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疗效

赵绮旎;卢艳;刘龙;徐海明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 心绞痛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在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缺血范围和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运动疗法对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体育投入水平与身体成分指标差异及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老年人的体育投入水平和身体成分指标差异及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72名老年人进行体育投入水平的问卷调查和生物电阻抗法的身体成分测试.结果 老年男性体育锻炼的金钱投入和总体投入明显高于老年女性(P<0.05),而在体育精力、时间、情感上的投入没有差异.老年男性的身高、体重、瘦体重、肌肉量、身体总水分、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蛋白质量、腰臀比( WHR)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老年女性,而脂肪百分比、肥胖率均低于老年女性;而老年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细胞内外液比值、矿物质量、年龄、身体年龄等指标无性别差异.不同体育投入水平老年男性、女性的反映体形的身体成分主要指标BMI、脂肪百分比、肥胖率、WHR以及年龄差等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结论 体育投入水平的差异对老年人身体成分并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小迪;张保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平阳霉素冲洗预防翼状胬肉复发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仅造成外观缺陷,而且不同程度地妨碍视力和眼球运动.翼状胬肉尚无根治性手段,手术切除是目前有效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达20%~70%[1].我院应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平阳霉素冲洗预防复发,疗效较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眼),男26例,女34例;年龄25 ~ 70[平均(40.4±3.5)]岁;左眼35例,右眼25例;原发性翼状胬肉44例,复发性翼状胬肉16例;病程2 ~15年,平均(6.4±1.5)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作者:郑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晚期肺癌化疗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在防治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本院肺癌患者进行病例选择,采集其中的6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照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分为5个等级,用重组rhG-CSF进行治疗,比较前后WBC的变化情况,观察其效果,并隔日查血常规1次,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rhG-CSF可有效的防治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反应,使WBC的数目明显升高.并且其有效率高,不良作用少.结论 rhG-CSF对于病人化疗后WBC减少症的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有利于化疗周期的继续进行,可作为肺癌治疗中的辅助药物.

    作者:赵利红;汪海岩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木贼提取液对老龄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木贼提取液对老龄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木贼提取液高剂量组(8 g/kg)、中剂量组(6 g/kg)、低剂量组(4g/kg)和对照组,每组8只.四组连续灌胃21 d,1次/d,第22天处死小鼠,迅速取其心、脑、肝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木贼提取液组SOD含量除低剂量组心脏组织中升高不明显,其余三组小鼠心、脑、肝组织中SO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木贼提取液组与对照组MDA含量比较,高剂量组心脏组织中降低较为明显(P<0.05),中、低剂量组脑组织MDA降低较明显(P<0.05);中剂量组脏肝MDA降低较明显(P<0.01).结论 木贼提取液具有抵抗和清除老龄小鼠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可延缓衰老进程.

    作者:刘胜利;黄少花;潘喜英;郭立强;黄礼德;赵善民;晋玲;黄彦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个体化治疗膝骨关节炎104例疗效分析

    骨关节炎(OA)是指以软骨丢失及伴有关节周围骨反应为特点的一种滑膜关节病,是关节的一种慢性、多发性疾病,其中以膝OA常见.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关节疼痛、僵直,且随病情加重可导致功能障碍,生活难以自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膝OA治疗有药物、物理、中医针灸和外科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副作用大,远期疗效差,而外科手术治疗费用高,病人往往难以接受,中医治疗以其副作用小,花费低为优点成为治疗膝OA的一种较好方法.本文回顾分析针灸、中药、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及综合治疗膝OA患者的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黄景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骨质疏松骨折治疗的药物选择

    骨质疏松(OP)患者受到轻微的外力就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OPF).治疗OPF的同时须注重OP的治疗.近年来防治OP药物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针对OP的发病中骨吸收相对过度,而骨形成相对不足的特点,目前所采用的防治OP的药物主要有基础性用药如钙剂和维生素D、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混合制剂及中药制剂五大类.

