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增生症的现代治疗进展

谷欣权;马庆杰;孔祥波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治疗时机, 尿路梗阻, 静态因素, 动力因素, 协调委员会, 结节样增生, 动态和静态, 治疗方法, 临床症状, 血清肌酐, 学术会议, 选择, 细胞增生, 评分标准, 结缔组织, 患者, 病理特征, 膀胱颈部, 膀胱功能
摘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其病理特征是前列腺间质和上皮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及平滑肌呈结节样增生.BPH引起的尿路梗阻包括梗阻静态因素和梗阻动力因素.前列腺腺体增生引起的梗阻属于静态因素,而前列腺及其包膜、膀胱颈部的张力增高则为动力因素.BPH的治疗即主要针对动态和静态梗阻因素.1993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国际协调委员会召开的第二届学术会议推荐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标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如果IPSS≤7,临床症状不严重,血清肌酐和尿常规正常的BPH患者,可以选择警惕性等待,定期观察随访.对于IPSS>7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BPH的治疗也需要结合膀胱功能及尿道各部的压力和长度来选择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支气管哮喘病人CD4+T细胞的活化状态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在变态反应的形成过程中,T淋巴细胞起着很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是CD4+T细胞,被认为具有主要辅助活化调节作用.CD25、CD30均为T细胞活化的主要表达标志,过去对CD25研究较多,而CD30在哮喘病人CD4+T细胞的表达情况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CD25、CD30表达水平,了解老年哮喘病人CD4+T细胞的活化状态.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26例未用激素的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人为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者,诊断符合1997年青岛全国哮喘病会议修订的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67.2±6.9岁.健康对照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65.6±4.9岁.

    作者:干咏华;安东善;唐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龄男性人群血浆IL-2活性与睾酮含量随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人群血浆IL-2活性与睾酮含量随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以50岁以上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生物测定法分别检测了血浆IL-2活性和睾酮含量.结果 (1)血浆IL-2活性随增龄而下降,与年龄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2)随增龄血浆睾酮(T)含量显著降低,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3)睾酮含量与IL-2活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229 2,P<0.000 1).结论随增龄睾酮含量下降可能是老龄男性人群血浆IL-2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广民;王玉芳;严玉清;刘睿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BiPAP呼吸机在急诊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急诊老年不同病因所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左心衰竭并Ⅰ型呼吸衰竭,大叶肺炎并Ⅰ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作为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后序贯治疗以及重叠综合征并Ⅱ型呼吸衰竭.结果 BiPAP呼吸机无创治疗对于多种类型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有满意疗效.结论 BiPAP呼吸机的使用避免了气管插管,操作简便,为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可以作为呼吸衰竭患者的第一线治疗,值得在急诊科推广使用.

    作者:丁秀兰;杨乃众;李文娟;吴春波;朱继红;楼滨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预后和左室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预后和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老年AMI患者发病72 h内及第4周末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病4~5 w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功能.结果老年AMI患者发病初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01).治疗后AMI患者预后不良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好转组(P<0.001).预后不良组左室功能明显差于好转组(P<0.001).AMI后心绞痛或再梗死与射血分数(EF,ejection fraction)及总三碘甲腺氨酸(TT3)呈负相关.左室内径与TT3呈直线负相关,EF与TT3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监测老年AMI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对判断AMI预后及左室功能有一定意义.

    作者:吴大方;车玉英;王小平;拓步雄;李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缺血再灌注胃肠损伤的老年大鼠前列腺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从血栓素(TXA2)与前列环素(PGI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方面研究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胃肠损伤的机制.方法观察老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胃肠组织变化和TXA2、PGI2、TNF含量.结果青年和老年模型组胃肠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老年模型组较青年模型组严重.青年模型组胃组织中TXB2/6-Keto-PGF1α比值高于青年对照组和老年模型组.青年对照组小肠组织中TXB2/6-Keto-PGF1α低于青年模型组和老年对照组.老年模型组小肠中TNF含量高于青年模型组和老年对照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胃肠损伤机制与以TXA2占优势的TXA2与PGI2的平衡失调和TNF增高有关,但由于老年大鼠胃肠组织前列腺素和TNF的增龄变化,使其脑缺血再灌注胃肠组织的TXA2与PGI2的平衡失调不明显,而TNF的改变较为显著.

