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军;郭遂群;陈景涛;李全发;陈梦霞
目的 探讨快速成型技术构建胶原丝素仿生骨支架的可行性,评估该骨支架治疗大鼠股骨髁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粉为原材料,根据骨缺损形状利用SolidWorks 2015软件设计仿生骨支架外形,结合低温干燥快速成型技术构建仿生骨支架,并评估该支架在大鼠体内外的性能.扫描电镜观察骨支架超微结构;力学测试机评估支架试件压至10%应变时平均压缩位移、平均应力和杨氏模量.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与该仿生骨支架共培养,观察支架孔隙内不同时间点细胞生长情况.制作大鼠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并用仿生骨支架适量填充,于第2、8、12周观察局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仿生骨支架整体结构为层叠-多孔-立体结构,壁厚、大孔和微细小孔直径适中,孔隙率高达94.38%,利于营养物质的渗入.力学性能指标中平均压缩位移量为(867.48 ± 0.28)μm,平均应力为(0.071 ± 0.006)MPa,平均仿生骨杨氏模量为(361.47 ± 42.83)MPa.MC3T3-E1细胞与该支架共培养的组织相容性好,利于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大鼠骨缺损体内实验显示,仿生骨支架在12周内可基本完成缺损修复,效果显著.结论 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的胶原丝素仿生骨支架性质稳定、细胞相容性良好,治疗大鼠骨缺损效果显著,为临床解决骨缺损难题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翰斐;赖俊成;汪清华;李智勇;路云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高黏度脊柱骨水泥系统(Confidence)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nfidence治疗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06椎体.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术后VAS评分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骨水泥渗漏5个椎体,未出现明显的骨水泥毒性反应,未发生脊髓及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Confidence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操作简便,手术风险低,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刘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腰椎滑脱症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具有明确手术指针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3D打印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手术指标、置钉准确率、滑脱复位程度、术后各时段的腰椎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D打印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95.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D打印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复位程度及术后各时段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脊柱领域内固定物置入,能提高置钉准确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冯学烽;邹伟民;庞祖才;许汉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后外侧入路空心螺钉和支撑钢板两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46例后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直接显露复位后踝,分别采用空心螺钉(22例)和支撑钢板(24例)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 空心螺钉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支撑钢板组1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给予清创、闭式持续冲洗2周后切口愈合.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支撑钢板组和空心螺钉组术后各有1例出现腓骨后侧轻度疼痛不适,注意休息并外用扶他林软膏后疼痛缓解,支撑钢板组1例取出钢板后不适消失.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等情况.术后12个月踝-后足AOFAS评分:支撑钢板组为48.4~96.3(88.1 ± 2.5)分,优良率为23/24;空心螺钉组为45.5~95.5(88.5 ± 3.0)分,优良率为21/22.两组AOFAS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入路直接复位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和支撑钢板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空心螺钉固定创伤更小且便于取出.
作者:彭育沁;陈兵乾;盛晓文;房小文;王正飞;钱宇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10年1月~2016年2月,我们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8例老年肱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67~75岁.其中因肱骨近端骨肿瘤假体置换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假体置换6例.X 线检查均显示肱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肱骨近端骨肿瘤假体患者未示病理性骨折.
作者:孙强;王洪勋;董新利;丁海祥;谷元杰;姜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踝关节3个不同平面CT断层影像获得下胫腓定位螺钉的佳置入途径,为手术中正确置入螺钉提供简便的操作方法.方法 对100例单侧下肢损伤患者健侧踝关节CT轴位图像进行测量分析,取踝关节中立位状态下关节面近端2、3、5 cm水平的轴位CT影像,测量胫骨及腓骨的中心点,研究胫、腓骨中心点连线与腓骨外侧脊的关系及与水平面的成角.结果 100例CT图像数据中,位于踝关节近端2 cm平面置入点位于腓骨外侧脊顶端上,与水平成角10.95° ± 4.52°;近端3 cm平面置入点位于腓骨外侧脊顶端后方1.15 mm ± 0.35 mm,与水平成角13.74°± 4.42°;近端5 cm平面置入点位于腓骨外侧脊顶端后方2.65 mm ± 1.05 mm,与水平成角17.07°± 4.96°.其中男、女性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腓骨外侧脊作为特定及恒定的解剖结构对术中操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为手术提供简便有效的操作方法,能正确置入下胫腓定位螺钉,降低失误率.
作者:李业;张超;贺韬;李亘;宋辉;董宇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12年8月~2016年8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0例新鲜闭合骨性锤状指患者,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7~62岁.均为单手指闭合损伤,示指1例,中指1例,环指9例,小指19例.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典型的远指间关节屈曲畸形,主动背伸功能丧失.均常规摄手部X线片,发现末节指骨撕脱骨折(≥关节面的1/2).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h~7d.
作者:成德亮;李刚;张丽君;邱武安;刘国辉;王强;李家庚;胡雷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在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213例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患者.结果 2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61(38.3 ± 6.35)个月.骨髓炎愈合186例,愈合率87.32%;骨折愈合211例,愈合率为99.06%;骨髓炎窦道均愈合,窦道愈合时间3~19(12.9 ± 4.54)个月.并发症:12例针道感染患者经治疗后均愈合;3例骨髓炎患者行2~4次病灶清除术,仍未治愈;1例骨髓炎患者因经济原因截肢.结论 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效果良好.
作者:焦晓虎;焦晨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儿童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对31例儿童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其中行半月板部分切除17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9例,半月板缝合术5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6年.术后Lysholm评分为82~99(96.8 ± 1.85)分,其中优26例,良5例.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儿童半月板损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优良的手术效果.
