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之木;孙文建;卜星平;韩君豪;邱燕森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口服利伐沙班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行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80例(术后6 h口服利伐沙班)和对照组80例(术后6 h口服安慰剂),于术后1、4、8、12周复查双下肢动静脉血管彩超,根据患者术后复查结果进行针对性处理,比较抗凝效果.结果 术后1、4、8、1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6.25%、3.75%、2.50%、1.25%,均低于对照组的15.00%、12.50%、10.00%、7.50%,两组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出血相关并发症.结论 脊柱胸腰椎骨折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汪勇刚;王大鹏;徐林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联合入路治疗17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应用 Burwell-Charnley 影像学评估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按AOF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1个月.解剖复位13例,一般复位4例.15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切口皮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钢板及螺钉外露行皮瓣覆盖创面.患者骨折均在术后16~18周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 10 例,良2例,可3例,差 2 例.结论 联合入路手术治疗Pilon骨折,可使骨折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防止复位丢失.
作者:郭晓鹏;尚晖;吴亚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彻底清创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8例人工髋关节感染行二期翻修患者的资料.26例为首次翻修,1例为第2次翻修,1例为第3次翻修.22例全髋翻修,6例半髋翻修.患者均行一期清创,取出人工髋关节假体并植入自制关节型万古霉素骨水泥假体,术中局部及术后全身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二期植入翻修假体.末次随访根据Harris评分、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72个月.22例全髋关节翻修患者除2例自然死亡外,其余20例未出现感染复发;3例单纯髋臼翻修患者中有1例术后感染复发,3例单纯股骨柄假体翻修患者中有1例感染复发.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由术前(31.55±2.71)分提高至(75.54±3.44)分,ESR由术前(36.5±5.4)mm/1h下降至(20.4±3.6)mm/1h,CRP由术前(72.4±20.5)mg/L下降至(12.8±8.4)mg/L.至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40.52±1.23)分,ESR较术前下降(15.1±1.6)mm/1h,CRP较术前下降(54.6±9.6)mg/L.除第3次翻修患者术后13个月出现假体松动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假体下沉,松动、骨溶解等.结论 人工髋关节感染二期翻修时,全髋关节翻修清创彻底,临床效果较好.无明显禁忌时应尽量将假体、骨水泥、感染坏死组织完全取出,必要时可行股骨开窗术,以减少感染复发率.
作者:杨柳;杨毅;赵云宏;杨佳;杨清;李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齿状垫片结合空心螺钉治疗46例关节周围损伤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13~65岁.损伤部位:肩部7例,肘部4例,盆部2例,膝部15例,踝部16例,足部2例.开放骨折6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处17例,2处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 h~7 d.
作者:陈宏峰;陈鹏;杨冬松;甄相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4年3月~2015年11月,我科采用S形解剖锁定钢板治疗23例锁骨中外1/3粉碎性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1~53岁.均为锁骨中外1/3粉碎性骨折,断端移位明显.伤后至手术时间1~4 d.
作者:戈兵;杨英果;朱冬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技术(PC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31个椎体)行PCV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术后2个月患者伤椎Cobb角和ODI;术前、术后1 d及术后2个月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了解患者疼痛改善情况;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均获得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20~50(26.44±1.35)min/椎,术中出血量6~12(10.14±0.21)ml,骨水泥注入量4.7~7.8(5.51±1.29)ml/椎.术后26例均未出现椎体两侧骨水泥分布不均现象.术后1 d及术后2个月ODI均较手术前降低,术后2个月较术后1 d进一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2个月伤椎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 d及术后2个月与术前比较,PRI、VAS、PPI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较术后1 d进一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7例生活质量良好(7/26),术后1个月22例生活质量良好(22/26),术后2个月24例生活质量良好(2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个椎体中,椎体附近软组织渗漏3个,未出现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或肺栓塞等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马力;刘艺明;王善松;杜怡斌;王晓陆;李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中青年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撬拨复位或掌侧、背侧、掌背联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25例中青年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术前完善腕关节X线检查及CT平扫+三维重建,软组织条件改善后手术治疗.5例采用闭合复位;20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其中单纯背侧有限切开4例,单纯掌侧有限切开7例,掌侧联合背侧有限切开9例.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0~20周.针道浅表感染3例,给予局部换药后治愈;早期部分克氏针松动3例,进一步随访未发现脱出;1例开放骨折术后出现伤口深部感染,经换药等处理后伤口延迟愈合.均无外固定架松动及医源性骨折等发生.根据腕关节Dienst et al功能评估标准评定疗效:优16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 对于中青年桡骨远端C3型骨折,灵活选择闭合撬拨复位或掌侧、背侧、掌背侧联合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多枚克氏针内固定,创伤小,复位好,固定可靠,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东;兰家平;阳波;米宁;罗斌;苏登;李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其炎性因子水平.方法 将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开放组(采用传统开窗治疗,115 例)和PELD组(采用PELD治疗,1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3个月的MacNab疗效评分;术前及术后24 h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1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ELD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Nab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4 h PELD组3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LD创伤小、疗效确切且恢复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小荣;周文来;吴良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配合切口持续高负压引流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配合切口内置引流管持续高负压引流治疗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5足).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5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腓肠神经损伤1例,无皮瓣坏死.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分:优29足,良5足,可1足,优良率97%.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配合切口内置引流管持续高负压引流,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可靠的方法.
