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蚁菌圃醇提物的抗氧化作用

王祖彬;严丽荣;陈燕华

关键词:白蚁菌圃醇提物, D-半乳糖, 衰老模型, SOD MDA GSH, 银杏提取物, 抗氧化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白蚁菌圃醇提物对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将50只小鼠分为6组,除正常组(10只)外均每日注射D-半乳糖6 w造成衰老模型.每组随机选取半数小鼠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全部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模型组予不同剂量的白蚁菌圃醇提物灌胃及银杏提取物喂食对照2 w,再次重复检测.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提示衰老模型组小鼠体力、智力下降;小鼠血清中SOD活性、GSH含量显著降低,MDA量显著升高(P<0.05);而白蚁菌圃醇提物治疗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有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SOD、MDA、GSH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白蚁菌圃醇提物可以提高衰老模型小鼠体力和小鼠血清中SOD、GSH,降低MDA含量,具有抗氧化衰老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芬太尼与喷他佐辛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芬太尼与喷他佐辛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喷他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后6h、12h、24h和48 h的镇痛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他佐辛组在24h、48 h时生理领域和整体舒适度均显著优于芬太尼组(P<0.05),而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的舒适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 (8/30),喷他佐辛组为6.7% (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与喷他佐辛镇痛、镇静效果相当,但喷他佐辛不良反应少,舒适度高,更适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

    作者:宋庆迎;曾贤;陈丹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丝裂霉素纳米纤维对膀胱移形细胞癌T24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以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备的新剂型——担载丝裂霉素纳米纤维-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 LA/CL 80∶20)对膀胱移形细胞癌T24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质量的载药纤维对T24细胞产生凋亡的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PI和Annexin V双染法)检测载药纤维对T24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1)经不同质量担载丝裂霉素纳米纤维处理48 h后,细胞变圆变小,细胞膜模糊,染色质浓缩并分裂成块状,并出现多个凋亡小体.(2) Annexin V/PI双染法结果显示,随着剂量的递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的细胞比例逐渐增加,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结论 载药纤维作用于T24细胞后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地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岳磊;黄丽萍;岳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方法 纳入60例诊断为T2DM合并EH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仅诊断为EH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再随机抽取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检测.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dSBP、n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夜收缩压标准差、夜收缩压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正常组比较,24 h SBP、dSBP、nSBP、24h D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舒张压标准差、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夜收缩压标准差、夜收缩压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24 h SBP、dSBP、n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DBP变异系数、夜SBP标准差、夜SBP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分别与对照组、正常组及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SBP昼夜差值、DBP昼夜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T2DM合并EH的老年患者夜间血压下降较单纯EH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血压变异性增大,单纯EH患者较健康对照组亦明显减少.老年T2DM合并EH患者的昼夜血压调节功能损害较大,为减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改善体内糖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红霞;贾文剑;申玉卿;呼敏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右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前导联ST段抬高的心电图特征

    目的 分析右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前导联ST段抬高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1例患者的右冠状动脉(或主要分支)闭塞,心电图表现为心前区导联ST段抬高,与前降支闭塞所致心前导联ST段抬高的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前导联ST段抬高局限在V1至V3导联(或者V4),抬高明显的位置在V1或V2,演变过程中没有病理性Q波出现.结论 右冠状动脉闭塞可以导致心前区导联ST段抬高,心电图特征有助于判断梗死相关血管.

    作者:刘兴利;吴尉;庞文跃;孙兆青;杨川;张新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T管窦道胆道镜治疗老年胆道残留结石300例

    胆道结石患者约占老年外科疾病的10.72%[1].在以往的治疗中,需要反复开刀手术,每一次手术都增加一次手术难度,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而且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大多合并其他疾病,常常无法再行较大手术.胆道镜的推广使用使术后结石残留率明显下降[2],但是胆道残留结石仍然时有发生.

    作者:李开良;王英超;张平;刘兴凯;王春丽;计洪波;王广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Survivin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以及CNKI中文数据库中研究Survivin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的文献,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收集纳入文献的生存率,应用RevMan5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入选10篇文献,累计病例980例.对入选10篇文献进行一致性检验,P<0.01,适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相对危险度(RR)为1.55,95%可信区间为1.21~1.97,P<0.001.结论 Survivin的阳性表达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不良预后的一个标志.

    作者:王洪河;李林;田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细胞自噬和缺血性脑卒中

    自噬作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肿瘤、老化和神经退化等细胞增殖和死亡紊乱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在缺血性脑卒中不仅有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的参与,尚有细胞自噬参与其中.本文就细胞自噬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郭强;韦强;边心超;张金柱;王宏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1,2],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需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本文回顾分析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为其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简崇东;黄荣珍;黄建敏;蒙兰青;李雪斌;黄瑞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磁共振成像麻醉维持中的效果比较

    磁共振成像(MRI)在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由于其成像原理的特殊性,扫描时间较长,患者需要长时间制动以取得较好的图像效果.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或自身原因,自制力较差,需要药物辅助镇静或麻醉[1,2].本研究旨在探讨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老年MRI检查麻醉维持中的作用,以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勤;刘祯庆;王晔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E1对气腹所致老年患者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故近年来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加.目前,对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老年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式[2,3].在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对于呼吸、循环系统重要器官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重视.而对于以肝脏为代表的腹腔脏器的影响,近年来也逐渐受到关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建立的气腹可能会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4].

    作者:李平;李巍;陈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健脾补肾活血方对亚急性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活血方对低半乳糖(D-gal)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高、低剂量)组、对照组.在D-gal诱导亚急性衰老的基础上,永久性结扎其双侧颈总动脉,制备老年慢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健脾补肾活血复方对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中BDNF及VEGF含量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形态学呈缺血性改变,未见明显梗死灶;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中BDNF、VEGF表达明显增加,且治疗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健脾补肾活血方可以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后BDNF及VEGF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补肾填精、扶助正气,以促进血管的新生和神经细胞的分化,从而有益于受损的神经元形态和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达到神经再塑的目的.