作者:吴晓鸿;李建栋;张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结合髂筋膜阻滞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行髋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髂筋膜阻滞进行干预,并使用冷感消失法判定患者髂筋膜腔隙阻滞效果.记录患者使用芬太尼总量;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患者各时间段疼痛情况;采用MMSE评分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中IL-6、Sββ100、Aβ1~40水平.结果 观察组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侧卧位及术后6 h、1 d、2 d时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后20 min及侧卧位时患者神经阻滞效果与阻滞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 d时MMSE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点IL-6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 h、1 d时两组患者Sββ100、Aβ1~40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且观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结合髂筋膜阻滞可提高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及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李早香;王振峰;刘鲲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前外侧和后外侧手术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行THA患者按入路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前外侧入路(25例),B组采用后外侧入路(38例).观察两组患者暴露时间、切口长度、假体安装位置;记录患者术后2周、12个月HHS 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暴露时间及切口长度A组均大于 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髋臼外展角及外展角位于安全区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及前倾角位于安全区的比例、偏心距及恢复率、双下肢长度A 组均优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THA中,后外侧入路较前外侧入路暴露时间短、手术切口小、组织暴露少;但前外侧入路能较好地保护髋关节周围肌肉组织,能够获得较快的术后康复和较好的髋关节稳定性.
作者:关晓龙;袁景;甄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超声骨刀与咬骨钳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对89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应用超声骨刀32例(超声骨刀组),应用咬骨钳57例(咬骨钳组).观察两组开门时间、开门过程中出血量、开门过程中平均每分钟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 手术开门时间、开门过程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超声骨刀组均少于咬骨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门过程中平均每分钟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周 JOA 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硬膜撕裂、脑脊液漏及伤口感染患者.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开门过程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少和相对高效的优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应用咬骨钳相似.
作者:周兴华;杨敏;李涛;朱利;王博;崔彦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小腿桥式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吻合健侧胫后血管,联合桥式交腿皮瓣修复8例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组织缺损.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2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色泽、弹性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按Ther-mann量表功能评定: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 以健侧小腿胫后血管作为游离组织移植的供血血管,游离股前外皮瓣联合交腿皮瓣移植,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孙灵通;张龙;陈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下肢等长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0例患者采用SuperPATH技术行微创THA,术前通过直接测量及影像学测量评估患者双下肢长度,模板测量预估假体型号及假体安放位置,预先测量预估股骨柄假体高点与大转子顶点距离,术中试模复位后,在基本保证双下肢间隙与身体纵轴平行的情况下,通过C臂机摄两侧髋关节和股骨近段正位片,测量大转子顶点、小转子下缘或高点与两侧坐骨结节低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比较坐骨结节与小转子下缘的位置关系,相应选择颈长、调整股骨柄打入深度及股骨头的增减型号,以调整肢体长度趋于等长.结果 切口长度5.6~6.5 cm.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7 ± 0.6)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84~92(86 ± 2.4)分,术后双下肢等长28例,不等长2例(分别相差0.3、0.5 cm).结论 SuperPATH技术通过术前模板测量精确计算、术中精细的X线再评估等综合措施调整肢体长度,能使THA患者有良好的下肢等长控制.
作者:季卫平;王波;王小玲;吴博;梁娟;吴美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逆行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重建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大面积逆行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行撕脱皮瓣浅筋膜内静脉吻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肿胀程度、颜色、质地、感觉及毛发生长等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20例均未出现感染.18例撕脱皮瓣完全成活,皮瓣轻度肿胀,颜色自然,质地柔软有弹性,有毛发生长,并有不同程度的感觉保留;1例皮瓣表面出现水疱、边缘部分暗黑,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痊愈;1例撕脱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痊愈.结论 大面积逆行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经吻合静脉重建回流后皮瓣成活率高,并且皮瓣的质地、感觉及毛发生长情况较好.
作者:黄俊;牛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患者,女,68岁,18年前因右髋关节发育不良,在本市某医院行右髋关节融合术.术后髋关节外展及屈髋活动受限伴跛行,由于髋关节强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再次入院.入院体检:右髋关节内翻僵直畸形,右腹股沟中点压痛,4字征( +),右下肢短缩4 cm,末稍血运、感觉良好.骨盆平片显示:右髋关节先天发育不良呈融合术后改变.于2013年3月12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髋内固定取出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采用外侧入路,选用28 mm ID、50 mm OD髋关节假体.手术顺利,术后2d可下床自行活动.术后第10天患者翻身患肢内旋时,出现人工关节后脱位.当即行手法复位并给予患肢持续骨牵引3周.病情稳定后于2013年4月13日出院.
作者:陈国平;朱文虎;顾玉强;刘永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Harris 评分对两组术后12个月的疗效及肢体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时,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关节运动、行走能力及Harris总体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观察组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于野;赵振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牵引架结合顶棒双钢板微创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Ⅴ、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牵引架结合顶棒双钢板微创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切开复位髂骨植骨内固定组(对照组),每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架结合顶棒双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髂骨植骨内固定.
作者:张福田;张桂红;孙斐;刘赋;孙新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髌骨骨折术中复位常需巾钳辅助,且需借助人工或纱布条等器物协助把持,存在术者不能避开C臂机放射线和难以控制力度以及影响术中透视观察等弊端和不便.为此,笔者自行制作了一种简易髌骨骨折复位器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连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我科在无骨科牵引床情况下采用健肢截石位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5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6 例,男23 例,女33 例,年龄70 ~ 92 岁.骨折Evans分型:Ⅰ型3 例,Ⅱ型12 例,Ⅲ型21 例,Ⅳ型15 例,Ⅴ型5 例.左侧37 例,右侧19 例,均为闭合骨折.
作者:李新军;郭遂群;陈景涛;李全发;陈梦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