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敬国;张巨;马庆杰;高凤彤;孙鸿斌;王为
目的研究老年CD7抗原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CD7+AM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98例初治老年AML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多药耐药P糖蛋白(P170)、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并采用常规AML方案诱导治疗,判定疗效.结果老年AML中CD7阳性表达率28.57%(28/98),28例CD7+老年AML(M/F,20/8)的FAB分型结果为:M03例、M1 3例、M2a6例、M4a2例、M4b1例、M5a1例、M5b9例.CD7+老年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3.80 vs 25.21 P=0.001)、原始细胞比例(69.00%vs 41.02%P=0.001)及P-糖蛋白表达显著增高(67.85 vs 28.57 P=0.001),肝脏肿大(46.10% vs 23.50%P=0.044)和髓外白血病易发(28.57% vs 2.78%P=0.001),且对常规化疗反应差,预后不良,完全缓解率29.41%(29.41% vs 60.00%P=0.045),无病生存期99.67d(99.67 vs 270.67 P=0.042).结论老年CD7+ AML是一组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亚型,常提示预后不良,建议监测初诊AML患者CD7表达.
作者:王东侠;吕志强;张文艺;杨淑芝;徐文江;李松波;杨淑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淫羊藿提取物与己烯雌酚(DES)组成复方淫羊藿对去卵巢大鼠腰椎松质骨的影响.方法4.5月龄SD雌性大鼠7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去卵巢组、DES组、淫羊藿提取物组、复方淫羊藿高、中、低剂量组,持续给药90 d.大鼠处死后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方法测量腰椎松质骨的动态参数和静态参数,同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复方淫羊藿3个剂量组的腰椎%TbAr、Tb.Th均高于去卵巢组,而Tb.Sp、Oc.N、BFR/BV均低于去卵巢组.复方淫羊藿高剂量组的作用比单用DES强,而低剂量组的作用与DES相当.复方淫羊藿3个剂量组子宫重量、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去卵巢组,但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DES组.结论复方淫羊藿预防去卵巢大鼠腰椎松质骨丢失的作用强于DES,对子宫刺激的作用比DES小.
作者:许碧连;吴铁;崔燎;刘钰瑜;邹丽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羊膜上皮细胞纹状体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人羊膜上皮细胞株FL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mRNA;Hoechest33342标记后微移植方法将其移入PD大鼠模型纹状体内,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移植细胞表达BDNF、NT-3状况.结果羊膜上皮细胞能够表达BDNF、NT-3,植入纹状体内能够存活,并在第2周内明显改善PD大鼠的行为学症状.结论羊膜上皮细胞可作为表达神经营养因子治疗PD的移植细胞.
作者:朱梅;陈东;孟晓婷;陈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是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能参与了此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不同级别CHF患者血浆NO、ET-1及TNFα水平的变化进行临床观察,探讨CHF的病理机制并为临床病情监测提供新的指标.
作者:庞晓;刘红阳;席燕;王月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滤器保护装置(FDP)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配合应用FDP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CAS 25例次,对手术过程、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大体观察FDP内的斑块栓子.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应用FDP进行了CAS手术,无手术相关症状性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15例患者FDP的滤网内有斑块成分(占60%).结论FDP可以捕捉到颈动脉狭窄CAS术中碎解的斑块成分,降低术中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的FDP可以选择性地应用于颈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支架成形术中.
作者:赵光宇;庞琦;王莉华;王汉斌;司志超;葛明旭;张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HCMV感染与血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及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患者75例,其中男43例,女32例,急性心梗(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1例,正常对照组50例.用PCR法测定HCMV-DNA,用间接ELISA法测定HC-MV-ⅠgG、HCMV-Ⅰ gM抗体.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PAPPA,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IL-6,ABC-HRP方法测定IL-10.结果(1)冠心病各亚组患者HCMV-DNA、HCMV-Ⅰ gG、HCMV-Ⅰ gM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PAPPA在ACS组中较SAP及对照组高(P<0.05),SAP组PAPPA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浓度在ACS、SAP组较正常对照高(P<0.05),且冠心病各亚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MV感染与ACS有关,可能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MV感染时血中PAPPA、IL-6水平增高,提示可能共同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炎症导致ACS的发生.
