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磷酸肌酸降低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评价

王国栋;雷铭德;刘长乐;李嘉盈;娄建石

关键词:磷酸肌酸, 蒽环类药物, 心脏损伤
摘要:目的 评价磷酸肌酸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查阅2010年1月至201 1年6月共98例需联合应用蒽环类药物(阿霉素或表柔比星或吡柔比星)化疗的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病历,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7例,观察组化疗同步给予磷酸肌酸钠2g/d,化疗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心功能状况优于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和脑钠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磷酸肌酸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损伤具有较为明显的保护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分化性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约占甲状腺癌的90%,包括乳头状癌(PTC)85%,滤泡状癌(FTC)10%和Hurthle细胞癌3%.近10年来DT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PTC在DTC病理类型中所占比例有明显升高.DTC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颈部彩超等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FNA)和病理学手段.手术是公认的治疗DTC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因DTC具有细胞分化好、恶性度低、生长缓慢预后好等生物学特性,经手术切除后多能长期生存.目前我国甲状腺癌的诊治规范尚未出台,对DTC手术的甲状腺体切除和淋巴清除范围,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

    作者:李晨瑶;陈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如不积极救治,其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很高.目前其治疗措施主要以再灌注心肌为主,较有效的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及静脉溶栓治疗.但PCI治疗需要必要的设备及熟练的技术操作,在很多基础医院无法进行.而静脉溶栓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定、费用低廉等诸多优点,目前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和急诊PCI一样为临床一线治疗方案[1].本文拟对比分析尿激酶(UK)、瑞替普酶(r-PA)溶栓治疗AMI患者的疗效,以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宋毓青;陈威;胡宏宇;吴其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心血管传统、非传统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 收集住院的CHD患者451例,比较男、女性CHD患者传统及非传统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CHD类型、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在CHD传统危险因素中,男性患者吸烟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显著多于男性;②在CHD非传统危险因素中,男性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女性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l水平和腹型肥胖与男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男性患者冠脉病变以多支为主,病变类型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别CHD患者发病的传统危险因素、非传统危险因素、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类型都有差别,应重视非传统危险因素的价值.

    作者:许玲玲;叶瑞繁;周嘉辉;耿庆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伴糖尿病患者40例尿动力学分析

    糖尿病(DM)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NVUDD)又称DM性膀胱病(diabetic cystopathy,DCP),系核下型神经源性膀胱,约40%~80%的DM病人可并发,即使很好地控制血糖仍有25%的发生率[1,2].原已确诊的DM病人出现本症诊断较易,而无典型DM史者极易误漏诊.尿动力学检查是其诊断的重要方法.本文回顾分析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BOO)伴DM患者40例的尿动力学,研究DM对其膀胱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克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突触前膜列阵蛋白1在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前额叶的表达

    目的 研究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大鼠前额叶突触小体内突触前膜列阵蛋白1(syntaxin-1)的表达量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的恢复状况.方法 用丙硫氧嘧啶建立成年期大鼠甲减模型共6 w,第5~6周分别给予5μg/100 g和20 μg/100 g体重的左甲状腺素(左旋T4)腹腔注射,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甲减组、小剂量左旋T4替代治疗组、大剂量左旋T4替代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前额叶syntaxin-1的表达情况.结果 甲减组大鼠血清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前额叶内syntaxin-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左旋T4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恢复至正常水平,syntaxin-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高于正常,syntaxin-1蛋白表达的恢复更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 成年期甲减大鼠前额叶内syntaxin-1蛋白表达减少;左旋T4替代治疗能使其恢复,恢复的程度与治疗的剂量有关.

    作者:朱洋波;宁丹;王芬;朱德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二甲基亚砜和5-氮胞苷诱导P19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的效率

    目的 分析二甲基亚砜(DMSO)和5-氮胞苷(5-Aza)诱导P19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的效率,比较两者的区别.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一组使用常规方法对P19细胞进行培养,为阴性对照组;一组使用DMS01.0%进行诱导;一组使用5-Aza 10 μmol/L进行诱导.对所有研究对象使用RT-PCR法检测GATA-4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 DMSO和5-Aza组诱导4d后,细胞均以克隆集落方式增殖,梭形细胞明显增多.8d出现自发性节律收缩的心肌样细胞.诱导后2 w,5-Aza组分化细胞明显多于DMSO组.RT-PCR法检测GATA-4基因相对表达量,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两组均表达心肌早期分化基因.每组15 d后表达量与本组7d表达量相比较均明显增加.此外,5-Aza组诱导28 d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DMSO组28 d.结论 DMS0 1.0%和5-Aza 10 μmol/L均可诱导P19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5-Aza 10 μmol/L的诱导效率高于DMS0 1.0%.

