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仁;苏子剑;潘群雄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 DN)模型,生化分析法检测血糖,酶联免疫法测定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实时多聚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基因转录水平变化,检测线粒体膜电势。结果白藜芦醇治疗对DN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明显降低肌酐清除率和24 h尿白蛋白量(P<0.05),降低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基因Mfn1、Fis1、Drp1 mRNA表达,提高线粒体膜电势(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影响线粒体动态平衡和功能发挥对 DN大鼠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春花;周磊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 RHR)及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患者236例,分为健康对照组62例,单纯糖尿病组64例,糖尿病合并失眠组110例,其中糖尿病合并失眠组按失眠病程分为<5年组(40例),5~9年组(38例)和≥10年组(32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心电图检查,并对RHR,HRV时域指标窦性 R-R间标准差( SDNN)、窦性 R-R间期标准差( SDANN)、窦性 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 index)、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rMSSD)和 R-R连质差异均值的平方根(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及 LF/FH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失眠组 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 LF、HF降低,RHR 及 LF/HF 增高(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明显,LF/HF增高明显(P<0.05)。糖尿病合并失眠组中失眠病程5~9年组和≥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失眠病程≥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较5~9年组进一步降低,RHR及LF/HF进一步增高( P<0.05)。结论慢性失眠可加重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失眠病程越长,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更明显。
作者:李雪琴;方小正;李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肝组织胶原表达情况及甲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40%四氯化碳( CC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以甲珠干预,检测肝组织胶原沉积,比较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甲珠各组较模型组肝组织胶原沉积减少;甲珠各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较模型组改善。结论甲珠对CCl4诱导的试验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付德才;吴杭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肺不张是指由于肺部阻塞而引起一侧性肺叶或肺小叶的肺泡内空气消失、体积缩小,从而导致肺萎陷的症状〔1〕。本文分析我中心行PET/CT 显像的肺不张病人的资料,旨在评估PET/CT显像在肺不张病人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左晓军;宋炳胜;贺贵福;赵义;刘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对裸鼠胶质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提取和原代培养裸鼠胶质瘤细胞,将质量浓度为0、200、400、800μg/ml的五味子多糖作用于裸鼠胶质瘤细胞中培养48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五味子多糖作用后裸鼠胶质瘤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200、400、800μg/ml)五味子多糖作用裸鼠胶质瘤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较,五味子多糖组培养上清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显著升高( P<0.01);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0、400、800μg/ml 多糖组 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 P<0.01)。结论五味子多糖诱导裸鼠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Caspase-3而使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唐泽波;温娜;张宇;刘兴吉;金宏;齐玲;于洪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氟尿嘧啶类、铂类、紫杉类及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是胃癌化疗中的四大类药物,在一线化疗方案中氟尿嘧啶类、铂类又是常用的药物组合,考虑到两种新一代氟尿嘧啶类及三代铂类的联合可能为胃癌一线化疗带来希望〔1,2〕。本文就我院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价。
作者:张潮鹤;刘林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帕金森病(PD)多发病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病理改变主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神经元发生退行性死亡,并导致纹状体中DA 递质含量减少,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及减少、姿势平衡障碍等。PD 的病因主要与老龄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1,2〕。活跃的脑神经元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可见,神经元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建立在脑线粒体完整形态结构和稳定的功能的基础之上,实验证明在PD 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都可观察到线粒体异常现象〔3〕。Schapira 等〔4〕首次在PD 患者黑质中发现线粒体复合物Ⅰ缺陷,学者们围绕PD的脑线粒体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相关基因蛋白不仅与线粒体的内稳态、正常功能紧密相关,还和PD 发病紧密相关,如: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PINKl)、Parkin、DJ-1、核突触蛋白(α-Synuclein)、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等〔5〕。本文旨在阐明脑线粒体在PD 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杨智明;李煦照;卢芳;刘树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市某社区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性综合健康教育,时间均为3个月。