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管囊肿手术若干问题探讨

陈军;陆才德;江新国

关键词:胆管囊肿, 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手术切除时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2年4月13例胆管囊肿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胆总管囊肿与空肠侧侧吻合2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9例,1例右肝后叶切除,右肝管胆肠Roux-en-Y吻合,1例肝总管囊肿大部切除,残余囊壁空肠Roux-en-Y吻合.结论合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处理方法有益于保证胆管囊肿手术顺利进行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肝胆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11例活体肝移植病肝切除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在活体肝移植术中受体保留肝后下腔静脉切除全肝的手术技巧. 方法 2001年1月至2002年2月,我院行活体肝移植11例,其中Wilson's病10例,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1例.均不使用静脉转流泵,行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全肝切除术.技术要点:在不阻断腔静脉血流的情况下解剖第三肝门,逐一缝扎或结扎、切断肝短静脉;使全肝切除前仅有门静脉及肝静脉与受体相连,待新肝植入时切除病肝,使受体无肝期尽量短. 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病肝切除时间为4.8±1.7小时,病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0±190 ml;10例受体术后2~4周ALT、AST、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等均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72天死于严重的排斥反应.结论肝移植受体一般患有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肝切除既要保留必要的管道,又要尽量减少出血,手术过程十分复杂,是保证移植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

    作者:钱建民;王学浩;孔连宝;张浩;傅诚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破裂穿孔1例

    患者,女性,18岁.阵发性上腹部疼痛48 h,以腹痛待查收住入院.入院查体:体温正常,心率快,在100~120次/分之间,无皮肤及巩膜黄染,腹部未触及明显包块,全腹部压痛,以右上腹及右下腹为显著,无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血常规检查:WBC:16.5×109/L,N:0.85,L:0.12.

    作者:李春生;李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儿胰腺外伤的诊断与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交通日益发达,各种新兴娱乐项目层出不穷,同时亦带来了交通、娱乐事故发生增多.其中,小儿胰腺损伤虽不常见,但临床过程有其特殊性,诊断治疗是否及时恰当,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患儿预后.本文就此重点做如下总结,旨在引起同道重视并供参考.

    作者:周总光;李园;胡廷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血管瘤引起高血压1例报道

    患者女性,61岁,一月前因劳累自感腹胀,在当地医院作B超提示为肝右叶巨大血管瘤后转入.

    作者:徐新建;张金辉;温浩;赛力克;栾梅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胆管囊肿手术若干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手术切除时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2年4月13例胆管囊肿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胆总管囊肿与空肠侧侧吻合2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9例,1例右肝后叶切除,右肝管胆肠Roux-en-Y吻合,1例肝总管囊肿大部切除,残余囊壁空肠Roux-en-Y吻合.结论合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处理方法有益于保证胆管囊肿手术顺利进行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军;陆才德;江新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乙肝病毒X基因与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也简称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在我国,约80%的HCC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HBV被认为HBV相关性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作者:马宽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近3年内收治的7例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无急性胰腺炎,无上腹部手术及外伤史.临床表现以上腹部肿块和疼痛不适较为多见.影像学检查胰腺肿块为囊性,囊实性或不规则分叶状.6例手术治疗,1例拒绝手术.结论因术前术中定性困难,除假性囊肿或典型的浆液性囊腺瘤外,都应按恶性肿瘤处理.

    作者:张从雨;张亚铭;宋玉庆;昝建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的安全时限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损伤的安全时限.方法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并按移植前供肝经历心脏停搏时间0、30、45、60 min分为4组 ,观测肝移植后各组一周存活率、肝功能、肝脏病理和肝脏能量代谢以及术中肝脏复流后微循环改变.结果上述各组术后一周存活率分别为:100%(5/5)、100%(5/5)、60%(3/5)、20%(1/5).肝脏能量代谢等指标的改变在供肝无心跳热缺血时间30 min前是可逆的, 随心跳热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向不可逆演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巴马小型猪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损伤的安全时限约为30 min.

    作者:卿德科;韩本立;董家鸿;郑树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儿肝脏肿瘤的围手术期化疗

    尽管随着早期诊断的开展、局部切除术和肝血管阻断控制出血技术的应用,使肝脏肿瘤的外科手术切除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单纯手术切除,手术后复发,转移率高的现象使其长期生存率仅在15%以下.近年实践证明:小儿肝脏肿瘤的围手术期化疗(包括术前化疗、术前或术后的介入化疗、术后化疗),结合放疗、肝动脉结扎或栓塞、二次手术等综合治疗,对提高小儿肝脏肿瘤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解春;李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脏肿瘤射频原位灭活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肝脏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方法,但估计只有5~15%的HCC或继发性肝癌适于手术切除.已接受手术切除的病人,仍有相当高的复发率.其5年生存率只有20~40%.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有效的能部分替代手术的肿瘤治疗技术.射频灭活(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作为近十年来新出现的一项肿瘤微创微创技术,因其微创小、疗程短、见效快、安全可靠、可多次进行治疗等优点,而被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肝癌、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肾癌、肾上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其中以肝癌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开展早、为广泛.本文试图就近年来国外对RFA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平定;苗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胆总管囊肿发病年龄、症状、远期并发症与Todani分型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5例小儿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对15例小儿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为小儿肝细胞癌,5例为肝母细胞瘤.结果小儿肝细胞癌与小儿肝母细胞瘤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HBsAg和AFP阳性率,有无合并肝硬化,病理特征等方面有差异.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是小儿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小儿肝细胞癌与小儿肝母细胞瘤临床影像病理特征有差异;小儿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

