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特征

张瑞星;李国荣;史诺

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 述情障碍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躯体形式障碍( SD)患者的述情障碍特点。方法患病组为某医院年龄>60岁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37例,对照1组设为2组,对照组为其他年龄患病组共34例,另一组在社区正常老年人群体中分层抽样37例为老年正常组,分别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测量。结果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缺乏幻想得分高于对照1组( P<0.05),但外向性思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外向性思维高于老年正常组( P<0.01),而缺乏幻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SD患者有明显的述情障碍,主要表现为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较差。引导老年人疏泄不良情绪,加强心理护理,对减少SD发病有重要意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特征

    目的:研究老年躯体形式障碍( SD)患者的述情障碍特点。方法患病组为某医院年龄>60岁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37例,对照1组设为2组,对照组为其他年龄患病组共34例,另一组在社区正常老年人群体中分层抽样37例为老年正常组,分别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测量。结果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缺乏幻想得分高于对照1组( P<0.05),但外向性思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外向性思维高于老年正常组( P<0.01),而缺乏幻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SD患者有明显的述情障碍,主要表现为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较差。引导老年人疏泄不良情绪,加强心理护理,对减少SD发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瑞星;李国荣;史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碘营养状态对老年大鼠甲状腺病理改变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碘营养状态下老年大鼠甲状腺的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只20月龄正常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NC组)和高碘组( HI组)。选择20只20月龄低碘甲状腺功能低下模型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成低碘模型组( LI组)和低碘恢复组( LI-AI组),进行相应碘浓度饲养后检测四组大鼠甲状腺组织重量、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同时检测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水平,切片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病理改变及CD4+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高碘和低碘营养状态均可造成老年大鼠的甲状腺肿大现象,降低其血清中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和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提高促甲状腺素( TSH)水平及 TMAb、TGAb水平。高碘引起老年大鼠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而低碘主要造成滤泡上皮细胞增生。高碘和低碘均可造成滤泡大小改变及严重的 CD4+T淋巴细胞浸润。对低碘大鼠进行适量补充碘可以缓解低碘造成的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内激素改变、甲状腺自有抗体水平、组织损伤和CD4+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论不同碘营养状态对老年大鼠甲状腺的病理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建伟;赖明华;李莉;郝杰;王国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霍奇金淋巴瘤初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状况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初诊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02年5月至2009年4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初诊为霍奇金淋巴瘤的老年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状况。结果多数霍奇金淋巴瘤初诊老年患者为男性且居住在城镇;患者病理分型以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为主,病理分期Ⅲ、Ⅳ期人数多于Ⅰ、Ⅲ期,首发症状以淋巴结肿大为主;患者2、3、5年的总生存( OS)率以及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8%、84%、73%以及82%、71%、58%;经单因素分析可得,病理分期、有B症状、骨髓受累、肝肿大以及血清白蛋白(ALB)降低对老年患者生存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分析可得,有B症状(RR=3.452)、骨髓受累(RR=4.125)以及肝肿大(RR=4.361)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初诊多处于疾病的中晚期,5年 OS 率为73.0%;有B症状、骨髓受累以及肝肿大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胡妍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动态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内皮祖细胞( EPCs)的影响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 EP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60例脑梗死后遗症、60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以 CD133和 KDR双阳性细胞作为 EPCs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量,以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脑血管各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数量动态变化与NIHSS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后遗症组、危险因素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 h~21 d时,外周血EPCs数量均较发病24 h时间点高(均P<0.05),发病后EPCs逐渐升高,且在14 d时间点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下降,在30~90 d时EPCs水平与发病24 h无差异(P>0.05)。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是脑血管病外周血EPCs独立的影响因素。外周血EPCs数量与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均P<0.05),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无关(均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在24 h~14 d时,NIHSS评分随着外周血EPCs上升而改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 NIHSS评分与外周EPCs呈负相关(均P<0.01);在发病后21~90 d时,这种相关性不复存在。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呈动态变化,且数量上升时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检测外周静脉血EPCs数量可以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作者:项正兵;屈新辉;王万松;张昆南;吴晓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甘油三酯监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 Gensini评分、收缩压(SBP)和舒张压( DB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计算 Gensini 评分和记录SBP、DBP,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清Hcy水平,并同时检测TG水平,分析血清Hcy和TG水平与 Gensini评分和血压的关系,随访记录血管狭窄及其病情进展情况,进一步分析病情进展与入院时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Hcy水平可能是Gensini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性别,体重指数(BMI)和TG水平与Gensini评分未见显著性相关(P>0.05);以上生物学指标未在与 SBP和 DBP的相关性分析中得到证实,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病情进展分层分析后发现,与未明显进展患者比较,Gensini评分进展(血管狭窄程度增加一个等级或以上,出现新的冠脉狭窄病变)患者有显著性入院时高 Hcy 水平,同样在病情进展(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3次)患者中得到类似结果( 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可能是早期预测冠心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但量化标准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李锋;朱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贵州布依苗水族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预后相关性

