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D打印技术在腰椎滑脱症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

冯学烽;邹伟民;庞祖才;许汉权

关键词:3D打印技术, 椎弓根螺钉, 置钉准确率, 腰椎滑脱症
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腰椎滑脱症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具有明确手术指针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3D打印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手术指标、置钉准确率、滑脱复位程度、术后各时段的腰椎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D打印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95.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D打印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复位程度及术后各时段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脊柱领域内固定物置入,能提高置钉准确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髌骨针结合钢(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髌骨针结合钢缆或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髌骨针结合钢缆或钛缆内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均在3~4个月愈合.术后8个月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48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为95.2%.结论 应用髌骨针结合钢缆或钛缆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无需外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卢正楷;李茂山;沙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固定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MCSM患者采用EOLP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和椎管矢状径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5个月.JOA评分:术前为3~12(7.1 ± 2.3)分,术后为9.2~16.1(12.5 ± 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径:术前为6.9 ~10.7(8.8 ± 1.6) mm,术后为11.3~17.4(13.8 ± 2.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11.2 ~16.9 (13.1 ± 2.9) mm,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铰链侧均骨性愈合,未发生再关门现象,稳定性良好.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轴性症状2例,均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或缓解.结论 EOLP治疗MC-SM时应用微型钛板可有效防止再关门,利于损伤神经恢复,减少轴性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汪勇刚;胡伟;许永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外伤后腰骶部皮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1例

    患者,女,49岁,车祸致腰骶部软组织损伤,表面皮肤无明显破损,未予重视.伤后1周逐渐出现腰骶部皮肤肿胀,大小约15 cm×15 cm,可触及波动感.在当地医院给予局部穿刺,抽出约100 ml淡黄色液体,穿刺后胀痛感减轻,病情反复.先后给予6次穿刺,并辅以冷疗、烤电等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发病过程中偶有发热,高均未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可退热,饮食睡眠无明显异常,二便正常.伤后4个月于2017年5月15日来我院治疗.

    作者:程道林;芦俊峰;毕郑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在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213例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患者.结果 2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61(38.3 ± 6.35)个月.骨髓炎愈合186例,愈合率87.32%;骨折愈合211例,愈合率为99.06%;骨髓炎窦道均愈合,窦道愈合时间3~19(12.9 ± 4.54)个月.并发症:12例针道感染患者经治疗后均愈合;3例骨髓炎患者行2~4次病灶清除术,仍未治愈;1例骨髓炎患者因经济原因截肢.结论 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效果良好.

    作者:焦晓虎;焦晨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近期疗效

    目的 观察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1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40~70 min,术中出血量10~20 ml,术后住院4~7 d.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气管或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 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近期疗效可靠.

    作者:聂治军;张银刚;常彦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新鲜骨性锤状指

    2012年8月~2016年8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0例新鲜闭合骨性锤状指患者,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7~62岁.均为单手指闭合损伤,示指1例,中指1例,环指9例,小指19例.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典型的远指间关节屈曲畸形,主动背伸功能丧失.均常规摄手部X线片,发现末节指骨撕脱骨折(≥关节面的1/2).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h~7d.

    作者:成德亮;李刚;张丽君;邱武安;刘国辉;王强;李家庚;胡雷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肘关节前内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2014年6月~2017年1月,我科采用肘关节前内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0~48岁.均为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骨折按 Regan-Morrey 分型:Ⅱ型1例,Ⅲ型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7d.

    作者:陈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下胫腓联合损伤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通过踝关节3个不同平面CT断层影像获得下胫腓定位螺钉的佳置入途径,为手术中正确置入螺钉提供简便的操作方法.方法 对100例单侧下肢损伤患者健侧踝关节CT轴位图像进行测量分析,取踝关节中立位状态下关节面近端2、3、5 cm水平的轴位CT影像,测量胫骨及腓骨的中心点,研究胫、腓骨中心点连线与腓骨外侧脊的关系及与水平面的成角.结果 100例CT图像数据中,位于踝关节近端2 cm平面置入点位于腓骨外侧脊顶端上,与水平成角10.95° ± 4.52°;近端3 cm平面置入点位于腓骨外侧脊顶端后方1.15 mm ± 0.35 mm,与水平成角13.74°± 4.42°;近端5 cm平面置入点位于腓骨外侧脊顶端后方2.65 mm ± 1.05 mm,与水平成角17.07°± 4.96°.其中男、女性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腓骨外侧脊作为特定及恒定的解剖结构对术中操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为手术提供简便有效的操作方法,能正确置入下胫腓定位螺钉,降低失误率.

