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喜;农新盛;黄超
员摇病例资料摇摇患者,男,员愿岁.出生后发现右拇指近指间关节桡侧多出员指,随年龄生长,于圆园园苑年缘月源日来院就诊.局部检查:右拇指指间关节桡侧多指,大小为园郾愿糟皂伊员郾缘糟皂,有单独的指甲,无活动,感觉存在,血运良好.主拇指略小于健侧,拇指末节尺偏,远指间关节主动活动障碍,被动活动园毅耀圆缘毅.拇长屈肌及拇长伸肌腱肌力正常,载线片显示右拇指近节远端桡侧骨性笋状突起,约园郾缘糟皂伊员郾员糟皂(图员).入院诊断:右拇指近节多指畸形.术前设计截骨范围见图员.于圆园园苑年缘月苑日在指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拇指近节远端桡侧骨性笋状突起切除术.向近侧沉降骨突关节面,再造关节面,复位远指间关节,用员枚覬园郾愿皂皂克氏针自桡侧远端固定截骨和关节(图圆),修复侧副韧带,用复指屈肌腱加强主拇指伸肌腱,缝合伤口.术后对掌位手套形石膏托固定远周.术后愿周,载线片显示骨已愈合,拔除克氏针(图猿),进行功能锻炼、理疗.术后远个月时随访远端指间关节屈曲园毅耀怨园毅,近端指间关节屈曲园毅耀员员园毅,拇长屈肌及拇长伸肌腱肌力正常,关节活动良好.
作者:张胜强;李鹏;孙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介入结合经皮髓芯减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6髋)行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分别每支血管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治疗后行供血动脉造影检查;介入治疗后1周行股骨头经皮髓芯减压植骨.结果 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粗、血管数目增多改变.32例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患髋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疗效按Harris评分:优22例,良5例,可3例,差2例.结论 介入结合经皮髓芯减压植骨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肯定,是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
作者:陈勇喜;农新盛;黄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行改良的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无腓总神经损伤.1例后外侧粉碎骨折脱位者,行走后疼痛和活动受限,其余均达解剖复位.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优10例,良5例,可1例.结论 改良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红卫;赵钢生;张根福;潘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4年8月~2010年3月,我科采用动力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治疗5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0~62(40±20)岁.上1/3骨折11例,中1/3骨折33例,下1/3骨折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5±2)d.
作者:仇仲庭;康亚新;李向东;尹建永;何彩会;王慧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2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患者均逐渐恢复到骨折前行走状态.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65~93(78±4.2)分,其中优8例,良13例,中5例.末次随访时摄片:骨折线消失,内固定无松动,无髋内翻.结论 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孙志峰;何斌;蒋建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6年1月~2011年11月,我科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28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7~73岁.左侧9例,右侧18例,双侧1例.病程1~21d.按骨折AO分类:C2型8例,C3型20例.开放骨折2例,闭合骨折26例.
作者:李腾鹏;田宏涛;刘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75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其中后路采用AF内固定、前路采用自体肋骨支撑植骨8例,后路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前路采用自体肋骨支撑植骨40例,后路用钉棒系统固定、前路采用钛网植骨27例.结果 手术时间150~270 min;术中失血量750~2 100 ml.术中无大血管、硬脊膜损伤.术后并发症:前路切口感染1例,脊神经根激惹1例,交感神经激惹1例,均在3个月内恢复.75例均获随访,时间20~60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为91.5%,术后1年为100%.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B级6例均恢复至D级,C、D级37例均恢复至E级.两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括约肌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 术前经过充分准备,以规范的全身抗结核治疗(化疗)为基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采用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郝敬旺;王坤正;杨吉春;田军;上朝江;黄冠军;何立锋;王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肱三头肌-肘肌瓣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56例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组(A组)35例,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B组)21例,两组均采用双重建钢板内固定.分别从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手术暴露、术后开始功能锻练时间及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56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功能Cassebaum系统评分优良率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较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疗效较舌形瓣入路更好.
作者:彭方成;王贤月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蛋壳技术联合多椎板切除治疗成人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3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均采用后正中切口,通过蛋壳技术去除椎体松质骨使原发弯顶椎变为空壳样,顶椎相邻节段椎板全切除,应用平移、去旋转结合凸侧加压、凹侧撑开钉棒系统内固定矫正,同时行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13例共切除36个节段椎板;行蛋壳技术的椎体共16个;融合节段8~15个.手术用时230~430 (305.4±62) min;术中出血量1 800~3 900 ml (2 646±651) ml.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82 (43.5±7.6) 个月.末次随访时,脊柱主弯侧凸矫正率为49.2%,后凸矫正率为48.8%.未发现螺钉断裂、松动,无断棒现象.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在末次随访时主诉有轻度腰背痛,1例随访71个月时出现相邻融合节段腰椎弓峡部裂.结论 蛋壳技术联合多椎板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成人先天性脊柱畸形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汤育森;丁真奇;林坤山;何明长;刘晖;林达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UPASSⅡ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Magerl A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18例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进行UPASSⅡ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记录围手术期参数(指标),对术前和术后的脊柱后凸角度和椎体高度等影像学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时间为54~95 (64±8.2) min,术中出血为37~90(45±16) ml.无神经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5(8.4±2.1)个月.术前Cobb角度为6.9°~19.5° (13.5°±3.9°),术后为2.0°~8.7° (5.1°±2.8°),末次随访时为3.6°~10.1°(7.2°±2.4°),平均丢失2.1°±0.9°,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纠正6.3°±2.2°.术前椎体高度为37%~72 %(57.8%±10.9%),术后即刻为76.5%~100%(91.7%±6.9%),末次随访时为68%~97% (88.2%±7.4%).VAS评分:术前为7~10(8.9±0.9)分,术后1周为1~5(2.5±1.7)分,末次随访时为0~3(1.8±1.0)分.结论 UPASSⅡ脊柱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可用于治疗Magerl A型、脊柱载荷评分≤6分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好,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效果满意等特点.
