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静;李艳玲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1,2],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需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本文回顾分析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为其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简崇东;黄荣珍;黄建敏;蒙兰青;李雪斌;黄瑞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脑血管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颈动脉系统特别是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早期准确地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进行进一步正确治疗至关重要.CTA及CT灌注成像(CTP)不仅可评价动脉斑块的位置、斑块的性质,明确脑血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还可定量评价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本研究采用CTA及CTP技术评价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前后脑组织血流动学变化.
作者:王嵩;夏爽;李牧;郭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能清晰显示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并能区分斑块的性质,费用低廉、扫描时间短、无创、并发症少,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方面筛查的重要方法;但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重度抑郁症的患者可能增加其患脑梗死的发病率.本文回顾分析76例TIA患者1 w内及1个月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
作者:房铭辉;曹树臣;房迎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右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前导联ST段抬高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1例患者的右冠状动脉(或主要分支)闭塞,心电图表现为心前区导联ST段抬高,与前降支闭塞所致心前导联ST段抬高的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前导联ST段抬高局限在V1至V3导联(或者V4),抬高明显的位置在V1或V2,演变过程中没有病理性Q波出现.结论 右冠状动脉闭塞可以导致心前区导联ST段抬高,心电图特征有助于判断梗死相关血管.
作者:刘兴利;吴尉;庞文跃;孙兆青;杨川;张新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萝卜硫素(SFN)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方法 试剂盒检测SFN总抗氧化能力(TAC)、抑制超氧阴离子(O2-)活力;水杨酸比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羟自由基(OH-)与超氧阴离子(O2-)清除能力;滤纸片法检测SFN的抑菌作用,连续二倍稀释法测定其低抑菌浓度( MIC)、低杀菌浓度(MBC)和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球菌生长的抑制.结果 SFN在体外模拟系统中总抗氧化活性和抑制抑制O2-生成活力较高,但对OH-和O2-的直接清除率较低,低于30%.抑菌结果表明SFN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5种受试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为0.78~6.25 μg/ml之间.结论 SFN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较强的抑菌效果.
作者:吴华彰;费鸿君;黄银久;赵云利;刘晓佳;刘从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的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问卷调查某市7个社区350名老年人,因变量是“身体活动”,独立变量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危险行为等变项.结果 老年人年龄(OR=1.059; 95% CI=1.010 ~ 1.110;P=0.018)、女性(OR=1.992;95%CI=1.245~3.185;P =0.0004)、慢性疾病(OR=2.704;95% CI=1.444~5.066;P =0.002)、过高或过低的体重指数(BMI)(OR=2.568;95% CI=1.573 ~4.192;P<0.001)与缺乏规律身体活动显著相关.结论 在群体水平促进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
作者:杜小静;李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1及Ki-67抗原在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中的作用,以便为临床判断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选择治疗措施及评价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例正常脑组织及40例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中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病理指数(PI)及其与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整合素β1及Ki-67抗原均不表达.在脑神经胶质瘤中整合素βl表达于瘤细胞的胞质、胞膜及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且主要表达于肿瘤侵袭边缘的瘤细胞及血管基底膜的内皮细胞,其表达是在细胞质、胞膜及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出现棕色或棕黄色染色;在脑神经胶质瘤中Ki-67表达于瘤细胞的胞核,其表达是在胞核出现棕色或棕黄色染色.在Ⅰ、Ⅱ级神经胶质瘤标本23例中阳性3例、弱阳6例,阻性表达率为39.13% (9/23),PI值为6.52±7.42,在Ⅲ、Ⅳ级神经胶质瘤标本17例中强阳性3例、阳性7例、弱阳4例,阳性表达率为82.35%(14/17),PI值为26.41±25.12,Ⅰ、Ⅱ级与Ⅲ、Ⅳ级间差异显著(P<0.05).在神经胶质瘤中的Ki-67 LI范围为2%~30%,Ⅰ、Ⅱ级与Ⅲ、Ⅳ级神经胶质瘤的Ki-67 LI分别为12.09%±8.10%及19.12%±8.89%,Ⅰ、Ⅱ级与Ⅲ、Ⅳ级间差异显著(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整合素β1与Ki-67抗原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整合素β1及Ki-67抗原的表达在Ⅰ、Ⅱ级神经胶质瘤组明显低于Ⅲ、Ⅳ级,与神经胶质瘤增殖及侵袭性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神经胶质瘤病理分级的重要指标.