干预前、中、后测量两组血压,干预前、后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 WHOQOL)-100量表测量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总体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血压逐渐趋于平稳;试验组总体生活质量以及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生活信念5个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但两组独立性领域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会敏;张海洋;李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评价补肾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在 EMBASE、MEDLINE、CENTRAL、CNKI、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进行“主题词”标准检索,获得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Cochrane协作中心推荐的标准,各自独立地评价入选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资料,并分别对各个研究的随机方法、随机隐匿、盲法、干预措施、结局指标以及随访情况逐个记录,并用 RevMan5.0软件进行 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中心推荐的6项标准对纳入研究的临床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共有37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到本系统评价,3个为高质量,3个为中等质量,大多数研究质量较低。在3个高质量的研究中,其中1个研究表明淫羊藿(植物雌激素总黄酮)与安慰剂组相比可以显著增加骨密度,延缓骨量丢失;但对骨生化指标、雌二醇和子宫内膜均无影响;另外一个高质量研究表明健骨颗粒可显著增加腰椎骨密度,与安慰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缺乏远期疗效报告;还有一个较高质量研究表明抗骨松胶囊可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与安慰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个中等质量研究中一个是与钙剂对照,在提高骨密度、改善症状及骨生化指标调节方面优于对照组;另2个研究均与雌激素或雌激素替代物对照,结果显示补肾中药与对照组在骨密度、钙磷代谢和骨生化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其他低质量研究显示补肾中药在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调节骨代谢、安全性等方面更具优势。结论补肾填精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可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的短期疗效,证据强度为中等,且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以增强证据强度。
作者:杨锋;崔学军;王拥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补脏通络方保护大鼠大血管内皮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腺佐菌素(STZ)30 mg/kg造模;补脏通络方治疗。病理切片光镜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内膜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Ⅳ型胶原表达,检测大鼠空腹血糖( FPG)、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治疗组能明显逆转糖尿病主动脉内膜增厚改变;治疗组Ⅳ型胶原表达水平与病理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FPG显著低于病理组(P<0.01);治疗组较病理组ET显著降低(P<0.01),NO显著升高(P<0.01),ET/NO比值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降低ET、ET/NO比值,升高NO作用优于低剂量组( P<0.05)。结论补脏通络方对糖尿病大血管内皮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糖尿病糖代谢紊乱及血管内皮的分泌功能有关。
作者:杨化冰;徐丹林;马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性微小RNA和紫杉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协抑制效应。方法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HCC827进行体外培养过程中,将miR-545前体转染入细胞,转染48 h后,以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处理细胞72 h,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结果紫杉醇对A549和HCC827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0.1~5.0 nmol/L的剂量区间内,抑制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表现出近乎线性的同步增加。 miR-545对紫杉醇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增强效应,在 HCC827中的增效( IC50减少41.6%)高于 A549( IC50减少27.3%)。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miR-545对紫杉醇生长抑制作用具有协同加强效应,为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探索途径。
作者:郭威早;纪红;严之红;刘会臣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脂蛋白( a)水平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关系。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测253例患者心脏瓣膜情况,分为瓣膜钙化组与非瓣膜钙化组;比较两组间脂蛋白( a)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按年龄分层比较两组间脂蛋白( a)的差异;进行多元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瓣膜钙化组年龄与脂蛋白(a)显著高于非瓣膜钙化组(P 值分别为0.002和0.018);按年龄分层后老年患者中脂蛋白(a)显著高于非瓣膜钙化组(P =0.025),非老年患者两组间脂蛋白(a)未见显著差异。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示年龄与脂蛋白(a)是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脂蛋白(a)可能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健瑜;黄裕立;苏亮;许顶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大鼠逼尿肌细胞膜中表达的变化。方法33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和8 w处死,同时进行膀胱内测压、缝隙连接数量、形态变化及Cx-43的检测。结果在模型组中缝隙连接的数量显著降低,并且术后4 wCx-43在模型组大鼠逼尿肌细胞膜上的表达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逼尿肌细胞膜上的缝隙连接数量也明显减少。结论正常的排尿过程是通过逼尿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直接作用的结果。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
