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眼保健工作管理模式探讨

李艳

关键词:儿童, 眼保健, 工作模式
摘要:儿童期是一个人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近几年各地妇幼保健机构对儿童眼保健工作愈加重视,纷纷探索儿童眼保健的工作模式.但至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工作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儿童眼保健存在的问题,提出儿童眼保健的工作模式的一些思路,以期对儿童眼保健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18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从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1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85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平均80mL,手术平均时间55min,平均住院天数5d,无中转开腹.术后无腹膜炎发生,5例发生皮下气肿,24h自然恢复,其中2例粘液性囊腺瘤术中破裂,术后随访1年,无腹膜假粘液瘤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卵巢囊肿临床效果甚好的微创术式.

    作者:刘威;陈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倒病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与体征、B超检查等做出诊断,剖宫产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规范的剖宫产技术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作者:曾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医院信访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医院信访工作是沟通医患关系的关键性窗口.本文选取50例医院信访事件,对其成因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医院信访工作质量的策略.

    作者:邓文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无痛胃镜检查48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的安全性,患者耐受性及满意度.方法 对比常规胃镜检查的240例患者(对照组)与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480例患者(观察组),分析其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复检率及满意度.结果 2组生命体征均较稳定(P>0.05);观察组不良 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检率更高(P<0.05).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好,耐受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彭凤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析2型糖尿病临床诊治中须注意的事项

    2型糖尿病人在临床诊治中不能仅满足一两次血糖的检测,应该掌握动态的血糖变化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因为病情情况不明而延误必要的治疗.

    作者:江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放置支架治疗恶性气管狭窄18例治疗体会

    气管及支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逐渐突显出其优越性,特别是针对于不宜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气道及食道恶性肿瘤患者,在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放置支架能迅速缓解气道狭窄改善通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机.

    作者:贾坤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盐酸利托君治疗前置胎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在前置胎盘期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5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1倒)和对照组(34饲),对照组孕妇应用硫酸镁,治疗组孕妇应用盐酸利托君,比较2组孕妇出血停止率、保胎成功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抑制孕妇阴道出血、保胎成功率以及妊娠结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利托君能有效抑制宫缩,控制出血好,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翠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自拟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0倒,随机分为实验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停药1个月后总体疗效,2组间治疗前后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变化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1)短期和长期临床疗效上,实验组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2)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记分评定:2组均能明显降低患者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绍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HIE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连续治疗10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时间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能提高HIE患儿的治愈率,缩短意识状态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伍雄英;陈学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LA和120例OA的手术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LA组的腹腔内其他病变探查率、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以及术后并发症与O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与OA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等优点.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推荐患者行LA.

    作者:杨华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消风散加减在皮肤科临床的运用

    目的:探讨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的疗效.方法 主要用中草药煎剂口服,部分病例配合中草药煎汤外洗.结果 该方治疗某些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良好.结论 消风散加减在皮肤科有较广泛的用处.

    作者:廖运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某水泥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价分析

    目的:水泥企业属于有一定污染的建材企业,识别某水泥厂生产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措施建议.方法 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如粉尘、噪声存在的风险水平.结果 水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水泥尘、石灰石粉尘、生料粉尘、噪声.职业病危害在中等风险水平.结论 该水泥厂粉尘危害因素较为严重,噪声危害因素较轻,建议采取综合整改,确实保障职工健康权益.

    作者:赵冬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议如何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构建良好护患关系过程中,清楚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改变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把患者的状态更好的调整到积极接受治疗的状态.而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护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技巧,是从主管上改变护患关系的有效措施.

    作者:万本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女性冠脉造影阴性32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术前拟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阴性的女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进一步认识临床上女性误诊为冠心病的一些疾病.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因胸痛、胸闷入院拟诊冠心痛32例女性结果阴性病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心血管神经症12例,高血压病7例,胃食管反流症3例,心肌桥、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各2例,肥厚型心肌病,颈椎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肺栓塞各1倒.结论 女性冠心病诊断应慎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仍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陈元兵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患者入院护理对策,提高抢救和护理的成功率.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我院共收治104例失血性体克患者,对其入院后及时快速的输血、输液、建立输液通道、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精心,周到的护理104例患者,其中99例抢救成功,未发生并发症,康复出院,5例无效死亡,救治率为95.19%.结论 正确评估出血量、准确判断休克程度,果断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昕华;夏轶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使用黄葵胶囊;治疗纽64例,在对照纽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72%,对照组总有效率79.4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鲍洪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100名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提高自我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对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对针刺伤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对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的态度的问卷调查,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0名(83%)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共发生163例次,人均发生1.63次;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前5项操作环节分别是回套针帽、收集度针头,吸取药液及配药,注射与拔针.结论 建议护理院校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对在职护士开展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以便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作者:余志群;姜林辉;黄炫杰;张朝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新疆阿勒泰地区146例冻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146例轻、中、重度冻伤的治疗经验和护理体会.方法 146例病人规范应用急救措施及重点做好护理.结果 做好急救的同时落实好患肢及基础护理,使91例痊愈,55倒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截肢.结论 通过早期的患肢护理以及落实好基础护理并配合治疗,能有效促进冻伤的愈合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史彩霞;赵水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立体化教学在心内科见习中应用初探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开始,为今后从事医疗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学生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进一步加深对理论授课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开始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方法,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另外,学生在接触患者,接触社会,同情心、责任心的职业素质逐渐形成.

    作者:赵继先;张宏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小儿常见发热性疾病及其处理原则

    发热是儿科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身体与入侵的病原之间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可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严重时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甚至导致死亡[1].

    作者:罗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