    作者:金鹏;申星花;李学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内皮素-1含量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变化在酒精中毒发病过程中的机制.方法 选择4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及20例健康者.所有酒精中毒患者饮酒年限均大于5年,且每日饮酒量均超过40 g.把酒精中毒患者按饮酒年限分为饮酒20年以下组(包括20年)和饮酒20年以上组,按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无高血压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T-1水平.结果(1)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ET-1(pg/m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43±5.22 vs 8.97±2.98),有统计学意义(P<0.01).(2)酒精中毒合并高血压组与酒精中毒无高血压组相比ET-1(pg/ml)水平有明显差异(22.43 ±4.28 vs 16.43 ±4.32),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精中毒合并高血压组与酒精中毒无高血压组ET-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慢性酒精中毒饮酒20年以下组与饮酒20年以上组ET-1(pg/ml)水平无明显差异(19.95±4.08 vs 18.71 ±6.24)(P>0.05),但饮酒20年以下组及饮酒20年以上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T-1水平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测定血清ET-1含量对慢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有临床意义,且ET-1可能参与酒精中毒引起高血压以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作者:于洋;姜涛;姜立刚;刘立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锁骨骨折合并胸锁关节后脱位骨折端插入肺及纵隔1例

    笔者于2010年2月收治1例外伤后锁骨骨折合并胸锁关节后脱位骨折端插入肺及纵隔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57岁,因车祸后右肩及胸背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5h入院.查体:右锁骨区表面皮肤轻度肿胀,畸形明显,未见皮下瘀血斑,局部压痛阳性,可触及骨折端及皮下气肿,内侧锁骨断端缺如;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双侧上肢血运好,皮温正常,无感觉障碍.

    作者:付允;孙大辉;张吉亭;金安;赵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病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焦虑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病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发焦虑患者在焦虑、糖代谢及主观幸福感方面的影响.方法 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特质焦虑量表(TAI)、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对60例T2DM伴发焦虑患者进行测评,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干预组各30例.所有患者原有药物治疗方案不变,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给予为期6个月的慢病管理治疗.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HbAlc水平、TAI得分明显下降,MUNSH得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干预组HbAlc水平、TAI、MUNSH得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慢病管理可以明显改善老年T2DM伴发焦虑患者糖代谢及焦虑,提高主观幸福感.

    作者:王智玉;阎德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对照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7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两林及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应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治疗,疗程1 w,疗程结束4 w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停药4 w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分别为61.4%、94.3%,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为89.8%,对照组为90.9%,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因症状轻微,均未给予特殊处理,患者能耐受,未停止治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愈合率及Hp根除率均较高,患者依从性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青美;谢宝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疗效分析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创伤患者人数日益增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选择低血压性液体复苏[1],然而这是否适用于老年病人,尤其是否适用于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值得商榷.本文主要探讨有高血压病史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

    作者:张寰波;李锦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体外转染Klotho基因对H9c2(2-1)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目的 研究转染Klotho基因对H9c2(2-1)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培养H9c2(2-1)大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Fermentas转染试剂介导小鼠Klotho基因转染H9c2(2-1)大鼠心肌细胞.实验分4组: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转染Klotho基因组(Klotho组)、转染Fermentas转染试剂空载体组(Vehicle control组).各组进行缺血再灌注后RT-PCR及免疫荧光法检测Klotho mRNA 及Klotho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Klotho含量.结果 Klotho组较I-R组和Vehicle control 组Klotho mRNA、Klotho蛋白表达明显增加,LDH、MDA明显降低,细胞活性高(p<0.01).结论 Fermentas转染试剂介导的Klotho基因转染H9c2 (2-1)大鼠心肌细胞可保护H9c2(2-1)大鼠心肌细胞、减轻H9c2(2-1)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李宝善;马厚勋;王艳娇;吴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100例