作者:迟强;王志勇;刘英;彭伟彬;王泽民;宋殿宾;周逢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抑制CK2对雷帕霉素引起的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肺癌A549细胞,MTT方法检测单独利用山梨醇( Sor-bitol)或者联合CK2抑制剂TBB对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单独利用 Sorbitol或者联合 CK2抑制剂TBB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和PARP,以及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Sorbitol可以显著引起A549细胞活性下降,并呈现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Sorbitol可以引起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以及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明显上升。 MTT结果显示,联合应用CK2抑制剂可以明显增加Sorbitol,引起细胞活性降低。 Western印迹显示,与单独给予Sorbitol比较,联合应用CK2抑制剂 TBB,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进一步增加。结论 CK2抑制剂TBB可提高人肺癌A549细胞对Sorbitol的敏感性。
作者:齐昕;徐晓光;蒋颖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 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 Tp-Ted)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已收治的140例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内科住院患者,按照心律失常类型分为三组,室性心动过速组42例,室性早搏组72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26例,分析比较各组Tp-Te间期及Tp-Ted情况。结果三组之间性别、年龄、BMI、Killip分级、吸烟、饮酒、高血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FPG、Tp-Te、Tp-Ted高于恢复期(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之间 TG、CHOL、LDL-C、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p-Te间期和Tp-Ted可用于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类型。
作者:刘斌;周咏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以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存。在全球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排在恶性肿瘤的第11位,在我国,膀胱癌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些年来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1〕。尽管当前在膀胱癌的治疗上有了很成熟的治疗方案,但对于其复发和转移仍无好的方法,人们一直在寻找治疗膀胱癌的新方法。10多年前,Reya 等〔2〕提出的肿瘤干细胞( CSCs )学说中提示肿瘤干细胞是维持肿瘤生长、复发以及转移的根源所在,为探索肿瘤治疗的新途径提供了依据。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上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膀胱癌干细胞( BCSCs )是一类膀胱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被认为是膀胱癌发生的启动细胞,可以诱发肿瘤的形成, BCSCs 的研究在了解膀胱癌的发病机制及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为新的诊疗思路提供依据,而膀胱癌的特异性标志物是BCSCs研究的关键之一。不同组织来源的干细胞表达不同的标志物,但有些表面标志物却在不同的干细胞中均有表达。当前研究的CSCs分子标志物并不是特异性的标志物而仅仅是相关的标志物。目前国内外BCSCs标志物的研究较少,本文着重对用于BCSCs的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BCSCs的认识,为膀胱癌新的诊疗方案提供帮助。
作者:王海明;石爱平;许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基础性疾病,骨折得不到合理的治疗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缩短患者寿命〔1〕。外固定支架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 PFNA)-Ⅱ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PFNA-Ⅱ属于髓内固定系统,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防止髋内翻、增加防旋抗压能力、早期可下床减少卧床时间等优点〔2〕,本研究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脾破裂的患者行PFNA-Ⅱ联合脾切除术的效果。
作者:龚辉;朱东波;丁剑辉;宁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内树突细胞(DCs)及趋化因子受体6(CCR6)水平与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09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患者51例,将患者依照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无吸烟组5例、吸烟但无COPD组5例、GOLDⅠ组11例、GOLDⅡ组17例以及GOLD Ⅲ~Ⅳ组13例。对比各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各组患者痰CD40、CD86及CCR6水平,分析DCs、CCR6与FEV1%的相关性。结果 GOLD Ⅰ组和GOLD Ⅱ组及GOLD Ⅲ~Ⅳ组的FEV1%,FEV1/FVC均显著低于无吸烟组以及吸烟但无COPD组;GOLD Ⅱ组和GOLD Ⅲ~Ⅳ组的FEV1%与FEV1/FVC水平亦分别显著低于GOLDⅠ组水平;GOLDⅢ~Ⅳ组的FEV1%与FEV1/FVC水平显著低于GOLD Ⅱ组水平(均P<0.05)。 GOLD Ⅰ组和GOLD Ⅱ组及GOLD Ⅲ~Ⅳ组的CD40、CD86、CCR6均显著高于无吸烟组以及吸烟但无COPD组;GOLD Ⅱ组和GOLD Ⅲ~Ⅳ组的CD40与CD86,以及CCR6水平亦分别显著高于GOLD Ⅰ组水平;GOLD Ⅲ~Ⅳ组的CD40、CD86、CCR6水平显著高于GOLD Ⅱ组水平(均P<0.05)。 Spearman法分析发现,DCs与 FEV1%呈负相关关系(r=-0.913,P=0.000),CCR6与 FEV1%呈负相关(r=-0.892,P=0.000)。结论 COPD患者的诱导痰内DCs及CCR6水平均与FEV1%呈负相关,临床治疗时值得关注。
作者:符丹丹;欧阳瑶;薛令合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的认知与态度。方法对218例高职学生进行关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疾病基本知识、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护理技能以及异常情况观察等方面。结果高职学生对老年高血压及其家庭护理了解程度较好者占19.72%和32.57%;有一定了解者占52.29%和45.41%;完全不了解者27.98%和22.02%。其相关知识问卷总分为(51.66±4.02)分;其中对心理护理了解差,其次为营养知识、健康教育、疾病基本知识、异常情况的观察、家庭护理技能。结论高职学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护理的认知与态度不容乐观,应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对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柯盈盈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