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宁;周群;张波;刘海亮;李强;石党军;吴建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09年6月应用PTGD治疗62例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穿刺置管成功61例,成功率为98.39%,患者发热、寒战、右上腹疼痛、腹膜炎等症状迅速缓解,感染中毒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例穿刺置管失败,行急诊手术治疗,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合并有心肺功能障碍等众多内科疾病,急诊手术治疗具有极高风险,选择PTGD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是一项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邵青龙;李全福;刘建辉;郭超;钟永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生率高,约1/4的病人常合并肝胆管狭窄[1],多采用手术治疗,但这类病人术后并发症多,结石残留及复发率高,且由于其解剖位置深在,治疗难度大,术后行胆道镜取石效果不佳,是外科治疗的棘手问题.我科近年来实施规则性肝段(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2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再斌;李向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慢诊施行腹腔镜胆囊(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操作要点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9月至2010年2月对30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其中,急性胆囊炎合并慢性阑尾炎12例,急性胆囊炎合并急性阑尾炎1例,慢性胆囊炎合并急性阑尾炎8例,慢性胆囊炎合并慢性阑尾炎9例.结果 3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无1例胆漏、粪漏,平均手术时间(65.0±33.0)min.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术将需分两次进行的上、下腹手术简易为一次微创手术解决.它体现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蒋国庆;王道荣;谈景旺;赵伟;乔唐;汤劲松;陈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诊治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对老年人急性胰腺炎的认识和重视.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急性胰腺炎中60岁以上的患者32例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发病原因胆道疾病有22例,高脂血症5例,酒精性3例,不明原因2例.轻症20例,重症12例,重症占37.5%.全组死亡率6.25%,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率16.6%.结论 老年人急性胰腺炎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以胆源性疾病为主要病因、并发症多的特点,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金小顺;赵怀辉;范晓黎;章敢;李钟声;薛传信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腹腔镜技术在现代临床肝胆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普及.传统观点认为:急性胆囊炎发作已3d以上,尤其是有坏疽及穿孔倾向的急性胆囊炎是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相对禁忌症,国内张能微等认为,除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外,所有的急性胆囊炎均适合LC[1],国外的Johansson[2]等则将症状发作7d内手术划入早期手术范畴.随着LC器械的改进完善,术者经验积累和操作水平的提高,以及患者对微创手术的渴求,既往认为相对禁忌有坏疽或穿孔倾向的急性胆囊炎逐渐被纳入首选腹腔镜技术范畴.我院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对坏疽及穿孔倾向的急性胆囊炎实施腹腔镜手术,效果满意,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建国;秦建伟;高静涛;李庆怀;龚振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婴幼儿体重与活体肝移植预后的关系,探讨体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实施的44例婴幼儿活体肝移植,术前诊断均为胆道闭锁,移植物类型均为肝左外叶.回顾性分析受者性别、术龄、体重、PELD评分、葛西手术史、GRWR、供肝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术期并发症及累积生存率等临床数据,并根据体重将受者分为两组:第1组,体重<7.55 kg(n=19);第2组,体重>7.55 kg(n=25).随访截止时间为2011年2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7.5±13.3)月.结果 44例受者死亡9例,总体1年累积生存率为81.2%.两组受者性别、PELD评分、葛西手术史、GRWR、供肝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等的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受者术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对比显示,第1组和第2组的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0%和91.2%.结论 体重是影响婴幼儿活体肝移植预后的因素之一,低体重受者的生存率低于高体重受者,术前应尽量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朱建军;夏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胆道探查术后放置T管引流,经过一段时间需拔出T管,拔出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者国外报道发生率为0.8%,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97%~5.6%[1].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10年5月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手术850例,常规拔T管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12例,发生率为1.4%.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成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壶腹周围癌指起源于十二指肠乳头2 cm以内的恶性肿瘤,包括壶腹癌、胆管下段癌、十二指肠腺癌和胰头癌,其中以胰头癌为多见.即使在影像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能获得治疗性切除的胰头癌仍只占20%左右[1],外科对壶腹周围癌,尤其是胰头癌的治疗,更多的是以减黄、解除十二指肠梗阻、止痛为目的的姑息性治疗[2].与肝癌治疗理念及技术上的不断更新有所不同,壶腹周围癌治疗性切除手术基本技术,在近的数十年来发展并不明显,但姑息治疗技术方面的进步却是引人注目的.
作者:罗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发生出血是导致即时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回顾我科2007年7月~2010年7月8631例LC术中出血的临床资料,对LC术中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吴宁;周群;张波;刘海亮;李强;石党军;吴建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梗阻性黄疸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临床多种疾病症状群中的一种症状.根据疾病的性质,梗阻性黄疸通常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根据解剖部位划分,可以分为肝外梗阻性黄疸和肝内梗阻性黄疸(包括肝内机械性梗阻和肝内胆汁淤积),而肝外梗阻性黄疸和肝内梗阻性黄疸又可细分为胆道外梗阻性黄疸和胆道内梗阻性黄疸.不同原因、不同解剖部位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治疗方法和预后截然不同,处理方式如选择不当,常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故梗阻性黄疸与其他黄疸(如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的鉴别、梗阻性黄疸病因的鉴别极为重要.
