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昕;徐晓光;蒋颖超
帕金森病(PD)多发病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病理改变主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神经元发生退行性死亡,并导致纹状体中DA 递质含量减少,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及减少、姿势平衡障碍等。PD 的病因主要与老龄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1,2〕。活跃的脑神经元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可见,神经元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建立在脑线粒体完整形态结构和稳定的功能的基础之上,实验证明在PD 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都可观察到线粒体异常现象〔3〕。Schapira 等〔4〕首次在PD 患者黑质中发现线粒体复合物Ⅰ缺陷,学者们围绕PD的脑线粒体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相关基因蛋白不仅与线粒体的内稳态、正常功能紧密相关,还和PD 发病紧密相关,如: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PINKl)、Parkin、DJ-1、核突触蛋白(α-Synuclein)、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等〔5〕。本文旨在阐明脑线粒体在PD 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杨智明;李煦照;卢芳;刘树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D )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影响生活、职业与社交功能〔1,2〕。目前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临床病理解剖发现该病特征性病理改变为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纤维和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缠结、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等〔3〕。目前除采用药物治疗外,康复训练治疗在患者的疾病环节和功能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在老年性痴呆患者功能恢复方面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探索TGF-β1在老年性痴呆康复训练中的表达和意义,旨在为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阳;郑柳明;韦英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的常见症状〔1〕。肺功能是评价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的主要指标,然而临床上部分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与肺功能受限程度并不完全符合,研究表明这可能与患者存在的焦虑状态有关〔2〕。本文拟观察心理干预对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缓解作用。
作者:孙婧婷;唐颖;李晓丹;许力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在老年合并冠心病患者行低位硬膜外麻醉前输注对循环及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年龄65~80岁,随机双盲分为乐加( L)治疗组及对照组(乳酸钠林格氏液R组),每组各30例。麻醉前两组患者分别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氏液500 ml,在30 min内完成,术中以5 ml? kg-1? h-1的速度输注。观察并记录输液前(T0)、输液30 min(T1)、输液60 min(T2)时病人血压、心率、心电图及动脉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③L组患者心电图 ST-T下降幅度低于R组(P<0.05);④两组内血糖浓度值在 T1、T2及 T3均较T0升高(P<0.05);两组间血糖浓度值在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组在T1、T2及T3均较 R组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氏液用于老年患者低位硬膜外麻醉都是安全有效的,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循环稳定性并为其提供更稳定的内环境。
作者:高嵩;刘宗明;刘连昌;李中举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骨质疏松导致老年人骨组织的力学强度下降,在遭受轻微外力或者甚至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椎体压缩骨折。此类骨折的治疗,切开手术往往因老年人全身情况差、基础疾病多、骨质疏松内固定易失效而受到限制,只能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如严格卧床休息防止椎体塌陷、口服止痛药物、腰围保护等,但是卧床休息导致失用性骨质疏松,加速骨质脱钙,形成恶性循环。作为微创技术,椎体成形术( VP)和后凸成形术( PKP)可起到迅速止痛和稳定脊柱力学结构的作用,打破恶性循环,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脊柱功能恢复。本文对比PKP和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遥伟;王树金;吴树华;孔丹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急性肺损伤( ALI )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硫化氢( H2 S)由胱硫醚-γ-裂解酶( CSE)和胱硫醚-β-合成酶( CBS)以L-半胱氨酸为底物合成〔2〕,具有扩张血管的活性,对于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H2 S在炎症反应、信号转导、能量代谢、细胞增殖与凋亡、氧化还原状态等方面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3〕。同时,由于炎症反应加剧、细胞凋亡增多、自由基损伤是ALI发生的重要机制〔4,5〕,故H2 S在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H2 S在ALI中的作用与机制。
作者:韩波;张立民;李曙光;牛春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低钾血症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其并发症横纹肌溶解症( RML)易发生延误诊断或漏诊,诊治不及时可能因代谢紊乱、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等影响预后,严重者可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作者:余武;李敬会;徐剑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ICU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感染菌群中,铜绿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中的假单胞菌属,为条件致病菌,在临床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中占据首位,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1〕。