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应用体会

邱实;杨宏伟;刘龙;郭时英

关键词:老年, 肾移植, 他克莫司
摘要:老年患者肾移植以往采用环孢素治疗,但其影响老年血脂代谢,而新型免疫抑制药他克莫司对血脂代谢影响甚微.我院2000年9月应用他克莫司,本文对比观察老年和成年患者他克莫司用药情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白细胞补体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白细胞补体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患者2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8~12 w,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的表达.结果高脂血症患者CD55阳性淋巴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低于对照组[(2.03±0.30) vs(2.27±0.42),P<0.05],白细胞CD59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8~12 w,CD59阳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4.34±1.14) vs(3.69±0.74),(4.51±1.33) vs(3.89±0.88),(5.65±1.68) vs(4.65±0.98);P<0.01,P<0.05,P<0.01],治疗前后白细胞CD55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脂血症患者淋巴细胞CD55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降低,CD59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上调CD59表达,但对CD55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京港;刘永铭;刘艳英;严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郑州城区老年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了解城市老年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物质生活问卷,对郑州城区96例老年心身疾病患者,96例非心身疾病患者和120例健康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年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总分、性格、人际和认知分低于非心身疾病患者和健康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情绪、适应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老年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相关.结论加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改善生活环境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并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

    作者:邢华燕;沈键;崔冬梅;王建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骨疏灵对骨质疏松症大鼠一氧化氮合酶在骨中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中药骨疏灵对骨质疏松症(OP)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在骨中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8月龄的Wistar大鼠通过维甲酸灌胃制备OP动物模型,运用原位杂交法测定NOS在骨中的表达.结果骨疏灵高剂量组在骨模型胞浆内可见iNOS mRNA表达增强.结论骨疏灵可能增加NOS的含量,并促进软骨细胞合成和分泌NOS,从而明显改善OP症状.

    作者:方朝晖;鲍陶陶;费爱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痴呆综合症,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逐年增加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脑血管病的多发,我国VaD在老年期痴呆发病率中居于首位,由于VaD的病因复杂,至今尚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防治VaD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综述近几年来VaD的病因、诊断、防治及中西医临床研究状况.

    作者:李梨;周岐新;石京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p27kip1在中老年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老年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27kip1的表达情况,揭示p27kip1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舌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p27kip1检测.结果 (1)p27kip1蛋白表达在舌癌、癌旁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p27kip1蛋白低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有相关性(P<0.05),而与病人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 p27kip1是判断舌癌预后的有效指标且具有相关性.

    作者:徐雅娟;刘文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不同脑区胆碱乙酰化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内外源性雌激素对大鼠脑内不同部位胆碱乙酰化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与ChAT的关系.方法 21只雌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双侧卵巢切除组(OVX组)、雌激素治疗组(E2组)和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皮层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等部位ChAT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放免法测量血中雌激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组和E2组比较,OVX组大鼠海马CA1区、大脑皮层区、杏仁复合体区、基底前脑Meynert核区ChAT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t=2.68~5.68,P<0.01),血中雌激素含量明显降低(t=4.90,P<0.01);E2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体内外雌激素含量的变化可影响大鼠脑内多部位ChAT的表达.

    作者:张伟;郭宗君;辛萍;金丽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老年痴呆研究现状及其防治展望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AD)是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1].该病的发生机理有各种学说,其中一个主要的学说是淀粉样肽假说;凝聚肽淀粉样β蛋白(Aβ)在脑实质的沉积启动病理级联,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形成,神经元丢失和痴呆表现.同时,早老素1(PS1)和早老素(PS2)基因突变、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载脂蛋白E(ApoE)ε4基因也参与了AD老年斑和NFT的形成.除了AD相关基因突变和多形性外,钙稳态失调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神经元损伤、死亡的关键因素.

    作者:胡祥炬;黄河浪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老年人的日常环境控制感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人日常环境控制感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将自编的老年人日常环境控制感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对217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施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老年人生活环境控制感包括三个维度.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3,子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0.8,维度间相关为0.3~0.4,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在0.8左右.老年女性的日常生活环境控制感性别差异显著而年龄效应不显著.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物理环境控制感与主观幸福感中的正性情绪存在密切关系.结论自编的老年生活环境控制感有较好的信效度;老年女性的日常环境控制感高于老年男性;老年人物理环境控制感可以明显预测主观幸福感中的正性情绪.

    作者:王大华;申继亮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心脏肌钙蛋白I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判断价值

    血清心脏肌钙蛋白I(cTnI)增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比cTnI正常者更易发生心脏事件[1,2].

    作者:雷华芝;李玉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紫球藻多糖对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紫球藻多糖对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导致小鼠慢性肝损伤,各组[高:5.86 g/(kg·d),中:2.93 g/(kg·d),低:1.46 g/(kg·d)]每日灌胃不同剂量紫球藻多糖,检测饲养5 w的小鼠血清的ALT、AST活力,肝组织的SOD活力和MDA、GSH含量,观察高、中、低剂量组血清ALT、AST活力以及肝组织的SOD活力和MDA、GSH含量的变化.结果紫球藻多糖能降低肝损小鼠ALT、AST活力(P<0.01),提高其肝组织SOD的活力、GSH含量并降低其MDA含量(P<0.01).结论紫球藻多糖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尚不能达到正常水平,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有关,且保肝程度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持续显著增加.