    目的:研究贵州布依苗水族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蛋白( ALB)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96例贵州布依苗水族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欧洲脑卒中评分(ESS)与Barthel生活指数(BI)对生活自理能力与临床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均在入院后48 h内检测ALB水平。结果低ALB组平均年龄〔(70.6±13.3)岁〕明显高于正常ALB组〔(63.8±10.1)岁〕(P<0.05)。低 ALB组入院距发病时间〔(4.0±1.7)d〕明显比正常ALB组〔(3.1±1.6)d〕长(P<0.05)。结论 ALB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具有密切关系,脑卒中患者低 ALB 不仅可导致其早期神经功能差,生活能力低。 ALB水平较高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后果发生率,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临床指标。

    作者:王继勋;陆永勇;赵斌;张欣;黄杨;邓飞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老年妇女宫腔积液超声561例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妇女宫腔积液子宫的声像图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特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我院超声科经阴道或直肠超声常规子宫检查、年龄60~95岁的4495例老年妇女中检出宫腔积液的患者561例其中1例完全纵隔子宫,双侧宫腔积液,年龄60~95岁,平均68.75岁。1.2检查 MyLab90 EC123探头频率4.0~9.0 MHz;GE LOGIQ7E8C探头,频率8.0~11.0 MHz;PHILIPS C8-4V探头,频率4.0~8.0 MHz。经阴道被检查者取膀胱结石卧位;经直肠检查者(其中14例因阴道萎缩进入阴道困难或未婚采取此法)取左侧卧位,排空膀胱,操作者将探头套入一次性安全套,经阴道或直肠缓缓插入。

    作者:徐晓航;何丽君;王翀韡;杨丽清;姚慰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黑逍遥散对Aβ25~35诱导AD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及海马病理改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黑逍遥散对Aβ25~35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和( ChAT)、单胺氧化酶( MAO)及海马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黑逍遥散防治AD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10只SD大鼠先随机挑选16只为假手术组,余下作为造模组,经过7d的水迷宫实验,剔除记忆力异常的大鼠。造模组再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黑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采用Aβ25~35海马区注射诱发大鼠 AD 模型;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4.25、8.50和17.0 g? kg-1? d-1灌胃给药,阳性对照组给予哈伯因(0.02 mg? kg-1? d-1)灌胃,每组14只,给药时间持续28 d。 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后一次水迷宫后,处死大鼠,收集大鼠海马及血液样本。 ELISA法测大鼠脑匀浆AchE、ChAT、MAO活性;HE染色法观察海马病理损伤;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黑逍遥散能改善Aβ25~35所致AD模型大鼠行为学功能,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 AD大鼠脑组织AchE 和 MAO活性、升高ChAT 活性( P<0.05);改善Aβ25~35所致AD模型大鼠AD大鼠海马病理损伤。结论黑逍遥散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力、保护AD 模型大鼠脑组织结构和功能,这可能与其调节胆碱能和单胺类神经元神经递质有关。