    作者:傅思源;周伟平;姚晓平;吴孟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残留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残留结石性胆囊炎的原因、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技术.方法对33例经手术证实的残留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随访3月~12年,效果优良率:92.86%.结论引起残留结石性胆囊炎的原因很多,根本的就是未遵循辨-切-辨三字程序.其主要症状和体征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诊断上各项辅助检查的准确率不高,必须对各项检查进行综合性分析.治疗上必须遵循辨-切-辨三字程序,先切开胆总管、肝总管,再切除残留胆囊.

    作者:陈梅福;吴金术;易为民;李灼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单发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单发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年半来治疗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入院后确诊为转移性肝癌,肝脏转移灶均为单发,肿瘤直径在4.5~12.4 cm,平均7.8±2.5 cm.2例来自胃癌,7例来自结直肠癌,1例来自恶性淋巴瘤,门诊误诊率高达60%.9例患者均同期行肝转移癌切除及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单发肝转移癌发病率低,容易误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以及临床思维的局限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治疗首选肝转移灶和原发灶肿瘤同期切除.

    作者:晏建军;严以群;黄亮;周飞国;吴孟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肝原发性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肉瘤.肿瘤来源于肝内上皮组织者称为原发性肝癌,通常包括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在临床上较常见;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原发性肝肉瘤,种类繁多,包括肝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黏液肉瘤、胚胎样肉瘤、血管外皮肉瘤等,较为罕见.目前对原发性肝肉瘤(以下简称肝肉瘤)世界文献报道仅百余例[1],日本肝癌研究小组[2]报道肝肉瘤约占肝原发性恶性肿瘤的0.1%,我国报道约为1.3%[3].

    作者:朱虹;陈孝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在肝胆胰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肝癌、胰腺癌和肝门胆管癌等是危重病,手术切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操作复杂困难,切除率不高,自2000年始,我们引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经临床实践,体会到PMOD具有不少的优点,有利提高手术质量,体会如下.

    作者:秦锡虎;黄伯华;朱峰;张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龄重症急性胆管炎40例治疗体会

    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严重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高龄病人由于全身重要脏器功能减退,代偿能力差,病情尤为危重.我院1994年3月~2001年12月收治60岁以上ACST病人4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阁;吕毅;康昭;张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断加深对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认识

    胰胆管合流异常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 又称异常胰胆管连接(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union),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据1991年日本胰胆管合流异常研究会通过的诊断标准,PBM是指解剖学上的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合流的先天性畸形.

    作者:肖现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负压刀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发展

    自从开展肝切除手术以来,肝内管道处理的盲目性和肝断面的出血,以及由此产生的术后肝功能不全、出血、感染和胆漏一直困扰着肝脏外科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发明了各种离断肝实质的器械,其中负压刀的发明、应用较早,并得到了不断改善,由于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能对我国肝脏外科手术的普及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郜永顺;陈孝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鼠源化抗肝癌免疫毒素的导向研究

    目的构建表达鼠源化抗肝癌重组免疫毒素mscFv25-TNFα(鼠源化单链抗体mscFv25融合人突变型TNFα),对荷肝癌(SMMC-7721)裸鼠进行体内杀伤活性实验.方法运用PCR方法扩增TNFα并在其5'和3'端增添相应酶切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构建成PGEX4T-1/msc Fv25-TNF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JM109,通过IPTG诱导进行表达,在经过蛋白纯化及Western bolt鉴定之后,将重组免疫毒素经尾静脉注射治疗荷肝癌裸鼠,2周后处死裸鼠,观察肿瘤的体积、质量,并对瘤组织进行TNF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mscFv25-TNFα治疗组对荷肝癌裸鼠的有效率为5/5,其中2/5为完全缓解,3/5为部分缓解,与TNFα对照组相比,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62,P<0.05),经mscFv25-TNFα治疗后的瘤组织,TNFα呈弥漫性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主要存在于瘤组织的胞质中.结论鼠源化抗肝癌重组免疫毒素mscFv25-TNFα对荷肝癌裸鼠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作者:张静;刘彦仿;杨守京;乔庆;程虹;张素珍;马福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