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日昊
目的:探讨尿铜蓝蛋白、血清胱抑素(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三者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参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两组:早期DN组38例(30 mg/24 h<UAER<300 mg/24 h)和单纯糖尿病组44例(UAER<30 mg/24 h);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尿铜蓝蛋白、Cys C和RBP水平。结果三组尿铜蓝蛋白、Cys C、RBP水平均有显著差异( P<0.01),且DN组高,正常对照组低;尿铜蓝蛋白、Cys C、RBP三者联合检测对于DN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敏感性为91.42%,特异性为90.51%,均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尿铜蓝蛋白、Cys C、RBP三者联合检测对于早期DN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英才;邓碧坚;支李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表达微小RNA(mir)-22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增殖的影响及mir-22水平与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合成mir-22基因序列,构建SD13-hsa-mir-22质粒,质粒提取后完成对大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的转染,确认转染效率后进行 Realtime PCR 检测,确定高表达模型建立成功。将HCT-116细胞分为高表达 mir-22组、空载体转染( NC)组及未经处理的 HCT-116组。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TT实验转染高表达mir-22的HCT116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及未转染的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而转染空载体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生长速度无明显差距。结论 Mir22抑制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增殖。
作者:李博;宋燕;李春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门诊患者肾功能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老年门诊患者457例,其中高血压186例、糖尿病16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02例,均行肾功能检测,比较三组患者肾功能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根据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两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273例和发生心血管事件184例,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根据肾功能分为两组,肾功能正常351例和肾功能不全106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老年门诊患者肾功能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肾功能。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与心血管事件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老年门诊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与心血管事件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金培印;蒋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构建GAD65基因特异的siRNA并检测体外功能。方法应用RT-PCR方法克隆大鼠GAD65基因、测序、重组病毒包装检测体外功能。针对GAD65基因的编码区,设计3条 siRNA片段及一条对照片段,将其分别亚克隆于si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小量包装获得病毒颗粒( LV-GFP-siRNA-rGAD65);用siRNA病毒颗粒感染GAD65过表达的293细胞,检测GAD65表达情况,从中筛选出高效特异的siRNA。大量包装特异的siRNA病毒颗粒,在体外感染培养的大脑皮质细胞,在体内注射到SD大鼠的苍白球内侧部,检测rGAD65的表达水平,观察 siRNA的功能。结果应用RT-PCR方法克隆rGAD65基因,其序列与 GenBank 中的基因序列几乎一致(99.72%),包装病毒后在293细胞中过表达。筛选出针对rGAD65的高效特异的siRNA,在GAD65基因的沉默效率可达到66%。在体外、体内分别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感染了LV-GFP-siRNA3-rGAD65的大脑皮质细胞和定点注射了LV-GFP-siRNA3-rGAD65的大鼠GPi。结论成功克隆rGAD65基因,设计、筛选出高效特异的 siRNA,并证明这种 siRNA在体内和体外均能有效地沉默rGAD65的表达。
作者:孔令菊;周静;赵刚;姚素艳;郑德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肺错构瘤约占肺部良性肿瘤的3/4,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肺内型及支气管内型,后者较少见。肺错构瘤常见发病年龄为40~60岁〔1〕,老年人相对少见,国内未见针对支气管介入治疗老年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相关报道。本文回顾分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老年支气管内型错构瘤临床资料。
作者:陈晔;张泽明;杨卫;陈露;冯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严重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T2DM住院患者310例,根据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严重低血糖组(n=80例)与对照组(未发生低血糖,n=230例)。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心脑血管用药情况、糖尿病治疗情况以及生化、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严重低血糖组发病时血糖水平、经静脉葡萄糖治疗后血糖水平、葡萄糖应用的平均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二甲双胍的应用情况低于对照组( P<0.05);胰岛素、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OAD)联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严重低血糖组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高于对照组( P<0.05);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 P<0.05);肾功能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 P<0.05);血脂总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与病程(>10年)、果糖胺水平(≤25 mmol/L)、胰岛素与OAD联用、肾功能受损、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老年T2DM住院患者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OR=0.987,1.932,10.381,5.228,2.226;P均<0.05)。