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芬;李成江
生长激素( GH)型垂体腺瘤是缓慢进展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且具有侵袭性生长的倾向,特别是对视交叉,视丘下部及海绵窦的侵犯,单独手术很难治愈,其手术治疗肿瘤复发率达20%~50%〔1〕。放射治疗是垂体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常规放射和立体定向放射。对于控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复发、改善内分泌功能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红梅;乔小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89例行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和5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放疗前后以及不同TNM分期患者的 VEG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分析放疗疗效和复发情况与血清VEGF水平的关系。结果患者放疗前、放疗中以及放疗后的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放疗中和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放疗前(P<0.05);T3~T4期、N1期、N2期、M0期和M1期患者 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升高组患者的放疗有效率明显低于降低组(P<0.05);复发患者和未复发患者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同组放疗前,未复发患者放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复发患者(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食管癌病情以及预后密切相关,监测放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有利于预测食管癌放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刘建波;李会荣;刘明博;李白羽;王跃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中国南(时段Ⅰ)北(时段Ⅱ)方人群的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其相关性。方法黑龙江省在儋州过秋冬季节、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规律治疗,比较南北方生活时段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时段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 P<0.05),时段Ⅰ变化更明显;两时段经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颅内压(IC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时段Ⅰ下降幅度>时段Ⅱ(P<0.05);收缩压、舒张压值与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ICP等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候鸟”高血压人群南北方生活期间,规律降压均有效,但南方更有利于血压控制。
作者:蒲宏伟;陈漠水;刘文举;许云;李文霞;陈世雄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初诊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02年5月至2009年4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初诊为霍奇金淋巴瘤的老年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状况。结果多数霍奇金淋巴瘤初诊老年患者为男性且居住在城镇;患者病理分型以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为主,病理分期Ⅲ、Ⅳ期人数多于Ⅰ、Ⅲ期,首发症状以淋巴结肿大为主;患者2、3、5年的总生存( OS)率以及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8%、84%、73%以及82%、71%、58%;经单因素分析可得,病理分期、有B症状、骨髓受累、肝肿大以及血清白蛋白(ALB)降低对老年患者生存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分析可得,有B症状(RR=3.452)、骨髓受累(RR=4.125)以及肝肿大(RR=4.361)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初诊多处于疾病的中晚期,5年 OS 率为73.0%;有B症状、骨髓受累以及肝肿大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胡妍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临床上通常将60岁以后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 RA )称为老年RA( ERA)。 Barlow等〔1〕提出它是在应对慢性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它可以对RA患者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而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实现某一具体行为的信念,它可以预测RA患者的身体状况〔2〕。本研究探讨ERA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庆;徐桂华;钱先;张梅涧;郭峰;陈剑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s)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治疗的OVCFs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 BMI)、术前腰椎骨密度、术前视觉模拟评分(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骨代谢指标、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入路、麻醉方式、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情况。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因素纳入 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得出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7例老年OVCFs患者中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与吸烟史、术中骨水泥使用剂量、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术后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显著相关( P<0.05),而与年龄、性别、病程、手术入路、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 P>0.05)。结论老年OCVFs患者PV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骨水泥使用量,骨水泥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史。
作者:张鹭;吴军;路锟;谢应飞;胡仕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及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近年来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死亡组( n=49)和存活组( n=47);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影响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75岁、低血压、呼吸频率快、胸腔积液、肺部多处炎症病变、并发肺部基础疾病等是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死亡的主要因素( P<0.05);而影响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则主要为机械通气、肺部基础疾病、酸中毒、心脑血管事件、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结论要重视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死亡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及时采取有效正确的处理措施,以减少老年重症肺炎的死亡率。