作者:孟兴凯;张俊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诊治方法与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 2010年1月72例ABP的临床资料.结果 轻症ABP 56例:非梗阻型49例,梗阻型7例,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后择期手术.重症ABP16例:有胆道梗阻12例,无胆道梗阻4例,早期行急诊手术或ERCP、EST及ENBD网篮取石术;非梗阻型4例,先行非手术治疗,后期行胆石症手术.治愈70例(97.2%),2例(2.7%)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70例随访0.5~3年,平均2.1年,无远期并发症及胰腺炎复发.结论 对ABP应分型而治,同时需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适当时机行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建球;杨廷燕;王建平;陈跃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优思弗(UDCA)对预防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行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36例的临床资料,术后常规每晚睡前顿服优思弗胶囊50Omg,服药6~12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1~3年,无结石复发病例,B超检查胆囊壁光整无增厚(2mm),测定胆囊收缩率>30%,符合正常胆囊超声表现,胆囊功能正常,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常规服用优思弗胶囊可有效的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王艳芬;张昕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分析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10年间收治的31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1例患者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占26例,无功能性5例;前者的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低血糖症状,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后者主要是腹部包块就诊.血清胰岛素测定对诊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有重要价值.26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CT发现21例(80.8%),而薄层CT扫描的敏感性可达91.7% (11/12).术中行B超探查有助于术中肿瘤的定位;对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包括肿瘤在内的胰腺局部切除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切除前后血糖检测对判断肿块切除的完全性有重要价值.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往往需要切除较大的范围.结论 典型的临床表现、CT薄层扫描、结合胰岛素水平测定是诊断胰岛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作者:菅志远;周平;张敏;周猛;兰明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的原因,试图减少再次胆道手术次数.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1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患者,Ⅰ型9例,Ⅳa型1例,Ⅳb型1例;既往一次手术史者9例,两次手术史者2例;就诊时症状,右上腹痛8例,发热4例,黄疸2例;就诊原因,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5例,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3例,残余胆囊1例,胆瘘1例,单纯性胆管炎1例.11例患者均行胆肠吻合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随访中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胆总管囊肿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误诊、漏诊和手术方式选择错误;胆总管囊肿的治疗以胆总管囊肿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佳.
作者:胡志坚;柴新群;柏立山;叶伦;冯贤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犬胆总管横断损伤、胆道支架管引流、胆总管端端吻合的动物模型,探讨胆总管端端吻合的自然愈合过程.方法 将25只犬随机分成对照组(n=5)与实验组(n=20),实验组分为4组,于术后3d、5d、7d、9d,胆道造影、取吻合处胆总管作羟脯氨酸、断裂强度、HE染色、Masson染色检测.结果 实验组术后无一例胆漏;羟脯氨酸(mg):术后第3dvs5d、7d、9d、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87vs20.6 ±2.30、22.6±2.70、27±4.12、16.54±2.22,均P<0.05),术后第5dvs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断裂强度(N):术后第3dvs5d、7d、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94vs5.72±1.05、7.76±0.72、8.68±0.92,均P<0.05),术后第7dvs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术后5~7d,HE染色见胆管壁增厚;Masson染色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排列杂乱.结论 胆总管横断损伤、胆道支架管引流、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后,胆管壁胶原含量、断裂强度迅速升高,术后5~7d,接近正常胆管组织水平;胆管壁增厚、胆管壁胶原纤维增生.
作者:陈青;吴二斌;郭子健;戴赛民;张勇;过建工;周鹏;周俊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胆管损伤病情复杂,诊治困难,如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病人往往需要接受多次的手术或介入治疗,部分病例因长期胆道梗阻、反复发作胆管炎继发肝萎缩、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等需要行肝切除甚至肝移植术.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病人面临的死亡风险是正常康复者的2~3倍[1].即使病人长期存活,其生存质量也低于正常康复人群和健康人群.胆管损伤不仅严重损害病人的健康,而且造成病人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改善胆管损伤病人的长期预后是腹部外科领域具有持续挑战性的难题.
作者:董家鸿;曾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门静脉高压症是以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为特点的一组综合症.其严重的临床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表现为呕血和黑便,第一次出血的病死率为25%,且第一次出血后1~2年内易发再次大出血,第二次出血的病死率可达50%[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二种,外科手术基本上分为断流术和分流术二大类,二者的争论由来已久,各有其优势和缺点.目前国内以断流术为主,欧美则崇尚分流术及限制性分流术.门奇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在我国,断流术已占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50%以上,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导术式[2].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特别是近年通过对食管贲门周围血管的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杨镇等[3]对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了改良,提出了选择性断流的手术方式.该术式既离断了食管下段、胃底的曲张静脉,预防和治疗了大出血,同时又保留食管旁静脉的自发性门腔分流,缓解了门静脉压力,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分流和断流二者优势互补的目的.
作者:张努;余继海;许戈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脾破裂病人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从而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今后对临床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救治提供更多的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11例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资料,通过归纳病人腹部体征的变化、生命体征的变化、影像学检查资料以及脾损伤的分级来分析其保守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 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有:6例因为出现腹膜炎体征加重,血色素下降;11例生命体征不平稳;5例CT观察血肿增大;3例由于脾损伤分级有误.结论 在外伤性脾破裂病人采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不但要严格掌握保守治疗的适应症,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腹部体征和生命体征以及影像学随访检查结果,这是保障非手术治疗病人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志钢;何明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虚拟可视化肝脏是利用外科学、临床解剖学、现代影像学、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研发出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利用患者的CT图像信息构建虚拟的三维可视化肝脏,并实现诊疗需要的各种功能.数字化虚拟肝治疗计划系统Liv1.0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肝切除术、活体肝移植.本文主要介绍虚拟可视化肝脏的新研究和应用现状.
作者:魏东庆;刘景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即使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肝癌术后复发率仍高达70%以上[1,2],影响肝癌患者术后的远期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组2000年至2010年间收治的43例肝癌术后肝内复发再切除治疗的资料,探讨肝癌术后肝内复发再切除治疗的疗效.
作者:刘虎;张绍庚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