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重建肩关节的临床效果

游木荣;荆珏华;田大胜;钱军;吕浩;许新忠

关键词:肱骨近端, 骨肿瘤, 假体, 肩关节重建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假体重建肩关节的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肱骨近端骨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重建肩关节,肿瘤类型:骨肉瘤6例,软骨肉瘤4例,浆细胞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骨肉瘤、浆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均接受化疗。术后6个月采用MSTS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1例失访,17例获随访,时间10~96(52.8±8.4)个月。死亡4例,复发1例,肩关节半脱位2例。肩关节MSTS功能评分为9~27(18.6±3.5)分,其中优8例,良5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13/17。结论应用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治疗肱骨上段肿瘤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需注意肩袖和外展装置的修复,大多数保肢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采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3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田子军;孙承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偏心距重建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股骨偏心距(FO)重建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7例行单侧THA的患者进行随访,测量对比指标为:手术前后的FO、髋外展肌力臂和双下肢长度、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结果67例患者中 FO 术后重建率83.6%(56/67)。术前髋外展肌力臂为53.67 mm ±5.34 mm,术后为58.32 mm ±6.1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6例FO重建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度为179.15°±7.24°,术后Harris评分为96.5分±6.1分,11例FO未重建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度为149.27°±7.35°,Harris评分为90.5分±5.8分;两者髋活动度、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O与髋外展肌力臂、髋关节术后活动度、Harri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THA术中FO重建与髋外展肌的力臂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功能改善及稳定性增强呈正相关。THA术中FO重建是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睿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2007年10月~2012年10月,笔者应用小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程伟;程瑞欣;汪景林;徐新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4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4组:空心加压螺钉组20例,DHS组16例,Gamma钉组14例,PFNA组33例,对比4组的手术效果。结果8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4年。4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DHS组均长(多)于其它3组(P<0.01),空心加压螺钉组、Gamma钉组、PFNA 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DHS组发生率高于其它3组(P<0.01),空心加压镙钉组、Gamma钉组、PFNA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系统。DHS术中损伤较大,PFNA固定相对较满意。

    作者:夏良平;柳惠江;林佩达;林岳平;乐富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位回植加压包扎治疗37例指尖离断伤

    目的:探讨指尖离断伤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手术治疗指尖平面完全离断伴有指骨、甲床损伤而无法再植的37例患者(39指),创面面积:0.3 cm ×1.2 cm~0.5 cm ×1.8 cm。常规清创后,将离体指与近端断面解剖复位,用5-0丝线间断缝合,加压包扎固定;术后12 d拆除加压包堆,3周拆线。结果成活34指,成活率87.2%。33例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伤指外形、颜色与健侧基本无异,指甲生长完好,局部无触、压痛,痛温觉及精细感觉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原位缝合打包加压包扎修复指尖离断无法再植的手指,可以保留佳的外观和功能。

    作者:黄益楚;章伟祥;陈孝军;都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4例,三部分骨折25,四部分骨折3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围手术期根据骨折三期用药的理论辩证使用中药内服治疗。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42例均获随访,时间5~1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24周。1例发生肱骨头坏死。功能情况采用Neer评分:优15例,良21例,可6例。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生物型金属-聚乙烯全髋置换术对患者血液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文献证明,大头金属-金属全髋置换术显著提高血液金属离子浓度,但金属-聚乙烯全髋置换术对血液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尚不清楚。作者将69例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烯全髋置换术的患者按照股骨头假体直径分成3组:28 mm组(对照组)12例,36 mm组18例,40 mm 组13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6 mm组的钴离子浓度显著提高(P=0013),40 mm组的钴离子浓度也提高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而3组的铬离子浓度均正常。作者认为,尽管证据尚不充分,但做生物型金属-聚乙烯全髋置换术时,需注意其对患者血液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尤其是直径36 mm的股骨头假体。

    作者:李军(摘译);荆珏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2008年7月~2010年7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3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孙明启;刘广辉;包国玉;王建忠;吴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根据Harris评分和X线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9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8±4)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未发现髋内翻、感染、脱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2例,良7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地负重行走,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作者:赵杰青;朱曙;张西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股骨重建型髓内钉联合环扎钢丝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型髓内钉联合环扎钢丝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股骨重建型髓内钉结合钢丝导引钳微创置入环扎钢丝治疗3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结果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22周。无感染、断钉、退钉、骨不连、肢体短缩或内翻畸形发生。参照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90.3%。结论股骨重建型髓内钉结合环扎钢丝能较好地解决股骨转子下骨折高应力集中问题,能尽量恢复股骨皮质的连续性,从而减少了髓内钉的负担,避免内固定物的松动或断裂的发生,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组合。

