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枫;张文志;李旭;段丽群;张锋
目的 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老年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54例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的老年患者经髌骨旁内侧入路行TKA.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进行HSS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采用VA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股胫角、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末次随访VA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髌骨旁内侧入路,通过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和恰当的截骨进行TKA治疗老年膝关节病变合并膝外翻畸形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黄润华;尚希福;胡飞;唐国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4年3月~2015年11月,我科采用S形解剖锁定钢板治疗23例锁骨中外1/3粉碎性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1~53岁.均为锁骨中外1/3粉碎性骨折,断端移位明显.伤后至手术时间1~4 d.
作者:戈兵;杨英果;朱冬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们应用股骨远端锁定板治疗2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60~92岁.骨折按AO/ASIF分型: A1型1例,A2型1例,A3型3例;B1型1例, B2型2例,B3型4例;C1型8例,C2型5例,C3型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 h~1周.
作者:李光明;杨磊;千东升;张志伟;李科;王小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MIPPO双钢板固定与单钢板加空心螺钉固定技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 例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单侧锁定钢板加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单钢板加空心螺钉组,20例)和MIPPO双钢板内固定(MIPPO双钢板组,2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PSA)的变化.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5±2.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时TPA、P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MIPPO双钢板组少于单钢板加空心螺钉组(P<0.05);术后12个月单钢板加空心螺钉组塌陷较MIPPO双钢板组严重(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功能评分MIPPO双钢板组优于单钢板加空心螺钉组(P<0.05).结论 采用MIPPO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理想,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俞旭东;陈兵乾;盛晓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TightRope钛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7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TightRope钛板治疗,参照肩关节Karlsson和Constant-Murley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根据Karlsson评定标准评价:优良11例,满意6例;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由术前(44.65±6.63)分提高至(89.52±3.87)分,其他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ghtRope钛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作者:张圣兵;田小武;钮俊杰;郭炯炯;王根林;周敏;李晓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在伤椎内的分布和再骨折的风险.方法 将100例行PKP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50例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观察组),50例采用普通骨水泥(对照组).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疼痛VAS评分,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两组骨水泥弥散程度、邻近节段椎体再骨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观察组每个椎体骨水泥的注入量、配制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天和6个月 VAS评分两组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6个月评分较术后第2天进一步降低(P<0.05).两组术后2 d及1、6、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均大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及1、6、12个月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弥散程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生骨水泥渗漏,1年内未出现邻近节段椎体骨折;对照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年内发生邻近椎体骨折3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有助于缩短凝聚时间,提高弥散程度优良率,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同时降低邻近节段椎体再骨折风险.
作者:叶金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联合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156例单侧THA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 g氨甲环酸+0.125 mg肾上腺素)、高剂量组(1 g氨甲环酸+0.25 mg肾上腺素)和对照组(1 g氨甲环酸)各52例,分别在THA中缝合关节囊后将溶液注入关节囊.评价3组术后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DVT发生率、术后3 d Hb及HCT下降值、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术后引流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半年Harris评分.结果 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有1例和3例出现深静脉血栓(DVT),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2例)、7.69%(4例)和3.85%(2例),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590).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和输血量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低、高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t=5.417、4.448,P<0.05);而低、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96,P>0.05).术后3 d复查血常规, RBC、Hb、HCT 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术后引流量、Hb及HCT下降值、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术后半年Harri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能降低THA出血量,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止血效果无影响,而低剂量肾上腺素可能减少DVT的发生.
作者:张君哲;朱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联合入路治疗17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应用 Burwell-Charnley 影像学评估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按AOF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1个月.解剖复位13例,一般复位4例.15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切口皮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钢板及螺钉外露行皮瓣覆盖创面.患者骨折均在术后16~18周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 10 例,良2例,可3例,差 2 例.结论 联合入路手术治疗Pilon骨折,可使骨折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防止复位丢失.
作者:郭晓鹏;尚晖;吴亚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的情况.方法 将115例L4~5椎间盘突出伴不稳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组(开放组,53例)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组(微创组,62例).手术前后评测邻近椎间盘Pfirrmann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术后通过Seo评分系统评估椎间小关节受损情况,应用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评估术后邻近椎间盘的退变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 d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多裂肌横截面积减少的程度及多裂肌脂肪化程度微创组明显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对腰椎椎间关节的损伤开放组明显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与多裂肌功能减退及小关节突退变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较开放TLIF可以更好地保护椎旁肌及小关节突的完整性,且术后近期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低.
作者:胡枫;张文志;李旭;段丽群;张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和术后3 d、6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结果 手术时间4.2~5.5(4.59±0.37)h;术中出血量320~1 100(608.5±115.4)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3 d、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平均恢复率、颈椎曲度、椎间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比较,JOA评分、平均恢复率、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疗效无效例数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恢复和改善神经功能、颈椎曲度.
作者:任永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1年1月~2015年7月,我们采用锁骨钩钢板与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34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笔者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21~76岁.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锁骨钩钢板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32~75岁;解剖锁定钢板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1~76岁.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14 d.
作者:杨立文;翁峰标;鞠文;田志刚;唐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足背三叶草状皮瓣修复相邻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相邻指皮肤缺损患者应用足背三叶草状皮瓣修复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13例皮肤缺损修复后愈合良好;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生肌膏换药3周后皮缘愈合.结论 足背三叶草状皮瓣修复相邻指皮肤缺损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初殿伟;王玮;王海涛;杨术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09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Herbert 钉内固定治疗47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7例,男31例,女16例,年龄21~58岁.均为尺骨冠状突闭合骨折.骨折按O'Driscoll分型:Ⅱ型19例,Ⅲ型2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4 d.
