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性肾衰竭病因及血液净化的疗效分析

陈锦海;蔡志根;李月婷;黄荣桂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 血液净化, 病因,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肾衰竭病因分析及血液净化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18例老年急性肾衰竭(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患者ARF病因主要是肾前性,占68.6%(81例);其次为肾性17.8%(21例),肾后性占13.6%(16例).具体分析发病因素,老年组ARF的首要病因为感染,共37例(31.7%);其次是血容量不足及心脑血管疾病31例(26.6%),肾毒性药物23例(19.5%),外伤及手术17例(14.8%),尿路梗阻8例(7.0%),其他5例(4%).净化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非净化治疗组(P<0.05).结论 对老年重症ARF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发性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尿道和宫颈排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降落PCR法检测初发性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尿道和宫颈HSV排放情况.方法 对每位初发性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均取1个拭子,采用降落聚合酶链式反应(TD-PCR)对临床标本进行鉴定.结果 共检测38例生殖器疱疹患者,男性尿道口标本28个,初发性7个,复发性21个;女性宫颈管标本10个,初发性和复发性各5个.经降落PCR方法鉴定,均为HSV-Ⅱ.初发病例与复发病例的HSV-PCR阳性率分别为83% (10/12)和46.2% (12/26)(x2=4.66,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初发性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尿道和宫颈HSV排放的情况不同,初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排毒率高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作者:陈昭;刘原君;刘全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B型脑钠肽水平与急性肺栓塞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

    肺栓塞是一个常见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肺栓塞病伤中45%的死亡原因都直接与肺栓塞有关,大约75%的病例死亡发生在肺栓塞住院治疗的初阶段[1].无论短期和长期来看,推测早期的危险分层和改进住院病人的治疗方案或许可能产生较好结果.病人有大块的肺栓塞被认为是不良预后的危险性增加,并且在早期容易识别[2].除了用心脏彩超来评估右心室功能外,实验室生物标记物也非常有助于确定右心功能[3].本文对急性肺栓塞病人应用生物学标记物B型脑钠肽(BNP)诊断右心功能不全,预测临床转归和并发症.

    作者:王洪兴;张显峰;佟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方式临床效果对比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而且其发病率逐年提高.手术治疗后患者可早期离床活动,恢复关节功能,已成为骨科医师的共识.自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4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近端外侧锁定板固定治疗,对比分析其疗效.

    作者:瓦庆德;张天宏;吕国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萝卜硫素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目的 观察萝卜硫素(SFN)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方法 试剂盒检测SFN总抗氧化能力(TAC)、抑制超氧阴离子(O2-)活力;水杨酸比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羟自由基(OH-)与超氧阴离子(O2-)清除能力;滤纸片法检测SFN的抑菌作用,连续二倍稀释法测定其低抑菌浓度( MIC)、低杀菌浓度(MBC)和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球菌生长的抑制.结果 SFN在体外模拟系统中总抗氧化活性和抑制抑制O2-生成活力较高,但对OH-和O2-的直接清除率较低,低于30%.抑菌结果表明SFN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5种受试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为0.78~6.25 μg/ml之间.结论 SFN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较强的抑菌效果.

    作者:吴华彰;费鸿君;黄银久;赵云利;刘晓佳;刘从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ACI)在我国临床发病率、致死率较高.临床治疗中常以神经保护为主要措施.我院采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ACI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发病入院的ACI患者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46 ~78[平均(62.8±11.5)]岁.入选标准符合ACI诊断标准[1],并且满足下列条件:

    作者:欧明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亚砷酸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效应

    目的 探讨亚砷酸钠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增殖实验分别观察亚砷酸钠对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的影响;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c-Jun、c-My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亚砷酸钠浓度增加,漂浮的细胞越来越多;细胞增殖抑制率越来越高;细胞周期结果显示,S期的细胞数明显减少,大多数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呈典型的剂量-效应关系;亚砷酸钠下调HUVEC的c-Myc mRNAs水平.结论 亚砷酸钠通过下调c-Myc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能力,提示其在地砷病引起的血管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陆;董雪;赵琪珩;刘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社区干预对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

    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1],如何使老人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就空巢老人问题和老年人心理问题进行调查,了解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并进行社区干预,探讨社区干预的作用.

