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超声诊断右冠状动脉右室瘘

宋军;高东梅;伊莲花;朱环

关键词:彩色超声, 右冠状动脉右室瘘
摘要:右冠状动脉右室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 inright ventricle,CAF)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由于本病已能够手术治愈,故手术前诊断具有实际意义[1.3].以往诊断依靠造影检查,随着彩色超声诊断仪器的不断更新,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彩超已成为诊断本病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本院于1995年和2000年收治2例该病患儿,其中1例并发房间隔缺损,均经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癌多重耐药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从基因水平对膀胱癌多重耐药基因(MDR1)进行研究.方法:用PCR技术对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大多数膀胱癌及少数正常膀胱粘膜标本在167 bp处显示MDR1基因异常扩增.结论:随肿瘤分级的增高,MDR1表达率有增高趋势,MDR1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赵玉千;郝珊;付耀文;吴长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静点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1 999年1月-2001年1月本院采用静点纳络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247例,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病例为本院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酒精中毒病人247例,排除并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诊断标准:有过量饮酒史,呼气有酒精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症状;排除药物中毒及其它原因所致的昏迷及昏睡.中毒分度标准:轻度中毒为酒精中毒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严重中毒为酒精中毒昏睡昏迷期.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饮酒量、饮酒至就诊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常规补液,静点维生素C、维生素B,、利尿、保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首次静推0.4 mg纳络酮,然后0.8 mg加入葡萄糖250 ml液体持续静点,其余治疗同对照组.

    作者:王小璐;秦敬华;何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重组DNA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目的:以质粒PCNDA3.0为载体,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目的基因在体外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编码人可溶性VEGF165的目的基因克隆于带有CMV启动子/增强子的PCNDA3.0载体上,重组为PCNDA3.0-VEGF165质粒载体.直接以质粒DNA形式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收取细胞上清,用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清中VEGF165可溶性表达产物.结果:VEGF165基因在CMV启动子/增强子的调控下,可在ECV304细胞高效表达,且在转染后72 h表达量明显高于转染后48 h的表达.结论:以质粒PCNDA3.0为载体,VEGF165基因可以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为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一个新的基因治疗途径.

    作者:贾晓晶;刘丽;龚守良;刘树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预防性应用无环鸟苷对潜伏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活化的抑制作用

    目的:证实预防性应用无环鸟苷(ACV)能够抑制潜伏单纯疱疹病毒的激活.方法:用Balb/c小鼠建立潜伏感染模型,紫外线B照射激活病毒,照射前开始予ACV口服,停药1 d后处死动物检测活化病毒.结果:治疗组30例中无一例检出活化病毒,而对照组30例中有12例检测出活化病毒(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ACV特异作用于病毒激活期,能有效地抑制病毒活化.

    作者:郝倩;张岩;贺冰;徐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23例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和31例肝细胞型肝癌组织的癌基因c-fos和c-jun表达,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组织中c-fos和c-jun弱表达或不表达;在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中c-fos和c-jun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5(65.2%)和14(60.9%),染色强度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细胞型肝癌中c-fos和c-jun阳性例数分别为17(54.8%)和16(51.9%).c-fos和c-jun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且二种癌基因在肝细胞型肝癌中表达的协同性较强.结论:c-fos和c-jun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细胞型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fos和c-jun表达水平与肝细胞型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判定肝细胞型肝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张颖超;韩喜春;贾明库;王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彩色超声诊断右冠状动脉右室瘘

    右冠状动脉右室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 inright ventricle,CAF)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由于本病已能够手术治愈,故手术前诊断具有实际意义[1.3].以往诊断依靠造影检查,随着彩色超声诊断仪器的不断更新,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彩超已成为诊断本病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本院于1995年和2000年收治2例该病患儿,其中1例并发房间隔缺损,均经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军;高东梅;伊莲花;朱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膈缺损的应用解剖