作者:施佳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直接PCI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慢性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直接 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做好随访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室壁运动指数( WMI)、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A峰及E峰减速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球形指数( SI)、E峰、E/A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肌酸激酶、脑尿钠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 PCI治疗有助于抑制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喆;边铁群;张茂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构建GAD65基因特异的siRNA并检测体外功能。方法应用RT-PCR方法克隆大鼠GAD65基因、测序、重组病毒包装检测体外功能。针对GAD65基因的编码区,设计3条 siRNA片段及一条对照片段,将其分别亚克隆于si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小量包装获得病毒颗粒( LV-GFP-siRNA-rGAD65);用siRNA病毒颗粒感染GAD65过表达的293细胞,检测GAD65表达情况,从中筛选出高效特异的siRNA。大量包装特异的siRNA病毒颗粒,在体外感染培养的大脑皮质细胞,在体内注射到SD大鼠的苍白球内侧部,检测rGAD65的表达水平,观察 siRNA的功能。结果应用RT-PCR方法克隆rGAD65基因,其序列与 GenBank 中的基因序列几乎一致(99.72%),包装病毒后在293细胞中过表达。筛选出针对rGAD65的高效特异的siRNA,在GAD65基因的沉默效率可达到66%。在体外、体内分别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感染了LV-GFP-siRNA3-rGAD65的大脑皮质细胞和定点注射了LV-GFP-siRNA3-rGAD65的大鼠GPi。结论成功克隆rGAD65基因,设计、筛选出高效特异的 siRNA,并证明这种 siRNA在体内和体外均能有效地沉默rGAD65的表达。
作者:孔令菊;周静;赵刚;姚素艳;郑德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脾多肽注射液对脑卒中合并肺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18和IL-35水平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合并肺感染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脑卒中的同时依据药敏培养结果加用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IL-18和IL-35的表达。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IL-18的表达下降值、IL-35的表达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脾多肽注射液对脑卒中合并肺感染的治疗效果理想,同时能有效地下调血清中IL-18的表达,上调血清中IL-35的表达,优化内环境。
作者:李万春;赖学章;孟晏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索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脓毒症诊断标准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住院治疗的老年脓毒症患者40例,按液体复苏时患者的EVLWI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低EVLWI组和高EVLWI组,分别比较两组液体复苏前及治疗达标后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以及预后指标。结果两组液体复苏前的平均动脉压( MAP)和EVLWI差异显著( P<0.05),治疗达标后的EVLWI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液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和28 d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WI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舒艾娅;付宜龙;罗艳;曹家军;简万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变化情况与空腹胰岛素(FPI)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8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计算体重指数( BMI)及病程。并对两组腰椎、股骨颈、全身BMD及FPI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FPI分别为(1.13±0.29)μU/ml和(0.87±0.19)μU/ml,差异显著(t =-3.117,P=0.028)。观察组腰椎、股骨颈及全身BMD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骨质疏松(OP)患病率为23.00%(23/100)和8.53%(7/82),具有差异显著(χ2=6.281, P<0.05)。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低下组患者的年龄、FPI水平、胰岛素使用1年以上的患者所占比例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5)。按皮下注射胰岛素时间将观察组再次分为Ⅰ、Ⅱ、Ⅲ组,Ⅰ组:未使用过胰岛素者,FPI水平为(0.90±0.29)μU/ml;Ⅱ组:胰岛素使用1年以下,FPI水平为(1.11±0.30)μU/ml;Ⅲ组:胰岛素使用超过1年,FPI水平为(1.42±0.38)μU/ml,三组相比差异显著(F=14.879,P<0.01)。结论 T2DM患者易出现 OP,应在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及早使用有效方法治疗,以减少患者OP的出现,胰岛素增加可保护BMD。
作者:张华芬;李成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低强度规律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糖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 T2DM 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强度规律有氧运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血糖和心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2 h PG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均优于对照组( P<0.05),说明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前提下,采用低强度规律有氧运动能有效地辅助控制血糖,疗效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肺活量、肺活量/体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射血时间(ET)、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心缩射血速率(MSER)、左室周经缩短率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前提下,采用低强度规律有氧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疗效显著。结论在初治T2DM患者治疗中联合低强度规律有氧运动的效果更好,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改善心肺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石筱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发病与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 IFN)-γ、白细胞介素( IL)-4和 IL-17的相关性。方法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临床资料收集及统计,随后分为三组:正常对照(NC)组,2型糖尿病(T2DM)组和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T2DM+YY)组;清晨空腹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4和IL-17的水平。结果与NC和T2DM组相比,T2DM+YY组 IFN-γ、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后加重了Th1/Th2失衡程度,加重了Th17诱导的炎症反应。