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卿慧;刘亚贤
目的 探讨华蟾素联合吉非替尼对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生长及对凋亡基因Bcl-xL、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40只人肺腺癌H1975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组、吉非替尼组、华蟾素联合吉非替尼组及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干预),每组各10只,连续7d予药物干预.药物干预后第23天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肿瘤抑制率.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指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l-xL、Bax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xL、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联合组肿瘤抑制率为62.21%,明显高于空白组、华蟾素组和吉非替尼组(P<0.05);TUNEL法结果显示,联合组的凋亡指数为(10.47±3.05),显著高于空白组、华蟾素组和吉非替尼组(P<0.05).荧光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华蟾素、吉非替尼及二者联合用药均能使基因Bcl-xL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和使基因Bax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联合用药对下调Bcl-xL表达与上调Bax表达的能力均强于单独用药(P<0.05).结论 华蟾素联合吉非替尼对裸鼠肺腺癌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能抑制基因Bcl-xL表达和促进Bax表达,华蟾素联合吉非替尼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可能是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高平;张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7期
评价人体衰老程度,估计预期寿命涉及衰老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现就与衰老相关的某些宏、微量元素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等做一简要概括.1 关于衰老的概念及机制[1,2]由于衰老的本质目前尚未明确,因此,国内外至今难以给予衰老明确的定义,只能就现有认识提出若干概念,从不同学科(层面)概括衰老的内涵:其一,衰老是机体发育成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出现的、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退行性变化及其功能衰退的过程;其二,衰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个体细胞、组织、器官功能呈现减退状态;其三,衰老是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减退,使机体无法经常保持内环境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减退的状态;其四,衰老是分子水平上出现微小变化的综合表现,是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其五,衰老是机体的各种功能、感受性及能量都出现退行性变化的积累.概括地说,衰老是机体内外环境状况随时间进行性减退,适应性和抵抗力降低,是一个自发的必然过程.
作者:吴一峰;黄河浪 刊期: 2013年第17期
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常见呼吸系统并发症[1].本研究拟分析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内呼吸循环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呼吸并发症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112例,按是否发生呼吸并发症分为观察组(发生呼吸并发症组)和对照组各56例(未发生呼吸并发症组).开胸手术方式包含肺部、食道及其他位置手术,肺部手术主要有肺楔形切除术、肺叶或袖式切除和全肺切除等,食道手术为右径三切口和左右径两切口等,其他位置开胸手术包含纵隔、胸膜术等.
作者:吴月明;藏东玉 刊期: 2013年第17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一直是导致心脏性猝死(SCD)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高.据报道[1],SCD占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因素的20%以上,且死亡率高达60%以上.窦心律震荡(HRT)是指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周期的生理性变化,常用于评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但是近研究显示其对预测SCD风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通过HRT的各项指标变化特点探讨CHF的发展机制.
作者:李卿慧;刘亚贤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利用独立表达盒法构建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和延长酶基因的四基因表达载体进一步研究多基因表达载体中各个基因表达的相互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扩增2个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和2个延长酶基因,然后连接到pcDNA3.1(-)哺乳动物表达载体上,之后转化、筛选、酶切鉴定.后脂质体法瞬时转染HK293T细胞,提取RNA检测这四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脂肪去饱和酶基因和延长酶基因的四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EF,并在HK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 四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EF在HK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单个基因在表达载体中的次序对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汪坤福;朱贵明;张莉;张涛;荆鑫鑫;江旭东;王明富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Snail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8例膀胱癌组织和20例正常组织中Snail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组织中Snail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织(P<0.001).G1级和G2~G3级别膀胱癌中Snail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7.8%、6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5).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Snail蛋白表达的阳性率43.7%和70.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4).Kaplan-Meier生存显示:Snail蛋白表达的与膀胱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有关(P<0.001).Snail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数目及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nail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在膀胱癌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膀胱癌预后的一个新分子指标.