    作者:李井山;张石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Claudin-1和上皮型黏附素在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Claudin-1及上皮型黏附素(E-cad)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意义,以期为研究胃癌发生发展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本实验以96例胃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30例胃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Claudin-1和E-cad的表达及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E-cad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见于细胞膜.claudin-1和E-cad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胃癌中Claudin-1和E-cad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胃癌中Claudin-1和E-cad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laudin-1和E-cad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二者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Claudin-1和E-cad可能更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作者:王海琴;佘晓玲;霍继荣;龙利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跌倒情况并探讨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21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跌倒情况;并将研究对象按跌倒和未跌倒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精神科问卷(NPI)及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评分.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与跌倒之间的关系.结果 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跌倒发生率为35.5%,NPI和UPDRS在跌倒组及未跌倒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行为异常、运动障碍和跌倒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更易发生跌倒,运动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是跌倒发生为危险的因素,对这类人群应该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刘慧;沈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康莱特注射液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增效减毒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放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影响到患者化疗效果.本文拟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在晚期NSCLC患者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NSCLC患者6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均为年龄较大不宜手术或者拒绝手术患者,同时排除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标准评分均大于60分.其中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0~ 79岁[平均(65.3±5.8)]岁;病理分型:鳞癌16例,腺癌12例,腺鳞癌1例,大细胞癌1例.TNM分期:其中Ⅲb期17例,Ⅳ期13例;初治11例,复治19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0 ~78[平均(64±6.3)]岁;病理分型:鳞癌14例,腺癌13例,腺鳞癌2例,大细胞癌1例.TNM分期:其中Ⅲb期17例,Ⅳ期13例;初治和复治患者各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分期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俊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

    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终末期较常出现,死亡率较高,及时快速纠正心律失常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基本原则[1].本文对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观察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及心律失常改善效果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61~78[平均(70.1±7.6)]岁.

    作者:张红星;申明月;后梅;谭芳;张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不同浓度硝酸甘油对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作用及ALDH2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硝酸甘油(GTN)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一步分析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复灌30 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五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GTN低浓度组(10 -8 mol/L GTN),中浓度组(10-7 mol/L GTN)及高浓度组(2×10 -6 mol/L GTN).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线粒体ALDH2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GTN低浓度组左心室发展压(LVDP)、室内压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均增高,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降低,中浓度组无明显差异,高浓度组LVDP和±dp/dtmax均降低;LVEDP增高.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正常对照组和低浓度GTN组心肌组织ALDH2 mRNA表达增高,中浓度无明显差异,高浓度组大鼠心肌ALDH2 mRNA表达降低.结论 低浓度GTN可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高浓度GTN加重损伤,中浓度GTN对损伤影响不大,此现象可能与不同浓度GTN引起心肌ALDH2的释放量不同有关.

    作者:王晓梅;李正红;夏满莉;胡杰;姜翠荣;高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穴位埋线结合药物治疗老年性失眠的疗效

    目的 对“肾俞、足三里”穴位埋线结合唑吡坦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观察组(n=33),对照组使用唑吡坦治疗,治疗组加用“肾俞、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30 d后,对照组有效率62.50%,观察组有效率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PSQI各因子及总分评分比较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药物依赖及总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俞、足三里”穴位埋线结合唑吡坦治疗老年性失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能更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减少对催眠药物的依赖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爱松;李爱红;冯兰芳;陈翔;陈鑫;成亚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脑梗死大鼠MMP-9、TNF-α的动态变化及含植物雌激素中药复方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在脑梗死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含植物雌激素中药复方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拴法复制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后6、12、24 h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血清MMP-9、TNF-α含量变化.结果 各组大鼠血清MMP-9、TNF-α表达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加,并分别于缺血24h及12h达到高峰值.造模后各时段,去势组大鼠血清中MMP-9、TNF-a含量明显高于同时段正常组及去势加中药组(P<0.05或P<0.01).结论 含植物雌激素中药复方能通过降低MMP-9及TNF-α表达,减轻血脑屏障损伤,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霞;田义龙;韩淑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高血压对患者血脂达标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对血脂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依折麦布组、辛伐他汀组和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组,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TC、HDL-C、LDL-C和Apo-B等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TC、HDL-C、LDL-C和Apo-B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依折麦布组和辛伐他汀组相比,联合组对TC、LDL-C、HDL-C和Apo-B的调节作用均比分别单用更显著(P<0.05).治疗12 w后,联合组调节TC代谢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两组单独用药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血脂的高危患者而言,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可弥补他汀类药的降脂局限性,在患者不能耐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或单一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联合依折麦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作者:姜文锡;姜雯娟;杨荣;杜小琴;杨红庆;吕园园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尼莫地平联合阿米三嗪萝巴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评价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性痴呆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级神经活动智能障碍,特别是认知功能障碍,包括学习、记忆、思维等障碍以及失语、失用、失认等神经心理学症状、体征.据报道[1],约25%的脑卒中患者伴有程度不等的智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普遍认为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血流下降是引起VD的主要因素.本文观察了尼莫地平联合阿米三嗪萝巴新片治疗VD的临床疗效.

