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彦;李海龙;顾静;兰美华;王虎平;车敏;邓健男
目前研究表明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S)斑块的破裂、出血、血栓形成,而和冠状AS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冠状AS斑块的钙化是其病理发生到一定程度的表现。钙化使斑块变硬、变脆,容易碎裂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孙启玉;贾兴旺;田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记录176例T2DM合并NAFLD患者入院后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入院时血清脂联素、瘦素、白细胞介素(IL)-6且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动脉,按照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踝臂指数(ABI)分为Ⅰ组(IMT<1 mm,n=42)、Ⅱ组(1 mm≤IMT≤1.2 mm,n=55)、Ⅲ组(IMT>1.2 mm,n=79);ABI>1.3组(n=64)、0.9~1.3组(n=76)及<0.9组(n=36);同期另选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对照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2 h餐后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BMI、DBP高于对照组;Ⅲ组FPG、2 h PG、HbA1c、LDL-C高于Ⅱ组、Ⅰ组及对照组(P<0.05);Ⅲ组 TG、TC亦高于Ⅰ组及对照组( P<0.05);四组血清脂联素、瘦素、IL-6亦存在显著差异( P<0.05),血清瘦素、IL-6水平从对照组到Ⅲ组逐渐增高( P<0.05),而血清脂联素则逐渐降低(P<0.05);ABI>1.3组、ABI 0.9~1.3组及ABI<0.9组血清瘦素、IL-6水平逐渐增高(P<0.05),血清脂联素则逐渐降低(P<0.05);IMT及ABI分别与瘦素、IL-6呈现正相关,而与脂联素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瘦素、IL-6与 IMT呈独立正相关(P<0.05),而脂联素则与其呈独立负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瘦素、IL-6是发生ABI<0.9的高危因素,而脂联素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血清高水平瘦素、IL-6与T2DM合并NAFLD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脂联素则可能抗炎抑制粥样硬化形成,从而延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车立群;赵文杰;徐红双;单洁;解洪杰;杨秀静;刘力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测评。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间水平到高度孤独者占81.32%,不同程度孤独感的老年人积极、消极应对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消极应对与孤独感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结论通过改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可减少其孤独感的产生。
作者:周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海马齿状回(DG)的GABAB 受体是否参与血管性痴呆(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害。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组及GABAB受体阻断剂沙克洛芬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G区γ-氨基丁酸( GAB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 DG区 GABAB受体表达;用脑部微量注射法往DG区注射GABAB受体阻断剂沙克洛芬,观察其对V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 VD大鼠海马 DG区GABA 含量明显增加,而 GABAB受体表达减少(均为P<0.05)。 V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而训练前向DG区微量注射GABAB受体阻断剂可改善V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损害。结论 VD模型大鼠海马DG内增加的GABA通过GABAB受体参与其空间学习记忆的损害。
作者:金恩鸿;李光燮;李英顺;王丹;金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长春市城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知信行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49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2.1%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正常成人血压,33.0%不知道高血压诊断标准,87.9%不知道老年高血压血压控制目标,35.6%不知道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措施,86.9%愿意学习高血压知识;确诊高血压后,81.8%调查对象采取控制血压的行为,59.1%定期监测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高血压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参加社区活动,病友、家人和朋友之间的交流(28.1%),报纸、杂志、宣传册子。老年高血压患者定期血压监测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和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有关;其中,是否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定期血压监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掌握欠佳;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需要不断改善;加强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
作者:袁华;李文涛;彭歆;张萍;徐秀丰;尹惠茹;安力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失血性休克、脓毒血症引起的血管功能受损是重症休克导致患者多器官衰竭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休克后血管功能受损主要表现血管平滑肌功能受损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管平滑肌损伤导致休克患者的血压逐步恶化,表现为血管低反应性,是重症休克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损伤会导致微血管血流受阻、黏附增强、白细胞与血小板激活、凝血异常和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与能量代谢异常,加重器官损伤。研究发现,一氧化氮( NO),在调节血管舒缩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血管内皮细胞( VECs )的功能参与失血性休克〔1〕、感染性休克〔2〕晚期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NO在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为防治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李树铁;张立民;赵自刚;牛春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下置入各种经物理或生物修饰的可脱性(经电解或水解)弹簧圈,提高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促进动脉瘤内的纤维化,内膜覆盖瘤颈部位以达到解剖愈合,同时减少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血管重建”。为了患者的安全及手术的顺利进行,要求术中镇静、镇痛充分,防止循环系统剧烈波动,患者需绝对制动,以避免麻醉诱导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瘤破裂,防止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术后停药后无躁动,无呼吸抑制和残余药物作用,即时清醒以便对手术效果进行早期判断。七氟烷具有代谢快、无蓄积、降低颅内压力,防止颅内血管痉挛等优点。Narcotrend监测仪对丙泊酚、吸入麻醉药、阿片类药物等的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对药物的需求量差异非常大,其范围远远大于药物的推荐剂量,而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也有明显差异〔1,2〕。本研究旨在分析七氟烷复合Nacotrend监测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力峰;陈丽;许厚仁;邓云菱;占丽芳;郭锐;彭道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门诊患者肾功能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老年门诊患者457例,其中高血压186例、糖尿病16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02例,均行肾功能检测,比较三组患者肾功能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根据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两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273例和发生心血管事件184例,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根据肾功能分为两组,肾功能正常351例和肾功能不全106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老年门诊患者肾功能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肾功能。