    腰椎管狭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腰腿痛,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1,2],其治疗有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由于病情较复杂,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目的在于解除神经组织和血管在椎管内、神经根管内或椎间孔内所受的压迫.近年来,由于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术后腰椎稳定性下降的问题而被众多医生所采用.本文回顾分析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黄隆;何立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内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检测,分析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组织应用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及微需氧分离培养.结果 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DNA中,有25例发现了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而23例正常肝组织仅有3例阳性,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对两组患者肝组织微需氧分离培养均未发现可疑菌落生长.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组织中存在螺杆菌感染.螺杆菌在原发性肝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吉利;季尚玮;张永贵;李红艳;王江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400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初诊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penia,TP)住院患者的病因和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1400例住院初诊TP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因构成、血小板参数变化、实验室指标变化和骨髓特点.结果 ①病因构成比:非血液系统疾病占57.9%,血液系统疾病占29.6%,诊断不明12.0%,假性血小板减少症0.5%.②非血液系统疾病引起TP的患者血小板数减少程度较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轻,分别为68(3 ~99)×109/L和27(1 ~9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巨幼细胞性贫血(MA)所致TP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升高,实体肿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所致TP患者的PDW升高或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所致TP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降低或正常,MA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TP患者的MPV升高或正常.④感染和药物所致TP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升高或正常,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肾功能不全所致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⑤459例患者行骨髓检查,其中血液系统疾病309例、诊断不明2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130例,骨髓为增生活跃以上110例、增生低下20例,巨核细胞总数大于150个15例、小于7个24例.结论 TP病因复杂,非血液系统疾病为主要原因,其血小板减少多为Ⅰ~Ⅱ度,骨髓检查多无特征性改变,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综合分析寻找病因.

    作者:王颖;顾发卉;李小丰;卢爱萍;崔红花;王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洛铂联合伊班膦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洛铂联合伊班膦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单独应用洛铂、伊班膦酸及洛铂联合伊班膦酸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药物作用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各给药组均对MCF-7细胞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强(P<0.01).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抑制作用更强(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给药组凋亡率均升高,较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G0/G1期比例升高,S及G2/M期比例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洛铂与伊班膦酸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乳腺癌MCF-7细胞.洛铂与伊班膦酸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萌;高亚杰;刘越坚;班丽英;王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辐射诱导胸腺瘤形成的影响,探讨辐射损伤的防治,为预防辐射诱发肿瘤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按照Kaplan经典方法,取(13±2)g雌性C57B1/6小鼠,每次照射剂量1.75 Gy,每周1次,共4次,制备小鼠胸腺瘤动物模型.无菌取乳鼠股骨骨髓,分离、培养、DAPI标记MSCs,取1.0 × 106个MSCs经尾静脉注入模型小鼠,每周1次,共2次.末次照射后6个月杀鼠取胸腺,10%甲醛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病理学检测胸腺结构,判断胸腺瘤的形成情况,计算胸腺瘤发生率.结果 镜下观察可见假照射组C57BL/6小鼠胸腺组织结构正常,皮髓质结构清晰,淋巴细胞形态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辐射诱导模型组C57BL/6小鼠无正常胸腺结构,未见正常淋巴细胞,淋巴样肿瘤细胞弥漫分布,胞核大,深染,呈典型的淋巴瘤特征性细胞.MSCs注射组可见小鼠胸腺结构,未见淋巴瘤特征性细胞.模型组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率为72.73%,MSCs注射组的发生率为20%.结论 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模型建立成功;MSCs可降低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率.

    作者:姚月良;陈玉丙;韩志龙;王铁君;葛立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肥厚心肌组织PPARγ和NF-kB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PPARγ和NF-kB表达的影响及其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背部皮下注射Iso建立心肌肥厚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瑞舒伐他汀组灌胃给予瑞舒伐他汀4mg· kg-1·d-1,卡托普利组灌胃给予卡托普利50mg· kg-1 ·d-1,其余两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w末,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大速率(±dp/dt max);测定大鼠体重(BW)、心脏重量(HW)及左心室重量(LVW),计算心脏重量指数(HWI)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应用病理学方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PPARγ和NF-kB亚基p65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LVEDP、HWI、LVWI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VSP和±dp/dt max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PPARγ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65表达明显升高(P<0.01);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PPARγ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65表达明显降低(P<0.01);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抑制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其机制与增加PPARγ表达,降低p65表达有关.

    作者:李萍;江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 研究瘙痒性皮肤病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对428例老年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瘙痒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评分越高(5.01±4.44~19.86±4.72,P<0.0001),患者实际生活质量越差,瘙痒控制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6.24±5.67,7.85±2.19,P <0.000 1);不同疾病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不同,其中以药疹、接触性皮炎、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为严重.结论 瘙痒性皮肤病明显降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瘙痒程度越重患者生活质量越低.

    作者:李志英;刘保国;刘月梅;姚贵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初发脑梗死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对近期疗效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ACI)后因缺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都可以刺激炎性细胞,致使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炎症机制是脑梗死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炎性细胞尤其是白细胞,通过不同途径促进继发性脑损伤[1],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ACI患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分类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近期疗效的关系.

    作者:雷发珍;赵萍;葛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