结论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与病程(>10年)、果糖胺水平(≤25 mmol/L)、胰岛素与OAD联用、肾功能受损、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有关,医务人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早期采取预防及干预措施,以此降低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张阳敏;汪寅;陆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抗血小板西药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与单用抗血小板药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在 PubMed、Spring Ling、Biosis Previews、Cochrane和CNKI、VIP、CBM数据库中检索截止2013年3月收录的抗血小板西药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与抗血小板西药单独应用对血小板聚集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文献,7项随机对照实验( RCT),抗血小板西药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应用作为实验组,抗血小板西药单独应用作为对照组)。 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二磷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影响有显著差异〔MD=-6.41,95%CI(-0.95,-3.78),P<0.00001〕;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影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MD=-0.56,95%CI(-3.91,2.80),P=0.74〕。对出血时间的延长无统计学意义〔MD=0.39,95%CI(-0.09,0.86),P=0.11〕。结论抗血小板药与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应用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作用是否有协同作用尚不确定,对出血时间的作用不显著。
作者:苟学蕊;李忠东;孙健;史尔兰;王建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老年躯体形式障碍( SD)患者的述情障碍特点。方法患病组为某医院年龄>60岁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37例,对照1组设为2组,对照组为其他年龄患病组共34例,另一组在社区正常老年人群体中分层抽样37例为老年正常组,分别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测量。结果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缺乏幻想得分高于对照1组( P<0.05),但外向性思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外向性思维高于老年正常组( P<0.01),而缺乏幻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SD患者有明显的述情障碍,主要表现为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较差。引导老年人疏泄不良情绪,加强心理护理,对减少SD发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瑞星;李国荣;史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根据国际检索机构给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发来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统计整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又被4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脂代谢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以往脂代谢研究都是基于空腹状态下的测定结果,而忽略了人类大部分时间处在餐后状态,空腹状态下测得的参数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生理条件下的脂代谢情况。餐后代谢改变常发生在常规空腹检查异常之前,许多研究认为餐后脂代谢紊乱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餐后代谢研究已受到关注,甚至提出“餐后阶段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关键时期”〔1,2〕。研究表明餐后血脂反应异常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餐后甘油三酯(TG)丰富脂蛋白〔TRL,包括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及其脂解产物〕的平均水平、峰值水平(餐后4 h )及晚期水平(餐后6 h )升高,即 TRL的清除延迟〔3〕。餐后代谢的研究目的通常不外乎以下两方面,即获得特定食物、药物或营养补充剂对正常人或患者餐后脂代谢的影响或获得长期膳食中食物、药物或营养补充剂干预对正常人或患者餐后脂代谢的影响。本文就餐后代谢研究的实验方法及不同人群餐后代谢状况两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宋志秀;杨立刚;孙桂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调查老年胃食管反流病( GERD)患者目前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 SF-36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锦州市养老机构372例老年GERD患者进行测评,并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养老机构中患有GERD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平均分〔(64.75±7.59)分〕低于中国常模〔(73.08±8.31)分〕(P<0.05)。结论养老机构中患有GERD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其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因此,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老年GER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恒杰;张会君;王秀丽;杨玲;姜兆权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运动神经元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逐渐导致全身瘫痪,并丧失吞咽和语言功能,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90%以上为散发病例,成人通常在30~60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有部分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列的五大绝症之一,与癌症和艾滋病齐名。
作者:胡小花;郭健;徐仁伵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毫针针刺对SD大鼠腧穴穴区筋膜结缔组织细胞2种整合素β亚基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细针刺激组、中针刺激组(中等粗细毫针刺激组)和粗针刺激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针刺各组在大鼠中脘穴沿任脉循行方向平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刺激,治疗1次/d,治疗3 d后,切取穴区筋膜结缔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镜下观察腧穴穴区筋膜结缔组织整合素β1亚基(integrinβ1)、integrinβ3及PCNA蛋白表达。结果毫针针刺作用后,腧穴筋膜结缔组织 integrinβ亚基的表达变化情况不同:细针刺激组和中针刺激组筋膜结缔组织中integrinβ1的表达比空白对照组均有增强,其中细针刺激组integrinβ1的表达统计无显著差异( P=0.314),中针刺激组integrinβ1的表达有极显著差异( P=0.000),然而,粗针刺激组 integrinβ1的表达较空白组明显下降,呈翻转趋势,差异显著( P=0.001);integrinβ3除部分大小血管可见少量表达外,在腧穴筋膜结缔组织中始终为阴性表达;筋膜结缔组织中 PCNA 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强( P=0.002,0.005,0.039),其中细针刺激组强。结论毫针针刺能够激发受治腧穴穴区细胞活性变化,其中β1类integrin是腧穴筋膜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力学信号蛋白,β3类integrin不是腧穴筋膜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力学信号蛋白,这可能进一步揭示了腧穴感受针刺治疗信号的非神经生物学细胞力学基本原理之一。