    先天性膈疝是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疾病之一,死亡率较高.对这类严重的畸形,以往曾用很多不同的材料作膈成型的代替物,但效果均不满意.本文作者对新生儿腹横肌及其血供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为临床开展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作者:薛延军;李祥鹏;奚林;刘海燕;韩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小鼠耳蜗毛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内耳器官离体培养技术来观察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耳蜗毛细胞的影响,探讨万古霉素耳毒性.方法:选用生后2~4 d的昆明小鼠做为实验对象,应用鼠尾胶包埋法离体培养耳蜗基底膜,通过若单明-鬼笔环太染色技术定量观察不同浓度的万古霉素对耳蜗毛细胞的影响.结果:给予万古霉素后的离体耳蜗内、外毛细胞未发生坏死和缺失,毛细胞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结论: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耳蜗毛细胞无损伤作用.

    作者:金昕;任丽丽;王苹;丁大连;杜宝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pNEgr-mIL-12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在COS-7细胞和黑色素瘤B16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含辐射敏感启动子的pNEgr-mIL-1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后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检测mIL-12的表达.方法: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pNEgr-mIL-12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OS-7细胞和B16细胞;ELISA法检测mIL-12p70表达.结果:①pNEgrmIL-12重组质粒转染瞬时表达细胞COS-7细胞,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照射组mIL-12表达量比未照射组明显增高(P<0.05,P<0.001),约为未照组的1.5~2.5倍;在2.0 Gy照后表达增高为明显,表达于照后4 h达峰值,在观察的72h内保持于较高水平;②转染pNEgr-mIL-12的B16细胞于2.0 Gy照后增高明显,为未照射组的1.5倍;并且经2.0 Gy X射线照射后随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低至0.05 Gy的剂量对两种细胞亦均有激活作用.结论:pNEgr-mIL-12重组质粒具有辐射激活下游基因表达的功能,且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表达均有增强,尤以2.0 Gy照射组作用明显,但在低剂量50、75、100 mGy照后表达水平增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作者:杨英;刘树铮;付士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OX模型在乳腺癌病人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排除混杂因素,进一步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5年的生存情况及各预后因素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圣@萨可门医院1 002例乳腺癌病人的资料,包括自然状况及预后因素(经历史性队列调查获得),应用COX模型,通过调整后的风险比率(Adjusted hazard ra-tio,AHR)定量评估各预后因素的作用.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两医院乳腺癌病人的死亡率非常接近(AHR=0.9,P=0.5024);年龄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AHR=0.8,P=0.2097);肿瘤大直径超过2.0 cm的乳腺癌病人的死亡风险约为肿瘤大直径小于2.0 cm的乳腺癌病人的2倍(AHR=2.2,P=0.0001);淋巴结有转移病人的死亡风险约为无淋巴结转移病人的3倍(AHR=3.0,P=0.0001).结论:在调整混杂因素干扰后,两医院乳腺癌病人的死亡率仍非常接近,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个数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作者:盖学良;付彤;王志新;雅克·布里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长春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解脲支原体血清分型研究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解脲支原体(UU)所致泌尿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各血清型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UU的14个标准分型血清对长春地区184例UU感染的阳性分离株应用代谢抑制实验方法进行血清分型鉴定.结果:不同组别的UU优势血清型不同,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显性感染)组的UU优势血清型为4、3、8、1型;无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隐性感染)组的UU优势血清型为3、6、14、4型.UU的4、8型在显性感染组中的阳性分离率显著高于隐性感染(P<0.05).未定型UU在显性感染组中检出8例,在隐性感染组中未检出.结论:长春地区的4、8型UU与显性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3、6、14型的UU则主要以隐性感染或寄居形式存在.

