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李青
目的:探讨血脂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乳腺癌患者115例为观察组,根据癌细胞转移情况分为两组,78例患者未发生癌细胞远处转移为A组,37例患者发生癌细胞远处转移为B 组。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15例为对照组。均行血脂相检测。分析血脂与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患者 TC、TG、LDL-C 均明显高于原位组,转移组患者HDL-C明显低于A组(P<0.05)。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均是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有效监测患者血脂有助于预测乳腺癌远处转移。
作者:周孟强;张潇月;吴军召;毛书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表达微小RNA(mir)-22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增殖的影响及mir-22水平与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合成mir-22基因序列,构建SD13-hsa-mir-22质粒,质粒提取后完成对大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的转染,确认转染效率后进行 Realtime PCR 检测,确定高表达模型建立成功。将HCT-116细胞分为高表达 mir-22组、空载体转染( NC)组及未经处理的 HCT-116组。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TT实验转染高表达mir-22的HCT116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及未转染的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而转染空载体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生长速度无明显差距。结论 Mir22抑制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增殖。
作者:李博;宋燕;李春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microRNA(miRNA)-21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血浆中的抑癌症机制及与外周血Th1/Th2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胃癌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RT-PCR)法检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以及两组血浆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亚群的水平,探讨其与miRNA-21表达的关系。结果 miRNA-2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均P<0.05);研究组miRNA-21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胃癌组织及血浆中miRNA-21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而胃癌癌旁组织中miRNA-2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浆中miRNA-21表达与外周血中 Th1细胞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外周血中 Th2细胞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 miRNA-21在胃癌组织中及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miRNA-21具有显著的促癌功能,其促癌的机制可能与影响体内Th1/Th2失衡有关。
作者:凌萌智;黄治国;刘扬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抗氧化损伤与衰老的效果。方法 SPF级 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模型组、药线组、针挑组及药线+针挑组(简称联合组),每组20只。药线组、针挑组、联合组分别给予药线点灸、针挑和药线点灸、针挑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模型组不予特殊处理。连续3个疗程。检测活性氧( R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脑脂褐素( LF)活性或水平变化及形态学观察端粒酶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OS、MDA和LF水平升高或显著升高( P<0.05或 P<0.01),SOD、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SOD、GSH-Px活性升高显著(P<0.01);ROS水平、MDA水平和LF水平均下降或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端粒酶表达密度减少,表达活性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药线组和针挑组端粒酶表达密度增强,表达活性上升;而联合组端粒酶表达密度显著增强,表达活性显著上升。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挑疗法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端粒酶表达,提高抗氧化能力,可能是其抗衰老的机制之一。
作者:唐汉庆;郑建宇;窦锡彬;李克明;赵玉峰;李晓华;舒方义;廉春容;杨园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铜蓝蛋白、血清胱抑素(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三者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参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两组:早期DN组38例(30 mg/24 h<UAER<300 mg/24 h)和单纯糖尿病组44例(UAER<30 mg/24 h);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尿铜蓝蛋白、Cys C和RBP水平。结果三组尿铜蓝蛋白、Cys C、RBP水平均有显著差异( P<0.01),且DN组高,正常对照组低;尿铜蓝蛋白、Cys C、RBP三者联合检测对于DN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敏感性为91.42%,特异性为90.51%,均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论尿铜蓝蛋白、Cys C、RBP三者联合检测对于早期DN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英才;邓碧坚;支李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毫针针刺对SD大鼠腧穴穴区筋膜结缔组织细胞2种整合素β亚基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细针刺激组、中针刺激组(中等粗细毫针刺激组)和粗针刺激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针刺各组在大鼠中脘穴沿任脉循行方向平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刺激,治疗1次/d,治疗3 d后,切取穴区筋膜结缔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镜下观察腧穴穴区筋膜结缔组织整合素β1亚基(integrinβ1)、integrinβ3及PCNA蛋白表达。结果毫针针刺作用后,腧穴筋膜结缔组织 integrinβ亚基的表达变化情况不同:细针刺激组和中针刺激组筋膜结缔组织中integrinβ1的表达比空白对照组均有增强,其中细针刺激组integrinβ1的表达统计无显著差异( P=0.314),中针刺激组integrinβ1的表达有极显著差异( P=0.000),然而,粗针刺激组 integrinβ1的表达较空白组明显下降,呈翻转趋势,差异显著( P=0.001);integrinβ3除部分大小血管可见少量表达外,在腧穴筋膜结缔组织中始终为阴性表达;筋膜结缔组织中 PCNA 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强( P=0.002,0.005,0.039),其中细针刺激组强。结论毫针针刺能够激发受治腧穴穴区细胞活性变化,其中β1类integrin是腧穴筋膜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力学信号蛋白,β3类integrin不是腧穴筋膜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力学信号蛋白,这可能进一步揭示了腧穴感受针刺治疗信号的非神经生物学细胞力学基本原理之一。