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和免疫激活同时并存,免疫功能的变化与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李培育;高宏伟;董天崴;毕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运用尹莲芳教授中药口服结合灌肠治疗老年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患者80例,观察组除西医基础治疗外,以尹莲芳教授关于慢性肾病的验方口服结合中药灌肠;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治疗;15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后肾功能及尿蛋白变化,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以及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存在腰膝酸痛、全身乏力、大便干结、高血压以及水肿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尹教授治疗老年慢性肾炎辩证施治结合灌肠治疗,能有效维持患者肾功能稳定,降低血压,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汪超;尹莲芳;周兰;姚诗清;陈莉;孙涛;柳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未合并高血压、心衰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59例患者已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观察组,其余69例患者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肱指数(ABI)、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等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TC与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ba-PWV、CAVI、ABI和 rAI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能据此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赖诚民;陈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神经损伤诱导蛋白(NINJ2)基因 rs11833579、rs12425791位点多态性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RFLP)对112例VCI患者( VCI组)、108例脑梗死后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NCI组)及113例健康者(对照组)的NINJ2 rs11833579、rs12425791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是否存在差异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①rs11833579位点:三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42,P>0.05;χ2=1.343,P>0.05);多元 Logistic 回归校正危险因素后,VCI组及NCI组AA+AG 基因型对患病风险无明显影响。②rs12425791位点:三组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36,P<0.05;χ2=19.816,P<0.05);多元Logistic 回归校正危险因素后,VCI组及NCI组AA+AG 基因型与 VCI、脑梗死的发病呈相关关系(OR=1.785,95%CI 1.008~3.159,P<0.05;OR=1.864,95%CI 1.061~3.274,P<0.05)。结论 NINJ2 rs12425791基因多态性与 VCI、脑梗死发病显著相关。 NINJ2 rs12425791可能是VCI、脑梗死的共同易感基因。
作者:贾少坤;王雁;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入住该院确诊为STEMI死并行急诊 PCI 的3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再灌注时间<2 h患者即刻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患者比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比例、ST回落≥50%患者比例高于2~6 h 的患者,出血或血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2~6 h患者( 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即刻血流 TIMI 3级患者比例、LVEF≥50%患者比例、ST回落≥50%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采用急诊PCI治疗时,采用早期灌注及应用替罗非班均可改善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发现,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史、TIMI血流分级、吸烟史、再灌注时间、并发心源性休克及并发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周志宏;邢波;林德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前血浆胱抑素C( CysC)和B型脑钠肽( BNP)水平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75例,以PCI术前血浆CysC和BNP均值为界值分为低水平组(≤均值)和高水平组(>均值),比较CysC、BNP各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PCI术中情况及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包括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脏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75例患者的血浆 CysC 水平为(1.37±0.41) mg/L, BNP 水平为(324.09±31.64)ng/L,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r=0.552,P<0.05);CysC、BNP不同水平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梗死位置、Killip分级、hs-CRP、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白蛋白、尿酸及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BNP高水平组的 CTnI、CK-MB、LVEDD和hs-CRP水平均高于低水平组,但LVEF低于低水平组(P<0.05)。 CysC、BNP不同水平组的病变支数、梗死相关动脉及住院期和随访期的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水平组相比,CysC、BNP高水平组 PCI后ST段持续升高例数、总MACE发生率较高,PCI成功率和无MACE存活率较低,且CysC高水平组的PCI后TIMI血流<3级的例数较高( 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浆CysC及BNP水平与PCI效果及预后相关,且术前两者较高水平者的PCI效果及预后较差。
作者:鲍东来;黄伟剑;单培仁;黄周青;姜昌浩;陈智理;宗金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弹性与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脉介入术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200例,检测所有入选者的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 CFPWV),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CFPWV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0~13 m/s,n=109)和B组(>13 m/s,n=91),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其中169例患者行冠脉介入术治疗,随访患者2年,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冠脉支数、C型病变以及三支病变均显著多于A组;A型、B型病变,单支、双支病变显著少于A组(P<0.05);B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血运重建以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 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弹性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OR=2.033,P<0.05);主动脉弹性和介入术治疗患者住院期、随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正相关关系(OR=2.504,2.432;P=
作者:张慧玲;金鑫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