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骅;周粼;谭晶;徐鹏远;甘平
目的 评估肝功能分级指标对断流手术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断流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的病人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人40例.术后发生与疾病本身有关的并发症10例.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6例.死亡2例.比较肝功能分级指标与并发症,三种肝功能分级不同级别组间并发症率均未发现有显著差异.结论 由临床指标和肝功能检查组合成的肝功能分级,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对肝功能分级评估的要点是要根据静态的肝功能分级标准来对动态变化的指标作出判断.
作者:李军成;田斌;刘根寿;吴浩荣;李伟;庄志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行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约为30%-50%.虽然术后该病的发生率与手术方式及血管吻合口的直径相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近年来治疗肝硬化后门脉高压症多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该术式无疑会增加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探讨该术式与肝性脑病的关系.
作者:朱立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3岁.因右上腹腹疼痛、发热、黄胆反复发作1年,加重1周入院.体检:体温正常,巩膜稍黄染.右上腹有压痛,无肌紧张,墨菲氏征阳性,未触及肿大胆囊.B超示胆囊稍大,壁厚,胆总管扩张,胰头后有一强回声团块.经抗炎治疗,症状缓解后,行全麻下手术.
作者:李光哲;李海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是在经颈静脉途径肝活检,经颈静脉途经胆管、门脉造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1969年Rosch初在狗的颈静脉插入导管到肝左静脉内,经肝穿刺入门静脉内,形成一条肝内门体分流通道并获得成功,虽然这条通道仅仅维持了12小时,却为TIPSS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长乐;何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已有十余年历史,受到国内外医学高度重视.该技术经历了热情高涨期后,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TIPSS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吴性江;黎介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胆囊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有效的方法仍然是胆囊切除术,我院自1996年10月~1999年7月行腹腔镜三孔操作胆囊切除术40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逊;张兆林;刘安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对胆道结石手术的影响.方法 通过设立严格的病例对照,比较了49例肝硬化和非肝硬化患者胆道结石手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 肝硬化组术中平均出血量645±803 ml,对照组平均77±53 ml(P<0.01);肝硬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53.1%和12.2%,而对照组分别为18.4%和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0.001和<0.05).结论 肝硬化是导致胆道结石术中大出血、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建新;程国祚;杨家红;王旭青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直接门静脉造影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直接门静脉造影观察18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血管和冠状静脉解剖,根据造影结果对3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经腹联合门奇断流术.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显示冠状静脉223支,其中单支79.46%,双支20.54%,冠状静脉开口于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和门脾静脉交汇处分别为62.33%、27.35%和8.07%,出血和断流术后现出血患者主要位于门静脉主干,顽固性腹水无出血者多数位于脾静脉;显示脐静脉曲张20例,脾胃静脉曲张4例,肠系膜静脉曲张2例.断流术后造影显示冠状静脉和食管曲张静脉完全消失,钡餐复查示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显著减轻.结论 直接门静脉造影不仅了解门静脉侧支血管,而且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吴性江;曹建民;吴学豪;黎介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前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2例非肝硬化性门脉纤维化,8例肝外门脉阻塞,隔膜切除1例,自体血管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搭桥1例,肠腔分流3例,脾切除、脾肾分流5例.结果 1例死亡,9例治愈.结论 肝前性门脉高压症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在临床表现方面有许多不同,分流术可作为基本手术,病变血管的矫正术更合理.
作者:李晓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简称TIPSS)是国内少数医院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的一项难度较大的介入技术[1],是治疗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近,我们进行了这项技术的应用.现结合7例TIPSS,介绍其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
作者:崔宁;骆秉铨;吴海江;张义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损伤性高位胆管狭窄外科治疗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回顾性调查41例损伤性高位胆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 采用胆肠吻合术38例,无手术死亡.其中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26例,随访2-10年,优良率83.3%;肝管十二指肠吻合12例,随访3年以上,优良率70%.结论 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损伤性高位胆管狭窄的佳方式;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对高危胆管狭窄患者仍然是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高寰;何强;耿智敏;刘效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用腹主动脉前脾肾静脉端侧吻合术,(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2例.分别观察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再出血、肝衰竭的发生率及吻合口的通畅情况.结果 分流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1 cmH2O,28例(53.84%)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4例(7.69%)患者发生再出血,6例(11.54%)发生肝功能衰竭,长期随访8例(80%,8/10)吻合口通畅.结论 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较好术式之一.