作者:邱虹;李云超;阚志生;韩依轩;陈广;于向东;庄雅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指因胸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或)神经根,产生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OPPL病情发展缓慢,患者发病年龄为40 ~ 59岁[1],当出现神经症状时影像学表现往往显示压迫严重.OPLL保守治疗无效,当确诊之后,应当手术治疗.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手术入路及对OPPL具体分型,但是胸椎椎管减压手术风险高,术后恢复慢,而且瘫痪概率较大.
作者:刘波;李野;刘景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RD)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单纯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南地区城乡15岁以上的居民8 269人进行调查,所有样本人群采用统一的COPD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普查,对COPD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应答率为94.4%,总患病率为5.0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7.6%,女性为2.6%,男性高于女性(x2=107.936,P=0.000),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逐渐上升(P<0.01),农村患病率为5.3%,城市患病率为4.8%,标化后农村高于城区,有统计学意义(x2 =15.3,P=0.000).COPD患者中85.4%有咳嗽、78.7%有咳痰症状.对单因素Logistic分析的相关危险因素引入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相关危险因素中房间采光差,COPD患病的危险增加(OR =4.38,P<0.01);喂养宠物会大大增加COPD的患病危险(OR =3.33,P<0.01);吸烟是COPD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与吸烟的量有关,吸烟指数(年支数即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在250以上增加COPD患病的危险;父母亲家族有慢性肺部疾病家族史与COPD患病的OR值是1.67(P <0.01).结论 湖南地区COPD患病率较高,住房采光、通风、喂养宠物、男性、高龄、吸烟、父母亲家族史是COPD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应该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COPD的患病率.
作者:洪秀琴;戴爱国;孔春初;罗曼;张伏秀;胡瑞成;冉丕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精氨酸甲基化衍生物,由甲基化蛋白生理降解而成.ADMA是主要的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该酶为合成一氧化氮(NO)所需,具有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血浆ADMA浓度升高会造成NO合成受损,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作者:黄慧琳;葛媛媛;冷吉燕;付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前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60岁的老年人,包括26名正常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26例、糖耐量受损(IGT) 40例及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IGT患者30例,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等临床指标,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受试者的颈动脉IMT;检测各组的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 ①IFG、IGT、IFG+IGT三组的IMT值、ET-1和NO值均高于NGT组(均P<0.01),IFG+IGT组的NO高于IGT组(P<0.05).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MT与BMI、NO、TG正相关(P <0.01);NO与FINS、2 h PBG、HOMAIR、IMT、ET-1、TC、TG正相关(P <0.01);ET-1与NO、TG正相关(P<0.01),与FINS、HOMA-1R、HOMA-β正相关(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MT影响因子依次为收缩压、TG、BMI;ET-1的影响因子依次为NO、SBP、TG;NO的影响因子依次为SBP、HOMA-IR、PBG、TG.结论 老年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已发生变化;与IMT相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与糖代谢紊乱有更好的相关性.
作者:金国玺;梁冰;毕娅欣;何刚;于磊;胡小磊;张士荣;周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以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备的新剂型——担载丝裂霉素纳米纤维-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 LA/CL 80∶20)对膀胱移形细胞癌T24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质量的载药纤维对T24细胞产生凋亡的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PI和Annexin V双染法)检测载药纤维对T24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1)经不同质量担载丝裂霉素纳米纤维处理48 h后,细胞变圆变小,细胞膜模糊,染色质浓缩并分裂成块状,并出现多个凋亡小体.(2) Annexin V/PI双染法结果显示,随着剂量的递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的细胞比例逐渐增加,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结论 载药纤维作用于T24细胞后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地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岳磊;黄丽萍;岳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D-半乳糖致大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 健康青年SD大鼠共60只,雌雄各半.分别分为2组,半乳糖组大鼠皮下每天注射半乳糖400 mg/kg,对照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老年鼠20只,雌雄各半,不做处理.实验开始后,每周记录体重变化情况,第7周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第8周末测试大鼠空间记忆能力,计算大鼠胸腺、脾脏、睾丸和卵巢的脏器系数,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半乳糖注射4w后,雄性大鼠的体重比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注射6 w后,体重差异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半乳糖组雌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听力阈值显著增加(P<0.05),胸腺指数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雄性大鼠睾丸系数显著性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性增高(P<0.05);其余实验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D-半乳糖皮下注射8 w可以复制出与24月龄老年大鼠自然衰老程度相似的亚急性衰老模型,雄性大鼠优于雌性大鼠.