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与心血管事件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老年门诊患者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与心血管事件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金培印;蒋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前血浆胱抑素C( CysC)和B型脑钠肽( BNP)水平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75例,以PCI术前血浆CysC和BNP均值为界值分为低水平组(≤均值)和高水平组(>均值),比较CysC、BNP各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PCI术中情况及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包括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脏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75例患者的血浆 CysC 水平为(1.37±0.41) mg/L, BNP 水平为(324.09±31.64)ng/L,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r=0.552,P<0.05);CysC、BNP不同水平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梗死位置、Killip分级、hs-CRP、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白蛋白、尿酸及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BNP高水平组的 CTnI、CK-MB、LVEDD和hs-CRP水平均高于低水平组,但LVEF低于低水平组(P<0.05)。 CysC、BNP不同水平组的病变支数、梗死相关动脉及住院期和随访期的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水平组相比,CysC、BNP高水平组 PCI后ST段持续升高例数、总MACE发生率较高,PCI成功率和无MACE存活率较低,且CysC高水平组的PCI后TIMI血流<3级的例数较高( 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术前血浆CysC及BNP水平与PCI效果及预后相关,且术前两者较高水平者的PCI效果及预后较差。
作者:鲍东来;黄伟剑;单培仁;黄周青;姜昌浩;陈智理;宗金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热带地区老年脑梗死患者脂蛋白酯酶基因HpL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检测海南省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脂蛋白酯酶HindⅢ及PvuⅡ位点基因多态性,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HindⅢ位点的三个基因型 TT、TG、GG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TT和GG在组间的OR值分别为1.279和0.56。 PvuⅡ位点的三个基因型CC、CT、TT在脑梗死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脂蛋白酯酶基因HindⅢ位点的突变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关联,等位基因GG对热带地区中老年人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而TT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达;冯清春;胡少敏;王兴文;吴碧莹;黄志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综合评价miR-21与食管癌(E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miR-21与EC预后的文献,按照已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研究。提取miR-21与EC预后相关的相应数据,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风险比( HR)、95%可信区间( CI)及P值定量评价miR-21与EC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初步检索数据库得到273篇文献,其中其中7项可用于 meta分析,中位样本量为98例,四分位数间距( IQR)=70~164。中位 HR 值1.4,IQR=0.89~2.23。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IQR=29.4~39个月。高表达miR-21的EC患者的预后生存率HR=1.367,95%CI=1.15~1.62,P=0.000;食管鳞癌(ESCC)亚组生存率 HR=1.44,95%CI=1.2~1.72,P=0.000。高表达 miR-21的食管腺癌(AD)患者亚组预后生存率 HR=0.82,95%CI=0.47~1.44,P=0.489,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21作为EC患者的预后标记具有地域性和组织特异性。 miR-21对于 ESCC高发的中国和日本具有预测不良预后的潜力,有望成为新型的EC生物学标志物,但对AD高发的加拿大和美国则不具有相应的预测能力。
作者:付文博;宋亚芹;杨兰;朱建波;魏育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神经保护剂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各项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TIA患者用CT或MRI确诊138例病例,分为依达拉奉组(n=47)例、尼莫地平组(n=46)和对照组(n=45)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控制血压、调整血糖和胆固醇指标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和尼莫地平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不同神经保护剂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后7 d和14 d SOD、MDA及NSE,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14 d的SOD水平显著高于7 d的SOD水平,但依达拉奉组7 d和14 d的SOD水平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依达拉奉组7 d和14 d的MDA水平均低于尼莫地平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依达拉奉组7 d和14 d的NSE水平均低于尼莫地平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个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可见两种神经保护剂均可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神经功能,但依达拉奉效果要好于尼莫地平(P<0.05)。结论①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均可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各项指标有所改善,可降低血清 MDA,提高 SOD活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减轻自由基介导的毒性,增加抗氧化能力。②依达拉奉和尼莫地平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 NSE含量,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③依达拉奉临床疗效好于尼莫地平组,早期应用神经保护剂治疗TIA能有效控制发作频率,减少缺血造成的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霄;裴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老年躯体形式障碍( SD)患者的述情障碍特点。方法患病组为某医院年龄>60岁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37例,对照1组设为2组,对照组为其他年龄患病组共34例,另一组在社区正常老年人群体中分层抽样37例为老年正常组,分别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测量。结果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缺乏幻想得分高于对照1组( P<0.05),但外向性思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组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外向性思维高于老年正常组( P<0.01),而缺乏幻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SD患者有明显的述情障碍,主要表现为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与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较差。引导老年人疏泄不良情绪,加强心理护理,对减少SD发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瑞星;李国荣;史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 DN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40只。