作者:胡森;谭振朝;王玉玺;陈亮;彭鄂军;曾晓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难治性大咯血患者临床特点及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sBAE)对该类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41例sBAE治疗的难治性大咯血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A组,年龄≥60岁),中青年组(B组,年龄<60岁),对两组患者资料行比较研究.结果 A组15例,年龄(68.9±5.5)岁;B组26例,年龄(48.0±7.9)岁.(1)咯血原因:A组,结核(53.3%)多,支扩33.3%,肺癌13.3%;B组,支扩(42.3%)常见,结核30.8%,支气管动脉瘤19.2%.(2)伴发疾病:A组1.7±0.6种,明显多于B组(0.4±0.9),P=0.000.A组伴发:高脂血症46.7%,高血压40.0%,冠心病33.3%,糖尿病33.3%;B组:高血压7.7%,糖尿病3.8%,高脂血症3.8%.(3)sBAE术前用止血药:A组(4.9±1.0)种,明显少于B组(6.5±0.8)种,P =0.000.(4)栓塞血管数:A组2.5±0.7支,B组2.4±0.9支,P=0.691.(5)sBAE术并发症及副作用:咳嗽常见,A组46.7%,B组42.3%.未出现脊髓损伤及异位栓塞.(6)近期疗效:A组93.3%,B组96.2%,P=0.663.复发率:A组33.3%,B组15.4%,P=0.248.结论 老年难治性大咯血患者因伴发多种疾病,止血药应用受限制,sBAE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者:陈小容;赵玮;段克修;欧阳燕;黄文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继发于腰椎小关节疾病在20世纪初就已经被认可.然而,腰椎小关节综合征临床上往往被腰椎间盘疾病掩盖,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一些患者误诊及治疗不当[1].1971年,Rees等[2]报道经皮小关节神经横断术治疗所有类型的背部和腿部疼痛达到了99.8%的成功率,这使大家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重新产生了兴趣.因为其他研究者无法复制Rees的实验结果,所以Shealy[3]在1974年开始进行腰椎小关节神经的经皮射频凝固手术.而Mooney等[4]注射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到腰椎小关节,试图确定小关节综合征的疼痛辐射模式,但关节腔内封闭技术自此形成.目前国内极少有医生应用封闭技术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进行诊断及治疗.
作者:刘冠宇;张利恒 刊期: 2013年第17期
复杂性肾结石是指伴有高龄或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严重尿路感染等基础疾病或结石复杂手术中难以取净的结石[1],是临床上治疗的难点.传统开放性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年老体弱患者,术后长期卧床增加并发症的危险.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肾镜取石术正逐渐成为泌尿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2],但经皮肾镜取石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出现术中出血等危险,对于一些多发性结石和巨结石可能引起更高的风险,这也给临床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对我院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
作者:尹海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DcR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的50例正常胃黏膜中Survivin 、DcR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中Survivin、DcR3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1),二者的表达水平在胃癌中呈正相关(P<0.01);Survivin、DcR3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Survivin和DcR3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可能是临床评价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苗兰英;刘满华;李舒 刊期: 2013年第17期
内分泌、神经和免疫系统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皮质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清楚,诱导免疫抑制,降低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1].褪黑素能够影响许多内分泌腺功能,对免疫系统功能具有调节作用[2,3].垂体激素直接刺激辅助T淋巴细胞活动,通过吗啡样肽[4]和非甲状腺激素依赖途径发挥作用.甲状腺激素(TRH)和TS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l)是许多肿瘤细胞株强有力的促细胞分裂剂,IGF1受体的刺激是多数细胞增生的必要条件[5].近期研究表明生长激素(GH)和IGF1对于刺激淋巴细胞生成和功能有重要作用[6].激素水平以及各种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可见于多种肿瘤性疾病[7].本研究探讨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变化.
作者:高梅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颈动脉作为全身动脉改变较直接及敏感的窗口,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可看成是显示全身及心血管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因此早期判断其血管损害程度,及时给予干预,对预防并发症及改善预后非常必要[2].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于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此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大[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能够读取血管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等信息,具有灵敏度高、检查方便、重复性强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本文拟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静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磷脂类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并且在细胞生命活动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同样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磷酸鞘氨醇(S1P)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另一种膜磷脂类分解和代谢产物.它既可作为一种细胞内第二信使发挥作用,又可通过作用于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而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细胞的增殖、存活、细胞骨架改变、迁移、血管发生、创伤愈合及在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5].本文综述S1P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生理病理作用.