    作者:吴红彦;李海龙;顾静;兰美华;王虎平;车敏;邓健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发病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将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的疑诊老年ACS患者分为ACS组64例,非ACS组27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47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终点法测定三组的cTnI 、H-FABP、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并比较四项指标针对老年ACS患者发病6 h内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组的cTnI, H-FABP,IMA的水平分别与非 ACS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水平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FABP、IMA诊断的灵敏度均明显优于 cTnI和 CK-MB (P<0.01)。联合检测cTnI, H-FABP,IMA的灵敏度为90.2%优于单独检测cTnI 或H-FABP 或 IMA(P<0.05)。联合检测cTnI, H-FABP和 IMA 的特异度为100%,与单独检测IMA或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单独检测cTnI或H-F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TnI 、H-FABP、IMA对老年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有效降低老年ACS患者的误诊率。

    作者:高岚;郭爱叶;张培荣;孙长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肉桂醛对癫痫大鼠皮质小窝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窝蛋白( Cav)-1、Survivin和EphrinA2在红藻氨酸( KA)诱导的急性癫痫大鼠皮质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癫痫发作机制及肉桂醛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NaCl 对照组、癫痫组、肉桂醛小剂量组(25 mg/ml )、肉桂醛中剂量组(37.5 mg/ml)及肉桂醛大剂量组(50 mg/ml)。 KA制备癫痫模型,Western 印迹检测大鼠皮质Cav-1、Survivin和 EphrinA2的表达。结果 NaCl对照组和正常组Cav-1、Survivin和EphrinA2蛋白的表达无差异(P>0.05),癫痫组大鼠皮质Cav-1、Survivin和EphrinA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 NaCl对照组(P<0.01);与癫痫组比较,肉桂醛组Cav-1、Survivin和EphrinA2的表达降低,且与肉桂醛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肉桂醛降低癫痫的发作与调节Cav-1、Survivin、EphrinA2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金玉玲;王国辉;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持续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持续性老年高血压( SH)患者血压变异性( BPV)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320例,测量血压及动态血压,其中SH患者80例,为SH组,血压正常老年人158例,为正常组。通过比较两组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24 h脉压(24h P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BPSD)、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SBPV)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DBPV)等指标分析老年SH患者的BPV特征。结果 SH组24 h-SBP、24 h-DBP和24 h PP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SH组24 h-SBPSD、24 h-DBPSD、24 h-SBPV 和24 h-DBPV 分别为(38.5±7.0)mmHg、(19.0±4.9)mmHg、(29.2±5.6)%和(23.5±4.3)%,而正常组为(19.1±7.8)mmHg、(10.0±6.2)mmHg、(18.1±5.0)%和(14.4±4.1)%,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SH患者具有明显的BPV,临床上应该注意对这类患者保持血压,减少血压的波动,从而降低BPV,进一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作者:富春;李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抗血小板药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Meta分析

    目的:比较抗血小板西药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与单用抗血小板药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在 PubMed、Spring Ling、Biosis Previews、Cochrane和CNKI、VIP、CBM数据库中检索截止2013年3月收录的抗血小板西药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与抗血小板西药单独应用对血小板聚集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文献,7项随机对照实验( RCT),抗血小板西药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应用作为实验组,抗血小板西药单独应用作为对照组)。 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二磷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影响有显著差异〔MD=-6.41,95%CI(-0.95,-3.78),P<0.00001〕;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影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MD=-0.56,95%CI(-3.91,2.80),P=0.74〕。对出血时间的延长无统计学意义〔MD=0.39,95%CI(-0.09,0.86),P=0.11〕。结论抗血小板药与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应用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作用是否有协同作用尚不确定,对出血时间的作用不显著。

    作者:苟学蕊;李忠东;孙健;史尔兰;王建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在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表达及意义。方法老年 ACS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冠状动脉造影为正常的健康志愿者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肝肾功能、血脂、炎性指标,并探讨hs-CRP与ACS患者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甘油三酯(TG)(t=3.748,P<0.01)、总胆固醇(TC)(t=7.508,P<0.0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s-CRP(t=7.639,P<0.01)、白细胞介素(IL)-6(t=3.344,P<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与ACS患者病情诊断(t=2.599,P=0.013)、病变程度(t=4.191,P<0.01)、Gensini积分(t=4.744,P<0.01)均有相关性。结论血清 hs-CRP水平升高可作为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老年患者 ACS诊断参考指标。