    作者:房莉;张馨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其常见致死原因.分析脑卒中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且既往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08例,按照是否住院期间合并有肺炎分为病例组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对照组71例,其中男40例,女31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白骕;项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银杏叶片G治疗轻度认知障碍记忆损害的疗效

    目的 观察银杏叶片G(斯泰隆)对轻度认知障碍(MCI)记忆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MCI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服药1年,在治疗前、治疗半年期、一年期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逻辑记忆(LM)进行记忆功能评估.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连续治疗半年、一年MMSE、LM分值明显提高(P<0.01,或P<0.05);但治疗组半年期与一年期比较MMSE、LM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半年期地点定向、延迟回忆分值明显提高(P<0.05,或P<0.01),治疗一年期地点定向记忆、注意力与计算力、延迟回忆分值明显提高(P<0.05,或P<0.01),但治疗半年期与治疗一年期各分因子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半年期和一年期的MMSE、LM净增值统计学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半年期、一年期时间定向记忆、延迟回忆、视空间记忆分值的净增值差异亦有显著性(P <0.05或P<0.01).结论 银杏叶片G(斯泰隆)能够较好地改善MCI患者的记忆功能.

    作者:董振华;余忠海;李亚明;赵明星;肖世源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认知障碍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水平及其与认知障碍、白质病变(WML)的相关性.方法 对SIVD中19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20例血管性无痴呆型认知损害(VCIND)患者及15例年龄及性别相当的健康老年人行认知功能测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sCD40L水平;同时行头颅MRI扫描,应用年龄相关白质改变分级方法,对WML评分,进一步分析sCD40L与认知功能、WML的关系.结果 ①SIVD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sCD40L浓度增高(P<0.05),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SIVD患者sCD40L水平与MMSE、MoCA、WML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①皮质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sCD40L水平较正常老年人均明显升高,sCD40L可能参与SIVD发生、发展;②血清sCD40L水平与认知功能损害、白质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

    作者:董艳红;李玲;王秀玲;吕佩源;范鸣玥;许静;孟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脑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相关因素的研究与进展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脑卒中的发病率为200/100万,每年死于此病的患者约为130万,存活者约75%致残.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必然导致患者出现各种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焦虑、淡漠、易怒等,其中以抑郁为多见,称为卒中后抑郁症(PSD)[1].PSD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2].国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8% ~79%,国内报道为31.34% ~ 61.74%,它不仅导致患者躯体症状的加重,同时还增加了患者及家庭精神负担,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各种医疗费用增加[1].

    作者:李虹彦;马洪喜;张志茹;王玉梅;刘璐;安力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高龄冠心病患者脑钠肽、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意义

    目的 了解高龄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D-二聚体(D-D)的相关性.方法 97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检测各组的血浆BNP和hs-CRP、D-D水平,及心脏彩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BNP的差异及BNP与hs-CRP、D-D、LVEF值的关系;并将AMI组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T2DM)和无T2DM亚组,观察其BNP浓度差异.结果 AMI组血浆BNP、hs-CRP、D-D浓度明显高于UAP组(P <0.05),UAP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NP与hs-CRP 、D-D浓度变化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亚组分析合并T2DM组各项指标浓度均高于无T2DM组.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高龄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存在差异,提示BNP 、hs-CRP和D-D的水平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联合分析有助于冠心病临床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

    作者:程庆荣;李结华;唐海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