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张亚;李健华;刁天月;蒋学军;杨挺;兰海东;孙强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股骨转子间骨折
摘要: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3种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可吸收半月板箭( AMA)、FasT-Fix系统及Outside-in 3种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修复手术,其中18例采用Outside-in缝合法,24例采用AMA缝合法,28例采用FasT-Fix缝合法。对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体征、临床愈合率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7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FasT-Fix组与Outside-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A组与Outside-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sT-Fix组与AM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征: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功能:3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Outside-in组与AMA组、FasT-Fi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AMA组与FasT-Fi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A、FasT-Fix缝合法较Outside-in缝合法修复半月板损伤的近期疗效好,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 FasT-Fix是半月板修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钱利海;梁清宇;陈先进;黄平;钱辉;祝劲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2008年1月~2014年3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0例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汪传福;孔令永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下伸肌支持带转位重建下胫腓前韧带的近期疗效

    2013年3月~2013年9月,我科采用下伸肌支持带转位重建下胫腓前韧带治疗13例下胫腓前韧带完全撕裂的患者,韧带愈合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王磊;申自权;盛长部;李斌;李宗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刚度。方法新鲜小牛下腰椎标本8具,加工成L4~5功能单位,测定其在屈伸、侧弯、轴向旋转6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值(ROM)及刚度值。依序测试:正常组(A组),单侧部分关节突切除加椎间盘摘除组(B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C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置入单枚cage组( D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置入单枚cage组( E组)。结果与A组比较,B组ROM明显增加,而刚度值明显减小;C、D、E组ROM减小,但刚度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ROM明显减小,而刚度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E组ROM减小,刚度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E组刚度值增加,但前屈、侧弯、旋转5个运动方向ROM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后伸运动方向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术式椎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置入单枚cage较椎间植入自体骨的稳定性更高。

    作者:张志敬;潘兵;刘海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前路单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前路单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8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单节段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36(27.7±5.9)个月。神经损伤ASIA评分:术前25~44(34.6±7.2)分,末次随访时35~50(47.7±9.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3.1分±3.1分(P <0.05)。椎体后凸 Cobb 角:术前15.0°~29.5°(22.89°±6.63°),术后2°~5°(3.13°±0.67°),较术前平均改善19.8°±3.1°(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后凸Cobb角:3°~7°(4.06°±0.89°),丢失0.9°±0.2°(P>0.05)。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相邻节段明显退变的表现。结论采用前路单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显著,是一种可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志文;刘晖;林斌;丁真奇;翟文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目的:探讨应用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 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4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自体股薄肌腱单束重建MPFL,同时常规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影像学评价包括测量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率;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8个月。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及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5.71°±1.27°、外侧髌股角3.44°±0.76°、髌骨外移率0.50±0.13、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4.38分±2.6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股薄肌肌腱单束法重建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近期效果可靠。

    作者:乔绍文;王国强;陈军;高春香;马斌;杨美英;王美岚;曹念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MIS-TLIF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MIS-TLIF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MIS-TLIF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18例)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28例),采用VAS评分及ODI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单侧固定组为90~160(115±14.5) min,双侧固定组130~220(160±17.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单侧固定组为210~450(300±41.8) ml,双侧固定组为300~600(420±56.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单侧固定组随访15~31(25.2 ±5.1)个月,双侧固定组随访16~34(26.4±5.6)个月。 VAS评分:单侧固定组术前为6.0分±1.2分,术后为2.1分±1.1分,术后1年为2.0分±1.2分;双侧固定组术前为5.9分±1.6分,术后为2.0分±0.8分,术后1年2.1分±0.7分。 ODI评分:单侧固定组术前为43.0分±1.9分,术后为15.0分±2.8分,术后1年14.0分±1.9分;双侧固定组术前为42.0分±2.1分,术后为13.0分±1.9分,术后1年12.0分±1.8分。两组两项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融合器移位等情况。结论 MIS-TLIF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单枚cage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与双侧固定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组织损伤轻等优点。

    作者:李勇;刘军;刘宗智;段大鹏;段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胸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的CT评价

    目的:应用CT评估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置入螺钉的准确性。方法分析85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的资料,置入节段为T6~S1。根据术后CT轴位扫描图像以及患者是否出现椎弓根螺钉相关并发症,将椎弓根螺钉位置分级:0级,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1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但≤2 mm;2级,螺钉突破椎弓根骨壁>2 mm但无神经受压等症状;3级,出现螺钉相关并发症。结果85例患者共置入380枚椎弓根螺钉,其中胸椎80枚,腰椎280枚,骶椎(S1)20枚。术后CT扫描置入椎弓根螺钉位置:17枚穿破椎弓根外侧壁,10枚穿破椎弓根内侧壁,4枚穿破椎弓根上壁,2枚穿破椎弓根下壁,总体不良置钉率8.7%。根据Mobbs-Raley简易分级标准评判:0级347枚(91.3%);1级24枚(6.3%);2级8枚(2.1%);3级1枚(0.3%),该例患者出现神经受压症状,行二次翻修术。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准确性较高,很少发生2级以上置钉位置不佳者,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梅晓亮;黄爱兵;赵春明;张威;张文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显微手术治疗手指血管球瘤