    作者:段成竹;任国华;贾青;李鲁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糖负荷在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饮食治疗是不可或缺的治疗2型糖尿病措施,而合理饮食是饮食治疗成败的核心问题.寻找简便易行的食谱制定方案一直是营养专家和医学糖尿病学家共同致力的研究问题.以血糖负荷( glycemic load,GL)为指导的饮食方案及饮食干预对糖尿病营养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柳;谢虹;章泾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其判断预后的价值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后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ath-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5例乳腺癌术后癌组织及40例乳腺组织Cath-D和MMP-2表达,探讨二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意义.结果 乳腺癌组织Cath-D和MMP-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二者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体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密切相关.乳腺癌组织中Cath-D和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Cath-D和MMP-2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乳腺癌组织Cath-D和MMP-2高表达,二者共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联合检测Cath-D和MMP-2表达水平可能预测患者预后.

    作者:李伟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预注对布比卡因心脏毒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注预防布比卡因心脏毒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成熟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对照组予右美托咪定0 μg/kg,低浓度组予右美托咪啶5μg/kg,中浓度组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高浓度组予右美托咪定15 μg/kg.在10%水合氯醛4 ml/kg腹腔麻醉下,经右侧股动脉直接测压,经左侧股静脉置人导管给药.在实验组中,通过左侧股静脉10 min泵人相应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5ml.10 min后以1ml/h泵入预定剂量0.75%的布比卡因,直至动物产生中毒症状为止,立即停止用药.布比卡因中毒的界定:ECG波形发生改变,增宽幅度>基础值20%,或出现心律失常、心率变化>基础值25%,MAP下降>25%.动物产生局麻药中毒症状时通过右侧股动脉抽取动脉血,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中布比卡因浓度.分析给人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与血中布比卡因浓度的关系.结果 四组实验大鼠的体重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基础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布比卡因血浆药物浓度为(2.73±1.00) μg/ml;低浓度组的布比卡因血浆药物浓度为(2.79±1.09) μg/ml;中浓度组(4.63±1.56)μg/ml;高浓度组(3.61±1.60)μg/ml.对照组与中浓度组、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注对布比卡因引起的心脏毒性反应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贾佳;金立民;杨希革;王丹;李洪生;严进军;张新敏;夏映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肠病临床诊治的对比分析

    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FBDs)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化心理因素为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往往不被重视;在器质性肠病( OBDs)中心理与年龄因素对临床表现有极大的影响;分析比较两者的临床表现有利于指导诊断和治疗.

    作者:唐岚;王智昊;王英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精氨酸加压素、和肽素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各种神经内分泌介质又促进心肌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形成恶性循环.精氨酸加压素(AVP)就是这些神经内分泌介质中的一种,是心衰过程中引起钠水潴留的关键物质.AVP的血浆半衰期非常短,仅为10~ 30 min,其血浆测定较为困难.

    作者:王全珍;陈焕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BAG-1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及其关系

    目的 探讨BAG-1基因和Caspase-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NSCLC组织细胞中BAG-1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NSCLC组织细胞中,BAG-1基因表达率为64.0%(48/75),其表达与NSCLC 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x2 =5.16 ~5.36,P<0.05);Caspase-3基因表达率为57.3% (43/75),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5.96,P<0.05);在NSCLC组织细胞中,BAG-1基因表达与BAG-1基因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436,P<0.01).结论 在NSCLC组织细胞中,BAG-1基因表达上调,Caspase-3基因失活或低表达;BAG-1结合激活的Caspase-3,阻止细胞凋亡;BAG-1基因表达预示肺癌组织有较高的侵袭性和预后不良.

    作者:黄凯;崔广晖;赵松;李玮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社区干预对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

    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1],如何使老人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就空巢老人问题和老年人心理问题进行调查,了解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并进行社区干预,探讨社区干预的作用.

    作者:杨伟民;付慧鹏;刘书红;李瑞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B型脑钠肽水平与急性肺栓塞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

    肺栓塞是一个常见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肺栓塞病伤中45%的死亡原因都直接与肺栓塞有关,大约75%的病例死亡发生在肺栓塞住院治疗的初阶段[1].无论短期和长期来看,推测早期的危险分层和改进住院病人的治疗方案或许可能产生较好结果.病人有大块的肺栓塞被认为是不良预后的危险性增加,并且在早期容易识别[2].除了用心脏彩超来评估右心室功能外,实验室生物标记物也非常有助于确定右心功能[3].本文对急性肺栓塞病人应用生物学标记物B型脑钠肽(BNP)诊断右心功能不全,预测临床转归和并发症.

    作者:王洪兴;张显峰;佟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α-硫辛酸对卡那霉素致毒小鼠耳蜗磷酸化p38MAPK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α-硫辛酸(LA)对卡那霉素(KM)致毒小鼠耳蜗磷酸化p38MAPK表达的影响,探讨LA对KM耳毒性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KM组、KM +LA组和LA组,各组动物均连续皮下注射给药14 d,每天2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耳蜗中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同时结合听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用药前后小鼠听阈的变化.结果 KM+LA组小鼠耳蜗磷酸化p38MAPK表达和ABR阈移均明显低于KM组(P<0.01);且磷酸化p38MAPK表达变化与ABR阈移改变高度相关(r>0.7,P <0.05,P<0.01).结论 LA可通过显著抑制KM所致磷酸化p38 MAPK的高表达,从而有效拮抗KM的耳毒性,这可能是LA发挥防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侯宁;王爱梅;包翠芬;宝东艳;刘双月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