    作者:丁晶晶;金安娜;施丽丽;施彦;黄成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托吡酯治疗老年癫痫发作的临床研究

    国外研究显示[1],老年患者癫痫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而75岁以上的老年人癫痫发病率为青年人的6~10倍.与成年人及儿童癫痫不同[2,3],老年人癫痫病因以症状性癫痫多见,发作形式多为部分性发作伴/不伴继发性全身发作[2].托吡酯(Topiramate,TPM,商品名妥泰),属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临床证明作为加用治疗对老年人、成人及儿童癫痫发作均有效[4].本文比较了老年癫痫患者TPM不同给药方法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寻找更有效的TPM给药途径.

    作者:王蓉;李友元;欧阳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意义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伤、简易、快捷的检查,一次扫描可获得多层图像的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通过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加上多种图像的处理方法,在冠心病的预测、诊断、搭桥,PTCA治疗后随访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田美蓉;李莉;赵碧琼;姜玉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胃镜超声检查对老年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判断意义

    目的探讨胃镜超声检查(EUS)判断老年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选择34例经胃镜诊断的老年进展期食管癌实施胃镜超声检查,记录癌组织深度、临近器官浸润、淋巴结肿大等数据,通过超声胃镜引导细针穿刺(EUS-FNA)对可疑淋巴结针吸活检进行临床病理检查.以T4为标准判断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与手术结果进行同一样本对照.结果 EUS判断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9例患者中,8例未能经手术切除(88.89%);25例判断可以切除的患者中,手术成功切除24例(96.0%).结论 EUS在判断老年食管癌术前TNM分期及手术可切除性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避免不必要手术的发生.

    作者:刘佰纯;孙寒;吴杰;朱洪权;宋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水蛭素与阿司匹林联用抗血栓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抗凝剂水蛭素与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治疗老年患者异常凝血状态中的意义.方法 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组和阿司匹林与水蛭素联合治疗组,连续用药4 w;治疗前、后分别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及大血小板聚集率(MAR).结果 4 w后,与治疗前相比,单药治疗组PT、APTT明显延长,MAR明显降低,Fib无显著变化;联合治疗组PT、APTT亦显著延长,MAR、Fib明显降低;与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PT、APTT更长,MAR、Fib更低.结论水蛭素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的异常凝血状态.

    作者:朱再胜;杜晓红;李颖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与体重指数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老年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对5 113例老年居民采用统一表格、方法及质量控制调查得到的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资料,按BMI分为BMI<18.5;18.5≤BMI<24;24≤BMI<28(超重组);BMI≥28(肥胖组)四组,按年龄分为60~64;65~69;70~79;≥80四组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随BMI的上升而上升(P<0.05),但在≥80岁老人,不同BMI老人高血压患病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和超重组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各年龄段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80岁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对老年人来说,BMI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P<0.05).结论对60~79岁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与其BMI呈正相关;对于≥80岁的高龄老人,年龄已取代体重等诸因素成为影响高血压患病的首要因素,BMI宜控制在肥胖标准之内.

    作者:刘军;路方红;吴凡;赵颖馨;金世宽;孙尚文;刘振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纤溶酶原激活系调节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纤溶酶原激活系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I/R模型,将老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脉通组、尼莫地平组,后三组又分为脑缺血3 h和I/R 6、12、24 h、3、6 d组.采用电镜、免疫组化和酶谱分析等法,观察各组脑微血管结构、纤溶酶原激活系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微血管病理损伤明显,t-PA(I 3 h~I/R 6 d)、u-PA(I/R 12 h~6 d)、PAI-1(I/R 6 h~3 d)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与模型组比较,脑脉通组微血管病理损伤明显改善,t-PA(I/R 6 h~3 d)、u-PA(I/R 12 h~3 d)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和PAI-1(I/R 12 h~3 d)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各组PAI-1的酶谱分析比较,其量的变化与免疫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I/R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对纤溶酶原激活系调节有关.

    作者:李建生;刘轲;刘敬霞;王明航;赵跃武;刘正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胃癌及淋巴结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C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C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染色方法,检测12例正常胃黏膜,8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47例胃癌原发灶以及17例淋巴结转移灶VEGF-A、-C的表达状况.结果 VEGF-A、-C在正常胃黏膜中无阳性表达,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中有少量表达,胃癌原发灶中VEGF-A、-C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1.89%,57.36%,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P<0.05);17例淋巴结转移灶中VEGF-A、-C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1.18%(7/17),70.59%(12/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A、-C的过度表达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转移有密切关系,VEGF-A、-C突出地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作者:何其勇;张英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年龄≥60岁)4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根据不同疾病给予相应治疗的同时试验组加用UT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IL-6、TNF-α、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转为MODS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病死率明显降低.炎性介质CRP、IL-6、TNF-α、IL-10水平变化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乌司他丁可通过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降低MODS的发生率.

    作者:刘忠民;王育珊;赵淑杰;杨艳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酷似急性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药源性低血糖症28例

    老年人药源性低血糖症时往往缺乏自主神经兴奋症状,而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极易误诊为脑血管病.现将近2年来我科收治的首诊曾被误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8例药源性低血糖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认识.

    作者:韩艳秋;陈秋惠;孙冬;樊国珍;张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淫羊藿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的影响

    目的探讨淫羊藿对慢性肾盂肾炎(CPN)患者免疫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104例CPN患者应用中药淫羊藿前和3个月后血清IL-6、IL-8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4例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IL-8水平显著增高(P<0.01).淫羊藿治疗后血清IL-6、IL-8接近健康组水平.结论淫羊藿具有调节CPN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苗起芬;马俐儒;赵春华;胡宇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