    作者:李业;张超;贺韬;李亘;宋辉;董宇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髋关节翻修术中取出髋臼假体的简易方法

    目的 介绍一种髋臼打出器械并应用于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假体取出的简易方法.方法 对51例髋关节翻修患者应用简单工具取出牢固固定的髋臼假体,即通过髋臼边缘钻孔并使用偏心杆打出髋臼假体的方法.结果 51例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假体均顺利取出.从切开到假体取出时间25~50 min,没有造成髋臼骨折及明显的骨量丢失,患者翻修术后假体初始稳定性良好.结论 用该器械取出髋臼假体,器械少,操作简单,取出假体时间短,骨量丢失少,简单有效.

    作者:张晓琪;尚希福;胡飞;纪小枫;吴科荣;罗正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快速成型技术构建胶原丝素仿生骨支架治疗大鼠股骨髁缺损

    目的 探讨快速成型技术构建胶原丝素仿生骨支架的可行性,评估该骨支架治疗大鼠股骨髁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粉为原材料,根据骨缺损形状利用SolidWorks 2015软件设计仿生骨支架外形,结合低温干燥快速成型技术构建仿生骨支架,并评估该支架在大鼠体内外的性能.扫描电镜观察骨支架超微结构;力学测试机评估支架试件压至10%应变时平均压缩位移、平均应力和杨氏模量.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与该仿生骨支架共培养,观察支架孔隙内不同时间点细胞生长情况.制作大鼠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并用仿生骨支架适量填充,于第2、8、12周观察局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仿生骨支架整体结构为层叠-多孔-立体结构,壁厚、大孔和微细小孔直径适中,孔隙率高达94.38%,利于营养物质的渗入.力学性能指标中平均压缩位移量为(867.48 ± 0.28)μm,平均应力为(0.071 ± 0.006)MPa,平均仿生骨杨氏模量为(361.47 ± 42.83)MPa.MC3T3-E1细胞与该支架共培养的组织相容性好,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大鼠骨缺损体内实验显示,仿生骨支架在12周内可基本完成缺损修复,效果显著.结论 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的胶原丝素仿生骨支架性质稳定、细胞相容性良好,治疗大鼠骨缺损效果显著,为临床解决骨缺损难题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翰斐;赖俊成;汪清华;李智勇;路云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无骨科牵引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我科在无骨科牵引床情况下采用健肢截石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5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6 例,男23 例,女33 例,年龄70 ~ 92 岁.骨折Evans分型:Ⅰ型3 例,Ⅱ型12 例,Ⅲ型21 例,Ⅳ型15 例,Ⅴ型5 例.左侧37 例,右侧19 例,均为闭合骨折.

    作者:李新军;郭遂群;陈景涛;李全发;陈梦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前外侧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前外侧和后外侧手术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行THA患者按入路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前外侧入路(25例),B组采用后外侧入路(38例).观察两组患者暴露时间、切口长度、假体安装位置;记录患者术后2周、12个月HHS 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暴露时间及切口长度A组均大于 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髋臼外展角及外展角位于安全区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及前倾角位于安全区的比例、偏心距及恢复率、双下肢长度A 组均优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THA中,后外侧入路较前外侧入路暴露时间短、手术切口小、组织暴露少;但前外侧入路能较好地保护髋关节周围肌肉组织,能够获得较快的术后康复和较好的髋关节稳定性.

    作者:关晓龙;袁景;甄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髌骨外侧关节面部分切除术治疗髌股关节炎

    2013年10月 ~2016年6月,我们对33例Iwano 分期Ⅲ期髌股关节炎患者在髌骨外侧关节面部分切除术基础上同时采用外侧关节囊Z形切开松解术,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3例(36膝),男7例,女26例,年龄47 ~68岁.病程2~15年,Iwano 分期均为Ⅲ期.

