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黏附能力、变性能力与CD18表达变化

陈翀昊;苏衡;李拜红;王广燕;朱君;姜升阳

关键词: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白细胞黏附能力, 变性能力, CD18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黏附能力、变性能力及CD18分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根据病因分为自发型心绞痛29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31例、劳力型心绞痛32例,同时选取健康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心绞痛患者均给予心内科临床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强心、扩血管、利尿、吸氧、改善离子紊乱等,2 w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及稳定时的白细胞滤过能力、黏附力,通过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心绞痛患者CD11、CD18、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实验结束后,各组白细胞变性能力及黏附力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心绞痛发作期白细胞滤过指数(8.56±0.81)、白细胞黏附率(83.90±15.05%),较对照组〔白细胞滤过指数(4.21±0.33)、白细胞黏附率(23.33±9.02%)〕明显较高(P<0.05)。②实验结束后,各组间白细胞变性能力及黏附力均有有不同程度变化,自发型心绞痛白细胞滤过指数发作期(9.21±1.16)、缓解期(6.05±0.75)及白细胞黏附率发作期(95.23±10.91%)、缓解期(68.21±10.36%)较劳力型心绞痛白细胞滤过指数发作期(6.17±0.59)、缓解期(4.28±0.88)及白细胞黏附率发作期(67.85±9.15%)、缓解期(35.47±10.99%)明显较高(P<0.05)。③实验结束后,各组PCR电泳表达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期TSP(0.66±0.09)、CD11(0.57±0.05)、CD18(0.50±0.12)较对照组TSP(0.11±0.03)、CD11(0.13±0.02)、CD18(0.06±0.01)明显较高(P<0.05)。结论有效控制白细胞变形能力及黏附力、降低黏附分子及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合成与表达,可有效控制心绞痛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膳食结构

    目的:研究新膳食结构形势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危险因素和营养状况。方法根据称量法结合询问法调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食物种类及摄入量,研究其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糖尿病患者热能、糖类、维生素 B2、维生素C、铁、锌摄入量明显低于各自对照人群的推荐摄入量(RNI),脂类摄入量明显高于各自对照人群的 RNI(P均<0.05)。同时,三大产能营养素的比例和三餐分配也不够合理。结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并存,应该进一步合理地调配该人群的膳食结构。

    作者:陶丽丽;瞿颖;蒋相兵;徐天姿;李欣;王慧铭;孙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对不同血脂水平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同血脂水平的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1例 CHF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66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共12 w,正常血脂组,n=32;高脂血症组,n=34〕和对照组65例(正常血脂组,n=31;高脂血症组,n=34);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健康对照。运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观察用药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浓度水平。结果治疗前CHF各组血清vW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FMD值和6-keto-PGF1α水平却显著下降(P<0.01), FMD、vWF、6-keto-PGF1α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存在显著相关性。治疗12 w后,CHF各组vWF水平明显降低,FMD和6-keto-PGF1α水平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的 vWF降低更明显(P<0.05),FMD和6-keto-PGF1α升高更为显著(P<0.01)。他汀治疗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各血脂水平的CHF患者,可以有效改善CH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这种改善作用独立于其调脂作用之外。

    作者:彭环庆;彭志允;范志勇;唐钟祥;林辉文;李烽辉;王颖菁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男性前列腺血供的解剖观测

    目的:观察老年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走行和进入前列腺的位置为治疗前列腺疾病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25具不同年龄段的防腐固定老年尸体进行解剖,观察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支数和走行。结果前列腺供血动脉来源广泛,走行复杂,主要的起源动脉和支数为:膀胱下动脉77支、直肠下动脉23支、膀胱上动脉22支、阴部内动脉16支。进入前列腺的位置以2~5或7~10点居多,有129支,占84.87%(129/152)。结论对于前列腺手术的患者,要充分考虑前列腺动脉的分布情况和变异特点,减少出血。

    作者:闫文升;康洁;姚玉英;于新龙;张宏;王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长株潭地区社区老人失能现状及生活满意度

