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葛根素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聂靖炜;李颖;王瑞涛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 PC-12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 葛根素
摘要: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保护组.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以不同浓度诱导PC-12细胞建立AD的细胞模型,观察葛根素对细胞活力、凋亡、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作用于PC-12细胞后,选用10 μmol/L的Aβ25-35作用于PC-12细胞24 h建立AD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发现葛根素保护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TUNEL法检测凋亡发现阳性细胞葛根素保护组明显少于模型组,P-tau抗体检测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发现阳性细胞葛根素保护组明显少于模型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葛根素对AD具有保护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价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心理状态高度应激,反映在病因谱上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日益上升.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目前认为是免疫-炎症反应,心理因素可能为其发病机制的始动因素,并参与其全过程[1].本文拟探讨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价值.

    作者:孙昭辉;尚士芹;侯俭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急性脑梗死溶栓途径的比较和选择

    脑梗死溶栓治疗可经动脉或静脉给药,目前尚无大型临床试验报道两种给药方法在疗效上的差别,临床实践中对两种方法难以抉择,本文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佳途径.

    作者:童健尔;刘广复;穆鲲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老年性慢性颌下腺炎38例临床分析

    目前,临床表现类似肿瘤的老年性慢性颌下腺炎症的患者较多,此类患者多以颌下肿块为主诉就诊,现就我们所见到的病例以其临床特点和诊治做一下分析.

    作者:刘家明;邱云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MP-2 浓度的影响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逐渐引起关注,适量的运动可延缓CHF患者的病程进展,但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董兆强;郭静;王欣;鹿庆华;蒋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血管损伤因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脑梗死,尤其是老年脑梗死已不能用传统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加以解释.因此,引起或反映血管损伤的相关因子逐渐得到重视和研究.

    作者:刘昊;邓丽影;张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并发症的防治及处理.结果 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心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诸多方面.结论 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于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顺利恢复至关重要.通过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以减少围手术期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郝恩源;高建邦;罗树立;付云萍;孙贵洋;田升日;柴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1.5T MRI在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RI)在老年眼部疾病尤其是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67例眼眶部病变的MRI表现,MR扫描采用1.5T MRI扫描机,眼眶表面线圈或头线圈,SE及快速SE(FSE)序列常规横轴面、矢状、冠状面的三维MRI平扫,全部病例行脂肪抑制技术及增强扫描.结果 67例患者中眼球病变19例,肌锥内病变12例,视神经病变5例,眼外肌病变9例,眶内锥外病变11例,眶壁病变及隔前病变7例,其他4例.MRI可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 MRI是眼眶部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眼眶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梁妍;陈志仁;方昊;佟颖;孙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细辛、杜仲及其合剂对亚急性衰老小鼠睾丸及血清睾酮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细辛、杜仲及其合剂对亚急性衰老小鼠睾丸、精子及血清睾酮的影响.方法 选昆明系雄性小鼠,用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应用光镜、电镜技术检测细辛、杜仲及其合剂治疗前后衰老小鼠睾丸及精子的形态学改变;放射免疫技术检测血清睾酮的变化.结果 衰老小鼠睾丸重量减轻,生精细胞缺如,精子密度及活动率下降,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组与青年组比较:P<0.01);用药后,睾丸重量增加,生精小管增粗,生精细胞增多,生精过程活跃,精子密度及活动率明显提高,血清睾酮含量增加(P<0.05).合剂组的作用优于杜仲组和细辛组(P<0.05).结论 细辛,杜仲及其合剂可改善衰老小鼠的生精功能,明显抑制衰老小鼠血清睾酮含量的下降,具有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齐亚灵;方艳秋;谭岩;陈东;王景霞;李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唐山地区EB病毒感染与胃癌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唐山地区胃癌患者癌组织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状况,分析EBV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原位杂交法检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EBV编码的小RNA (EBER1).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EBER1表达的平均面积(average area,AA)、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density,IOD)的情况.结果 217例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23例EBER1,阳性率为10.6%;而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V感染.EBV阳性胃癌(EBVaGC)表达EBER1的AA、MOD、IOD 均显著高于EBV阴性胃癌(EBVnGC)组(P<0.01);EBV感染与病人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间无显著相关性,而与病人癌组织发生部位有关(P<0.05).结论 部分胃癌的发生与EBV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淑英;胡金华;周天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PTPN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N1基因(PTPN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患者对照研究,选取OGTT试验确诊的T2DM患者108例,相同地区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对照102例,以双向等位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Bi-PASA)检测PTPN1基因三个SNPs rs2904268 C/G、rs2230605 A/G和rs16995309 C/T的基因型.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结果 PTPN1基因三个SNPsrs2904268、rs2230605和rs16995309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三个SNPs构成的八种单体型中,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中常见的为CAC、GAC、GGC(P<0.05).CAC和GAC在T2DM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单体型GAT、GGC、GGT在T2DM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5 001、0.001 465、0.011 742).结论 PTPN1基因三个SNPs rs2904268、rs2230605、rs16995309构成的单体型GAT、GGC和GGT可能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T2DM相关.