作者:李程;陈波;胡铁汉;陈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水蛭素作用于小鼠EOMA血管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OMA细胞,使用不同浓度水蛭素作用于EOMA细胞48 h,应用噻唑蓝( 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情况,观察水蛭素对EOMA细胞的抑制作用,并筛选出水蛭素的适抑制浓度,比较水蛭素和平阳霉素( PYM)单用对EOMA 细胞的抑制率。结果相较于溶剂对照组,EOMA 细胞存活率随水蛭素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至药物浓度为4 U/ml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水蛭素在体外可有效抑制小鼠EOMA血管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一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杨才志;陈胜贤;黄锦菁;吴绍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胰腺癌应用奥施康定对患者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予以奥施康定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疼痛控制措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止痛效果、止痛相关指标、体力状况稳定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4 w、8 w、12 w的NRS评分、起效时间、日均用药量、高日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明显,疼痛缓解率、镇痛持续时间、体力稳定率则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中应用奥施康定可有效缓解疼痛,稳定患者的体力,且安全性较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万红;王晓娟;黄雪兰;车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突发性耳聋( SD)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疾病,致病原因多不明且突然发生,多为单侧听力下降〔1〕。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病菌感染、免疫功能下降或血管病变等相关,患者多表现为突发性的耳聋、耳鸣、耳朵堵塞感以及眩晕等症状〔2〕。该病一定程度上有自愈倾向,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不一,佳治疗方案尚无统一定论,但众多学者更倾向于通过改善循环来治疗SD〔3〕。本研究就使用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SD的疗效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曲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共同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BMSCs的成骨与成脂分化存在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一旦该平衡被打破,便会引起代谢相关疾病或发育异常。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在调控BMSCs成骨、成脂分化平衡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将围绕中药影响BMSCs成骨、成脂分化及其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刘德兰;庞晓丽;郑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综合评价miR-21与食管癌(E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miR-21与EC预后的文献,按照已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提取miR-21与EC预后相关的相应数据,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风险比( HR)、95%可信区间( CI)及P值定量评价miR-21与EC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初步检索数据库得到273篇文献,其中其中7项可用于 meta分析,中位样本量为98例,四分位数间距( IQR)=70~164。中位 HR 值1.4,IQR=0.89~2.23。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IQR=29.4~39个月。高表达miR-21的EC患者的预后生存率HR=1.367,95%CI=1.15~1.62,P=0.000;食管鳞癌(ESCC)亚组生存率 HR=1.44,95%CI=1.2~1.72,P=0.000。高表达 miR-21的食管腺癌(AD)患者亚组预后生存率 HR=0.82,95%CI=0.47~1.44,P=0.489,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21作为EC患者的预后标记具有地域性和组织特异性。 miR-21对于 ESCC高发的中国和日本具有预测不良预后的潜力,有望成为新型的EC生物学标志物,但对AD高发的加拿大和美国则不具有相应的预测能力。
作者:付文博;宋亚芹;杨兰;朱建波;魏育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调查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AD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美国老年人资源与服务评估量表(ORAS)中文版对329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为精神健康、ADL、经济状况和社会健康,损害比例分别为28.8%、15.6%、21.3%、19.5%。 ADL与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密切相关(P<0.05)。 ADL下降率为24.9%,其中生理性ADL(PADL)下降率明显低于工具性ADL(IADL)(P<0.05)。多元回归模型显示, ADL的影响因素有高血压、年龄、生理失能、是否参加社会服务或娱乐活动、糖尿病、体重指数( BMI)。不同ADL老年人各项卫生服务需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ADL及IADL有明显下降趋势,且随年龄的增加下降趋势越明显。高龄,高BMI,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存在生理失能是社区老年人ADL下降的危险因素,而参加社区服务与娱乐活动是老年人ADL的保护因素。
作者:陈芳;刘堃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microRNA(miRNA)-21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血浆中的抑癌症机制及与外周血Th1/Th2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胃癌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RT-PCR)法检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以及两组血浆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亚群的水平,探讨其与miRNA-21表达的关系。结果 miRNA-2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均P<0.05);研究组miRNA-21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胃癌组织及血浆中miRNA-21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而胃癌癌旁组织中miRNA-2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浆中miRNA-21表达与外周血中 Th1细胞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外周血中 Th2细胞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 miRNA-21在胃癌组织中及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miRNA-21具有显著的促癌功能,其促癌的机制可能与影响体内Th1/Th2失衡有关。
作者:凌萌智;黄治国;刘扬河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