作者:章芃;吴建华;汪畅;刘华威;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根据采用髋臼假体不同将患者分为螺旋型髋臼组(15例)和压配型髋臼组(15例).采用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影像学评价和术后并发症比较. 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8~28个月.末次随访时,螺旋型髋臼组在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上高于压配型髋臼组(P<0.05),但两组优良率相似(P>0.05);两组影像学评价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螺旋型髋臼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获得较好的初始稳定性,可早期下地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李宇龙;冯伯志;侯勇;黄武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骨科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的种类和分布特点,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取80例骨科患者伤口分泌物菌种进行分离培养,采用VITEK-2 Compact 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情况分析.结果 分离出200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92株,占46.0%;革兰阴性菌105株,占52.5%.病原菌感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9.5%)、金黄色葡萄球菌(17.0%)、大肠埃希菌(1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5%)、鲍曼不动杆菌(9.5%)和表皮葡萄球菌(7.5%).耐药试验表明,革兰阳性菌对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高,并且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较阳性菌耐药率高,主要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强.结论 骨科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种类繁多,耐药机制复杂且多重耐药菌株较多,临床上应及时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1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64岁.全部为新鲜骨折.根据AO分型:44A1型6例,44A2型4例,44A3型3例,44B型2例.其中5例开放骨折(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ⅢA型1例).合并后踝骨折的情况:X线侧位片测量后踝骨折占关节面>25% 6例、10%~25% 6例、<10% 3例;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冠状面见2例后踝骨块主要位于关节内侧,2例主要位于关节外侧.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1~10 d.
作者:袁之木;孙文建;卜星平;韩君豪;邱燕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的情况.方法 将115例L4~5椎间盘突出伴不稳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组(开放组,53例)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组(微创组,62例).手术前后评测邻近椎间盘Pfirrmann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术后通过Seo评分系统评估椎间小关节受损情况,应用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评估术后邻近椎间盘的退变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 d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多裂肌横截面积减少的程度及多裂肌脂肪化程度微创组明显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对腰椎椎间关节的损伤开放组明显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与多裂肌功能减退及小关节突退变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较开放TLIF可以更好地保护椎旁肌及小关节突的完整性,且术后近期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低.
作者:胡枫;张文志;李旭;段丽群;张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54例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的老年患者经髌骨旁内侧入路行TKA.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进行HSS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采用VA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末次随访VA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髌骨旁内侧入路,通过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和恰当的截骨进行TKA治疗老年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黄润华;尚希福;胡飞;唐国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常规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作者:杜怡斌;张之栋;刘艺明;王善松;马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传统常规切口与改良Ma-Griffith法结合微创小切口治疗急性闭合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21例,采用改良Ma-Griffith法结合微创小切口治疗)和常规组(18例,采用传统常规切口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微创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都明显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97个月.术后6个月按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微创组优良率19/21,常规组优良率16/1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发生2例手术切口皮缘坏死,1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微创组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闭合跟腱断裂,两种方法都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改良Ma-Griffith法结合微创小切口治疗的创伤更小,并发症也更少.
作者:李军;詹俊锋;石志刚;付宇;韩兵;王银生;周云;荆珏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侧小关节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23例伴单侧小关节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分别采用前方入路(8例)、后方入路(10例)和后-前联合入路(5例)进行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Cobb角及脊髓损伤ASIA评分.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Cobb角:术前为15.3°±1.4°,末次随访为3.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AS评分:术前为(8.8±1.2)分,末次随访为(3.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ASIA运动评分:术前(45.5±6.5)分,末次随访为(65.2±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术前小关节已复位);后路手术能解除小关节突交锁(椎间盘无突出)的患者,避免气管切开创口所导致的感染,同时可进行侧块或椎弓钉内固定;后-前联合入路能一期处理无法闭合复位的小关节交锁和椎间盘严重受损的患者,手术能达到坚强内固定.
作者:王刚祥;周海东;徐宏宇;喻烨;李建波;宋南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MIPPO双钢板固定与单钢板加空心螺钉固定技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 例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单侧锁定钢板加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单钢板加空心螺钉组,20例)和MIPPO双钢板内固定(MIPPO双钢板组,2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PSA)的变化.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5±2.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时TPA、P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MIPPO双钢板组少于单钢板加空心螺钉组(P<0.05);术后12个月单钢板加空心螺钉组塌陷较MIPPO双钢板组严重(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功能评分MIPPO双钢板组优于单钢板加空心螺钉组(P<0.05).结论 采用MIPPO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理想,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俞旭东;陈兵乾;盛晓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09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Herbert 钉内固定治疗47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21~58岁.均为尺骨冠状突闭合骨折.骨折按O'Driscoll分型:Ⅱ型19例,Ⅲ型2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4 d.
作者:张先军;严宏伟;许炎;杨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1年1月~2015年7月,我们采用锁骨钩钢板与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34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笔者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1~76岁.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锁骨钩钢板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32~75岁;解剖锁定钢板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1~76岁.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14 d.
作者:杨立文;翁峰标;鞠文;田志刚;唐坚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