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增强;陈汉
目的探讨胆汁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表达水平与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将大鼠分为单纯胆汁外引流组、同种同基因肝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肝移植组,后二组行原位肝移植加胆汁外引流,用E LISA法检测未移植时及移植后2、4、7 d胆汁中sICAM-1表达水平.结果同种异基因肝移植组大鼠胆汁中sICA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种同基因肝移植组,且其水平升高与移植术后时间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检测移植肝组织中sICAM-1的表达水平升高,有助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并可动态监测其严重程度.
作者:傅宇阳;何晓顺;陈剑琳;赵继宗;陈规划;黄洁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生长抑素类似物已应用临床十余年,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国内外新研究发现,奥曲肽(Octreotide)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已将其初步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本文就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在肝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涌;彭承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HCC的佳选择.虽然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利用超声和甲胎蛋白(AFP)对高危人群普查,小肝癌检出率有所提高,但总的手术切除率仍不超过30%[1].术后肝内复发率高达60%~75%.大部分患者在诊断确立时,已丧失手术切除的机会.如何减少术后复发、使不能切除的肿瘤缩小后行二期切除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在众多的姑息疗法中,肝动脉化疗栓塞(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HACE)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自从1975年Goldstain等[2]首先报道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以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全球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术前应用TACE治疗HCC的价值,目前仍存在争议.
作者:王国俊;孙中杰;马清涌;潘承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文报道1996年3月、9月采用经胆囊颈管胆汁转流术一期修复肝外胆管整段缺损2例.术后随访3年,疗效满意,无胆道疾病症状出现,多次B超检查示吻合口无狭窄,近端胆道不扩张.本术式具有取材方便,只有一个吻合口,手术范围小.
作者:徐良;徐永强;刘登文;江华山;赵少勇;陈历恒;郭久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和综合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俩院1992年10月~1999年10月接受治疗的33例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伴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6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及时的采取手术治疗防止多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以及对并发症合理治疗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朱建国;林丰;庄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院自1998年开始为326例胆囊结石患者施行LC手术,术中发现胆总管直径大于9 mm者18例,对其中15例成功地进行了纤维胆道镜检查,有10例合并胆总管结石并经纤维胆道镜取结石,无1例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6例LC手术,术前各种检查均未提示有胆总管结石的迹象,胆总管直径均≤9 mm.术中发现胆总管直径>9 mm者18例,细11 mm,粗14mm,选择性地对其中胆囊管较粗、胆道镜能进入胆总管的15例进行检查,其中女11例,男4例,年龄31~68岁,平均55.8岁,发现结石者10例,结石大7mm×5 mm.另3例因胆囊管细胆道镜不能插入而中转进腹.
作者:祁玉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Jarnagin WR…//Ann Surg 2000,231:762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后近2/3的患者将出现残肝肿瘤复发,仅1/3的患者手术后可获长期生存.据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的免疫抑制现象.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将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乃至消灭手术后残留的微小肿瘤病灶.实验证实,细胞因子的转基因治疗在提高机体免疫状态的同时能抑制实体肿瘤的生长发展,其中以白介素-12(IL-12)的作用较为引人注目.(朱立新译耿小平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XGC)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胆囊慢性炎性疾病.1986年以来本院2 113例胆囊切除标本中,11例经病理确诊为XGC,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57岁.病程3个月~5.5年,平均4.1年.10例有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病史,1例右上腹肿块,1例伴黄疸(总胆红素38 umol/L,结合胆红素26 umol/L,谷丙转氨酶90 IU/L),其余10例肝功能均正常.
作者:李金龙;李荣祥;陈勇;何平;李劲;周颖;潘万能;李盛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这些基础研究向肝癌研究领域的渗透,肝癌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人们对肝癌发病机制的认识更加深入,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手段也正在逐步向临床过渡.
作者:殷正丰;杨甲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肝癌围手术期中乙肝病毒的存在情况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癌的血清HBVM及术前术后血清HBV DNA;随机化分组,围手术期给予拉米夫定,进行定量HBV DNA检测.结果肝癌中HBsAg及HBcAb的阳性率高于一般人群;术后的HBV DNA阳性率比术前高.对照组的HBV DNA量,在术后1、2周内较术前增高具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中术后1、2周内HBV DNA量较术前量降低亦有显著性差异,并低于安全治愈阈值.讨论要加强肝癌围手术期治疗时对HBV的防范.应用拉米夫定可以预防和治疗肝癌围手术期乙肝病毒的活跃.
作者:王辉;陈涛;熊茂明;区庆嘉;刘晓平;王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胃手术后与胆石症的发生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统计表明胃切除术后或迷走神经切除术后胆石症的发病率约16%~42%.作者就本院自1992年1月~2000年1月所处理的23例胃手术后发生胆石症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涂永久;林大富;冷建军;高传文;解放军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对无法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经化疗泵植入术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2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化疗泵植入术.术中及术后经泵注入肝动脉化疗药物,其中20例行碘油栓塞.术后观察病情变化,并定期复查AFP定量、B超或CT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81%患者术后2周~1月复查AFP明显下降,64%患者肿瘤缩小明显,术后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2%、64%、43%,尤以巨块型行栓塞者疗效好.结论化疗泵植入术与常规股动脉穿刺插管术比较具有安全可靠、选择性强、给药简便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是可行的,疗效是可靠的.
