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吞咽功能障碍的综合治疗

李雅云;姜慧强;李琳

关键词:吞咽, 障碍, 康复, 护理
摘要: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占病人的22%~65%,吞咽功能障碍是一种症状,表现为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发生障碍[1],使患者营养不良、误咽、肺部感染、窒息等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死亡率,因此做好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近2年来我科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吞咽障碍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在患者下肢的同一动脉系统中可存在一个或多个节段的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是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的常见原因.

    作者:魏成志;栗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慢性肾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CRF)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299例住院病人和111例健康自愿者血浆ox-LDL水平,同时测定血浆TC、TG、HDL-C、LDL-C、Scr与ALB指标.结果 血浆ox-LDL水平:CRF合并冠心病组[n=148,(430.88±190.56) μg/dl]明显高于非合并冠心病组[n=72,(139.13±50.15) μg/dl](P<0.05);CRF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66,(545.58±202.89) μg/dl]明显高于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组[n=82,(255.75±112.3) μg/dl](P<0.05).CRF组[n=220,(372.18±153.68) μg/d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111,(34.90±17.65) μg/dl]与慢性肾炎组[n=79,(40.64±20.20) μg/dl](P<0.05);但慢性肾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RF患者血浆ox-LD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及慢性肾炎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其血浆ox-LDL水平升高更为明显,其中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ox-LDL水平尤其高.因此,CRF患者血浆ox-LDL浓度的高低可间接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作者:陈恩静;甘华;王辉;钟清;沈青;谯林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抗β-淀粉样蛋白单抗杂交瘤的建立及免疫学特性的分析

    目的 制备抗β_(1-42)淀粉样蛋白(Aβ_(1-42))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用合成的Aβ_(1-42)偶联血蓝蛋白(KLH)制成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Aβ_(1-42)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的免疫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从24个阳性孔中筛选出6株特异性好效价高的细胞株,命名B_(1~6),其中B_2、B_3、B_4、B_6属于IgG2a亚型,而B_1、B_5属于IgG2b亚型.测得相对亲和力B_6

    作者:赵满仓;魏文青;张艳;焦娟;刘晶;付瑶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分析

    目的 为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菌株的变异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K-B法药敏实验、SCCmec多重PCR技术和ERIC-PCR技术对13株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MRSA进行分析,并运用NTSYS-PC2.0对ERIC-PCR扩增产物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3株MRSA中,12株鉴定为SCCmecⅠA型,1株鉴定为SCCmecⅡ型.13株MRSA的DNA同源性在44%到88%之间,同源性在69%以上可分为3类.结论 ICU老年患者感染的MRSA主要流行型为SCCmec IA型,但是并不存在聚集性人群感染发生.

    作者:周俊英;付有荣;郭清莲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能力减低,包括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它是肥胖和T2DM发病机制的一个共同特征.目前认为肥胖是一种慢性低度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肥胖时脂肪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如TNF-α、抵抗素、瘦素、IL-6等.其中TNF-α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近期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冰;洪旭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关于骨矿含量与骨折危险阈值增龄变化的研究

    原发性骨质疏松以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骨密度测量是目前直接、明确的检测手段[1],虽然WHO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中以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值为金标准,但也存在许多因素影响测量结果[2].

    作者:黄宏;范洪武;袁左鸣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合并焦虑或抑郁症状的评定及其心理治疗

    已有研究证明很多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合并心理疾病,而心理疾病对各型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会造成不良影响[1~3].因此对该类病人进行心理评估,进而对存在心理障碍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妥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心理评估,并对仍有焦虑或抑郁症状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

    作者:徐茂凤;李永杰;马莹;代生厚;杨春红;张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折叠式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双襻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外伤性以及手术意外所致晶状体后囊破裂,导致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困难时,常需要做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双襻固定术[1].前房型IOL植入后并发症较多,现多不主张植入.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硬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2],光学直径7.0 mm,不能折叠,切口大,术后散光明显,易造成玻璃体脱出.

    作者:王淑霞;王丹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CIK细胞对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CIK细胞对自体、异体原代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对G_0期CD34~+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对正常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取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一系列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表型,G带法分析CIK细胞核型.冻存、复苏后作为靶细胞,MTT法测定CIK细胞对自体、异体原代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AO染色法测定复苏后G_0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 CD34~+细胞比例及培养后CML CD34~+细胞中G_0期细胞比例.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杀伤前后G_0期CD34~+细胞比例变化.半固体培养法检测CIK细胞对正常骨髓CFU-GM、BFU-E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CIK细胞可从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获得,来源于正常淋巴细胞,对自体原代白血病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对G_0期白血病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正常造血干细胞无杀伤作用.结论 CIK细胞可作为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有效工具.

    作者:肖中平;封韬;王雪野;韩梅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有氧运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迷走神经活性下降、心率变异性(HRV) 降低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V减低[1],从而发生心血管事件几率及猝死的危险性增大[2].