    作者:李建生;孔桂莲;赵君玫;李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扎鲁司特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1998年10月~2000年4月我们应用扎鲁司特(商品名:安可来)治疗老年轻、中度支气管哮喘40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及副作用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观察对象选择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0~74岁;轻度23例,中度17例.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及严重度分级[1].所有病例均为经常用药物治疗未能控制症状的非急性加重期哮喘患者;初次就诊前4 w内未口服或注射皮质激素,1 w内未使用除β2受体激动剂、茶碱及低剂量吸入性皮质激素(≤600 μg/d)以外的其它抗哮喘、抗组胺药物;没有其它肺部疾病或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作者:车晓文;王伟;徐少华;孟玲;于翠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癌的CT、MRI诊断评价

    随着影像学进展,CT、HRCT、CT造影、MRI、PET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对早期发现肺癌及术前明确诊断机会越来越大,影像学的肿瘤分期越来越接近病理改变.目前CT是影像学无创性肺癌诊断有效、特异的方法,随着MRI应用,MRI与CT相结合,对肺癌的诊断更明确,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尤其对碘过敏不能行CT增强检查者.本文重点讨论CT与MRI相结合的优势和特点,对早期发现肺癌和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男41例,女20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4岁.主要为咯血,以痰中带血丝多见,咳嗽、胸痛为主要症状,伴发热4例,无症状体检发现8例.61例肺癌40例手术证实,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21例.病理分型:鳞癌26例,腺癌18例,小细胞癌14例,大细胞癌2例,腺鳞癌1例.61例病人均行胸部平片和CT平扫,HRCT(高分辨CT)9例,CT造影增强检查15例,MRI检查33例.

    作者:陈志仁;梁妍;方昊;姜春子;李凤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彩色室壁运动技术评价冠脉支架置入术对左室局部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室壁运动技术(CK)评价冠脉支架置入术对左室局部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26例老年陈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CK测量,包括:左室壁各节段全舒张期及前1/3舒张期心内膜位移(DEM,1/3DEM),前1/3舒张期心内膜位移分数(1/3DEMF),全舒张期,前1/3及后2/3舒张期心内膜位移平均速度(VDEM,1/3VDEM,2/3VDEM),同时记录1/3充盈分数(1/3FF).以上根据二维定性方法对运动正常,运动减弱和运动消失三种室壁运动状态分别进行测量,对比冠脉支架置入术术前、术后3个月上述的变化.结果术前CK测量结果显示:三种室壁运动状态间的DEM,VDEM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运动正常节段的1/3VDEM显著快于2/3VDEM(P<0.01).运动减弱节段的1/3VDEM略快于2/3VDEM(P<0.05),运动消失节段的1/3VDEM显著低于2/3VDEM(P<0.01),且1/3FF和1/3DEMF显高度相关(r=0.87,P<0.01).冠脉支架置入术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表现为DEM, VDEM的增加(P<0.05).结论彩色室壁运动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冠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改善左室局部舒张功能.

    作者:李淑梅;邢玥;刘永生;肖智谦;单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aspase与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AD发病与遗传、环境、老龄、代谢等因素有关.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老年斑(SP)、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及神经元丢失.SP主要由β淀粉样肽1~42(β-amyloid peptide,β-AP1~42)沉积引起.NFT主要由成对螺旋细丝(PHF)构成,而PHF又由高度磷酸化的神经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组成.A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和行为异常,好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人们早已发现凋亡性死亡为AD神经元丢失的显著特征,近发现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简称半胱天冬酶, caspase)与 AD关系密切,与家族性AD(FAD)相关的3种蛋白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PS)1,2以及tau蛋白均caspase的底物.现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海风;祝其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海拔地区老年期痴呆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初探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应用长谷川量表筛选出痴呆患者共24例,男18例,女6例.随机选高海拔地区留居20年以上正常老年人24例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构成均有可比性.

    作者:杨历新;褚以德;朱爱琴;孙成英;李国峰;廖宝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D-半乳糖衰老大鼠自由基代谢状况分析

    目的建立大鼠D-半乳糖衰老模型,检测其脑、胃、肝、大肠、小肠细胞浆及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SOD、CAT、XOD、MDA、ONOO-).方法引用模糊综合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与对照组比较,对以上脏器细胞浆及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模糊综合分析.结果发现线粒体SOD、CAT、XOD、MDA、ONOO-的综合作用对衰老有影响,影响程度为45%;而细胞浆SOD、CAT、XOD、MDA、ONOO-的综合作用对衰老影响较小,影响程度为40%.通过检测脑细胞蛋白质羰基含量,发现该模型脑细胞蛋白质羰基含量显著升高,经中药复方治疗后其脑细胞浆蛋白质的羰基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自由基代谢变化可能仅是D-半乳糖衰老大鼠的表现或机理之一,说明自由基衰老理论不能完美解释该模型.初步认为该模型可能包含羰基毒化机制.自由基代谢的改变可能是脑细胞蛋白质羰基化的主要原因,此外D-半乳糖衰本身亦可能致该模型大鼠脑细胞蛋白质羰基化.