作者:张常娥;魏伟;刘英华;谢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降落PCR法检测初发性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尿道和宫颈HSV排放情况.方法 对每位初发性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均取1个拭子,采用降落聚合酶链式反应(TD-PCR)对临床标本进行鉴定.结果 共检测38例生殖器疱疹患者,男性尿道口标本28个,初发性7个,复发性21个;女性宫颈管标本10个,初发性和复发性各5个.经降落PCR方法鉴定,均为HSV-Ⅱ.初发病例与复发病例的HSV-PCR阳性率分别为83% (10/12)和46.2% (12/26)(x2=4.66,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初发性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尿道和宫颈HSV排放的情况不同,初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排毒率高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作者:陈昭;刘原君;刘全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其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16例与36例健康志愿者,获取心尖、基底及乳头肌水平高帧频二维动态图像,测量高血压各组与正常对照组(N组)各节段的径向及环向应变,计算各平面平均峰值应变.结果 高血压正常构型组(A组)、向心性重构组(B组)RS峰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向心性肥厚组(C组)峰值无明显减低(P>0.05),离心性肥厚组(D组)明显减低(P<0.05);A、B、C组CS峰值较N组无明显减低(P>0.05),D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STI能定量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RS和CS,准确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作者:高菊红;杨文辰;初悦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注预防布比卡因心脏毒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成熟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对照组予右美托咪定0 μg/kg,低浓度组予右美托咪啶5μg/kg,中浓度组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高浓度组予右美托咪定15 μg/kg.在10%水合氯醛4 ml/kg腹腔麻醉下,经右侧股动脉直接测压,经左侧股静脉置人导管给药.在实验组中,通过左侧股静脉10 min泵人相应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5ml.10 min后以1ml/h泵入预定剂量0.75%的布比卡因,直至动物产生中毒症状为止,立即停止用药.布比卡因中毒的界定:ECG波形发生改变,增宽幅度>基础值20%,或出现心律失常、心率变化>基础值25%,MAP下降>25%.动物产生局麻药中毒症状时通过右侧股动脉抽取动脉血,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中布比卡因浓度.分析给人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与血中布比卡因浓度的关系.结果 四组实验大鼠的体重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基础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布比卡因血浆药物浓度为(2.73±1.00) μg/ml;低浓度组的布比卡因血浆药物浓度为(2.79±1.09) μg/ml;中浓度组(4.63±1.56)μg/ml;高浓度组(3.61±1.60)μg/ml.对照组与中浓度组、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注对布比卡因引起的心脏毒性反应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贾佳;金立民;杨希革;王丹;李洪生;严进军;张新敏;夏映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而且其发病率逐年提高.手术治疗后患者可早期离床活动,恢复关节功能,已成为骨科医师的共识.自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4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近端外侧锁定板固定治疗,对比分析其疗效.
作者:瓦庆德;张天宏;吕国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是临床的急危重症,具有起病急、并发症多、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本文就我院近10年进行早期内镜治疗老年SABP患者,并与同期手术治疗患者比较,客观评价两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廷旭;张正坤;孙庆棠;苗龙;曾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DNV)组织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探讨它们在CNV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氪激光光凝视网膜制备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在光凝后1,3,7,14,21,28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后摘除眼球.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大鼠光凝区和正常视网膜中PEDF、VEGF和An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光凝后3d激光损伤区PEDF mRNA和蛋白表达程度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其后表达逐渐下降;光凝后14 d CNV增殖区VEGF表达程度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7 d时Ang-2表达程度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 PEDF表达不足可能是CNV形成和增殖一个主要原因,VEGF与PEDF表达失衡可能在CNV形成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崔平;叶存喜;李军会;申景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乳癖霜外用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和AP-2α 、C-erbB-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乳癖霜小、中、大剂量组.通过雌、孕激素联合制造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干预.30 d后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和脏器系数的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的水平,Western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乳腺组织AP-2α 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测定各组大鼠乳腺组织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癖霜外用能降低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乳头直径和高度,改善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降低模型大鼠乳腺组织中转录因子AP-2α 、癌基因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 乳癖霜外用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有显著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及调节大鼠乳腺组织转录因子AP-2α 、原癌基因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
作者:马民;李德辉;张桂娟;郭慧;廖锐;谭碧珠;曾晓婷;林逸民;黄斯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