作者:陈淑华;闾宏伟 刊期: 2013年第17期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受到了更多的关注[1-4].本研究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情况,为构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0~2011年,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老年人样本进行了便利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45份,回收率72.5%,有效问卷138份,有效率95.17%.男58人,女80人;城市39人,乡村99人;低龄组(60 ~74岁)101人,中龄组(75 ~89岁)37人.
作者:蒋玉芝;丁海燕;舒华;吴志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0例中晚期(IIB-IVA)宫颈癌的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调强放疗(IMRT)组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IMRT组(30例):接受IMRT加腔内后装放疗,A点剂量86~ 92 Gy.3D-CRT组(20例):接受3D-CRT加腔内后装放疗,A点剂量80~87 Gy.放疗期间两组均接受TP方案同步化疗,多西他赛60 mg/m2静脉输液第一天,顺铂40 mg/m2静脉输液第二天.21 d为1个周期,共行2个周期.总疗程为7~8w.通过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急、慢性放射损伤及生存率,比较IMRT组与3D-CRT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IMRT组总有效率(CR+PR)为96.7%,高于3D-CRT组的总有效率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19,P>0.05).IMRT组急性消化道放射损伤的发生率为43.3%,明显低于3D-CRT组的60%(x2=7.065,P<0.05).急性泌尿系统损伤两组无明显差别.IMRT组血小板抑制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3D-CRT组的50% (x2=7.854,P<0.05),白细胞降低与血红蛋白减少两组无明显差别.IMRT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3D-CRT组的50% (x2=6.905.P<0.05),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IMRT组直肠、膀胱V40均明显小于3D-CRT组(P<0.05).IMRT组1年生存率为100%,3 D-CRT组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RT较3D-CRT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中能够取得更高的有效率,并降低急、慢性放射损伤,但不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
作者:王晓婓;陈玉丙;韩志龙;王铁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为治疗恶性及良性的部分子宫疾病常采取的一种手术方法,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已经逐渐在妇科领域开展[1,2],术中如何更好地避免手术创伤、加快手术速度、增加手术的可操作性都是临床关键.本文就采用杯状举宫器联合超声刀行TLH并且与传统的双极电凝联合剪刀对老年妇女行TLH分别切除子宫,旨在观察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拟探讨杯状举宫器联合超声刀在腹腔镜下老年患者的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汤冠莉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目前临床各科都较为常见的疾病,起病急,常可导致肺栓塞(PE)等严重后果.而PE是引发患者病情恶化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1].血清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后的产物之一,其血液含量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凝血现象的先期存在[3].如果血清D-二聚体水平大幅上升,即显示患者体内凝血及纤溶活性出现异常.本文观察疑似DVT的老年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其早期诊断意义.
作者:亓明;白云清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部分敬老院老年人日常饮食习惯和认知功能状况,为探明饮食与认知功能相关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11家各型敬老院60岁老年人230人,通过一对一面对面调查方式,使用自编老年人营养健康情况调查表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进行调查.结果 有认知功能障碍者151人(65.65%),其中轻度认知损害者16.08%、中重度认知障碍者49.57%.摄入的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的平均摄人量分别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的91.10%、27.88%、64.63%、33.45%.其中摄入蔬菜、水果、肉类、奶类量与认知状况的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重庆市敬老院老年人的认知状况较差,豆类、蔬菜、水果、鱼虾的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相差较大,建议敬老院调整饮食结构,改善老年人的营养健康状况,改善认知状况.
作者:宋泰霞;王敏;袁璐;韩丹;张勇;周莉;曾缓;韩令力;赵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急性呼吸困难是急诊患者的常见症状,以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常见,临床中及时、准确地鉴别二者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很高的临床价值[1].血清中尿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对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评价治疗效果有着重要价值,C反应蛋白(CRP)是反映组织炎症、损伤、急性感染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一种较敏感的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本文拟探讨呼吸困难患者血清中BNP和CR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冯世兵;王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我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在其漫长病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使肝脏炎症反复发生,对肝细胞造成长期慢性损害,如不能得到正规有效地治疗,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1].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药物或生物毒素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以慢性多见,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表现类似慢性病毒性肝炎,严重者短期内死于肝衰竭[2].本文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中毒性肝炎,疗效满意.
作者:祖红梅;曹海芳 刊期: 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