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额极功能在工作记忆中的年龄差异

史洁;王英;谷田正弘;尹明星;王静;耿同超;酒谷薰;左焕琮

关键词: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 额极, 工作记忆, 老化
摘要:目的:使用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研究增龄对额极皮层在工作记忆中激活的影响。方法青年组女性健康被试8人、中年组女性健康被试7人参加本研究,两组被试进行斯腾伯格项目再认任务,使用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监测任务期间双侧额极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额极区氧合血红蛋白的偏侧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和中年组相比斯腾伯格任务的低记忆负荷和高记忆负荷任务的正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低记忆负荷任务中两组的反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在高记忆负荷任务中,中年被试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额极激活表现为右侧优势,而中年组表现为双侧激活反应( 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支持额极功能随着老化过程发生改变,而且随老化出现的前额叶( PFC)偏侧性减弱的HAROLD模型早在中年阶段就可表现出来。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内径引流管用于老年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引流的疗效

    甲状腺次全切术的创面大、范围广,加之甲状腺组织血供丰富,一旦手术创面出现积血、积液或患者出现术后活动性出血,均会对气管产生压迫,进而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或窒息,危及生命〔1〕。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出血和缺氧的耐受性差,因此术后充分有效地引流对保证手术疗效和患者生命安全十分重要〔2〕。本研究对比了T管、硅胶管、脑室管在老年甲状腺次全切术后的引流效果,以期寻找适宜的引流管。

    作者:陈治龙;陈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水中步行训练对行走能力较差老年人的作用

    老年人行走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与其年龄增长所致身体功能衰退有重要关系,而与老年人缺乏肢体功能训练所致的协调能力减弱、肌肉萎缩、力量衰减也有很大的关系〔1〕。步行训练是常见也适用的行走能力康复训练措施,多以常规步行和后退行走这两种方式进行操练。水中步行训练是借助水的浮力、水的阻力、热传导性和水的按摩效应等相关物理特性,对患者进行辅助训练的水中康复训练疗法〔2〕。本研究观察水中训练改善老年人行走能力的效果。

    作者:郭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两种根治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方案的临床疗效

    胃溃疡是临床多发性疾病,具有发病率和复发率高、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逐年上升,尤其是胃溃疡老年患者明显多于年轻人,其可能和老年人胃黏膜自我保护能力降低,黏膜血供较差,易于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1〕。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临床症状方面多不典型,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奥美拉唑常规三联疗法治疗效果较差〔2〕。埃索美拉唑较奥美拉唑具有更好的抑酸效应及对抗幽门螺杆菌效果。本次研究对比奥美拉唑常规三联疗法和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张建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人粪便中UNC5 C基因甲基化在早期诊断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人粪便中UNC5C基因甲基化在临床上早期诊断大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大肠癌病人52例,健康体检者40例,对UNC5C启动子的两个区域(区域1和区域2),使用结合重亚硫酸盐限制性内切酶法(COBRA)研究对象的粪便标本中UNC5C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广泛UNC5C的甲基化及部分甲基化在大肠癌患者粪便、健康体检者中分为54%(28/52)和81%(42/52);0%(0/40)和10%(4/40)。无论广泛还是部分UNC5C的甲基化率大肠癌患者粪便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人粪便UNC5C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无论广泛还是部分 UNC5C的甲基化率大肠癌患者粪便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而广泛甲基化为大肠癌所特有。

    作者:孙冬生;王刚;王明君;钟轩;费乐学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人超重与肥胖健康管理效果分析

    我国体检人群常见疾病检出率提示肥胖总检出率为11.86%〔1〕。肥胖是引发全身多种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脑卒中、脂肪肝、乳腺癌、直肠癌等〔2,3〕。本文拟分析老年肥胖患者早期健康管理的效果。

    作者:邱昕光;金玉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裸鼠肝癌模型中miR-20 a的作用

    目的:探讨microRNA-20a(miR-20a)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裸鼠皮下荷瘤模型中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于瘤体内分别注射miR-20a agomir、阴性片段和生理盐水。观察荷瘤裸鼠体重变化、裸鼠皮下形成瘤体的大小并计算抑瘤率。接种35 d后处死裸鼠并取出肿瘤组织,计算肿瘤体积大小,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A的表达。结果3组裸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7 d后均有瘤体形成,实验组瘤体生长速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结束时,实验组裸鼠体重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实验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其他两组体积(P<0.01)。实验组肿瘤组织中 VEGFA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miR-20a可能通过抑制VEGFA表达,而抑制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任建军;孟兴凯;牛剑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家庭固定伴侣干预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不高〔1,2〕,医护人员改善患者血压及血糖的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固定伴侣干预方法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卢海霞;宋艳;许彬;耿桂灵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CT显像在老年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显像在老年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后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该院行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老年患者128例,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BigBore大孔径16排CT于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对病灶扫描分析,重新确定肿瘤期别及治疗方法,分析CT显像在老年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后的作用。结果22例肿瘤分期出现改变(14例患者提高了诊断分期、8例降低了诊断分期),重新修正诊断10例。21例患者的放射治疗方法发生改变。8例改变放射治疗目的,其中根治性放射治疗改为姑息性放射治疗6例,姑息性放射治疗改为根治性放射治疗2例。8例患者中4例给予手术治疗,2例转为化疗。24例重新确定了放射靶区,其中14例放射靶区增大,9例放射靶区减少。17例患者调整了放射治疗剂量。结论放射治疗前,CT显像检查可以有效提高诊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病灶的遗漏,对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放射治疗方案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作者:胡伟;王阁;李显敏;胡南;何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评为第二届北方期刊优秀期刊,吉林省双十佳期刊,以国家重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基础研究栏目被评为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列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及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收录及列为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学分册》、《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分册》、《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检索性期刊摘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伏立康唑治疗高龄肺真菌感染患者疗效和肝毒性分析