近年来,机械通气并发铜绿假单胞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PA-VAP)逐渐增多,其耐药率及耐药谱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研究旨在对我院急诊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于文忠;黄式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蛹虫草小分子肽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百草枯诱导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用四唑蓝快速比色法(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蛹虫草小分子肽可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提高 SOD、GSH-Px活性,降低 MDA含量。结论蛹虫草小分子肽对百草枯诱导的MRC-5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逄利;王少坤;凡文博;张楠;侯玥;徐大海;吴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低渗对比剂碘帕醇和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 PCI诊疗后急性对比剂肾损害(CI-AKI)发生率的差异和CI-AKI早期识别标志物尿肾损伤分子1(uKIM-1)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320例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同意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经皮冠脉介入( PCI)诊疗,随机分组使用不同特性对比剂: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组( n=160)或低渗对比剂碘帕醇组( n=160),术后充分水化记录尿量,每日检测uKIM-1水平,第1、2、3、5、7天检测血肌酐(SCr)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和 CI-AKI的发生率。结果行直接CAG和(或)PCI 105例患者术后发生CI-AKI 14例(13.33%),其中碘帕醇组8例(5.0%),碘克沙醇组6例(3.75%)(P>0.05);择期CAG和(或)PCI 215例术后发生CI-AKI 9例(4.18%),其中碘帕醇组5例(3.12%),碘克沙醇组4例(2.50%)(P>0.05);低渗组与等渗组比较χ2=0.421(P=0.55);直接CAG和(或)PCI与择期比较χ2=8.848(P=0.003),提示直接PCI的患者更易发生CI-AKI;亚组分析显示:无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患者无CI-AKI发生,合并DN患者180例 CI-AKI 发病率分别为碘帕醇组13例(14.13%)和碘克沙醇组10例(11.36%),二者比较χ2=0.308(P=0.62)。两组Scr均在使用对比剂后第2天较术前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两组 eGFR在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降低(P<0.05),第2天达谷值;uKIM-1水平在第1天即开始升高,48 h达高峰(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uKIM-1与 eGFR 呈负相关(r=-0.485,P<0.05),与SCr呈正相关(r=0.593,P<0.05)。结论直接PCI及有DN的患者需更严格水化减少 CI-AKI的发生;uKIM-1可以作为CI-AKI的早期标志物进行检测,提前识别CI-AKI,以便更早采取措施降低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进;李彪;曾芳;孔繁亮;吴同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癌( NSC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 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 Th17细胞占 CD4+T 淋巴细胞的比例;RT-PCR 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中 IL-17及孤独核受体γt ( RORγt )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中IL-17的水平。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BMC中IL-17及RORγt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浆中IL-17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理类型之间Th17细胞比例、IL-17 mRNA及IL-17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期患者Th17细胞比例、IL-17 mRNA及IL-17的表达水平较Ⅰ~Ⅱ期患者显著增高(P<0.01)。结论 Th17细胞可能通过RORγt和 IL-17参与 NSCLC的发生,Th17相关指标对 NSCLC 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司立博;田辉;亓磊;岳韦名;李林;李树海;高存;田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肿瘤侵犯深度、分期及淋巴结、血行转移的关系,在临床预测和判断老年胃癌患者病情进展和转移情况中的评价。方法筛选接受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156例作为研究组,另筛选健康体检者5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常规凝血指标,研究组内不同肿瘤侵犯深度、不同肿瘤分化等级以及转移患者与未转移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 PLT)。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和抗凝血酶-Ⅲ(AT-Ⅲ)、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肿瘤侵犯深度方面,各组间数据显示随着肿瘤侵犯深度增加,患者FIB、AT-Ⅲ、PLT水平也呈现升高趋势(P<0.05);在肿瘤分期方面,各组间数据显示随着胃癌分期的增加,FIB和 PLT也随着相应增长;在肿瘤转移方面,研究组发生转移与无转移患者同对照组比较 PT缩短(P<0.05),有转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组FIB、AT-Ⅲ和PL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存在凝血指标、PLT计数异常,且与肿瘤分期、侵犯深度、淋巴结或血行转移相关性较大,术前常规凝血指标检测有助于预测老年胃癌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转移情况。
作者:马伟达;王树生;金正贤;鲍乐峰;唐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RFA)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肝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生存率、死亡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该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4月收入院的老年肝癌患者60例( RFA治疗30例,TACE治疗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的异同。结果 RFA及TACE治疗均对肝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TACE组谷丙转氨酶( ALT)治疗前后差值大于RFA组(P<0.05)。 RFA组和TACE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8%、54.8%、45.8%和73.3%、65.5%、40.9%(P>0.05)。死亡原因依次为消化道出血、再发肝癌结节破裂、肝性脑病、全身衰竭。