    作者:刘晓秋;李卫东;唐惠琼;连至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壮骨合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抗氧化作用

    自1999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壮骨合剂治疗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妇女,并做了骨密度(BMD)和生化指标测定,依照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记录了临床症状的变化,现将所得资料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37例绝经后妇女全部为门诊患者,年龄50~79岁(平均64岁).绝经年数2~34岁,其中绝经年数≥10年者22例,5~10年之间9例,≤5年6例.采用分层分段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17例和空白对照组20例.所有被观察者均除外肝、肾功能障碍及内分泌代谢疾病,无甾体激素、维生素D、肝素等治疗史.除外中医痹症、消渴、瘿瘤等.

    作者:龚玲;王明越;胡杰;夏蓓;周佩卿;曹俊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老年糖尿病和26例健康查体者血浆ET和CGRP水平.结果老年糖尿病伴有并发症者血浆CGRP含量低于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老年糖尿病患者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并发症的增多,血浆CGRP水平也随之降低.结论血浆CGRP和ET水平的变化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王静;张秀娟;张秀敏;陈桂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纤维蛋白原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与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关系.方法经胸超声检测258例老年及老年前期病人的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及纤维蛋白原、心血管危险因素与瓣膜钙化的关系.结果瓣膜钙化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提高.瓣膜钙化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瓣膜钙化组(P<0.05),老年前期尤为明显(P<0.01).纤维蛋白原、年龄、吸烟史是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纤维蛋白原在心脏瓣膜退行性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曹淑玉;杨玉兰;郭云;郑新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酝酿和提出,被称之为世界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与此同时,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为世人瞩目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的召开向世人揭开了新的历史一幕.两者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文明的延续,成为21世纪全球面对的两大中心议题,并成为21世纪全球战略决策的基本内容.因此,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并寻求一个共同的认识与目标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文范;程勇;陈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9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30例头颈部良性肿瘤患者、40例正常人的sIL-2R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sIL-2R水平较良性肿瘤病人及正常人水平明显升高(P<0.01),良性肿瘤患者与正常人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sIL-2R的增高可作为监视机体免疫功能、帮助诊断分析、病情检测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文书;洪伟;徐雅娟;李玉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P53蛋白和VEGF在老年人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和VEGF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胃癌和20例正常胃组织进行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研究老年人胃腺癌组织P53蛋白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组织中MVD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①正常胃组织中P53蛋白和VEGF表达全部阴性,胃癌组织中P53蛋白、VEGF阳性率分别为52.5%、62.5%.②P53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强度与MVD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细胞组织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5).③P53蛋白表达强度与VEGF表达强度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突变的P53蛋白可以通过增加VEGF的产生引起瘤内MVD增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P53蛋白、VEGF的表达强度可以作为判定胃癌转移潜能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房学东;张海山;张景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动脉硬化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及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北科DYD-500型BEAM仪及软件,系统分析了35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EEC及BEAM的变化规律.结果脑动脉硬化的EEG波幅及频率均发生改变,α波指数减少,调节幅欠佳,无沉静期,而BEAM α频带前移、泛化,α及β功率值降低,θ频带功率值增高,枕区尤明显.结论 EEG和BEAM对脑动脉硬化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良好的客观指标.

    作者:马俊玲;周贵仁;李英淑;王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人参养荣汤改善老龄鼠小肠绒毛形态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人参养荣汤对老龄小鼠小肠绒毛形态的作用.方法选用SAM-P/8快速老化鼠,观察小肠粘膜形态学变化及人参养荣汤对肠粘膜老化样改变的治疗作用.结果 SAM-P/8老化鼠Ⅰ~Ⅲ正常型绒毛比率有所减少,上皮细胞脱落再生加剧;肠绒毛萎缩,肠吸收面积显著性减少.灌胃人参养荣汤后可改善肠绒毛形态,提高绒毛面积,减缓肠上皮细胞异常的脱落再生.结论人参养荣汤通过气血双补改善肠粘膜形态,具有延缓肠粘膜老化的作用.

    作者:宋巧梅;谢肄聪;王峥;张文治;苏心;秦进喜;唐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人过早复极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地将对老年人无损害的过早复极综合征与危及生命的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鉴别.方法总结其心电图特点,进行系列心电图、心肌酶与多种心血管系统辅助检查.结果过早复极综合征的老年人可以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并可见心电图S-T、T改变,但是过早复极综合征S-T段呈弓背向下抬高,在V2~V5导联多见,可持续抬高数天、数月之久,无心电图演变,无心肌酶学升高.结论过早复极综合征是心脏复极过程中的电变化,无器质性病变的意义,无需特殊治疗,如果认真加以鉴别,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赵学忠;秦玲;王丽波;贾晓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