    目的:了解长株潭地区社区失能老年人现状及生活满意度。方法对582名社区老年人采用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自制长株潭地区社区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长株潭地区轻度、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分别占65.64%、28.52%、5.84%;其生活满意度与失能程度、医保类型、健康管理形式等因素有关。结论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级别越高,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越高,有效的生活保健指导能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作者:郭飏;王丽娟;付雪连;何晓璐;陈羽保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及塌陷预测安全性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加钽棒对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进入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髓芯减压作为治疗方式。在疗程结束后,对所有患者主要临床指标、髓关节功能状况、塌陷状况进行安全性预测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24例,良16例,优良率高达100.00%,对照组患者优13例,良15例,可12例,优良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研究组仅出现1例塌陷,对照组出现12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疗效确切,手术创伤较小、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状况较好,可推广应用。

    作者:韦标方;孙丙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老年 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UAP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心绞痛发作时间和次数、硝酸甘油使用量及血脂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等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都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都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高于对照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都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厚度、斑块大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UAP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

    作者:夏惠丽;王怀生;刘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临床上巩膜炎是眼科较为少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眼部疾病的0.5%,其发生与外源性、内源性感染及结缔组织病等多种因素有关〔1〕。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机体本身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巩膜炎。根据炎症累及部位可以分为表层巩膜炎与深层巩膜炎,但除特殊说明外巩膜炎多指深层巩膜炎。其中表层巩膜炎多发生于巩膜表层结缔组织,而巩膜炎的炎性反应多发生于深层巩膜基质组织〔2〕。由于发病部位等不同,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本研究探讨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周华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慢性炎症状态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终末期肾病血管钙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炎症状态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与终末期肾病(ESRD)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tr)组、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组和炎症伴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I)组。 Ctr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持续6 w,CRF组用腺嘌呤灌胃持续6 w构建大鼠CRF的动物模型,CRF+I组每天用腺嘌呤灌胃持续6 w并隔日皮下注射10%酪蛋白( Casein,1.2 g/kg)构建大鼠炎症伴CRF动物模型。检测各组血清肌酐、尿素氮、磷以及血管组织的钙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量、FGF23 mRNA表达水平等指标。结果α-SMA 蛋白表达量,Ctr组明显高于CRF组和CRF+I组(P<0.05),CRF组明显高于CRF+I组(P<0.05);组织钙含量,CRF组和CRF+I组明显高于Ctr组(P<0.05),而CRF+I组明显高于CRF组(P<0.05);FGF23 mRNA表达,CRF+I组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CRF和Ctr组(P<0.05),Ctr组和CRF组FGF2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差异(P>0.05)。结论炎症除了可以直接引起ESRD血管钙化外还可以通过升高FGF23加剧ESRD血管钙化。

    作者:张艺;马玲;肖业伟;余广;冯志强;盘强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补阳还五汤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NF-κBp65蛋白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吡拉西坦0.62g ? kg-1? d-1)、BYHWD 高剂量组(37.06 g? kg-1? d-1)、BYHWD 中剂量组(18.53 g? kg-1? d-1)、BYHWD 低剂量组(9.26 g? kg-1? d-1),连续治疗28 d后取材。显微镜观察小鼠海马镜下形态结构。免疫组化、实时定量 PCR 及其 Wester 印迹检测 AD 小鼠 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元数量减少、发生变性,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模型组比较,BYHWD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改善明显,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BYHWD能维持AD小鼠神经元的正常形态结构,降低NF-κBp65蛋白水平。