    作者:杨伟民;付慧鹏;刘书红;李瑞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40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硝苯地平组、卡托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80例.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三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硝苯地平组和卡托普利组(P<0.05),硝苯地平组与卡托普利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87.5%)和卡托普利组(86.2%)(P<0.05),硝苯地平组与卡托普利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发挥协同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独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海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芬太尼与喷他佐辛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芬太尼与喷他佐辛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喷他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后6h、12h、24h和48 h的镇痛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他佐辛组在24h、48 h时生理领域和整体舒适度均显著优于芬太尼组(P<0.05),而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的舒适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 (8/30),喷他佐辛组为6.7% (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与喷他佐辛镇痛、镇静效果相当,但喷他佐辛不良反应少,舒适度高,更适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

    作者:宋庆迎;曾贤;陈丹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

    临床路径(CP)是指医疗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包括医生、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等)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1].CP是现代管理理念在临床医疗及护理中的应用,适用于治疗比较规范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不断上升,COPD以慢性气流受限不可逆为特征,患者的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不仅累及肺,还可引起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抑郁症、肌营养不良等[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3].本文就我院CP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进行疗效分析.

    作者:孟伟娜;李丹;彭丽萍;李晓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桡骨小头骨折是肘部常见骨折之一,约占肘部骨折的三分之一,其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克氏针内固定术、可吸收螺钉髓内固定、微型钢板内固定、桡骨小头单纯切除、桡骨小头置换等多种方式.对于严重的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采用何种术式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笔者2005 ~ 2010年对我院严重桡骨小头骨折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6例,经随访效果满意.

    作者:李龙杰;李宏伟;纪振中;尹弘霁;程连杰;孙中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Bcl-2抑制剂S1通过内质网途径诱导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 探讨Bcl-2抑制剂S1诱导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S1低剂量组(S1 2.5 μmol/L)、S1中剂量组(S1 5 μmol/L)和S1高剂量组(S1 10 μmol/L),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内质网应激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1可以明显降低B16细胞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S1后B16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同时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以及内质网应激-凋亡相关蛋白CHOP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分子化合物S1可以通过内质网凋亡信号通路引起B16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李亚平;钟加滕;张志超;衣豪伟;李晓宁;崔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注射用血栓通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随机原则,35只大鼠平均分为5组: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模型(DM)组和血栓通低、中、高剂量组(5、10、20g·kg-1·d-1),除NC组外,其余各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和高脂喂养诱导T2DM大鼠模型,血栓通组每日腹腔注射血栓通,NC组和DM组每日腹腔注射同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4w后麻醉,腹主动脉采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ET)-1,然后迅速分离胸主动脉,连接张力传感器,将血管张力变化用生物信号定量记录分析系统对进行分析.于浴槽中加入浓度为5×10-8 mol/L的去甲肾上腺素(NE),待动脉环收缩达峰值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观察血管的舒张反应,以占NE收缩值的百分比表示(%).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NO水平、eNOS活性降低,ET-1水平升高(P<0.01).与DM组比较,血栓通治疗组NO水平、eNOS活性升高,ET-1水平降低,其中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改善明显(P<0.05).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胸主动脉对ACh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减弱(P<0.01);与DM组相比,血栓通治疗组对ACh累积剂量舒张百分率有所提高,中剂量和大剂量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血栓通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

    作者:张贺芳;蔡志刚;张庚良;王小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64排螺旋CT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重症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能清晰显示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并能区分斑块的性质,费用低廉、扫描时间短、无创、并发症少,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方面筛查的重要方法;但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重度抑郁症的患者可能增加其患脑梗死的发病率.本文回顾分析76例TIA患者1 w内及1个月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

    作者:房铭辉;曹树臣;房迎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肥胖老年患者行二氧化碳气腹中肺换气功能的变化及保护措施