    作者:铁英;彭珺;李洋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 研究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为了解病情、判断预后提供免疫学依据.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CD3阳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肾细胞癌患者手术前CD3~+、CD4~+T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4/CD8比值倒置;肾细胞癌患者手术后CD3~+、CD4~+T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恢复正常.结论 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前T淋巴细胞百分率异常,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手术治疗后有效去除瘤负荷,免疫功能得以逆转.

    作者:叶兴龙;宋玉国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老年吞咽功能障碍的综合治疗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占病人的22%~65%,吞咽功能障碍是一种症状,表现为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发生障碍[1],使患者营养不良、误咽、肺部感染、窒息等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死亡率,因此做好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近2年来我科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吞咽障碍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雅云;姜慧强;李琳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茅莓对大鼠前列腺炎模型病理改变的影响

    目的 研究茅莓提取物(正丁醇组分)对角叉菜胶和消痔灵所致大鼠前列腺炎的作用.方法 采用角叉菜胶和消痔灵制备大鼠前列腺炎病理模型,取前列腺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茅莓提取物大、小剂量组,各组灌胃给药,每日2次,连续14 d,观察大鼠前列腺湿重、指数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茅莓提取物能抑制角叉菜胶和消痔灵所致大鼠前列腺腺体增重(P<0.05),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损伤(P<0.05).结论 茅莓提取物对角叉菜胶和消痔灵所致大鼠前列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侯巧燕;杨成芳;张均智;梁荣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人参二醇组皂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人参二醇组皂苷(PDS)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DS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及PDS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加维生素D3(总量7×10~5 U/kg,分别于第1周和第6周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PDS组大鼠高脂喂养同时每日1次PDS(100 mg·kg~(-1)·d~(-1))灌胃,每周称重1次并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量;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以相应生理盐水灌胃.11 w后颈动脉采血检测血脂水平,光镜下观察主动脉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胸主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PDS给药组TC、LDL-C和AI明显降低(P<0.01,P<0.05),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光镜下模型组血管壁多处可见典型粥样硬化斑块,药物组血管壁结构变化轻微,局部仅见内皮脱落;对照组血管壁光滑完整,未发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PDS组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1);而PDS组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PDS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通过下调主动脉ICAM-1的表达量,抑制AS的形成.

    作者:李凤娥;孔繁利;孙新;王冬梅;赵雪俭;李玉林;李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老年下呼吸道院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前,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G-)杆菌为主[1,2],其中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病程长、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是G-杆菌的易感人群.

    作者:林花;王欣;才华;黄晶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氯化甲基汞诱导NCI-H446细胞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氯化甲基汞(MMC)诱导NCI-H446细胞凋亡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调控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Bcl-2、Bax和caspase-3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MMC组细胞Bcl-2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存在着时间依赖性降低趋势,至24 h达到低;Bax及caspase-3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存在着时间依赖性增高趋势,至24 h达到高.结论 MMC能够在体外诱导NCI-H446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丁会;王建国;李丹;刘伟;李志超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血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的表达及活性的研究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有血栓形成倾向,在血管病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新近研究表明,血栓性疾病不仅在组织水平,而且在细胞水平已处于高凝状态[1],组织因子(TF)是凝血过程的始动因子,以往认为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而现在发现外周血细胞中单核细胞能自身合成的TF,血小板亦含有TF[2],后两种细胞含有的TF在T2DM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不多.

    作者:黄细莲;钱申贤;刘利蓉;谭俊峰;施鹏飞;高大泉;谢亚萍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参附注射液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例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切开皮肤时经中心静脉、开放主动脉后经体外循环机泵入参附注射液115 ml/kg,对照组为常规体外循环.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30 min、术后6、24、48 h共5个时点采集动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同时观察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CKMB、LDH和cTnI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临床指标及心肌病理变化均支持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附注射液用于体外循环时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张慧华;王智伟;孙雪峰;施凯耀;李哲;林柏松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生活能力及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了解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方法 对22省市城乡和男女老年人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应用简单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的中文译文进行评测.结果 2 161名老年人认知障碍患病率26.42%,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者、不工作、不参加社会活动、不经常与亲人和朋友交流、与家人关系差、经常感到心里郁闷、丧偶、离异者认知功能评分低(P<0.01).结论 应重视老年人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减少或延缓认知障碍的发生.

    作者:李建民;刘海娟;陈长香;李淑杏;郝习君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加透明敷贴护理压力性溃疡23例的疗效观察

    压力性溃疡(PU)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迫使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软组织坏死和皮肤溃烂,见于昏迷、长期卧床、营养障碍、年老体弱的患者[1],作为临床护理的三大并发症之一[2],绝大多数PU是可以预防的,重症PU常久治不愈造成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所以PU一直是护理领域的一大难题,本文观察应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金因肽)的喷敷配合敷贴所形成的湿性环境治疗PU,并与对照组对照,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陈玲玲;吴晶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