    作者:费洪新;周忠光;刘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血清NT-proBNP、D-二聚体及血气分析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水平及血气分析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对照组(PASP<40 mmHg)、轻度 PH 组(40 mmHg≤PASP≤60 mmHg)及中重度PH组( PASP>60 mmHg)患者血清NT-proBNP、D-D、动脉血气分析。依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分为: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比较各组血清NT-proBNP,动脉氧分压( PaO2),动脉CO2分压( PaCO2)。结果中重度 PH组患者 NT-proBNP,PaCO2,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轻度PH组,PaO2低于对照组和轻度PH组(P<0.01)。轻度PH组NT-proBNP,D-D高于对照组,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NT-proBNP, D-D与PASP呈正相关(r=0.719,r=0.503,P<0.01)。 COPD中度组 NT-proBNP明显低于极重度组和重度组,PaO2显著高于重度和极重度组(P<0.01)。重度组NT-proBNP, PaO2均低于极重度组。 NT-proBNP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7,P<0.01)。结论血清 NT-proBNP与老年AE-COPD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NT-proBNP、D-D水平可作为估测老年AECOPD患者合并PH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吴艳;汪家坤;范晓东;惠复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对骨质疏松患者HOP、BALP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探究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对骨质疏松机体尿羟脯氨酸( HO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ALP)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包括绝经后和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实验 A 组给予阿法骨化醇0.5μg/次,1次/d;实验B组给予骨化三醇0.25μg/次,2次/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为12个月,同时定期检测患者血钙、肌酐水平。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的HOP、BALP水平及组织形态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各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及 Wards三角骨密度显著升高( P<0.05);与实验A组比较,实验B组骨密度各项指标上升更为显著(P<0.05)。实验各组治疗后 BALP、HO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实验 A组比较,实验B组BALP、HOP含量下降更为显著( P<0.05)。实验两组治疗前骨小梁稀疏且细,间隙大,骨皮质薄,髓腔内造血细胞少,呈骨质疏松改变。治疗后骨小梁变粗变密,厚度较均匀;骨连续性好,呈立体网状结构,排列规则。骨髓腔相对较小,腔内造血红细胞数量较多,脂肪细胞较少。实验B组相对于实验A组平均骨小梁厚度(Tb.Th)显著升高,骨小梁间距(Tb.Sp)显著降低(P<0.05)。结论骨化三醇对骨质疏松机体降低 HOP、BALP水平及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优于阿法骨化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楚海;陈斌伟;郭剑鸿;曹燕明;李兴;史群伟;吴波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食管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老年食管癌患者194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两组,163例的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31例的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分析。结果年龄大,术前营养不良,病程长,合并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低,术前未放疗,术中喉返神经损伤,血清白蛋白低,开胸手术,未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吸烟,吸烟时间长,输血量大,抑酸剂应用时间长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高(P<0.05)。性别、手术时间、临床分期、第1 s末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 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质量响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晓鹏;陈强;刘勤;乔滨;董建堂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对变异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对变异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疗效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行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异性鼻炎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的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异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应的手术治疗且术后均计划随访1年。于治疗结束时统计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T0)及术后1 d(T1)、1 w(T2)、1个月(T3)、3个月(T4)、6个月(T5)和1年(T6)时检测患者自觉鼻塞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同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4、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者比例高于对照组,治疗无效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和血清 TNF-α、IL-4和IL-6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均于T1达到高点,并于T6达到低点。对照组VAS评分和血清TNF-α、IL-4和IL-6水平亦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于T2达到高点,并于T6达到低点。观察组T2、T3、T4、T5、T6的VAS评分和血清TNF-α、IL-4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异性鼻炎疗效显著,在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控制患者炎症的基础上并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姜双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活血生骨汤治疗中老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活血生骨汤治疗中老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活血生骨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健骨生丸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 Harris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情况,评价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治疗后Harris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功能积分和Harris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在短期临床观察期间,活血生骨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有关。

    作者:赵宝祥;孙丙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肛肠科接受治疗的60例UC患者。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8 w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 CRP)、血沉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的 CRP、血沉、血小板计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8 w 后,观察组的CRP、血沉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加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UC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增大疗效,改善其血小板功能,值得推荐。

