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导致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病理生理基础是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并因此引起PaO2下降及PaCO2上升.目前对于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PaO2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对60例COPD患者同步进行了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测定,对各肺功能参数和动脉血PaO2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郭宏波;王秀香;孙德俊;杨敬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一种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的哮喘,缺乏典型的喘息症状,它与典型的支气管哮喘一样均具有气道高反应性,但临床特点不尽相同.已知CVA是一种包括嗜酸粒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与典型哮喘相似,但其气道炎症和临床病情程度相对较轻,因此,气道反应性测定对其早期确诊至关重要,临床上通常将咳嗽作为呼吸系统表现的唯一症状,持续时间大于三周,胸部影象学未见异常,未使用ACEI的慢性咳嗽,抗感染效果不佳,均应做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
作者:赵舰;刘锋;黄玉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慢支和(或)肺气肿导致的进行性气流受限的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病.我科从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51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氧疗管理如下.
作者:刘永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结核性胸膜炎为浆膜结核,通常以血沉来判定它的活动性,在结核科做为常规检查,但通过临床观察,血沉不能直接有效地反映结核性胸膜炎的活动性.我们对120例初诊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积液的血沉与胸腔积液量、胸腔积液所在位置及患者性别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晓静;孙凤艳;陈敏;张树春;孙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结核性脑膜炎是神经系统结核病常见的类型,病程长,自愈少,死亡率高.我科自2004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昏迷病人9例,经过有效治疗,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国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男性,71岁,退休教师.咳嗽一周,间断性咯鲜血14h,共约300ml,于2003年9月5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肺气肿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稍粗,左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血常规:Hgb 121g/L,WBC 7.4×109/L,L18.9%,N 72.9%,M 8.2%,PLT 114×109/L.胸部CT:左肺下叶片状模糊影、边缘不表、密度不均.入院后咯血约20~500ml/d,三天后,血常规Hgb 89g/LWBC 12.8×109/L、L9.5%,N 86.6%,M 3.9%,PLT 176×109常规止血、抗炎、对症治疗仍咯血,行支气管动脉造影、灌注+栓塞,咯血逐渐减少.
作者:张天洪;侯绍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我科对20例住院患者在行支气管镜检查时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加黏膜局部麻醉,辅以面罩吸氧,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斌;汪卫星;崔恩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2年本院住院和门诊肺结核病人(按2003年结核病诊断标准确诊为肺结核)痰140份,同时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分离培养加以对照.痰标本经NALC-NaOH消化振荡离心法前处理后,无菌条件将待测液接种于快速培养瓶和改良罗氏培养基内,同时将标本涂片:萋-纳二氏染色,镜检.
作者:廖传玉;蒋克珉;高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对1060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病历、X线胸片、报表等资料的统计、分析,了解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效果,总结防治经验.
作者:乐向东;孙增勇;张学蕾;江永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肺部手术病人术后失眠发生率(尤其在2d内)高达93%以上,失眠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延迟刀口愈合.通过对239例肺部手术后失眠原因问卷调查,发现疼痛,体位不适等为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本组239例,男172例,女67例,年龄8-77岁,肺癌87例,肺结核81例,包裹性脓胸45例,肺隔离症13例,其它13例.
作者:于莉燕;李宇;孙秀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健择(Gemcitabine)是阿糖胞苷类似药,国内外文献[1~3]报告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缓解率较高,我科自2002年12月~2004年4月应用健择加顺铂治疗NSCLC 15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柳德灵;赖国祥;林庆安;张鸿文;郑溢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老年肺炎死亡率较高,有如下特点:(1)起病多缓慢、潜隐,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热、咳痰等症状轻或无,有的可有意识改变,肺部实变体征少;(2)患者多数有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3)痰培养多为G杆菌;(4)治疗反应缓慢,疾病多迁延、易出现并发症,死亡率高.老年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较多,所以,在治疗早期及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乌日娜;孙德俊;杨敬平;李淑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科近年来收治18例气管内植入支架后发生再次狭窄的患者,经过支气管镜进行冷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可可;于力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科从2002年5月-2004年7月对10例肺脓肿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FB)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疗效显著.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大58岁,小36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急性肺脓肿2例,慢性肺脓肿8例.用药方式经FB进行BAL.每周1-2次,本组病例少灌洗1次,多4次.
作者:程炎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气胸属肺科急症,是急性呼吸衰竭的诱因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伴轻度的气胸,即能引起呼吸力学的改变,产生严重的呼吸困难、紫绀,也易于诱发呼吸衰竭,且症状和体征易与原有肺部疾病相混淆.现将本院近三年来收治的COPD加重期并发气胸13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曾庆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道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目前仅能用肺功能测定作诊断.但各地基层医院对COPD应用肺功能测定认识严重不足,影响了对COPD的诊断和早期干预.通过回顾性整理我院2002年至2003年COPD住院病人作肺功能测定、摄胸片等对照及分析,结果作肺功能测定仅占COPD住院病人的16.2%.可见基层内科医生应加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学习和提高.
作者:周晓宏;刘丽;范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1967年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应用于临床以来随着纤支镜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应用广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抢救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所引起的并发症同样受到人们重视.因此防治纤支镜检查常见的并发症,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叶小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支气管哮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我国患病率为0.5%~2.0%左右,因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常使患者悲观失望,特别是在哮喘持续发作时,使患者焦虑恐惧.影响哮喘病人生命质量的心理因素有3个方面:(1)情绪的稳定性不稳定的性格,遇到各种刺激时反应过于强烈,通过植物神经功能变化诱发哮喘发作;(2)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缓冲应激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反复的哮喘发作,可以导致紧张的心理压力,如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及时缓解和渲泄紧张应激,起到控制疾病的作用.
作者:陈红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几年来机械通气对ARDS治疗的策略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有助于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现将本院ICU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熊旭东;严慧萍;谢芳;赵辉;黄天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中国预防科学院公布,在今后30年肺癌将成为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依然是胸部影像检查的重点和难点.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由CT检查漏诊病例较常见.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支气管镜及痰细胞学检查.本文仅针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影像诊断方法加以详述.
作者:张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