    目的 探讨肥胖老年患者行CO2气腹中换气功能的变化及保护措施.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CO2气腹腹腔镜手术的236例老年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 18.5 kg/m2< BMI <22.9 kg/m2,n=120)和肥胖组(25.0 kg/m2< BMI< 29.9 kg/m2,n=116).比较两组患者气腹前后各种参数.结果 对照组和肥胖组气腹后潮气量较气腹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压力峰值气腹后较气腹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气腹后呼吸道压力峰值为(21.3±2.9)cmH2O显著高于对照组[(16.8±2.5)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呼气末CO2浓度达到45 mmHg时,肥胖组动脉血CO2分压(PaCO2)、pH、碱剩余(BE)分别为(47.25±7.36) mmHg、(7.31±0.02)和(-3.44±1.87)mmol/L与对照组[(36.87±32.61) mmHg、(7.37±0.04)和(-2.95±1.36)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加重CO2气腹对老年患者换气功能的影响,降低腹压能减轻这种负性作用.

    作者:李新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湖南部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RD)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单纯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南地区城乡15岁以上的居民8 269人进行调查,所有样本人群采用统一的COPD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普查,对COPD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应答率为94.4%,总患病率为5.0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7.6%,女性为2.6%,男性高于女性(x2=107.936,P=0.000),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逐渐上升(P<0.01),农村患病率为5.3%,城市患病率为4.8%,标化后农村高于城区,有统计学意义(x2 =15.3,P=0.000).COPD患者中85.4%有咳嗽、78.7%有咳痰症状.对单因素Logistic分析的相关危险因素引入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相关危险因素中房间采光差,COPD患病的危险增加(OR =4.38,P<0.01);喂养宠物会大大增加COPD的患病危险(OR =3.33,P<0.01);吸烟是COPD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与吸烟的量有关,吸烟指数(年支数即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在250以上增加COPD患病的危险;父母亲家族有慢性肺部疾病家族史与COPD患病的OR值是1.67(P <0.01).结论 湖南地区COPD患病率较高,住房采光、通风、喂养宠物、男性、高龄、吸烟、父母亲家族史是COPD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应该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COPD的患病率.

    作者:洪秀琴;戴爱国;孔春初;罗曼;张伏秀;胡瑞成;冉丕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健脾补肾活血方对亚急性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活血方对低半乳糖(D-gal)诱导的亚急性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高、低剂量)组、对照组.在D-gal诱导亚急性衰老的基础上,永久性结扎其双侧颈总动脉,制备老年慢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健脾补肾活血复方对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中BDNF及VEGF含量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形态学呈缺血性改变,未见明显梗死灶;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中BDNF、VEGF表达明显增加,且治疗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健脾补肾活血方可以提高亚急性衰老大鼠慢性脑缺血后BDNF及VEGF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补肾填精、扶助正气,以促进血管的新生和神经细胞的分化,从而有益于受损的神经元形态和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达到神经再塑的目的.

    作者:段成竹;任国华;贾青;李鲁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精氨酸加压素、和肽素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各种神经内分泌介质又促进心肌重构,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形成恶性循环.精氨酸加压素(AVP)就是这些神经内分泌介质中的一种,是心衰过程中引起钠水潴留的关键物质.AVP的血浆半衰期非常短,仅为10~ 30 min,其血浆测定较为困难.

    作者:王全珍;陈焕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短轴方向径向及环向应变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其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16例与36例健康志愿者,获取心尖、基底及乳头肌水平高帧频二维动态图像,测量高血压各组与正常对照组(N组)各节段的径向及环向应变,计算各平面平均峰值应变.结果 高血压正常构型组(A组)、向心性重构组(B组)RS峰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向心性肥厚组(C组)峰值无明显减低(P>0.05),离心性肥厚组(D组)明显减低(P<0.05);A、B、C组CS峰值较N组无明显减低(P>0.05),D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STI能定量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RS和CS,准确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作者:高菊红;杨文辰;初悦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调查社区146例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抑郁水平和生活能力,分析生活能力与性别、工作状态、患病年限、脑卒中次数及抑郁等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生活能力得分平均为(74.45±31.21)分,73.3%生活基本自理,26.7%自理障碍.工作状态、是否接受过康复指导、合并症状、合并心脏病、合并糖尿病与患者活动能力水平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因素有抑郁水平、是否接受过康复指导及工作状态.结论 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与生理、心理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尤其需要改善其心理状态.

    作者:张振香;林蓓蕾;刘腊梅;张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