    2006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24例手指血管球瘤患者,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才;田勇;王峰;张金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胫骨下段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胫骨下段螺旋型骨折伴后踝骨折的漏诊原因、损伤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手术治疗81例胫骨下段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X线检查发现后踝骨折38例,其余通过CT检查发现。后踝骨折用?4.5 mm空心钉固定,以防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过程中再移位,胫骨在足外旋位牵引下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下段腓骨骨折采用钢板或克氏针固定,上段腓骨骨折未固定。结果8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1个月。68例后踝经皮空心钉内固定,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3例因骨折块小和移位不明显未予固定。79例骨折均骨性愈合,2例因断端间隙过大发生骨不连,经植骨后愈合。1例因后踝骨折移位发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伤口无感染及骨髓炎发生。终功能评定采用Joher-Wruhs标准:优67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胫骨下段螺旋型骨折常合并隐匿的后踝骨折,单纯X线检查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损伤机制为旋后(足)-内旋(胫骨)引起。后踝骨折超过胫骨远端关节面10%者可行经皮?4.5 mm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下段腓骨骨折采用钢板或克氏针固定,上段腓骨骨折可不固定;胫骨骨折在足外旋牵引复位下行髓内钉固定可获得优良效果。

    作者:张正廉;王士波;高迪;郑杰;赵廷虎;高彦军;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寰枢椎脱位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6例强AS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应用JOA颈椎评分标准和VAS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8.17±9.85) min,术中出血量(301.67±34.30) 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6年。6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表现为枕大神经刺激症状者,术后即消失;3例伴有四肢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者,术后6个月~1年完全恢复。 VAS从术前(7.0±1.0)分降至末次随访时(2.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从术前(7.17±2.48)分提高至(13.67±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寰枢椎脱位是AS常见并发症。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AS并寰枢椎脱位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林斌;陆成武;林达生;张文彬;俞辉;杨文清;黎秋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先天性异位齿状突游离小体1例

    患者,男,59岁,因重物砸伤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7 h,于2014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在家中干活时不慎被重物砸伤颈部,当时无昏迷,即感颈部疼痛明显、活动不利,右手掌尺侧感觉发麻,其余肢体无麻木感,四肢活动好。伤后即被送至当地医院就诊,急诊摄颈椎 CT示:C1骨折。转入我院以“C1骨折”收入骨科。查体:C1~2棘间压痛,颈部活动受限,四肢肌力Ⅴ级,右手掌尺侧感觉减退,余肢体感觉正常。颈椎CT提示:C1前弓骨折。入院后仔细阅片发现患者存在先天性齿状突畸形(游离小体),且游离小体与寰椎前弓无间隙,已骨性融合(异位游离小体),见图1。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头颈胸护具保守治疗。

    作者:彭林;王朝阳;孙军健;贾永鹏;沈彦;包爱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有限切开复位结合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2010年11月~2013年2月,我们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 TEN)治疗18例股骨干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朝凯;朱跃良;刘庆波;张跃华;李迎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后路S-P截骨矫形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段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后路S-P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4例老年胸腰段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采取后路S-P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1.8~2.8(2.4±0.4)h;术中出血量240~460(320±85)ml。 S-P截骨1~3(1.8±0.4)处。24例均获随访,时间18~42(26±12.4)个月。矢状面后凸Cobb角:术前22°~48°(35.6°±13.4°),末次随访时5.2°~10.4°(8.4°±2.6°),矫正率70.4%~78.6%(76.6%±2.2%)(P <0.01)。 JOA下腰痛评分:术前4~9(6.4±2.1)分,末次随访时20~24(21.6±2.8)分,改善率73.6%±4.2%(P<0.01)。 ODI 评分:术前32~44(37.4±5.5)分,末次随访时8~14(11.6±2.8)分,改善率66.9%±2.4%(P<0.01)。结论 S-P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段重度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对轻中度的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矫正效果。

    作者:付青松;王安全;周宇;李超;崔红林;吴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粉碎性肱骨髁间骨折

    2011年5月~2013年9月,我科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26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轩春岭;胡林;张耀;任军;佘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

    2010年6月~2014年3月,我们应用H型钢板结合克氏针横行固定治疗21例第5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27例采用后路4个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微创组),30例采用传统切口手术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包括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以及伤椎Cobb角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0个月的随访。微创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VAS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Cobb角矫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小切口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不仅可以完成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可靠,而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医患受辐射损伤小的特点。

    作者:康照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环抱器钢板治疗肩胛骨骨折

    2011年10月~2014年3月,我科采用环抱器钢板治疗2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仲;年四杰;任慧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39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侧椎弓根固定组(21例)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间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JOA评分及Macbnab功能评价。结果39例均获随访,时间16~29个月。两组术后椎体间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及Macbnab功能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比较,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作者:任士海;王鹏;赵伟;张文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两种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血量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 PC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显性及隐性失血量。方法对9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行PCCP(46例)及 PFNA(50例)固定,记录术中失血量、引流量、术前及术后血常规数值,通过Gross方程计算出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两者显性及隐性失血量差异。结果 PCCP组失血总量为(484.9±135.2)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77.7±12.8)ml,隐性失血量为(407.4±126.1)ml;PFNA组失血总量为(699.7±185.9)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77.6±10.5)ml,隐性失血量为(622.1±177.7)ml,两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微创内固定方式术后隐性失血量均超过显性失血量的5倍以上。结论 PCCP和PFNA虽然都是微创内固定方式,但术后均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容易引起患者贫血。 PCCP内固定较PFNA内固定的隐性失血量要少,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相对理想的方法。

    作者:董方;李广义;刘德强;朱安礼;范孟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