    伏立康唑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的特点,对念珠菌属具有广谱活性,对曲霉菌属真菌有杀菌作用。文献报道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肝毒性和视觉异常〔1〕。伏立康唑的临床试验主要针对血液病、免疫功能缺陷、器官移植术后等成年及儿童患者〔1~4〕,高龄老年患者因为生理性器官功能退变、基础病及并发症多等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临床用药疗效及安全性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分析应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

    作者:南会兰;张蕴;王丽莉;诸葛欣;肖广辉;陈宝元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氯沙坦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及对NO、ET、PGI2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及其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I2(PGI2)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加用氯沙坦治疗12 w后,检测心功能参数以及血清中NO、ET、PGI2水平。结果心功能参数较治疗前好转(P<0.05),心衰患者NO、ET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组,PGI2水平低于健康组,经过氯沙坦治疗后,NO、ET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GI2明显回升(P<0.05)。结论氯沙坦通过调节NO、ET及PGI2水平,增加心输出量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杨瑞雪;郭颖;王孪妹;王杨;孟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医学知识现状及应对

    社会养老机构的类型主要包括: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或称老人院、老年公寓、护老院、护养院、敬老院、托老所及老年人服务中心等〔1〕。每种机构内提供的服务种类有一定差异,但都需要提供康复训练和医疗保健。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养护员、后勤人员等,需要为老人提供日常护理、定期身体检查、健康教育、康复锻炼等医学相关操作。其医学知识的水平对于完成相应操作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养老质量〔2〕。本文调查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对老年人常用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刘晶;杨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利奈唑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感染肺炎在医院重症感染性肺炎中占首位〔1〕。传统应用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肺炎的疗效确切,但药物不良反应( ADR)时有发生,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利奈唑胺是第1个上市的恶唑烷酮类合成抗生素,可用于治疗MRSA引起的感染。目前,国外对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治疗MRSA感染疗效比较已有文献报道〔2〕,本文拟比较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肺炎临床疗效及ADR。

    作者:秦红梅;冀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对邻接椎体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治疗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 T12/L1段)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后邻接椎体骨密度( BMD)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绝经后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PVP组(25例)和PKP组(25例)。于术前、术后1 w和随访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westry 评分和伤椎后凸角测量;并于于其围术期和术后达一年以上测量其手术椎体上下各一个椎体的 BMD值。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5.46±7.84)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PKP组在脊柱后凸角的纠正和脊柱矢状序列维持方面优于PVP组。两组围手术期、随访时上一椎体BMD无明显差异(P>0.05),下一椎体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上一椎体围术期、随访时BMD无显著差异(P>0.05)。下一椎体围术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VP和PKP术是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临床疗效显著。经PVP和PKP治疗老年女性胸腰椎移行处单椎体OVCF患者,术后1年以上手术椎体的下一椎体BMD增加提高了其椎体强度,使下一椎体骨折发生率得以降低,且 PKP相对于PVP更有助于提高下一椎体BMD。

    作者:张长春;朱坤;周建生;周新社;牛国旗;吴敏;邵晨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 CHOP)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变化与内质网应激对于急性脊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8只,然后按损伤时间点将每组分为3、24 h、3、7 d四时点组(每组7只),每组均在其脊髓损伤后计算时间。实验组采用 Allen 法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而对照组只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运用改良 Tarlov评分法评价其神经功能;进行心脏灌注和免疫组织学染色,然后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和测定累积光密度检测 CHOP表达情况,并应用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测定平均光密度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各大鼠均未见明显运动功能损害,而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碍,实验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障碍在3 d时明显,另外各时间点对照组大鼠改良Tarlov评分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发现实验组3 h时大鼠脊髓组织主要以坏死细胞为主,1 d是凋亡细胞较多,3 d时凋亡细胞多;各时间点实验组CHOP表达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脊髓损伤后3 h与1 d CHO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d与3 d、3 d与7 d CHOP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3 d时CHOP表达高;实验组3 h时细胞凋亡情况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1、3、7d时两组细胞凋亡均具有统计学差别;实验组3h和1d、1d和3d,3d和7d之间细胞凋亡均具有统计学差别,其中3d时细胞凋亡明显;CHOP表达与细胞凋亡相关分析得到 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脊髓损伤能够诱导内质网相关蛋白CHOP表达,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CHOP表达升高有关。