    作者:侯玉波;王志辉;田雳;马宝银;卢晓光;李巍然;张立明;李小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异体骨垫在胸椎结核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异体骨垫在胸椎结核椎间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异体骨垫对胸椎单节段结核病灶清除后进行植骨融合46例,分析临床效果。结果46例均获随访,时间26~36个月。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参照Lee et al评价融合标准,椎间融合率为100%。根据Kirkaldy-Willis et al的功能评价标准:优41例,良3例,中2例。4例Frankel D级患者术后6个月均恢复至E级。结论采用异体骨垫对胸椎单节段结核病灶清除后进行植骨融合,取材方便,效果可靠。

    作者:范相成;邵向明;关玉成;许刚;赵晨光;梁景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目的:评价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1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10~12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48~72(52.2±15.6) min;术中出血量60~100(80±10.5)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9~54(36.4±7.2)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假关节形成。伤椎 Cobb 角由术前20°~45°(25.6°±5.2°)校正至5.2°~14.2°(10.2°±3.1°);末次随访时脊柱JOA评分为23~28(25±4.2)分;伤椎活动度3°~10°(5°±2.2°);无相邻椎间盘退行性变。结论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脊柱运动单元,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焦伟;于海洋;崔西龙;干阜生;刘朝宇;梁成民;李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2010年2月~2013年1月,我科对1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蒋铭;徐锋;孙斌峰;钱平康;吴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研究进展

    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以腓动脉发出的肌间隔穿支动脉及肌皮穿支动脉为轴型血管的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对供区损伤小、不破坏供区外形、受区修复重建功能和外形好、设计灵活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快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提高腓动脉穿支的定位,加强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掌握好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手术指征,大程度地减少对供区的损害,切取大小合适的皮瓣,并达到创面修复的佳效果,将是今后研究方向的热点。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腓动脉穿支皮瓣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了解腓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凯旋(综述);徐永清;范新宇(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射频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

    2008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对41例臀肌挛缩症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射频松解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卢启贵;王平;黄东红;孙克民;李政;郑英慧;沈云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2007年5月~2013年4月,我科采用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国新;汤志辉;毛成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 Gustilo-AndersonⅡ~Ⅲ型开放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Gustilo-AndersonⅡ~Ⅲ型开放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5例Gustilo-AndersonⅡ~Ⅲ型开放骨折患者的断端软组织缺损一期无法缝合的骨外露创面行VSD治疗,术后冲洗引流,二期植皮或皮瓣、复合组织瓣修复。结果13例一期清创用VSD治疗,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10例经再次或多次行VSD治疗,创面新鲜后植皮或皮瓣、复合组织瓣修复。2例感染,经换药、引流,抗感染治疗,延期行复合骨瓣修复创面痊愈。创面愈合时间18~56(35±11)d。25例均获随访,时间10~24(18±6)个月,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无创伤性骨髓炎发生。结论对于Gustilo-AndersonⅡ~Ⅲ型开放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较重患者行VSD治疗,可为二期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杜中兴;岳发翔;朱贤久;唐方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化采用PFNA(n=58例,PFNA组)和DHS(n=63例,DHS组)治疗。记录两组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并进行Harris评分。结果121例均获随访,时间1~3年。手术时间:PFNA组38~70(52±10)min,DHS组45~125(93±13)min,P=0.002。透视时间:PFNA组5~10(7±3)min,DHS组2~7(5±2)min,P=0.003。出血量:PFNA组60~210(156±24)ml,DHS组350~720(410±65)ml,P=0.008。下地时间:PFNA组4~9(6.2±1.5)周, DHS组6~10(8.7±1.3)周,P=0.001。住院天数:PFNA组7~13(9.8±2.4)d,DHS组7~12(9.2±2.7) d,P=0.671。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7~12(9.8±2.3)周,DHS组7~11(9.3±2.4)周,P=0.48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 组1.7%,DHS 组6.3%,P =0.071。临床优良率:PFNA 组87.9%,DHS 组92.1%, P=0.785。结论 PFNA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PFNA创伤较小,再手术率较低。

    作者:赵耀杰;陈军;李凯军;雷哲倩;王栋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股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患者,术后均积极进行康复训练。结果5例失访,23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伤口感染1例,经再次手术冲洗引流后痊愈;钢板松动、髁上骨折未愈1例,经再次手术锁定钢板固定并髁上植骨后痊愈。23例骨折均愈合,时间6~18个月。术后4周时21例患者主动活动度>90°。按Evanich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3例,良8例,可2例。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简单、方便、有效,早期规范的功能训练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保证。

    作者:周拥军;林峰;刘威;牟双林;姜迪;高健;林桂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

    2010年1月~2012年7月,笔者对25例Barton骨折患者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高俊;汪波;李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