作者:李程;陈波;胡铁汉;陈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前研究表明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S)斑块的破裂、出血、血栓形成,而和冠状AS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冠状AS斑块的钙化是其病理发生到一定程度的表现。钙化使斑块变硬、变脆,容易碎裂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孙启玉;贾兴旺;田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直接PCI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慢性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直接 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做好随访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室壁运动指数( WMI)、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A峰及E峰减速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球形指数( SI)、E峰、E/A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肌酸激酶、脑尿钠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 PCI治疗有助于抑制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喆;边铁群;张茂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口服单剂量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4年5月16日。检索中英文关于GBE的临床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考察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血小板聚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血液流速。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 Meta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各纳入研究结果间进行异质性检验,当各研究结果间有统计学同质性时(P>0.1, 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并寻找其异质性来源,对可能导致异质性的因素行敏感性分析或亚组分析。结果纳入了10个国家的14个RCTs研究,共计440例成人受试者参加随机分组。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GBE 对部分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WMD -7.53%,95%CI(-14.27,-0.78),P=0.03〕,有显著的降低全血黏度的作用〔WMD -1.40 mPa? s,95%CI(-1.91,-0.89),P<0.00001〕,并且显著增加血液流速〔SMD 0.57,95%CI(0.17,0.96),P=0.005〕。但对以下指标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TT〔WMD -0.25 s,95%CI(-0.68,0.19),P=0.26〕、PT〔WMD -0.07 s,95%CI(-0.37,0.23),P=0.64〕、血浆纤维蛋白原〔WMD -4.94 mg/dl,95%CI(-23.02,13.15),P=0.59〕。结论 GBE具有明显抑制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和显著增加血流速度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血栓前状态,对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孙健;李忠东;苟学蕊;史尔兰;王建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7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37例)和常规肠内营养组(36例),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2周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蛋白( TP)、清蛋白( ALB)、前清蛋白( 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红蛋白(Hb)等营养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后两组TP、PA、TC、TG、Hb水平差异显著(P<0.05), ALB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D4、CD8、CD4/CD8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为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血糖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时,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维持正常水平。患者经过相应营养支持治疗MODS评分降低、GCS评分升高、血糖降低及APACHEⅡ评分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王玉果;刘莉;吴建红;田晓玲;王少华;刘雅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人工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对激素冲击大鼠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健康成年 Wistar 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三组。阳性对照组:大鼠后腿肌注地塞米松(Dex)1 mg/kg体重(BW),2次/w,连续5 w;阴性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大鼠后腿肌注 Dex 1 mg/kg BW,2次/w,连续5 w,并且每日腹腔内注射500 U/kg体重rHuEPO至5 w。制模后全部处死取材,取双侧股骨头标本,一侧切片后HE染色,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组织、骨髓组织、骨小梁结构变化。另一侧切片后免疫组化法CD31染色观察微血管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 HE染色发现骨小梁明显稀疏、变窄,形态不规则,骨小梁分割程度下降并伴有较多破骨细胞出现,部分可见骨细胞胞核皱缩、溶解、消失。而实验组较阳性对照组,病变明显减轻,骨小梁形态较为规则,小梁连接程度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部分骨小梁较粗,断裂明显减少,骨小梁分割程度较高且可见较多成骨细胞。免疫组化测CD31显示阳性对照组 CD31表达要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 P<0.05)。结论 rHuEPO 可以有效地预防骨细胞凋亡,延缓或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蒋鲁勇;颜勇卿;余霄;庞清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脾多肽注射液对脑卒中合并肺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18和IL-35水平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合并肺感染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脑卒中的同时依据药敏培养结果加用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IL-18和IL-35的表达。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IL-18的表达下降值、IL-35的表达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脾多肽注射液对脑卒中合并肺感染的治疗效果理想,同时能有效地下调血清中IL-18的表达,上调血清中IL-35的表达,优化内环境。