    作者:田小磊;王坤;靳安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血压、血脂及内皮功能等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LEA)与血压、血脂及内皮功能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0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搜集并统计对比全部入选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BI指标将患者分成四组,即正常组(62例):0.9<ABI<1.4;轻度硬化组(83例):0.7≤ABI<0.9;中度硬化组(37例):0.5≤ABI<0.7;以及重度硬化组(18例):ABI<0.5。分别对比各组患者检测指标情况,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并研究T2DM患者LEA与各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后,性别、糖尿病病程及高血压病程在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剩余的年龄、家族史、心脑血管疾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FBG、HbA1C、SDP、DBP、TC、TG、LDL-C、ET-1、HDL-C及NO等指标水平在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 ET-1与NO对于T2DM患者的LEA危险度高,为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和P值分别为(5.823和0.000)与(4.784和0.000)。其次分别是家族史(3.248,0.000),体重指数(2.955,0.000),LDL-C(2.588,0.000),心脑血管类疾病史(1.895,0.000),HbA1C(1.799,0.000),TG(1.725,0.000),年龄(1.365,0.058),TC(1.355,0.000),吸烟史(1.302,0.000),SDP(1.164,0.000),HDL-C(1.197,0.000),FBG (1.154,0.000),DBP(1.112,0.000)。其中性别和糖尿病病程以及高血压病程三者被剔除,可能为保护因素。结论 T2DM 患者LEA症状与其血压、血脂及内皮功能等因素关系密切,临床预防与治疗时应重点关注此类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使患者获得更为积极的预后。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单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系统化康复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Meyer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SAS)、Barthel指数( BI)和治疗有效率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SAS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三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5%(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焦虑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都有显著促进作用,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卢春玲;李凤玲;孔岩;孙美娟;苏翠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秘制祛痛黑膏药治疗老年颈椎病的疗效及对NRS和JOA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秘制祛痛黑膏药对老年颈椎病患者症状恢复情况及NRS及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92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服用中药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秘制祛痛黑膏药。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症状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 NRS和 JOA 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8%(χ2=4.929,P<0.05)。观察组的起效时间、缓解时间及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NRS评分及JOA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的NRS评分及 JOA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0 d 后的N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20 d后的JO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秘制祛痛黑膏药治疗老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佳,对患者NRS和JOA评分亦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韩福祥;秘兴锋;司俊梅;李清云;田秀华;李忠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绞股蓝皂甙对2型糖尿病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细胞核因子-1α的影响

    目的:观察绞股蓝皂甙(GPS)对2型糖尿病(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肝细胞核因子(HNF)-1α的影响。方法65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0~25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7只,N组),NAFLD模型组(NM组,7只),T2DM并NAFLD模型组(模型组,51只)。 N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 NM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模型组先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隔夜空腹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 STZ)40 mg/kg,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至8周,建立T2DM并NAFLD大鼠模型;将大鼠模型分为GPS大剂量干预组(9只,JH组),给予GPS 1g· kg-1· d-1灌胃;GPS小剂量干预组(9只,JL组),给予GPS 0.5g· kg-1· d-1灌胃;T2DM并NAFLD模型对照组(9只,M组),同等体积纯净水灌胃;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治疗周期为6周。实验周期14周。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HNF-1α,肝脏病理学。结果①肝组织HNF-1α:以N组扩增倍数为1计算,NM组肝细胞核因子表达为0.85,与N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组为0.62,与N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JH组HNF-1α升至0.80,与M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JL 组 HNF 升至0.68,与 M 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②肝脏病理学院NM 组、M 组重度NAFLD,JH组、JL组中度至重度NAFLD。结论 GPS能够抑制T2DM并NAFLD大鼠肝脏HNF-1α表达的下降。

    作者:贺琴;李德梅;谭华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丹皮酚对人MCF-7乳腺癌细胞PI3 K/Akt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PI3K/Akt在丹皮酚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MTT方法检测丹皮酚对MCF-7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丫碇橙/嗅乙啶( AO/EB)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Annexin-V FITC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数。 RT-PCR法检测 PI3K/Akt mRNA的表达。结果丹皮酚处理 MCF-7细胞48 h 后的 IC50约是60 mg/L,AO/EB染色后,对照组细胞形态完整,呈多边形贴壁生长,呈均匀绿色。丹皮酚处理组出现核染色质浓缩或碎片状凋亡形态,呈橘红色改变。以60 mg/L丹皮酚处理MCF-7细胞48 h后,凋亡百分数达到31.92%,明显高于对照组。 PI3K/Akt mRNA 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结论丹皮酚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与PI3K/AktmRNA的表达减少密切相关。

    作者:王建杰;董航;王茉琳;罗文哲;齐建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