作者:潘宏;曹燕庆;陶岳峰;江兵;郑毅;章小军;江中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在腰椎不稳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经后外侧小切口单侧椎弓根固定加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73例腰椎不稳患者.采用JOA评分、观测影像学改变及植骨融合率评价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38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0.24±3.68)分,术后3个月为(20.18±3.89)分、术后2年为(20.83±4.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29例,良22例,中17例,差5例,优良率为69.9%.椎间隙高度:术前为(5.83±1.71)mm,术后3个月为(9.45±1.36)mm、术后2年为(8.96±1.28)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2年的节段活动度、矢状滑移距离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为87%.结论 单侧椎弓根固定加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能够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重建腰椎生理前凸,并能改善腰椎生物力学环境及恢复椎间隙高度.年龄<60岁、病程<24个月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许勇;刘桂秀;胡涛;周荣华;陈绍站;邵泽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肿瘤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胸腰椎肿瘤患者行一期后路入径全脊椎分块切除与重建治疗.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例发生重建移位,无不良并发症,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结论 一期后路入径全脊椎分块切除与重建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有效外科手段.
作者:何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5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应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胫骨近端外侧解剖钢板与后内侧抗滑移小钢板治疗5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潘建宏;惠华;郭永良;高华;梁英林;王争刚;吴超;刘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9年11月~2011年5月,我科使用锁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28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2~66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均为闭合损伤.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颈浅丛加臂丛麻醉.取锁骨外端切口.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锁骨外侧锁定钢板并预弯塑形,钢板置于复位的锁骨上.检查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靠,肩关节被动活动良好.如合并有肩锁韧带损伤,仔细修复.术后三角巾悬吊.3d后开始适当的患肩关节功能锻炼,4~6周肩关节进行自由活动并逐步开始力量练习.
作者:周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足踝部感染性缺损创面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6例足踝部感染缺损创面,通过清创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5 cm×2 cm~32 cm×12 cm.结果 2例发生皮瓣边缘渗出,换药后治愈.住院时间15~78 d.6例均获随访,时间3~5个月.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有效修复,无感染复发,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能正常负重,无皮瓣溃疡发生,皮瓣外观满意.结论 有效清创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操作简单,血运可靠,应用于修复足踝部感染缺损性创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斌;郑松;吴斌;刘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大多伴有明显的移位或肩袖损伤,治疗不当易导致肩关节不稳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对2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结合钢丝张力带进行固定,效果良好.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3例,男6例,女17例,年龄38~82(62±2)岁.患者均为闭合损伤.骨折按Neer分型:Ⅲ型19例,Ⅳ型4例.
作者:张鹏;王小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小儿麻痹症(简称儿麻)后遗症患者股骨远端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LCP治疗9例儿麻后遗症患者股骨远端骨折(股骨远端骨折5例,髁上骨折2例,髁间骨折2例).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时进行规律随访.结果 手术时间1.0~3.0 h,术中出血量50~300 ml.术后住院时间 5~7 d.9例均获完整随访,骨折在术后3~7个月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均达到受伤前水平.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LCP治疗儿麻后遗症患者股骨远端骨折可以减少骨折端暴露,对局部血供、骨膜的破坏小,对疏松骨质具有较好的把持力,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熊进;王渭君;施鸿飞;陈东阳;陈一心;王骏飞;王守丰;邱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7年7月~2010年7月,我们对25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1~61岁.闭合骨折21例,开放骨折4例.骨拆按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6例,Ⅱ 型10例,Ⅲ型9例.18例伴腓骨骨折(开放骨折4例,闭合骨折14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闭合骨折者为伤后2~14 d;开放骨折者中3例为伤后10~14 d,1例因感染延迟至7周.
作者:许金樱;李建春;吴龙兴;黄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L型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28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急诊采用清创、骨折复位、L型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个月.发生间隙性钉道感染3例9孔,经针对性治疗后治愈.无深部感染及螺纹钉松动.骨折无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L型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固定方法.患者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陈校明;刘忠;唐新桥;梁培雄;张湘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8年5月~2011年10月,我科对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6例(6足),均为男性,年龄28~61岁.均为闭合骨折.术前常规摄轴位、侧位X线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4例,Ⅲ型2例.手术时间为伤后7~10 d.
作者:左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