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杨星华;官正华;韦溦;张忠荣;郭元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方法 选择4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组(23例)和普通钢板组(23例).观察患者术后1、3个月及1年3个时间段骨折愈合、肩关节功能、术后肩关节疼痛以及并发症等情况,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er评分:术后1个月,锁定钢板组为42.9分±7.8分,普通钢板组为30.1分±6.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锁定钢板组为72.1分±9.5分,普通钢板组为58.4分±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锁定钢板组为82.9分±8.6分,普通钢板组为77.0分±7.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钢板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內固定坚强,术中软组织损伤少,对骨质血运的破坏小,更利于骨折愈合,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陈拓;滕立初;温科伟;陈涤新;黄山山;周智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6年12月~2011年6月,我科采用髌骨翻转复位关节面直视下固定法治疗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21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8~65岁.均为髌骨严重粉碎性、新鲜闭合骨折.左侧8例,右侧13例.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膝关节前正中直切口,沿髌骨上缘内侧横向切断股四头肌的内侧1/2,沿髌骨内缘向下至髌韧带内缘,翻转粉碎的髌骨直视下复位(可确保关节面平整),以细克氏针临时固定,使粉碎性骨折变为多部分骨折,再将多部分骨折完全复位,用Φ2.0~2.5 mm克氏针固定,张力带环扎,使复位的骨折稳定,单纯大块剥脱软骨可用吸收缝线贯穿缝合固定于骨块上,不影响关节面平整情况下小的碎骨折块给予切除.翻转髌骨,恢复髌股关节正常位置,拔除多余克氏针,修复关节囊及股四头肌,被动适度伸屈膝关节以检查固定程度.切口充分引流后逐层缝合.
作者:李勇;陈立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7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膝内侧切口切开复位缝线锚钉治疗17例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8~52岁.左膝10例,右膝7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0例,运动伤4例,摔伤3例.所有患者膝外翻试验均阳性,为Ⅲ度损伤.术前予X线片、MRI检查明确诊断.受伤至手术时间3~13 d.1.2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取膝内侧正中切口,上至内收肌结节近侧3 cm,向下行于髌骨内侧3 cm;确定韧带断裂处,将韧带附着骨面给予适当处理毛糙,少许渗血,将缝线锚钉呈45°角拧入骨面,钉尾带线将断裂韧带做编织缝合.检查侧方应力试验,观察缝合处韧带牢固情况.
作者:史豳豳;俞钰贤;沈新乐;陶初华;王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LISS和逆行股骨髓内钉(GSH)内固定治疗股骨远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5例股骨远段骨折患者根据骨折AO/ASIF分型分别采用LISS钢板(25例,A3型、B型C型)和GSH(20例,A1型、A2型)内固定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0个月.骨折均愈合,其中2例为延迟愈合.2例螺钉退出,未发生感染.结论 LISS钢板和GSH各有优势,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宜的内固定系统,是获得满意骨折复位和膝关节功能良好效果的关键.
作者:秦强;殷潇凡;徐俊;吴旭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治疗上存在较大的困难.2007年3月~2009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26例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25例,女1例,年龄28~47(32.2±2.6)岁.均为闭合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3~37(16.3±2.4)d.术前行CT检查均为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合并脊柱损伤8例,轻微脑外伤1例.
作者:贾斌;张勇;郑杰;高迪;刘彦勋;马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影响髋臼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手术治疗136例髋臼骨折患者,对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合并伤、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复位质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折类型优良率:简单骨折为78.5%,复杂骨折为56.1%(P<0.05).手术时机优良率:2周内手术为75.8%,2周以上为55.6%(P<0.05).复位质量优良率:解剖复位优良率为83.3%,良好复位为76.3%,不满意复位为42.3%,轮廓复位为14.3%(P<0.05).结论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为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阳闽军;窦庆寅;钟威;胡洪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单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Denis B型)患者行后路单节段经伤椎复位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打压植骨手术.测量术前术后Cobb角,计算伤椎高度恢复率,进行ODI评分,分析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伤椎高度矫正率约95%,Cobb角由术前的14°~25°改善为术后的3°~8°.未出现内固定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创伤小,仅固定1个运动节段;椎体内打压植骨有效解决椎体复位后产生的椎体内骨缺损.
作者:邢飞;樊道斌;陈宏赋;张林胜;朱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制多功能动力髋螺钉(DHS)导向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自制多功能DHS导向器治疗(A组),并与同期使用常规导向器治疗的43例患者(B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89例均获随访,时间13~19(15.5±2.5)个月.手术时间:A组为(50±10)min,B组为(70±12)min,P<0.05;置针次数:A组为(1.5±0.5)次,B组为(3.0±0.5)次,P<0.05;术中出血量:A组为(200±20)ml,B组为(400±30)ml,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2.6±0.8)个月,B组为(2.9±0.9)个月,P>0.05.结论 与常规DHS导向器相比,使用多功能DHS导向器可缩短手术时间、导向可靠、可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患X线辐射.
作者:陈立军;余沛堂;陈立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冻结肩好发于40~60岁,女性多发,有较多患者局部压痛点广泛或不明确.2003年5月~2010年9月,笔者对79例冻结肩门诊患者行盂肱关节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符合下列标准[1]纳入本研究:①无明显诱因起病;②肩关节明显疼痛伴有夜间疼痛;③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均明显受限,除了内外旋不同程度受限外,上举<130°,外展小于健侧的一半;④肩关节正位X线检查排除特异性炎症、肿瘤等疾病,肩峰前下部及肱骨大结节部没有明显硬化增生;⑤没有经过正规的肩关节盂肱关节腔及肩峰下注射治疗(局部痛点封闭除外).本组79例均为第一期(炎症水肿期)、第二期(冻结期)患者,男18例,女61例,年龄42~65岁,病程2~6个月.左侧58例,右侧21例.