作者:王凌燕;孟冬梅;蔡高军;张文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MnSOD(SOD2)基因在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mRNA表达情况,揭示氧化应激损伤在PCa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法分别扩增12例PCa组织及20例BPH组织中的SOD2基因片段,半定量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与BPH组织相比,PCa组织中SOD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下(P<0.05).结论SOD2基因表达低下导致氧化应激加剧在PCa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明臣;郭茂锋;赵国强;赵勤;赵卫星;董子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老年急性白血病有其临床特点,兹对照青年白血病病例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我院1991~2000年老年急性白血病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60~82岁,60~69岁21例,70~79岁7例,大于80岁1例.
作者:代时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及电复律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5年5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30人及1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VCAM-1水平,房颤组内电复律成功的20人在1个月后复查血清VCAM-1水平.结果房颤组患者血清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27.8±71.7)vs(169.7±82.0)ng/ml,P<0.01],电复律后1个月仍为窦性心律者其血清VCAM-1降至正常水平(698.1±72.7 vs 195.6±65.1 ng/ml,P<0.01).结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存在内皮功能紊乱,恢复窦性心律1个月内内皮功能恢复;VCAM-1对房颤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作者:李佳;富路;高倩萍;葛海龙;陈光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老年科实施临终关怀的方法及其评价效果.方法76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在常规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后调查病人对死亡的接受情况、疼痛控制情况、病人满意度、家属满意度及病人死亡时的一般情况和费用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在对死亡的接受情况、疼痛控制情况、病人及家属对临终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病人临终时的状态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日住院费用略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住院老年临终病人实施临终关怀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提升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张孟喜;李艳群;付桂香;李卉;李文英;张昌喜;赵利华;范勇;汪志红;彭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家族3(STAT3)对Lewis肺癌细胞凋亡、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应用真核细胞转染技术将Psilencer2.1-U6-siRNA-STAT3重组质粒转入小鼠Lewis肺癌细胞,同时分别设立转染空质粒阴性对照组和转染试剂阴性对照.于72 h后收集细胞,分别提取细胞总蛋白及总RNA,分别用Western blot和RT-PCR测定STAT3基因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的表达,用MM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状态,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Lewis肺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质粒明显抑制STAT3蛋白的表达、降低STAT3 mRNA水平并诱导Lewis肺癌细胞凋亡、使肿瘤细胞生长明显受抑.结论Psilencer2.1-U6-siRNA-stat3 Lewis转染肺癌细胞后,可有效抑制STAT3蛋白表达和STAT3mRNA的表达,诱导Lewis肺癌细胞凋亡和肿瘤细胞生长抑制.
作者:王春光;孙梅;王荣有;赵雪俭;张兴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建立新西兰家兔高脂血症模型,观察脂脉康对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①通过喂饲高脂饲料,造成高脂血症动物模型.②通过生化、放免检测,从血管活性物质方面探讨血脂康对内皮功能的影响.③应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颈动脉的超微结构变化.④通过颈动脉彩超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形成.⑤应用BT-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观察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结果脂脉康可明显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纠正ET与NO、TXA2与6-K-PGF1a平衡失调,改善AS病理变化.结论脂脉康通过降低血脂,减少脂代谢异常对血管壁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恢复血管内皮功能,防止炎性细胞黏附,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使AS发生和发展受到抑制并缓解.
