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临床比较

崔洪霞;李玉权;马丽霞;程颖

关键词:肺鳞癌, 一线化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初治的76例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接受GP方案化疗,39例接受TP方案化疗,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GP组及TP组近期疾病控制率、中位总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GP组的近期有效率高于 TP组,低分化鳞癌有效率、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GP组长于 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GP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TP组,而TP组白细胞下降、贫血及脱发发生率高于 GP组。结论在晚期肺鳞癌一线治疗中,低分化鳞癌有效率高于高分化鳞癌,GP组近期有效率高于TP,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GP组长于TP组,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镜下白蛋白泡沫定位顽固性气胸漏气支气管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顽固性气胸患者应用支气管镜下白蛋白泡沫定位漏气支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呼吸科确诊的45例顽固性气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白蛋白泡沫定位漏气支气管,对照组20例,采用双腔球囊充液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气胸定位情况,定位时间以及封堵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共定位出支气管漏气部位段、亚段、次亚段各18、5、2例,对照组各16、1、0例,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7、0.005、0.015);两组总定位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定位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患者的封堵成功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577);两组患者并发症支气管充血水肿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362),对照组患者的邻近气管受压和支气管变形扩张的发生率较观察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27)。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白蛋白泡沫定位漏气支气管是一种安全、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顽固性气胸的定位治疗。

    作者:罗春娟;张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NSCLC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G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 GP化疗方案联合静脉滴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 CD3+、CD3+CD4+、CD16+CD56+、CD4/CD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67.2±16.6)分、情绪功能(73.8±17.2)分、社会功能(66.7±20.4)分、整体生活质量(83.5±25.7)分均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55.7±14.5)分、情绪功能(62.9±15.1)分、社会功能(54.6±19.2)分、整体生活质量(72.7±22.6)分(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下降、肝肾功能损伤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NSCLC,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陈奕霖;杨卫兵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前列腺素E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传染病科收治的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阿昔洛韦80 mg+200 ml 5%葡萄糖,20滴/min,1次/d静脉滴注,拉米夫定100 mg 1次/d口服,螺内酯片60 mg 3次/d口服,呋塞米30 mg 1次/d口服,根据患者尿量酌情调整剂量,2 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 10μg+200 ml 5%葡萄糖,20滴/min,1次/d静脉滴注,2 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清白蛋白与血清球蛋白比值及随诊结果。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ALT、AST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均有改善,且实验组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清白蛋白与血清球蛋白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好转( P<0.05);③随诊实验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前列腺素 E能够明显提高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蒲云川;李超;毛燕群;姚上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希望水平对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探讨希望水平对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机制。方法采用Herth希望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内蒙赤峰地区224例农村空巢老人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希望水平、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途径。结果希望水平对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符合完全中介模型(χ2/df=2.204、GFI=0.952、AGFI=0.905、RMSEA=0.073),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显著( Z=1.988,P<0.05),中介贡献率为62.67%。结论希望水平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农村空巢老人的希望水平借助消极应对策略降低其主观幸福感;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维护,农村空巢老人应强化认清消极应对的危害,从而有效提升农村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丽娜;周郁秋;赵莉;王秘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女性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老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127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Ki67表达,分析其与 ER、PR、Her-2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Ki67表达阳性率为73.2%;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无关;与ER、PR及Her-2的表达相关( P<0.05)。结论 Ki67与Her-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雷双根;余小芬;雷秋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贝前列素钠与前列地尔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血脂及血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与前列地尔对老年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肾功能、血脂及血黏府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 DN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应用贝前列素钠与前列地尔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黏度指标,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为(127.42±11.31)mmHg和(81.16±8.23)mmHg,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31.65±11.93)mmHg 和(85.36±8.12)mmHg(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BUN和Scr分别为(0.66±0.39)g、(9.03±1.47)mmol/L 和(80.74±9.8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0.97±0.41)g、(10.94±1.86)mmol/L 和(96.38±9.89)μ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VLDL-C及各项血黏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C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应用贝前列素钠与前列地尔治疗老年 DN 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和血液黏度,改善患者肾脏功能。

    作者:姚冰;曹春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对ICU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降钙素原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应用在ICU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92例ICU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菌素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 PaO2、PaCO2、SaO2(P<0.05)。观察组治疗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应用在ICU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中可以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抗菌素使用时间,改善患者通气功能,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中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居家主要照护者照护需要与照护负担相关性