作者:张丽丽;毕玉华;滕木俭;刘瑞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肝脏良性实质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减少因误诊导致的不必要手术及不当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1984年5月~2000年2月间收治的36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肝脏良性实质占位病变患者的诊断过程及外科治疗方式.结果炎性假瘤23例,局灶性脂肪变性4例,脂肪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各3例,结核球2例,错构瘤1例.瘤变直径0.9~20.0 cm,平均3.9 cm.36例患者除病变外肝脏均无硬变表现,AFP均为阴性,2例HBV标记物阳性.患者均接受病变切除术,4例炎性假瘤患者因误诊为肝癌在病变切除术后安置皮下植入式注药装置.29例患者获得随访0.84~14.3年(平均5.9年),2例死于心肺疾患,1例错构瘤患儿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26例患者无占位性病变复发.结论AFP、HBV阴性、无肝硬变是肝脏良性实质占位病变与肝癌鉴别的重要依据,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良性实质占位病变有优良疗效.
作者:杨占宇;韩本立;董家鸿;别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0~1999年收治的21例肝癌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肝癌破裂出血在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中均可以发生.肝癌破裂并非均为自发性破裂.肝癌破裂绝大多数起病突然,症状体症明显,小部分病例症状体症可不明显或不典型.结论肝癌破裂出血如不积极救治,大多数迅速死亡.如能得到有效救治,部分患者可延缓生命.
作者:孙培龙;汪永录;刘须才;林万隆;王洪生;曹广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昏迷报道较少,本文报道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低血糖昏迷,分析昏迷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1 临床资料病例1,男,37岁,因右上腹不适1月,发现肝占位5d入院.CT提示肝右叶12.6×17.4 cm肝癌,门静脉右支癌栓.入院后检查:肝功能:Tbil 27 mol/L、A:34.7 g/L、G:36 g/L、ALT:61,蛋白电泳γ球蛋白33.4%,AFP>1 000 ug/L,空腹血糖2.65 mmol/L.诊断: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肝炎后肝硬化.入院后予以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第9d凌晨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汗淋漓,随之神智不清,急测血压16/10 kPa,脉搏130次/min,疑低血糖昏迷,急查血糖为1.5 mmol/L,同时予以输注葡萄糖,患者神智很快恢复正常,以后多次发生低血糖昏迷,多次测血糖为1.2~1.6 mmol/L,以25%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未再发生低血糖昏迷,但仍时有胸闷、心悸,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于发生低血糖昏迷后第12d死亡.餐后血浆胰岛素含量为0.8 mU/L.
作者:曲增强;陈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术中对尾状叶的处理.方法对21例肝尾状叶因以上疾病经外科治疗的患者随访总结.结果与结论肝尾状病变处理棘手;肝门部胆管癌常侵及尾状叶,其根治范围应包括肝尾状叶的切除;尾状叶肝管结石应切开左右肝管,力争术中取尽结石.
作者:孙跃明;赵翰林;王学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术式选择与再手术原因.方法对1980~1998年手术治疗先天性胆管囊肿91例及再手术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效果好,再手术率低;囊肿外引流效果差,再手术率高;囊肿内引流术效果亦差,再手术率较高.结论胆管囊肿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避免急诊手术;囊肿外引流术只能作为急救措施;囊肿内引流应弃用;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应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李宗狂;芮有臣;官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院利用脉冲超短波紫外线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早期感染32例,有效地控制切口感染,减轻病员痛苦,缩短住院日,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20例.年龄32~64岁,平均52岁.体态均属肥胖型.病例均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合并胆总管结石4例,均为择期手术.14例合并糖尿病.
作者:金小干;陈菊春;韩永珍;丁永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90年1月~1995年2月本院采用经皮胆镜胆囊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287例,平均随访时间7.8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06例,女181例,年龄37~89岁,平均49.8岁.病程3个月~21年,平均67.8个月.其中伴发高血压病31例,冠心病27例,慢性肺气肿18例,糖尿病21例,消化性溃疡2例.B超测定胆囊单发结石162例,2枚结石74例,3枚结石51例.大结石<1 cm者80例,1~2 cm 147例,2~3 cm 51例,>3 cm 9例.经B超及口服胆囊造影剂示胆囊收缩功能50%者252例,30%~50%35例.
作者:王明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血管新生是指原有的毛细血管或后毛细血管静脉新生血管的过程.1971年Forlkman首次证实[1]:实体瘤在缺乏血管新生的条件下仅能生长至2~3 cm.随后的研究又发现: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血管新生.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不仅为瘤体提供氧份及营养物质,而且为肿瘤转移及血管浸润提供通道,故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转移密切相关.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为丰富血供实体肿瘤,其生物学特性包括高度血管浸润及转移倾向,并导致该疾病的预后不良.血管新生理论的建立,为进一步探讨HCC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找到了一条新思路.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血管新生与HCC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朱立新;耿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