作者:金中奎;程香普;张水军;叶学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有减少术后不适和较少的创伤,但仍有改进的余地.方法:为进一步减轻手术创伤,我们引进了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共29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75分钟,19例当天出院,10例隔天出院,其中1例是胆总管探查.结论 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
作者:叶建宇;McMahon MJ;Larvin M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门静脉高压症常并发腹水、肝性脑病、脾功能亢进、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和肝功衰竭等,但为危急和严重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在门静脉高压症作出诊断时,肝功代偿病人已有30%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肝功失代偿病人则高达60%.
作者:杨春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LC、MC、CC对机体的创伤反应程度.方法 对择期胆囊切除的159例良性胆囊疾病者随机分组,LC53例、MC53例、CC53例,全麻下手术,术前、术毕、术后第1日至3日每晨作白细胞计数、血糖、体温监测,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液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按分组完成手术158例,1例LC中转CC,中转率1.9%,全部治愈.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术毕血糖升高LC组小于MC组(P<0.01)、MC组小于CC组(P<0.01),白细胞增加从术毕至术后3日LC组小于MC(P<0.05),MC组小于CC组(P<0.01),术后体温升高也与此相同;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LC组少于MC组(P<0.01),MC组少于CC组(P<0.05),腹腔引流液LC组少于CC组(P<0.05).结论 创伤反应程度及持续时间,LC组小于MC组,MC组小于CC组;LC为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术式.
作者:潘万能;李荣祥;李劲;李金龙;蒲青凡;周颖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肝硬化代谢紊乱诱发胆囊结石,二者合并存在发生率较高[1],外科处理难度大,并发症多,尤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难度更大,我院自1996年至1997年间实施LC1528例,其中合并肝硬化46例,本文选择同期病人72例进行对照临床观察,探讨合并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LC治疗特点.
作者:周群;邓明富;彭立勋;林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应该是综合性治疗多种肝病导致的肝内血流受阻是形成门脉高压的始动因素,在肝脏病变未获彻底纠正前,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显然是对症性质的.外科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
作者:杨镇;裘法祖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液递物质代谢紊乱及其血流动力学后果.方法 对30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体分流术前后门脉血中内皮素(ET)、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PGI2)进行了水平变化动态临床观察.结果 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脉血中无论是缩血管物质(ET、TXA2)还是扩血管物质(PGI2)浓度均比胃肠对照者明显升高(ERT:107.86±25.92 pg/ml,48.11±9.40pg/ml,P=0.000;TXA2:349.67±198.41pg/ml,156.27±54.01pg/ml,P=0.000;PGI2:463.14±108.25pg/ml,227.23±46.19 pg/ml,=0.000),且二者浓度在门体分流术后均下降(P=0.002).结论 门静脉血中内皮素水平的增高对肝硬变患者门脉血管阻力的增加有重要影响,并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理起重要作用.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这一特殊病理生理状态下,缩血管物质与扩血管物质之间可能达成一种新的动态平衡.
作者:柳枫;冷希圣;朱继业;冯洪强;李澍;杜如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146例胆囊胆汁CEA含量,分析胆汁CEA与胆囊结石等因素间关系.方法 术中抽取胆囊胆汁,测定CEA含量,并分成三组:正常组<5μg/L,可疑增高组5-10μg/L,增高组>10μg/L.将各组相应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胆汁CEA增高组与正常组之间在胆囊结石病史长短、胆囊粘膜不典型增生方面有显著差异,在年龄、细菌生长、结石大小和多少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结石长期刺激,损伤胆囊粘膜,引起胆囊粘膜修复和不典型增生,使胆汁CEA升高.
作者:王成宏;王道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目前治疗方法存在较大争议.本院自1990~1999年8月间行急诊门奇断流术治疗食道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0例,近期效果满意,与同期非手术治疗25例作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黄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