造模组大鼠接受单侧肾切除手术2 w后,给予高糖高脂饮食4 w,再加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腹腔注射,造模组在DN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药组给予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煎剂,西药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8 w 后处死大鼠。测定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及肌酐的变化,同时检测肾组织 TGF-β1、p-Smad2/3、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血糖、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及肌酐均显著降低(P<0.01),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下调, Smad7蛋白表达增强(P<0.05,P<0.01)。结论在DN大鼠模型中,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能够改善肾功能,保护肾组织,调节 TGF-β1/Smad 信号通路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卞华;吕芹;胡久略;毛秉豫;叶松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和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元-1(ADAMTS-1)相关性。方法以27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41例,其中单支病变120例,双支病变72例,多支病变80例;选取冠状动脉粥样斑块72例,冠状动脉无狭窄56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术前外周血 IL-6R、ADAMTS-1水平,并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 IL-6R、ADAMTS-1水平显著高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组、对照组(P<0.05),且AMI、UA患者血清IL-6R、ADAMTS-1水平显著高于 SA(P<0.05);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组血清 IL-6R、ADAMTS-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6R、ADAMTS-1对冠心病具有预测价值,与冠心病血管病变支数无关。
作者:王晓元;李方江;杜美玲;张文婷;李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的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10月入住该院心内科的214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 AMI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于患者入院1 w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判定梗死相关血管。结果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组及压低组患者单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低于未偏移组,三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未偏移组;抬高组左前降支近段及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压低组右冠状动脉支及左回旋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抬高组及压低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未偏移组。结论心电图aVR导联ST段的抬高或者压低对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的数量、血管的部位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作者:王杨;关德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对H2 O2所致PC12细胞凋亡时bax、caspase-8和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把大鼠肾上腺嗜铬瘤( PC-12)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六味地黄丸组、维生素( Vit) E组。待细胞培养24 h贴壁后吸去培养液,对照组和模型组都加入含10%大鼠血清培养液,六味地黄丸组和VitE组分别加入含10%六味地黄丸大鼠血清培养液和含VitE的培养液,预保护24 h后,除对照组之外的各组加入H2 O2终浓度为200μ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继续孵育24 h后离心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蛋白。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测定bax、caspase-8、bcl-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六味地黄丸能下调bax、caspase-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对 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有上调作用。结论六味地黄丸能通过有效降低bax、caspase-8基因和蛋白表达,提高bcl-2的表达,抑制、阻止PC-12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存活。
作者:高海宁;王艳杰;赵丹玉;崔勇;柳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卵巢癌术后患者160例,统计复发率,分析影响老年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单因素分析:临床分期Ⅱ期、淋巴结未彻底清扫、有肉眼残瘤的老年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于临床分期Ⅰ期、淋巴结彻底清扫、无肉眼残瘤的患者( P<0.05),组织分级未分化者复发率>中分化>高分化患者( 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有无肉眼残瘤是老年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关键影响因素(χ21=6.319,χ22=9.144,χ23=9.852,χ24=10.724,P<0.05)。结论加大淋巴结清扫范围、避免遗留残瘤,术后强化对高临床分期、低分化肿瘤患者治疗是降低老年卵巢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国芳;刘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人工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对激素冲击大鼠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方法健康成年 Wistar 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三组。阳性对照组:大鼠后腿肌注地塞米松(Dex)1 mg/kg体重(BW),2次/w,连续5 w;阴性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大鼠后腿肌注 Dex 1 mg/kg BW,2次/w,连续5 w,并且每日腹腔内注射500 U/kg体重rHuEPO至5 w。制模后全部处死取材,取双侧股骨头标本,一侧切片后HE染色,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组织、骨髓组织、骨小梁结构变化。另一侧切片后免疫组化法CD31染色观察微血管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 HE染色发现骨小梁明显稀疏、变窄,形态不规则,骨小梁分割程度下降并伴有较多破骨细胞出现,部分可见骨细胞胞核皱缩、溶解、消失。而实验组较阳性对照组,病变明显减轻,骨小梁形态较为规则,小梁连接程度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部分骨小梁较粗,断裂明显减少,骨小梁分割程度较高且可见较多成骨细胞。免疫组化测CD31显示阳性对照组 CD31表达要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 P<0.05)。结论 rHuEPO 可以有效地预防骨细胞凋亡,延缓或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蒋鲁勇;颜勇卿;余霄;庞清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M 型磷脂酶A2受体(M型PLA2R)抗体在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HBV-MN)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行肾活检的43例老年MN患者当日肾活检血清,其中IMN组20例,HBV-MN组23例,并选择同期1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微小病变(MCD)肾病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均未经过任何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治疗。采取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结果 HBV-MN组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10.2+4.6)μg/ml〕明显低于IMN组〔(14.3+6.1)μg/ml〕(P<0.05),MCD组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则均小于0.1μg/ml。结论血清M型PL A2R抗体浓度检测有利于老年IMN诊断及与HBV-MN鉴别诊断。
作者:唐小波;吴月平;黄承先;李淑萍;唐文庄;杜志澎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