    目的:探讨维、哈两民族失能老年人居家主要照护者照护需要与照护负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照护负担量表和照护需要问卷对621例维、哈民族主要照护者进行研究。结果维、哈民族失能老年人居家主要照护者对照护的总需要得分为(87.45±11.99)分,处于高需要水平,其中对经济协助的需要高,条目均分为(4.15±0.62)分,选择需要和非常需要的照护者占到93.8%;照护需要总得分与照护负担得分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0.324。结论满足维、哈照护者的照护需要可以减轻其照护负担。

    作者:王玉环;吴复琛;王美艳;陈雪峰;王文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意义

    目的:探讨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早期预警作用及改善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无创颅内压(NICP)监测技术对该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监护,根据颅脑CT检测结果分为血肿稳定组和血肿扩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NICP、颅脑灌注压(CPP)、血肿侧与健侧 NICP 差值(D 值)、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入选患者中血肿扩大57例(35.63%),其中12 h内发生血肿扩大52例(91.23%);血肿扩大组患者复测时NICP值、D值均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而CPP值以及血肿稳定组NICP值、CPP值、D值与入院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中D值>1.3 mmHg的病例情况统计显示,入院首测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测时血肿扩大组明显高于血肿稳定组(P<0.01)。 GOS评分血肿扩大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低于血肿稳定组,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血肿稳定组(P<0.01);但两组中残率和重残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 NICP监测技术无创、连续监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早期了解血肿动态变化情况,对出现血肿扩大的患者及时干预,改善治疗预后,将D值作为评估指标能够使早期预警效果更敏感。

    作者:刘汶;刘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不同剂量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 DN)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DN血液透析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低剂量组给予80 mg缬沙坦进行治疗,高剂量组给予160 mg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白昼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室壁厚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P<0.05),高剂量组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显著优于低剂量组( P<0.05);两组治疗后白昼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P<0.05),高剂量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LVEF、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室壁厚度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副作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60 mg缬沙坦治疗老年DN血压透析患者能较好控制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尤其是夜间血压,并且保护肾脏作用较强。

    作者:徐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降钙素原的表达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降钙素原(PC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5例ARDS患者作为观察组并留取晨起血清样本,53例正常成人晨起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血清中VEGF、TNF-α和PCT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VEGF、TNF-α和PCT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VEGF、TNF-α和PCT的表达与氧合状态分级具有相关性。观察组中VEGF和TNF-α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ARDS患者血清中VEGF、TNF-α和PCT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意义。 TNF-α和PCT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疾病的进展。

    作者:马强;吴占庆;杨培雄;李琳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人性格

    性格在心理学上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本文就老年人性格进行综述。

    作者:闵洋璐;陶琳瑾;蒋京川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早期手术治疗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60岁以上早期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或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疗效。结果开颅手术组( n=38)术后迟发性有症状性血管痉挛8例;术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死亡4例,其中2例因脑血管痉挛,2例因肺部感染;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评分恢复良好28例,较差6例,死亡4例。血管内栓塞组( n=24)迟发性有症状性血管痉挛和脑梗死6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死亡患者2例,其中1例为脑梗死、脑水肿,另1例为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19例,较差3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应根据患者Hunt-Hess分级生理状况、动脉瘤的特征及患者和(或)病人意愿为依据,争取早期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或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马骏;尹浩;刘窗溪;谌鸿斌;韩国强;高方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胸腔内注入不同剂量尿激酶作用不同时间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目的:比较胸腔内注入高低不同剂量尿激酶、作用不同时间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尿激酶(10万U)治疗组和高剂量尿激酶治疗组(25万 U)。每个剂量治疗组经胸腔注入尿激酶,分别作用长短不同时间(4 h 及24 h)后放液,随后视病情变化重复给药。2 w后比较各组胸腔积液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1组(10万U尿激酶作用4 h)显效率41.7%,总有效率83.3%;A2组(10万U尿激酶作用24 h)显效率33.3%,总有效率91.7%;B1组(25万U尿激酶作用4 h)显效率91.7%,总有效率100%;B2组(25万U尿激酶作用24 h)显效率75%,总有效率100%。 A1组与B1组、A2组与 B2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B2组肉眼血性胸水发生率高于B1组(P<0.05)。结论对于包裹性积液患者,采用25万U尿激酶腔内注射作用4 h较安全、有效。