    作者:高英杰;王英南;赵佛军;姚芳;刘卫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HSP27和claudin-1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 HSP)-27和claudin-1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肠癌组),另选取同期结直肠腺瘤30例(腺瘤组),正常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组织中HSP-27和claudin-10的表达水平,分析HSP-27和claudin-10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三组claudin-10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肠癌组HSP-2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组、对照组( P<0.05);A组 HSP-27与claudin-10呈正相关关系(P<0.05);HSP-27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存在关系(P<0.05),claudin-10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存在关系(P<0.05);HSP-27与claudin-10阳性表达者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且HSP-27与claudin-10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HSP-27与claudin-10呈正相关关系,且与结直肠癌预后有关。

    作者:朴松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激素替代冻胚移植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激素替代( HRT)内膜准备方案冻融胚胎移植( FET)中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按照所使用药物方案的不同,将行HRT内膜准备FET周期的486例患者,分为HRT 1组(362例,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和HRT 2组(124例,给予戊酸雌二醇联合17β-雌二醇治疗)。比较这两种内膜准备方法患者的基本情况与临床结局。结果 HRT 1组原取卵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日的内膜厚度及 HRT周期内膜厚度、HRT1组药物周期加用黄体酮日的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HRT 2组(P<0.05)。 HRT 1组的雌二醇低于HRT 2组(P<0.05)。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因子宫内膜厚度<7 mm发育不良而取消周期的周期取消率分别为18.51%,16.94%。随着内膜厚度的增加,所有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逐渐升高。两组患者不同E2水平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薄,单纯使用戊酸E2治疗内膜厚度不理想的患者,加用17β-雌二醇后,内膜厚度增加,临床结局较理想。

    作者:陈朝军;何峻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黏附能力、变性能力与CD18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黏附能力、变性能力及CD18分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根据病因分为自发型心绞痛29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31例、劳力型心绞痛32例,同时选取健康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心绞痛患者均给予心内科临床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强心、扩血管、利尿、吸氧、改善离子紊乱等,2 w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及稳定时的白细胞滤过能力、黏附力,通过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心绞痛患者CD11、CD18、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实验结束后,各组白细胞变性能力及黏附力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心绞痛发作期白细胞滤过指数(8.56±0.81)、白细胞黏附率(83.90±15.05%),较对照组〔白细胞滤过指数(4.21±0.33)、白细胞黏附率(23.33±9.02%)〕明显较高(P<0.05)。②实验结束后,各组间白细胞变性能力及黏附力均有有不同程度变化,自发型心绞痛白细胞滤过指数发作期(9.21±1.16)、缓解期(6.05±0.75)及白细胞黏附率发作期(95.23±10.91%)、缓解期(68.21±10.36%)较劳力型心绞痛白细胞滤过指数发作期(6.17±0.59)、缓解期(4.28±0.88)及白细胞黏附率发作期(67.85±9.15%)、缓解期(35.47±10.99%)明显较高(P<0.05)。③实验结束后,各组PCR电泳表达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期TSP(0.66±0.09)、CD11(0.57±0.05)、CD18(0.50±0.12)较对照组TSP(0.11±0.03)、CD11(0.13±0.02)、CD18(0.06±0.01)明显较高(P<0.05)。结论有效控制白细胞变形能力及黏附力、降低黏附分子及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合成与表达,可有效控制心绞痛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翀昊;苏衡;李拜红;王广燕;朱君;姜升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载脂蛋白E基因与额颞叶痴呆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 E(ApoE)基因与额颞叶痴呆(FTD)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 FTD患者37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对照51例,应用多态性分析法检测ApoE基因型。应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APOEε4基因携带和FTD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FT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淡漠占81%,易激惹、脱抑制各为54%,激越/攻击57%。10例ε4携带患者均以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70%以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而27例非ε4携带患者中,16例以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11例以语言障碍为首发症状,12例有记忆减退的症状。ε4携带者出现幻觉(80%,P=0.001)、妄想(70%,P=0.017)、抑郁/心境恶劣(60%,P=0.012)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T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以淡漠、易激惹、脱抑制、激越/攻击的比例较高;ε4携带者的首发症状以行为异常常见;ε4携带者出现幻觉、妄想、抑郁/心境恶劣比例较高。

    作者:刘月华;娄季宇;白宏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