作者:金安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8年1月~2010年8月,我科采用外侧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外侧钢板治疗29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24~61(42.5±7.7)岁.左侧14例,右侧15例.骨折按Schatzker分类:Ⅰ型10例,Ⅱ型12例,Ⅲ型7例.均为闭合骨折.根据使用的钢板不同分为锁定加压钢板组(15例)及普通钢板组(14例).
作者:汪立平;李建军;范立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2例,笔者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2例,男18例,女64例,年龄60~80(71±5)岁.均为闭合骨折.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切开复位组:41例,男10例,女31例,年龄60~79 (70±6)岁.骨折AO分型:B3型6例,C1型8例,C2型12例,C3型15例.闭合复位组:41例,男8例,女33例,年龄60~80 (72±5)岁.骨折AO分型:B3型5例,C1型8例,C2 型14例,C3型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资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郑卫军;宋祖权;江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短期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41例OVCF患者中行PVP治疗11例,PKP治疗16例,非手术治疗14例.对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2 d的VAS评分,分析PVP、PKP的短期临床疗效.并对41例OVCF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分别记录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2年的VAS评分,分析3种方法治疗OVCF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治疗2 d后VAS评分明显下降.随访2年后PVP组及PKP组VAS评分与非手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VAS评分较PK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发现重大并发症.结论 PVP、PKP均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短期临床疗效良好,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近期临床疗效无差异;与PKP相比PVP近期疗效较好.
作者:吴海昊;庞清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因胸部不适、腹部束带感2个月,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2 d,于2010年8月21日入院.查体:脊柱未见明显畸形,生理弯曲正常存在,无皮肤破损、红肿,胸背后部压痛阴性,叩击痛阳性,胸部活动度基本正常;脐以下感觉减退,末梢血运良好.左下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双侧肌张力高,左下肢膝、跟腱反射亢进,右下肢膝、跟腱反射活跃,Babinski征左侧阳性、右侧阴性.双侧髌阵挛阴性,踝阵挛阳性.MRI显示(图1):T4~6节段蛛网膜下腔囊性肿物,位于脊髓背侧偏左,囊肿呈多房性,约3 cm×1 cm×0.5 cm大小,脊髓严重受压.初步诊断:胸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伴不全瘫.急诊行囊肿切除手术.后正中切口,显露T4~7椎板,将棘突椎板及黄韧带咬除,剥开硬膜外脂肪,显示硬膜,见硬膜反应性增厚,无搏动,切开硬膜、蛛网膜,见一约4 cm×1.5 cm×1 cm乳白半透明质软椭圆肿物,压迫胸髓变形;剥离并完整取出肿物,缝合硬膜后,见硬膜搏动好转.肿物有弹性,离体后弹性回缩成类圆球状,内有乳白半透明液体,囊内有脉络丛样结构.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脊髓脉络膜囊肿.术后第2d患者双下肢肌力开始恢复,5 d后下地行走,随访6个月时,双下肢肌力及大小便完全正常.
作者:刘杰;李玲;程志山;贾淑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急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医疗成本的差异.方法 52例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PVP治疗32例,PKP治疗2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自我满意度,测定椎体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率,并比较两组费用差异.结果 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好转(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自我满意度均高,椎体高度恢复均较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PVP组为15.6%,PKP组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医疗成本明显高于PVP组(P<0.01).结论 PVP与PKP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在疗效和医疗风险中无差异.从医疗成本角度,对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应首选PVP.
作者:王兴武;陆建猛;俞武良;韦勇力;方明;欧阳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6年9月~2009年5月,我院收治23例Lisfranc损伤患者,给予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及克氏针内固定,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3~52岁.左侧9例,右侧14例.按Myerson分型[1]:A型4例,B型14例,C型5例.按Myerson三柱分类[2]:中柱损伤6例,中柱合并内侧柱损伤5例,三柱损伤12例.
作者:高迪;贾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后路钉棒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30例,对照组(常规内固定后外侧植骨)30例.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并发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14.9±4.8)个月.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实验组椎体骨折愈合12例,对照组5例;末次随访时实验组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断钉、2例螺钉松动退出.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椎体前中柱支撑,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减少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戴斌;沈海滨;周克中;李道龙;王金荣;陈东;许建安;吕锦瑜;李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游离足背皮瓣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足背皮瓣修复治疗.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1个月~4年.游离皮瓣全部成活,受区运动、感觉及外观良好;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双足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游离足背皮瓣可以解决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修复的问题,且组织相似性高;供区只要保留完整腱周膜即可解决植皮生长不理想的问题.游离足背皮瓣是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较理想选择.
作者:王泉;尚红涛;董桂贤;张宁;肖春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术时机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96例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两组,早期手术组44例,于伤后12 h或3 d内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延期手术组52例,于伤后7~14 d待肢体肿胀消退后手术.对两组术后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96例均获随访,时间10~24(15.3±3.4)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早期手术组为79.6%,延期手术组为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手术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开始负重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时机选择是Ⅱ、Ⅲ型Pilon骨折治疗的关键,延期手术有利于提高远期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史智伟;周鸣;刘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6例;术后第12个月时按照Rasmussen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优18例,良12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并发症:膝关节内翻畸形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关节僵硬2例,关节面塌陷4例,切口不愈合产生窦道1例.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允许患者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改善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邓颂波;张耀强;徐火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8例C型Pilon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部分辅助外固定.采用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 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14例获得随访,时间5~17(7±2)个月,骨折均愈合.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结果:优1例,良11例,可2例.结论 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效果较好.
作者:赵志江;许红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