    作者:吴春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乌灵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躯体形式障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躯体形式障碍老年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西酞普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治疗6 w。对比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分、治疗有效率、睡眠质量PSQI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 w、2 w、4 w、6 w HAMD评分分别为20.56±4.23、17.56±3.31、12.63±2.29、9.52±2.3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463,P<0.05;t=5.565,P<0.01;t=6.197,P<0.01;t=7.227,P<0.01);实验组治疗后1 w、2 w、4 w、6 w 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3.16±0.52、2.68±0.47、2.32±0.10、1.86±0.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2.329,P<0.05;t=3.874,P<0.01;t=4.996,P<0.01;t=10.286,P<0.01);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χ2=4.730,P<0.05);实验组治疗后2 w、4 w、6 w睡眠质量PSQI量表评分分别为10.24±2.14、7.62±1.6.58±1.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67,P<0.05;t=6.121, P<0.01;t=6.111,P<0.01)。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躯体形式障碍起效更快,且更有效改善患者睡眠、抑郁焦虑及躯体化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慧慧;蔡培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热休克蛋白90、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HSP90)、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90,HIF-1α两者在大肠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SP90、HIF-1α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63.0%;15.0%、71.7%。两者在正常组织和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1)。 HSP90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 Duke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IF-1α的表达与Duke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HSP90,HIF-1α可能与大肠腺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有关;两者的协同作用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任亚君;熊枝繁;曹仕琼;熊莉娜;涂艳;张芹;熊亮;程汉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6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3 mg/ml)+瑞芬太尼(4.0 ng/ml)靶腔输注A组及异丙酚(3 mg/ml)+舒芬太尼B组(0.5 ng/ml),两组均为32例。输注舒芬太尼于术毕前20 min结束,且术毕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观察两组的异丙酚使用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复苏室停留时间、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疼痛发生率。结果两组异丙酚使用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麻醉前的MAP基础值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而麻醉后舒芬太尼组MAP均高于瑞芬太尼组( 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 P<0.05),复苏室停留时间也显著长于舒芬太尼组( 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 P<0.05)。结论两种阿片类药物均能达到快捷麻醉的效果,而舒芬太尼可以发挥较显著的镇痛效能,能降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并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疼痛发生率,使复苏室停留时间得以缩短。

    作者:吴世健;窦艳伟;兰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随访

    无症状性脑梗死( SBI )是指临床无脑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和尸检发现的梗死灶〔1〕。 SBI 包括两种情况:①无脑卒中史人群中存在的脑梗死灶;②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不能解释其症状、体征的梗死灶(非责任灶)。1990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脑卒中研究所( NINCDS)的脑血管病分类中增设了这一项。1995年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将SBI正式归入脑血管病分类中〔2〕。 SBI常隐匿演变为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 VD)等。本文对SBI患者预后随访进行研究。

    作者:李京濮;孟久;李昱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天麻多糖对H22荷瘤小鼠细胞周期及caspase蛋白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天麻多糖对H22荷瘤小鼠细胞周期及 caspase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右侧腋窝接种 H22肿瘤细胞制造荷瘤小鼠模型。实验设模型组、高剂量天麻多糖组、中剂量天麻多糖组、低剂量天麻多糖组及环磷酰胺( CTX)组。造模后给予天麻多糖或环磷酰胺治疗。实验结束处死小鼠,比较各组瘤重、抑瘤率、caspase-3,8,9及细胞周期分布状况。结果天麻多糖可明显减轻瘤重,高剂量天麻多糖抑瘤率可达44.7%;与模型组比较,天麻多糖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caspase-3,8,9水平及G0/G1期细胞百分数,降低G2/M期细胞百分数。结论天麻多糖对H 22荷瘤小鼠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周期分布,抑制细胞增殖并激活Caspase系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现辉;郭晓娜;展俊平;谢忠礼;王君明;张月藤;陈玉龙;李晓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北京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 MCI)患病率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北京城乡社区老年人1716例,比较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肺结核、尘肺、支气管扩张、肺栓塞等不同呼吸系统病的老年人MCI患病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MCI的危险因素。结果未患有COPD、支气管哮喘、OSAHS、肺栓塞的老年人MCI患病率分别为11.7%,12.0%,11.9%,11.7%,患有上述3种慢性病的老年人 MCI患病率显著升高(39.0%,20.3%,18.2%,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P=0.041,P=0.034,P=0.000);Logistic分析显示,COPD 和肺栓塞是 MCI 的独立危险因素( OR=3.115,95%CI 1.397~6.945,P=0.005;OR=2.250,95%CI为1.272~3.981,P=0.005)。结论加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戈改真;汤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