作者:李万春;赖学章;孟晏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后循环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脑梗死体积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评价局部亚低温的疗效。方法将31例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溶栓后局部应用亚低温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第1天)、第3、7天行头颅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测量脑梗死体积,行APACHEⅡ评分。结果入院时及入院第3天两组脑梗死体积及APACHEⅡ评分无差异(P>0.05),在第7天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 APACHEⅡ评分对比无差异( 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急性期脑水肿进展,对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但不能降低APACHEⅡ评分。
作者:宋德刚;陈晓雪;张芳;刘连元;宋维鹏;左志刚;刘秀娟;邱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生长激素( GH)型垂体腺瘤是缓慢进展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且具有侵袭性生长的倾向,特别是对视交叉,视丘下部及海绵窦的侵犯,单独手术很难治愈,其手术治疗肿瘤复发率达20%~50%〔1〕。放射治疗是垂体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常规放射和立体定向放射。对于控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复发、改善内分泌功能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红梅;乔小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针刺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浆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风-中经络)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针刺干预组,每组30例,治疗3 w。针刺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石学敏教授的醒脑开窍针法的选穴及手法,两组均在治疗过程中按时间节点观察患者外周血浆的血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同步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相关量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w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改善,但针刺干预组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Hcy水平降低,但针刺干预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SOD水平均有提高,但针刺干预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针刺配合常规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在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自由基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改善中医症候等方面尤为明显,这可能与针刺结合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升高SOD活性有关。
作者:舒兆瑞;王兵;杨道海;沈梅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 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被认为是AD的毒性来源。 Aβ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集中在小胶质细胞( MG )上。自1970年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MG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效应细胞,参与炎症和神经损伤,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始动因子和促进因素〔1〕。 MG在AD神经病理变化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本文就MG在AD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王爱霞;王瑞婷;狄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老年顽固性高血压( RH)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老年 R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3个月的有氧运动训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 HR )、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性(HRV TP)和HRV高频功率(HF)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V)、低频功率(LF)/HF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异性(BPV)TP、BPV LF和BPV归一化低频功率(LFn)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反射敏感性(BRS)HF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RH患者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有效调节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恢复至正常水平,纠正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改善压力反射功能,促使患者血压下降。
作者:孙漾丽;白起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使用叶酸、VitB12治疗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 oxLDL-Ab)的变化。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cy、oxLDL-Ab、叶酸和VitB12水平变化;再取接受维生素干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5例( Hcy>15μmol/L),同时口服叶酸5 mg,VitB1225μg,每日3次,治疗4 w后复查血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血清Hcy、oxLDL-Ab水平明显升高;血清VitB12水平明显降低( P<0.05)。口服叶酸、VitB12干预治疗4 w后血清Hcy水平明显下降,但 oxLDL-Ab的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叶酸、VB12干预尚未显示可以预防脑卒中。
作者:戎秀格;卢玉娟;才淑芳;徐彪;王金权;李茜;彭桂平;田卫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运用尹莲芳教授中药口服结合灌肠治疗老年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患者80例,观察组除西医基础治疗外,以尹莲芳教授关于慢性肾病的验方口服结合中药灌肠;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治疗;15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后肾功能及尿蛋白变化,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以及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存在腰膝酸痛、全身乏力、大便干结、高血压以及水肿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尹教授治疗老年慢性肾炎辩证施治结合灌肠治疗,能有效维持患者肾功能稳定,降低血压,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汪超;尹莲芳;周兰;姚诗清;陈莉;孙涛;柳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急性心肌梗死( AMI)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坏死并不是细胞死亡的唯一形式,凋亡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血清可溶性自杀相关因子( sFas)浓度可反映凋亡水平。阿托伐他汀已广泛用于AMI的治疗,动物实验〔1,2〕表明其具有抗凋亡作用,但其对AMI患者凋亡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术后患者血清sFas的影响。
作者:刘胜辉;霍玉娥;王艳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