    作者:刘洋;钟淑霞;徐斌;张林;张超英;温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儿童肾脏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

    尿液中的5种微量蛋白包括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α-微球蛋白(α-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本文作者观察儿童不同肾脏疾病时尿中5种蛋白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及酶标仪分析,对尿液中5种微量蛋白含量进行测定,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威;刘冰;张北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Fas基因与细胞凋亡

    Fas基因广泛表达于人体组织中,属于肿瘤坏死因子、神经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并命名为CD95.Fas蛋白有一段80个氨基酸的序列与细胞凋亡信号传递密切相关,被称为死亡功能区(death domain,DD).Fas配体(Fas Ligand,FasL)或抗Fas单克隆抗体为40 kU的膜蛋白.Fas和FasL共同在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免疫反应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并通过介导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发生及在生精细胞凋亡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刘光伟;龚守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实验外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袁力克;谭旭昌;邓振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电解离弹簧圈栓塞术中的颅内动脉瘤破裂

    目的:探讨电解离弹簧圈(GDC)栓塞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与预后相关的并发症等.方法:对采用GDC栓塞治疗的68例患者72个颅内动脉瘤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4.1%)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其中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ICPC),直径4~6 mm;1例前交通动脉瘤(Acom),直径为2.2 mm.3例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史.动脉瘤破裂的直接原因:1例ICPC为微导管穿破动脉瘤壁的囊泡,另2例为栓塞过程中GDC穿过动脉瘤壁.1例术中可见造影剂外溢,3例术后CT扫描均证实再次出血.3例术中均经继续导入GDC将动脉瘤栓塞,出血停止.1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和颈内动脉闭塞,经动脉内局部应用药物后大脑中动脉血流恢复.2例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功能缺失;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轻偏瘫和语言障碍.结论:GDC栓塞动脉瘤术中与操作直接相关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为3%左右,病死率约1%.危险因素可能与SAH病史、动脉瘤较小和术中使用球囊作为辅助治疗等有关.

    作者:侯凯;罗祺;王宏磊;罗毅男;王长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盆腔脂肪过多症(附二例报告)

    盆腔脂肪过多症为一种少见疾病,由Engels[1]于1959年首次报道,1968年Fogg[2]等提倡用该名.现对本院收治的2例盆腔脂肪过多症病人的临床诊治要点进行讨论,报道如下.

    作者:邓宏;那万里;常喜华;王金国;金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制作断层标本的包埋技术和锯切方法的应用

    利用电动带锯机制作断层标本已成为断层解剖学研究手段之一.本研究对冰冻包埋技术和石膏包埋技术进行比较,并对冰冻包埋技术进行了改进[1],报道如下.

    作者:董国军;石岫昆;周晓辉;赵广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5α-还原酶mRNA在Wistar大鼠附睾内的随龄表达研究

    目的:观察附睾内5α-还原酶(Ⅱ型)mRNA的表达是否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方法: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用cDNA探针检测附睾中Ⅱ型酶mRNA的表达量.结果:在附睾头、体、尾部,5α-还原酶(Ⅱ型)mRNA的表达量于青春期前(21 d)、青春期(42 d)、成龄(91 d)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年龄增长对附睾内5α-还原酶(Ⅱ型)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

    作者:刘素环;王忠山;王弘;张家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宫颈妊娠保守治疗体会(附二例报告)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39岁,孕2产1.1984年行剖宫产分娩1次.既往月经规律,本次停经40 d后出现恶心、呕吐来本院就诊,诊断为早孕.于停经47 d阴道流血少许,于停经第50天时来本院门诊部计生科行人流术.术前查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阴性,彩超提示:子宫前位,10.5 cm×5.5 cm,宫内可见节育器、8.7 cm×1.5 cm条状液性暗区,形状欠规整,子宫前壁欠光滑.因人流术中出血多(约600 m1),立即停止吸宫,同时宫颈注射催产素及麦角,静点止血药物并急诊入院观察.入院后阴道流血渐减缓,给予消炎止血治疗3 d.再行彩超检查:子宫前位,8.8 cm×5.6 cm,宫颈内可见8.1 cm×6.4 cm实质不均质回声区,子宫前壁回声欠均匀.

    作者:周佰霞;胡玉兰;张晔;刘淑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痛因素的研究近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对该病致痛因素的研究十分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疼痛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综合症状.本文作者将对目前已被广泛接受或由实验证实的一些致痛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王锡三;何述明;王志芳;张龙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