月平;黄承先;李淑萍;唐文庄;杜志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高血压、心衰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59例患者已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观察组,其余69例患者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肱指数(ABI)、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等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TC与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ba-PWV、CAVI、ABI和 rAI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能据此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赖诚民;陈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入住该院确诊为STEMI死并行急诊 PCI 的3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再灌注时间<2 h患者即刻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患者比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比例、ST回落≥50%患者比例高于2~6 h 的患者,出血或血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2~6 h患者( 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即刻血流 TIMI 3级患者比例、LVEF≥50%患者比例、ST回落≥50%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采用急诊PCI治疗时,采用早期灌注及应用替罗非班均可改善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发现,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史、TIMI血流分级、吸烟史、再灌注时间、并发心源性休克及并发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周志宏;邢波;林德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对治疗帕金森病( PD)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PD患者行针刺穴位及药物联合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行UPDRS评分。应用SWI序列技术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的苍白球( GP)、壳核( PUT)、尾状核( CN)、黑质(SN)、红核(RN)的体积及铁含量的相位位移值进行测量,所得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 PD患者治疗后UPDRS评分明显减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苍白球(GP)、壳核(PUT)体积(感兴趣区ROI)增大(P<0.01),苍白球(GP)、壳核(PUT)、黑质网状带(SNr)相位值变化明显(P<0.01)。结论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技术测量核团体积与相位位移值结果客观可靠,可弥补UPDRS评分量表不足,对PD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丹娜;李晓陵;王丰;曲冰;张帆;周晓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 Gensini评分、收缩压(SBP)和舒张压( DB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计算 Gensini 评分和记录SBP、DBP,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清Hcy水平,并同时检测TG水平,分析血清Hcy和TG水平与 Gensini评分和血压的关系,随访记录血管狭窄及其病情进展情况,进一步分析病情进展与入院时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Hcy水平可能是Gensini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性别,体重指数(BMI)和TG水平与Gensini评分未见显著性相关(P>0.05);以上生物学指标未在与 SBP和 DBP的相关性分析中得到证实,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病情进展分层分析后发现,与未明显进展患者比较,Gensini评分进展(血管狭窄程度增加一个等级或以上,出现新的冠脉狭窄病变)患者有显著性入院时高 Hcy 水平,同样在病情进展(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3次)患者中得到类似结果( 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可能是早期预测冠心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但量化标准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李锋;朱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社区居家不出人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自我效能干预,并于干预的0、6个月进行评价,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ADL调查表、健康测量简表(SF-36)。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在 ADL及 SF-36的各个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居家不出人群的ADL及生活质量,为老年人社区居家不出状态有效干预措施之一。
作者:孙蕾;王欣;梁晓敏;李媛媛;许凯旋;景丽伟;邢凤梅;张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调查长春市中老年人群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取长春市4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1637人,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和血液生化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该人群正常高值血压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长春市中老年人群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35.25%,高血压检出率为56.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超重、高脂血症是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男性、饮酒、高脂血症、腹型肥胖、超重/肥胖、年龄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春市中老年人群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和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应提高对正常高值血压的预防意识,加强对高血压的防范,改善生活方式。
作者:刘婷;王云;刘莹圆;孙平辉;张秀敏;刘红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中国南(时段Ⅰ)北(时段Ⅱ)方人群的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其相关性。方法黑龙江省在儋州过秋冬季节、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规律治疗,比较南北方生活时段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时段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 P<0.05),时段Ⅰ变化更明显;两时段经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颅内压(IC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时段Ⅰ下降幅度>时段Ⅱ(P<0.05);收缩压、舒张压值与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ICP等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候鸟”高血压人群南北方生活期间,规律降压均有效,但南方更有利于血压控制。
作者:蒲宏伟;陈漠水;刘文举;许云;李文霞;陈世雄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人工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对激素冲击大鼠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健康成年 Wistar 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三组。阳性对照组:大鼠后腿肌注地塞米松(Dex)1 mg/kg体重(BW),2次/w,连续5 w;阴性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大鼠后腿肌注 Dex 1 mg/kg BW,2次/w,连续5 w,并且每日腹腔内注射500 U/kg体重rHuEPO至5 w。制模后全部处死取材,取双侧股骨头标本,一侧切片后HE染色,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组织、骨髓组织、骨小梁结构变化。另一侧切片后免疫组化法CD31染色观察微血管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 HE染色发现骨小梁明显稀疏、变窄,形态不规则,骨小梁分割程度下降并伴有较多破骨细胞出现,部分可见骨细胞胞核皱缩、溶解、消失。而实验组较阳性对照组,病变明显减轻,骨小梁形态较为规则,小梁连接程度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部分骨小梁较粗,断裂明显减少,骨小梁分割程度较高且可见较多成骨细胞。免疫组化测CD31显示阳性对照组 CD31表达要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 P<0.05)。结论 rHuEPO 可以有效地预防骨细胞凋亡,延缓或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蒋鲁勇;颜勇卿;余霄;庞清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运用尹莲芳教授中药口服结合灌肠治疗老年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患者80例,观察组除西医基础治疗外,以尹莲芳教授关于慢性肾病的验方口服结合中药灌肠;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治疗;15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后肾功能及尿蛋白变化,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以及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存在腰膝酸痛、全身乏力、大便干结、高血压以及水肿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尹教授治疗老年慢性肾炎辩证施治结合灌肠治疗,能有效维持患者肾功能稳定,降低血压,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汪超;尹莲芳;周兰;姚诗清;陈莉;孙涛;柳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运动神经元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逐渐导致全身瘫痪,并丧失吞咽和语言功能,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90%以上为散发病例,成人通常在30~60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有部分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列的五大绝症之一,与癌症和艾滋病齐名。
作者:胡小花;郭健;徐仁伵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和演进中Beclin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胃癌、癌旁黏膜和转移淋巴结石蜡或新鲜标本各30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Beclin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在胃癌组、胃癌前病变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在对照组中绝大多数为强阳性表达。三组灰度值差异显著(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 Beclin1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eclin1蛋白表达改变对胃癌的分化及转移影响较大。早期检测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意义重大。
作者:林哲洙;张红;张磊;罗文栋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