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术;毛先海;刘初平
目的 总结老年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984年1月至1999年9月收治的65岁以上胆道梗阻疾病1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率为9%(13例),其中良性梗阻5例,恶性梗阻8例,均死于术后并发症及多器官功能有衰竭.结论 老年胆道梗阻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强化围手术期治疗,预防胆道感染,及时有效的胆道引流,合理的术式选择,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金属支架放置术对高龄中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病人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贺强;杨翔;郑毅;高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99年7月3日笔者将经典Whipple术中消化管重建的三个吻合口改良成二个,运用于1例胰钩突十二指肠破裂患儿的手术救治,疗效满意.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汪兆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SMA及肌成纤维细胞在胆道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医源性胆管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通过制作犬肝外胆管损伤修复模型,分别于术后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SMA免疫组化SP染色观察.结果 SMA表达于肌成纤维细胞浆,术后1周至6月表达均较强.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结果 导致瘢痕性挛缩,管腔狭窄.结论 SMA及肌成纤维细胞是导致胆道瘢痕性挛缩的主要原因.
作者:耿智敏;向国安;韩庆;刘效恭;苏宝山;刘青光;潘承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由于操作环境为二维视野及操作空间的不适应,LC术肝外胆道损伤率较OC术高,达1.4~2%[1,2].我院总结了前3000例LC术的经验和教训,自1998年1月起,推广胆囊牵引复位法来判断分离Calot三角,共完成LC术1856例,结合细致操作,无1例肝外胆道损伤,谈一些经验和体会.
作者:陆星石;姜湘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70岁以上高龄病人胆道手术愈后的常见因素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总结134例术前非隐性黄疸、肝功能异常、术后心衰、电解质紊乱、呼吸及泌尿系统并发症出现例数,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手术的病人,随着年龄增长,术前黄疸、肝功能异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出现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术前黄疸、肝功能异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出现将影响高龄病人胆道手术的愈后.
作者:刘建萍;耿海涛;黄正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源性肝门胆管狭窄,病情复杂,病人全身条件差,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确切的手术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1981年至1999年12月,我们共对58例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进行了再手术处理.对其中5例选用了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撑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熊剑平;高静涛;李庆怀;何晓东;孙喜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将ESWL应用于胆结石病人的治疗,使其成为胆石症非侵入性治疗手段之一.我们1990~1999年间对54例手术后胆道残留结石实施了ESWL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为平;丁建民;蔡珍福;李连如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对198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分为2组,一组采用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90例(下称肝段切除组),另一组采用胆管切开为主的联合手术108例(下称胆管切开组).结果 随访肝段切除组优良率为92.54%,胆管切开组优良率为68.61%.肝段切除组较胆管切开组术后残石率低(8.96%:27.91%,P<0.05);症状复发率低(13.43%:32.56%,P<0.05);再手术率低(0%:10.47%,P<0.05).结论 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残石发生、症状复发和再手术率,是当前治疗肝胆管结石的首选术式.
作者:王敏;卢永明;朱正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茶油对梗阻性黄疸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运用血清酶学、病理组织学和形态定量学方法研究喂饲茶油对心肌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作用.结果 茶油能明显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营养状况;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水平;增强心肌细胞线粒体内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心肌细胞线粒体膜、核膜和肌丝结构的完整性.结论 茶油无论在形态上或功能上对梗阻性黄疸大鼠心脏均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斌;彭淑牖;牟一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为探讨Mirizzi综合征在临床上的一种新的、合理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中行胆囊大部份切除术12例,胆囊切除术8例,胆囊切除术及胆管瘘口修补术10例,胆囊切除术及肝总管Roux-en-y吻合术6例.结果 2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8年,痊愈22例(78.6%),良好4例(14.5%),欠佳2例(7.1%).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Mirizzi综合征应作不同的处理和治疗.
作者:严启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后经T形管胆道造影异常影像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过去14年间的异常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异常影像共计112例,肝外胆管结石征像46例,胆总管下端狭窄18例,肝内胆管异常38例,肝外胆管恶性狭窄10例.结论 异常影像涉及病理、解剖、技术诸因素,外科医师熟悉影像学并结合临床表现可对异常影像作出更恰当的判断,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杨培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女,54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右肩胛部放射痛7年入院.7年前开始出现右上腹部胀痛不适,疼痛放射至右肩胛部.伴畏寒、发烧,恶心和呕吐,无黄疸.
作者:雷泽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疾病,近10~20年来,城市地区的发病率已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是常见的疾病,由于其肝脏及胆道病理改变复杂,严重并发症多及再次手术率高等特点,外科医师仍应高度重视有关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作者:韩本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时高压(1.6kPa)气腹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患者于气腹前和气腹30分钟时,抽血测定血清β2-MG浓度.结果 气腹前和气腹30分钟时,血清β2-MG浓度分别为2.13±0.6、1.91±0.6,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短时间的高压气腹不足以损害肾功能.
作者:胡宁利;李闻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方法 取外科手术中胆囊结石30枚,放入30只健康新西兰家兔胆囊中,并分为Ⅲ组.组Ⅰ给予30%柠烯-辛酸甘油酯和30%二甲基亚枫序贯灌注,组Ⅱ和组Ⅲ分别将两药单独灌注,72h后取出结石,测量用药前后结石重量.结果 组Ⅰ效果好,组Ⅱ次之,组Ⅲ差,结论序贯灌注具有良好的效果,优于单独灌注.
作者:曹化祥;汤丽咏;温新元;田明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胆道感染中严重的一种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一直为临床所重视.现就我科近年来4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敬民;孙登群;吴中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本文对1989年至1999年52例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了解其病情特点、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 近年来因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就诊早,其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B超可作为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是唯一的根治方法.胆道重建的方式应因具体情况而定.小儿重症胆总管囊肿病人行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置管外引流术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术中于胆肠吻合口置支撑外引流管可有效防止吻合口漏.
作者:孔祥;王忠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8例,女13例;年龄28岁~79岁.12例发生于本院,9例由外院转入.其中急诊手术15例,择期手术6例.
作者:宋景暄;田景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免气腹腹腔镜技术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目的在于避免气腹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避免穿刺可能造成的损伤.
作者:赵少勇;林斌;刘登文;朱明;徐良;陈历恒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