作者:庞剑;车洪柱;周静;张勇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比较在肺叶切除术后老年病人自控静脉和硬膜外镇痛中应用曲马多复合溶液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静脉组)(芬太尼0.000 3%+曲马多1%+氟哌利多0.005%)、硬膜外自控镇痛组(硬膜外组)(罗哌卡因0.1%+芬太尼0.0001%+曲马多0.3%+氟哌利多0.002%).镇痛泵均设置为背景剂量2 ml/h,追加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手术结束前15 min时给予负荷剂量5ml,开通镇痛泵.术后转入麻醉后监护室,呼吸室内空气,每隔2 h观察记录术后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镇痛并发症.结果硬膜外组病人术后疼痛、镇静优于静脉组(P<0.01),且静脉组有1例患者因过度频繁按压追加键而出现过度镇静状态;术后静脉组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增高(P<0.01),第2天后才回落至术前水平(P>0.05),心率则持续在较高水平(P<0.01);而硬膜外组血压、心率却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两组间血压、心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均未发现低氧血症,静脉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瘙痒、多汗、眩晕等较硬膜外组有增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曲马多复合溶液可安全用于老年病人静脉或硬膜外自控镇痛,且硬膜外镇痛、镇静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苏振波;赵国庆;管淑玲;王天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老年人群重度牙周炎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防治牙周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建省中老年人吸烟、刷牙行为及深牙周袋的分布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福建省中年人刷牙次数每天1次或1次以上者检出深牙周袋明显小于每天刷牙不足1次者,老年人刷牙次数与是否检出深牙周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老年人是否检出深牙周袋与刷牙时间、刷牙方法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年人是否检出深牙周袋与吸烟行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有吸烟行为者检出深牙周袋者大于无吸烟者.结论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尤其是农村中老年人,使其改变不良习惯,掌握并养成正确的刷牙行为.
作者:林挺;卢友光;陈超;冯岩;苏柏华;丁林灿;李威;赵爱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胃腺癌发展过程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与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人胃腺癌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胃腺癌和黏液腺癌的HSP70阳性率分别为64.29%和60.00%;高分化和低分化腺癌的HSP70阳性率分别为67.86%和50.00%;胃腺癌HSP70的阳性率在不同病理分型、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之间差别均无显著意义.侵犯深度达浆膜和肌层的胃腺癌HSP70阳性率分别为75.68%和33.33%(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HSP70阳性率分别为73.33%和45.45%(P<0.05).结论人胃腺癌HSP70中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有关,与病理分型无关.提示胃腺癌晚期HSP70的表达高于早期胃腺癌,检测该指标可为早期诊断胃腺癌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左东升;薄爱华;常宝;张剑虹;张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可行性、疗效及愈后.方法对85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VATS手术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 min(15~120 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3 d(4~14 d),本组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4年,均无复发.结论VATS手术微创、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适合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对心肺功能差者尤其适用.
作者:孙雪飞;杜贾军;孟龙;陈景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同时Lp(a)也被认为是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我们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急性感染、肝硬化、肾衰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等患者血清Lp(a)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作者:刘怀平;许宏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用于诊断肝外胆道梗阻疾病的一种非侵入性的胰胆管成像新技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1997年开始我科开展应用此技术对70例肝外胆道梗阻疾病进行了诊断研究.
作者:韩志国;雷杰;庄宝昌;史爽;杜斌;高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测定100例老年EH患者及10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片段1+2(F1+2)的含量,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老年EH病人血浆vWF、GMP-140、Fg、F1+2含量、PAI-1活性、血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AT、t-PA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随着血压水平升高,PTS标志物水平变化越明显.结论PTS与老年EH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芦璐;高辉;葛汝村;宗俊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前期MR脑灌注成像的表现和分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脑MR灌注成像对18例脑血管病患者的170层脑灌注图像和对照组2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的197层脑灌注成像进行分析,计算每层图像的患/健侧比值,并与对照组的正常比值及其范围比较.以非参数统计方法、多元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脑灌注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分期.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4个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TP(time to peak)和MTT(meantransittime)与发病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422和0.371,rCBV(regional cerebral bloodvolume)和rCBF(regional cerebral bloodflow)较低,且为负值.脑梗死前期分期特征为:I1期TTP稍有延长,I2期MTT显著延长,Ⅱ1期rCBF明显下降,Ⅱ2期rCBV下降.结论脑灌注成像可提供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信息,并可以对其参数变化进行分期.
作者:杨裕华;史浩;朱翠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