    作者:李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在老年膜性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M 型磷脂酶A2受体(M型PLA2R)抗体在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HBV-MN)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行肾活检的43例老年MN患者当日肾活检血清,其中IMN组20例,HBV-MN组23例,并选择同期1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微小病变(MCD)肾病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均未经过任何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治疗。采取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结果 HBV-MN组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10.2+4.6)μg/ml〕明显低于IMN组〔(14.3+6.1)μg/ml〕(P<0.05),MCD组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则均小于0.1μg/ml。结论血清M型PL A2R抗体浓度检测有利于老年IMN诊断及与HBV-MN鉴别诊断。

    作者:唐小波;吴月平;黄承先;李淑萍;唐文庄;杜志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自我效能对居家不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社区居家不出人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自我效能干预,并于干预的0、6个月进行评价,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ADL调查表、健康测量简表(SF-36)。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在 ADL及 SF-36的各个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居家不出人群的ADL及生活质量,为老年人社区居家不出状态有效干预措施之一。

    作者:孙蕾;王欣;梁晓敏;李媛媛;许凯旋;景丽伟;邢凤梅;张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Beclin1基因在胃癌发生和演进中的分子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和演进中Beclin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胃癌、癌旁黏膜和转移淋巴结石蜡或新鲜标本各30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Beclin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在胃癌组、胃癌前病变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强,在对照组中绝大多数为强阳性表达。三组灰度值差异显著(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 Beclin1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eclin1蛋白表达改变对胃癌的分化及转移影响较大。早期检测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意义重大。

    作者:林哲洙;张红;张磊;罗文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老年支气管内型错构瘤5例

    肺错构瘤约占肺部良性肿瘤的3/4,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肺内型及支气管内型,后者较少见。肺错构瘤常见发病年龄为40~60岁〔1〕,老年人相对少见,国内未见针对支气管介入治疗老年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相关报道。本文回顾分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老年支气管内型错构瘤临床资料。

    作者:陈晔;张泽明;杨卫;陈露;冯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小鼠早期脑损伤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小鼠早期脑损伤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9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SAH组48只和假手术组30只;SAH组与假手术组再随机分为6、12、24、48 h和3、7 d 6个亚组。应用枕大池内的自体动脉血二次注入法构建起大鼠SAH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海马区神经元内的caspase-3及bcl-2的表达。结果 SAH组凋亡分子caspase-3和抗凋亡分子bcl-2的mRNA 都不同程度地升高,caspase-3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而随之增多,在24 h后这种增多更明显,48 h后达高峰,24 h至7 d各时间段和假手术组、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在海马区内的表达量各时间点差异不明显( P>0.05)。 Bcl-2在 SAH后12 h变化明显,Bcl-2表达量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正常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SAH 后早期脑损伤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凋亡及抗凋亡途径均在下丘脑内起作用。

    作者:赵峰;赵彦芬;毛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卵巢浆液性腺癌术后组织中纤毛内转运蛋白20、上皮型和P型钙黏素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检测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纤毛内转运蛋白(IFT)20、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和P型钙黏素(P-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关系。方法58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标本作为观察组,40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术后标本作为对照组,40例卵巢良性浆性液囊腺瘤术后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中IFT20、E-cadherin和P-cadherin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3组中IFT20、E-cadherin和P-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IFT20、E-cadherin和P-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癌细胞、累及对侧卵巢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FT20和E-cadherin、IFT20和P-cadherin表达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卵巢浆液性腺癌术后组织中IFT20、E-cadherin和P-cadherin高表达,其不仅对肿瘤形成具有作用,还可以促进肿瘤的进展。

    作者:艾小庆;李永川;刘玉嵚;青措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入住该院确诊为STEMI死并行急诊 PCI 的3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再灌注时间<2 h患者即刻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患者比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比例、ST回落≥50%患者比例高于2~6 h 的患者,出血或血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2~6 h患者( 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即刻血流 TIMI 3级患者比例、LVEF≥50%患者比例、ST回落≥50%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采用急诊PCI治疗时,采用早期灌注及应用替罗非班均可改善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发现,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史、TIMI血流分级、吸烟史、再灌注时间、并发心源性休克及并发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周志宏;邢波;林德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