结论老年肝癌的RFA治疗肝损害轻,与TACE治疗相比,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倩;温春阳;王爱平;董岚;刘巍;王瑶;孙亚臣;郝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早期有氧康复训练联合银杏叶滴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银杏叶滴丸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有氧康复训练联合银杏叶滴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70.21%( 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后,观察组患者6MWT与MET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和出院后1年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有氧康复训练联合银杏叶滴丸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钟宏;郭玲;周国忠;赵勇;邓金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对宁夏社区脑卒中患者用益气活血和化痰通络治疗,观察不同中医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社区脑卒中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针灸组)、益气活血组、化痰通络组;分别以补阳还五汤和化痰通络汤为方药,制备中药颗粒,每疗程为1个月,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T0)、治疗后1个月(T1)和6个月(T6)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巴氏指数(BI)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神经功能,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益气活血组和化痰通络组较对照组疗效增强(P<0.05)。化痰通络组和益气活血组T1和T6的 NDS降低、FCA增高均较对照组明显;益气活血组T1和T6、化痰通络组T1 BI增高。益气活血组T1和T6的NDS降低、BI和FCA增高较化痰通络汤组明显。各组患者 T1和 T6较 T0、益气活血组 T6较 T1的 NDS 降低、BI和 FCA 增高( P<0.01,P<0.05)。结论基础的社区康复有助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医化痰通络和益气活血治疗均可促进修复、改善神经功能,但益气活血治法在促进脑卒中后遗症期神经修复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作者:刘敬霞;李建生;牛阳;杜小利;楚国庆;王孟妍;周玉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人宫颈癌细胞株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LY294002干预组,干预组再细分为4个亚组,分别以终浓度为5、10、20、40μmol/L 的 PI3 K 抑制剂 LY294002处理人宫颈癌Hela细胞,作用48 h。 Western 印迹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人宫颈癌细胞株 Bcl-2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发现,对照组宫颈癌细胞株有大量的Bcl-2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在以终浓度为5μmol/L的 LY294002处理48 h后,宫颈癌细胞株的 Bcl-2阳性表达迅速降低( P<0.05),随着LY294002终浓度的升高,宫颈癌细胞株的Bcl-2阳性表达也随之降低。 RT-PCR方法检测 Bcl-2 mRNA时发现,Bcl-2 mRNA的表达也随着LY294002的终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LY-294002能够降低人宫颈癌细胞Bcl-2的表达。
作者:董莹莹;李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性微小RNA和紫杉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协抑制效应。方法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HCC827进行体外培养过程中,将miR-545前体转染入细胞,转染48 h后,以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处理细胞72 h,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结果紫杉醇对A549和HCC827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0.1~5.0 nmol/L的剂量区间内,抑制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表现出近乎线性的同步增加。 miR-545对紫杉醇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增强效应,在 HCC827中的增效( IC50减少41.6%)高于 A549( IC50减少27.3%)。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miR-545对紫杉醇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协同加强效应,为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探索途径。
作者:郭威早;纪红;严之红;刘会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本文拟分析Micoli模式腔镜甲状腺切除的效果。
作者:王聪仁;苏子剑;潘群雄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Smad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坎地沙坦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坎地沙坦组给予坎地沙坦5 mg? kg-1? d-1灌胃。干预12 w后,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血压、24 h尿白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肾重指数。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小球 Sma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Smad1的表达明显增强( P<0.01);坎地沙坦组肾小球Smad1的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弱( P<0.05),24 h尿白蛋白定量等其他肾功能指标及肾小球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三组大鼠血压无差异( P>0.05)。结论坎地沙坦具有独立于降压以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肾小球Smad1表达有关。
作者:马博清;李文丛;高琳辉;李萍;霍丽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针刺对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 NGF)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Feeney自由落体冲击造模法建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7天。处理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损伤脑组织NGF、BDNF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 NGF、BDNF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 P<0.01);针刺组脑组织NGF、BDN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针刺可促进神经再生相关营养因子 NGF、BDNF的表达、这可能是针刺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再生与神经功能恢复、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毅敏;程少冰;声鑫;江书婷;戴求福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