    作者:杨鑫;高文香;曹向阳;陈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记忆合金环抱器联合人工骨植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

    2010年1月~2016年2月,我们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8例老年肱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67~75岁.其中因肱骨近端骨肿瘤假体置换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假体置换6例.X 线检查均显示肱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肱骨近端骨肿瘤假体患者未示病理性骨折.

    作者:孙强;王洪勋;董新利;丁海祥;谷元杰;姜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布鲁杆菌性颈段脊柱炎并发脊髓压迫1例

    患者,男,62岁.既往发热病史2个月余,渐进性颈部疼痛不适,无外伤史.于2016年3月20日入院,神经学检查显示C6神经分布的运动和感觉减退或丧失.ESR、CRP和免疫球蛋白IgA、IgG值反常增高,患者血清在滴度为1 : 160时血清凝集反应阳性,虎红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显示C5~6椎骨侵蚀和中间骨质破坏(图1A、B).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证实受累区域的病理性活动.CT 成像(图1C、D)显示,C5椎体和C5~6椎间隙水平的破坏,脊髓压迫并向后移位.由于患者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所以没有进行MRI检查.查体:患者颈部皮肤完整,局部无红肿.C5~6椎体按压疼痛,双上肢前外侧皮肤感觉麻木,触觉及痛觉减退,肌力稍差.

    作者:范亚杰;张民泽;刘贝贝;王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后外侧入路两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后外侧入路空心螺钉和支撑钢板两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46例后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直接显露复位后踝,分别采用空心螺钉(22例)和支撑钢板(24例)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 空心螺钉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支撑钢板组1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给予清创、闭式持续冲洗2周后切口愈合.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支撑钢板组和空心螺钉组术后各有1例出现腓骨后侧轻度疼痛不适,注意休息并外用扶他林软膏后疼痛缓解,支撑钢板组1例取出钢板后不适消失.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等情况.术后12个月踝-后足AOFAS评分:支撑钢板组为48.4~96.3(88.1 ± 2.5)分,优良率为23/24;空心螺钉组为45.5~95.5(88.5 ± 3.0)分,优良率为21/22.两组AOFAS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入路直接复位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和支撑钢板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空心螺钉固定创伤更小且便于取出.

    作者:彭育沁;陈兵乾;盛晓文;房小文;王正飞;钱宇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异体红细胞输注与脊柱手术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异体红细胞输注患者与未输注患者在实施脊柱手术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 例接受脊柱手术患者资料,其中输注异体红细胞112 例(红细胞输注组),未输注异体红细胞74 例(非红细胞输注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因素进行影响因素筛选.结果 红细胞输注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总感染发生率较高,与非红细胞输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败血症等其他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 回归进行影响因素筛选结果显示,红细胞输注?术后引流管放置可能是影响患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结论 异体红细胞输注可能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相关,应严格把握其临床适应证.

    作者:田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大面积逆行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重建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大面积逆行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重建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大面积逆行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行撕脱皮瓣浅筋膜内静脉吻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肿胀程度、颜色、质地、感觉及毛发生长等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20例均未出现感染.18例撕脱皮瓣完全成活,皮瓣轻度肿胀,颜色自然,质地柔软有弹性,有毛发生长,并有不同程度的感觉保留;1例皮瓣表面出现水疱、边缘部分暗黑,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痊愈;1例撕脱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痊愈.结论 大面积逆行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经吻合静脉重建回流后皮瓣成活率高,并且皮瓣的质地、感觉及毛发生长情况较好.

    作者:黄俊;牛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自体混合植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髋臼骨缺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骨颗粒、骨泥混合植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髋臼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9例(66髋)CroweⅡ~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骨缺损患者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骨颗粒、骨泥混合植骨.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术后6个月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48.76 ± 7.79)分提高至(92.09 ± 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优56髋,良8髋,可2髋,优良率为96.97%.结论 自体骨颗粒、骨泥混合植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髋臼骨缺损,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均可愈合,疗效确切.

    作者:霍丽丽;颉朝阳;崔小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应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下肢外伤性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腓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14例腓骨下段外踝或胫骨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2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均一期成活,1例软组织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14例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10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受区外形良好,腓骨胫骨化良好,再造踝关节稳定性强,匹配度高.末次随访时,根据Enneking系统肢体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9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 应用腓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

    作者:陶勇;徐江发;吴在顶;刘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