    作者:丁岩军;彭惠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SHG-44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5、10、20、50 μmol/L)的MG-132培养SHG-44细胞.MTT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AO/EB及HE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MG-132可显著抑制SHG-44细胞生长,24 h时其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5、10、20、50 μmol/L浓度组细胞增殖OD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增强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G-132处理SHG-44细胞后,于5 μmol/L MG-132作用12 h后即可检测到明显的凋亡亚二倍体峰,且存在时效及量效关系;同时24 h各剂量MG-132处理组G2/M期细胞表达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期细胞表达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在体外可显著诱导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发生凋亡、G2/M期细胞周期阻滞并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于天浩;罗毅男;葛鹏飞;金鑫;李淑湘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43例老年瓣膜病治疗体会

    由于外科、麻醉、体外循环灌注、心肌保护及围手术期管理技术的进步,瓣膜手术的病死率显著下降,手术疗效明显提高[1].现报道我们的诊治体会.

    作者:白树堂;符洪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氙-CT在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氙-CT对脑梗死急性期接受溶栓治疗患者脑血流量的评估作用及价值.方法 用氙-CT对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脑血流量测定,根据脑血流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结果 1例患者发病时间在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内,但脑血流测定显示缺血区域脑组织大部分在不可挽救范围内,为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2例患者发病时间超过传统的溶栓治疗时间窗,但脑血流测定显示缺血区域脑组织大部分在可挽救范围内,为患者选择溶栓治疗,患者恢复较好.结论 氙-CT可定量描述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脑血流量,从而为医生选择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杨弋;杨薇;吴江;王守春;王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学是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兴应用学科,是利用体外培养的方法将某些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诱导分化为目的组织或器官以供临床所需.组织工程学的关键在于得到能分化为所需组织的干细胞,其次是使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组织的条件.

    作者:李晓春;陈鹏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葛根素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保护组.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以不同浓度诱导PC-12细胞建立AD的细胞模型,观察葛根素对细胞活力、凋亡、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作用于PC-12细胞后,选用10 μmol/L的Aβ25-35作用于PC-12细胞24 h建立AD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发现葛根素保护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TUNEL法检测凋亡发现阳性细胞葛根素保护组明显少于模型组,P-tau抗体检测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发现阳性细胞葛根素保护组明显少于模型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葛根素对AD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聂靖炜;李颖;王瑞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术后镇痛不良反应246例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术后镇痛可以减轻手术创伤激发的过度应激反应[1],有利于术后呼吸循环的稳定.但术后镇痛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观察处理不及时将影响病人整个康复过程.本文旨在探讨术后镇痛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作者:王安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端粒及端粒酶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

    端粒和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端粒封闭了染色体的末端并维持了染色体的稳定性,端粒缺失会引起染色体融合并导致细胞的衰老及死亡.端粒酶的活化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并且端粒酶活性的异常表达又会引起细胞永生化或转化成癌细胞.

    作者:王玉华;付丽佳;王浩;叶加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川芎嗪和地塞米松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细胞膜分子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川芎嗪和地塞米松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B7-1和B7-2 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使用川芎嗪治疗R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活动期RA患者PBMC培养,分别以川芎嗪、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地塞米松进行处理,以PBS对照,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的方法,检测PBMC B7-1和B7-2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组和地塞米松组均能明显抑制B7-2 mRNA表达(P<0.05),而川芎嗪+地塞米松组对B7-2 mRNA表达的抑制更加明显(P<0.01).各组对B7-1 mRNA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川芎嗪能下调活动期患者PBMC B7-2 mRNA表达,合并使用地塞米松能更好地抑制B7-2 mRNA表达.

    作者:张涛;柳朝阳;荣光影;闫冬梅;商宇;王小灵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推拿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推拿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机制.方法 将所选患者分为推拿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推拿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推拿,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结果推拿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推拿可促进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作者:牛春风;朱婷婷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不伴发与伴发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观察

    糖尿病心肌病(DC)已成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有报道称在糖尿病患者未出现冠心病之前数年即可以出现糖尿病心肌病变[2].若在亚临床阶段及时诊断DC并客观评价左室功能,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心脏功能进一步受损,延缓DC的发展及改善预后将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延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