作者:张先军;严宏伟;许炎;杨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患者,女,26岁,因左手拇指末节疼痛7年于2017年1月来院就诊.7年前左手拇指末节受凉后出现疼痛,呈针刺样痛,按压加剧,有时向前臂、上臂放射,休息或温水泡浴后可稍缓解.无外伤史.7年来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先后被诊断为痛风、甲沟炎、末梢神经炎、甲下感染、血肿、甲下黑色素瘤等,接受过口服消炎镇痛、营养神经药物、甲板开窗放血等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入院查体:左手拇指甲板纵向裂纹,半月痕处隆起、暗紫,触痛明显,波动感阳性,质地柔软,Loves试验阳性,Hildreth试验阳性,冷敏感试验阳性,指体活动正常.初步诊断:左手拇指甲下血管球瘤.在指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探查术,术中去除甲板、甲床根部肿胀、淤青.在甲床上纵向切开,注意保护甲床,发现淡红色瘤体,10倍显微镜下用显微外科器械仔细剥离瘤体,包膜完整,予以完整切除瘤体,大小约0.5 cm×0.4 cm×0.2 cm,指骨表面可见凹陷压迹,6-0无损伤可吸收线缝合甲床,凡士林纱布覆盖.术后病理诊断:左拇指甲下血管球瘤.术后患者症状消失.
作者:陆欢;杨小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采用徒手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4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73~86(79.4±4.3)岁.骨折AO分型:A1型 8例,A2.1型 5例,A2.2型 7例,A2.3型 25例,A3.1型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8 d.
作者:苏江波;王晓辉;屈笃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技术(PC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31个椎体)行PCV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术后2个月患者伤椎Cobb角和ODI;术前、术后1 d及术后2个月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了解患者疼痛改善情况;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均获得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20~50(26.44±1.35)min/椎,术中出血量6~12(10.14±0.21)ml,骨水泥注入量4.7~7.8(5.51±1.29)ml/椎.术后26例均未出现椎体两侧骨水泥分布不均现象.术后1 d及术后2个月ODI均较手术前降低,术后2个月较术后1 d进一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2个月伤椎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 d及术后2个月与术前比较,PRI、VAS、PPI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较术后1 d进一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7例生活质量良好(7/26),术后1个月22例生活质量良好(22/26),术后2个月24例生活质量良好(2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个椎体中,椎体附近软组织渗漏3个,未出现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或肺栓塞等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马力;刘艺明;王善松;杜怡斌;王晓陆;李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侧小关节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23例伴单侧小关节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分别采用前方入路(8例)、后方入路(10例)和后-前联合入路(5例)进行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Cobb角及脊髓损伤ASIA评分.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Cobb角:术前为15.3°±1.4°,末次随访为3.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AS评分:术前为(8.8±1.2)分,末次随访为(3.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ASIA运动评分:术前(45.5±6.5)分,末次随访为(65.2±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术前小关节已复位);后路手术能解除小关节突交锁(椎间盘无突出)的患者,避免气管切开创口所导致的感染,同时可进行侧块或椎弓钉内固定;后-前联合入路能一期处理无法闭合复位的小关节交锁和椎间盘严重受损的患者,手术能达到坚强内固定.
作者:王刚祥;周海东;徐宏宇;喻烨;李建波;宋南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传统常规切口与改良Ma-Griffith法结合微创小切口治疗急性闭合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急性闭合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21例,采用改良Ma-Griffith法结合微创小切口治疗)和常规组(18例,采用传统常规切口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微创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都明显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97个月.术后6个月按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微创组优良率19/21,常规组优良率16/1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发生2例手术切口皮缘坏死,1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微创组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闭合跟腱断裂,两种方法都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改良Ma-Griffith法结合微创小切口治疗的创伤更小,并发症也更少.
作者:李军;詹俊锋;石志刚;付宇;韩兵;王银生;周云;荆珏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处理方法. 方法 将41例胸腰椎内固定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按处理方法分成4组, A组:早期彻底清创,保留内固定装置,置管冲洗引流;B组:早期切口换药感染未控制,然后进行手术彻底清创并保留内固定,负压封闭引流(VSD);C组:早期换药感染未控制,后行彻底清创并取出内固定,置管冲洗引流;D组:早期彻底清创,取出内固定,置管冲洗引流.结果 A、D组感染治疗时间、术后神经症状明显少于B、C组(P<0.05);A、B组术后腰痛症状明显少于C、D组(P<0.05).结论 胸腰椎手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应早期诊断,彻底清创,置管冲洗引流,结合抗生素使用有效控制感染,可避免内固定取出,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永刚;康学文;王东敏;张秀;马佩芬;王红;陈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ELD治疗3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评价临床疗效(改良MacNab标准),分析PELD失败原因.结果 手术时间45~120 min,住院时间3~7 d.38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4~65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89.5%(348/389);失败率4.6%(18/389).18例失败病例中,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10例,复发者4例,术后顽固性疼痛者3例,神经根损伤者1例.10例椎间盘摘除不完全者中,工作通道位置不适宜者3例,游离型者2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2例,腋下型者2例,肩型者1例.3例顽固性疼痛者经MRI及CT检查显示腰椎间盘摘除完全,但是有侧隐窝狭窄.结论 采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需根据椎间盘突出类型个体化对待.
作者:贾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